苏洵,字明允,与其二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为区别起见,人称苏洵为老苏,苏轼为大苏或长公(大公子),苏辙为小苏或次公(次公子)。然从宋代起,就有人说苏洵号“老泉”,如南宋时郎煜注苏洵文即称《郎注苏老泉文集》。其中有“老泉率二子抵京师”“老泉能见知于韩(琦)、富(弼),而官不过主簿”之语;南宋时陆象山也称苏洵为“老泉”。后世沿袭,像马端临、杨慎这样的大学者也都认为“老泉”是苏洵的别号,还有人将苏洵的《嘉祐集》改为《老泉集》,就连茅坤也把《唐宋八大家文钞》中的苏洵文集称为《老泉文钞》。至于三苏祠里各代所撰之“记”,如赵渊的《三苏祠记》、朱嘉徵的《三苏祠记》、何绍基的《三苏祠》等均持此说。此说影响极广,以致民间对苏洵不甚了了的人都知道苏轼他爹叫苏老泉。至今,学术界一些学人在其学术著作中也还说“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可见,称“老泉”为苏洵之号,由来已久,且根深蒂固。
然而这确是一个极大的误会,是父用子号的“乱点鸳鸯谱”式的大笑话。
其实,老泉并非苏洵的号,而是苏轼晚年所用之号。和苏轼同时代的词人叶梦得在其《石林燕语》中就明确记载:“苏子瞻谪黄州,号东坡居士,其所居地也。晚又号老泉山人,以眉山先茔(祖坟)有老翁泉,故云。”王恽(yùn)的《玉堂嘉话》也称苏轼在宋哲宗元祐年间所撰《上清储祥宫碑》,落款即是“老泉撰”。另外,《笔乘续》卷六记焦弱侯家藏苏轼墨迹有“东坡居士老泉山人”图书证;戚牧的《牧羊庵笔记》有《东坡别号》云:“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尽人皆知;又字子平,知者已少。至老泉居士,则皆以为乃父明允先生,其实老泉亦东坡之别字也。原版《晚香堂贴》尾有东坡、老泉二印,钤(qian,盖印)苏轼名下……”这一切都说明:“老泉”确属苏轼的号(或字)。
从现存可靠的文献与和苏洵同时代的人给他所写传记、碑志和挽词等也可印证:“老泉”不是苏洵的号。脱脱所撰《宋史·苏洵传》,只写“苏洵字明允”;苏洵常叹曰:“知我者惟吾父与欧阳公也。”而欧阳修在为其所撰的《墓志铭》中未提及他有“老泉”之号,只说:“以其父子俱知名,故号老苏以别之”,欧阳修绝不可能不知他有无“老泉”之号。当年力劝苏洵游京师并先以书信告知欧阳修的益州知州张方平,在其为苏洵所撰《文安先生墓表》中,亦未提及他有“老泉”之号;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在《苏明允哀词》中也未提及此号;其他同时代人赵概、曾公亮、韩琦、苏颂、姚闢,章望之等所题哀词,或称“老苏”、或称“苏员外”,而无一人称“老泉”或提及“老泉”二字。可见,时人并不知苏洵有“老泉”一号。
此外,苏轼、苏辙两兄弟的现有文集中也未提及其父有“老泉”之号。相反,苏轼曾得钟山泉公书,寄诗为谢曰:“宝公骨冷唤不闻,却有老泉未唤人”。若苏洵号为“老泉”,苏轼敢在给僧人泉公的诗中称“老泉”吗?苏辙在《祭子瞻文》中,有“老泉之山,归骨其旁”。苏辙再不孝,也不至于在祭兄文中直呼其父之号!苏洵有无“老泉”之号,两个儿子不可能不清楚;假如苏洵真有“老泉”之号,儿子们大概还不至于如此大逆不道。
那么,苏洵何以会有“老泉”这个名号呢?后人没有实据,只有一些推测:叶梦得《石林燕语》云,欧阳修作苏洵墓志铭,称其为“老苏”,故疑是后人因有一“老”字而将“老泉”加到了苏洵头上。此说很勉强,因为欧阳修讲得很明白,不可能引起人们误解。清人袁枚在《随园诗话》卷十五中认为,今人多指“老泉”为苏洵之称,“盖误于梅都官有《老泉》诗也。”意思是说是因为梅尧臣有《题老人泉寄苏明允》一诗,所以人们就误以为“老泉”是苏洵之号。此说也只是无据推测而已。梅尧臣的诗今尚存,诗云:“泉上有老人,隐见不可常。苏子居其间,饮水乐未央(乐不止)……方今天子圣,无滞彼泉旁。”看来此诗的主旨是劝苏洵不要留恋家乡老人泉旁的逍遥生活,当今皇上圣明,应该出来为朝廷出力,而毫无称苏洵为“老泉”之意。可见,这些名家的推测也无多少说服力,苏洵何时、因何称“老泉”,至今仍是一个谜。
既然苏洵的两个儿子和他同时代的人都不知他有“老泉”的名号,也从未以“老泉”称他,所以苏洵无此名号是显而易见的;苏轼晚年又号(字)“老泉山人”,证据确凿。因此,这个父冒子号的玩笑看来是早该收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