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7〕26号)“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的要求,现制订《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旨在进一步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方式、管理与评估,各高等学校要按照《教学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制定科学、系统和具有特色的教学大纲,组织实施本校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现阶段作为公共课,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
通过课程教学,大学生应当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均达到以下目标。
态度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确立职业的概念和意识,愿意为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
知识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基本了解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较为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特性、职业的特性以及社会环境;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相关的职业分类知识以及创业的基本知识。
技能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掌握自我探索技能、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生涯决策技能、求职技能等,还应该通过课程提高学生的各种通用技能,比如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
(二)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大学生意识到确立自身发展目标的重要性,了解职业的特性,思考未来理想职业与所学专业的关系,逐步确立长远而稳定的发展目标,增强大学学习的目的性、积极性。
1.职业发展与规划导论
教学目标:通过介绍职业对个体生活的重要意义以及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介绍与分析,激发大学生关注自身的职业发展;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路;明确大学生活与未来职业生涯的关系。
教学内容:
(1)职业对个体生活的重要意义、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
(2)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类别,以及相关职业和行业的就业形势;
(3)职业发展与生涯规划的基本概念;
(4)生涯规划与未来生活的关系;
(5)职业角色与其他生活角色的关系;
(6)大学生活(专业学习、社会活动、课外兼职等)对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活动与小组讨论。
2.影响职业规划的因素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影响职业发展与规划的内外部重要因素,为科学、有效地进行职业规划做好铺垫与准备。
教学内容:
(1)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自身因素;
(2)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职业因素;
(3)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环境因素。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活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第二部分:职业发展规划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我、了解职业,学习决策方法,形成初步的职业发展规划,确定人生不同阶段的职业目标及其对应的生活模式。
1.认识自我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手段来了解自我,并了解自我特性与职业选择和发展的关系,形成初步的职业发展目标。
教学内容:
(1)能力与技能的概念;能力、技能与职业的关系;个人能力与技能的评定方法;
(2)兴趣的概念;兴趣与职业的关系;兴趣的评定方法;
(3)人格的概念;人格与职业的关系;人格的评定方法;
(4)需要和价值观的概念;价值观与职业的关系;价值观的评定方法;
(5)整合以上特性,形成初步的职业期望。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使用测评工具、案例分析。
2.了解职业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相关职业和行业,掌握搜集和管理职业信息的方法。
教学内容:
(1)我国对产业、行业的划分及概述;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状况;国内外职业分类方法;
(2)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因素;
(3)根据设定的职业发展目标确定职业探索方向;
(4)职业信息的内容:工作内容、工作环境、能力和技能要求、从业人员共有的人格特征、未来发展前景、薪资待遇、对生活的影响等;
(5)搜集职业信息的方法:可利用学校、社区、家庭、朋友等资源。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分组调查、课堂讨论等。
3.了解环境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所处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和限制,能够在生涯决策和职业选择中充分利用资源。
教学内容:
(1)探索学校、院系、家庭以及朋友等构成的小环境中的可利用资源;
(2)了解国家、社会、地方区域等大环境中的相关政策法规、经济形势,探索其对个人职业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完成作业。
4.职业发展决策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职业发展决策类型和决策的影响因素,思考并改进自己的决策模式。引导学生将决策技能应用于学业规划、职业目标选择及职业发展过程。
教学内容:
(1)决策类型;职业生涯与发展决策的影响因素(教育程度、工作及家庭对决策的影响,个人因素及环境因素);
(2)决策相关理论;决策模型在职业生涯与发展决策过程中的应用;
(3)做出决策并制定个人行动计划;
(4)识别决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提高问题解决技能;
(5)识别决策过程中的消极思维,构建积极的自我对话。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个人经验分析、课后练习。
第三部分:提高就业能力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具体的职业要求,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素质和职业需要的技能,以胜任未来的工作。
教学目标:具体分析已确定职业和该职业需要的专业技能、通用技能,以及对个人素质的要求,并学会通过各种途径来有效地提高这些技能。
教学内容:
(1)目标职业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这些技能与所学专业课程的关系;评价个人目前所掌握的专业技能水平;
(2)目标职业对通用技能(表达沟通、人际交往、分析判断、问题解决、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组织管理、客户服务等)的要求;识别并评价自己的通用技能;掌握通用技能的提高方法;
(3)目标职业对个人素质(自信、自立、责任心、诚信、时间管理、主动、勤奋等)的要求;了解个人的素质特征;制定提高个人素质的实施计划;
(4)根据目标职业要求,制定大学期间的学业规划。
教学方法:职场人物访谈、小组讨论、团队训练。
第四部分:求职过程指导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提高求职技能,增进心理调适能力,维护个人合法权益,进而有效地管理求职过程。
1.搜集就业信息
教学目标:使毕业生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取就业信息,建立就业信息的搜集渠道,帮助毕业生提高信息收集与处理的效率与质量。
教学内容:
(1)了解就业信息;
(2)搜集就业信息;
(3)分析与利用就业信息。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经验交流。
2.简历撰写与面试技巧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求职过程中简历和求职信的撰写技巧,掌握面试的基本形式和面试应对要点,提高面试技能。
教学内容:
(1)简历制作的注意事项;
(2)求职礼仪;
(3)面试基本类型与应对技巧;
(4)面试后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训练、模拟面试、面试录像。
3.心理调适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心理调适的重要作用;指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心理调适方法,更好地应对求职挫折,抒解负面情绪。
教学内容:
(1)求职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2)心理调适的作用与方法;
(3)建立个性化的心理调适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经验分享、团体训练。
4.就业权益保护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就业过程中的基本权益与常见的侵权行为,掌握权益保护的方法与途径,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
教学内容:
(1)求职过程中常见的侵权、违法行为;
(2)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的签订;
(3)违约责任与劳动争议;
(4)社会保险的有关知识。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第五部分:职业适应与发展
通过本部分学习,使学生了解学习与工作的不同、学校与职场的区别,引导学生顺利适应生涯角色的转换,为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学校和职场、学生和职业人的差别,建立对工作环境客观合理的期待,在心理上做好进入职业角色的准备,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教学内容:
(1)学校和职场的差别;学生和职业人的差别;
(2)初入职场可能会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方式。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经验分享。
2.工作中应注意的因素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影响职业成功的因素,积累相关技能,发展良好品质,成为合格的职业人。
教学内容:
(1)影响职业成功的因素——所需知识、技能及态度的变化;
(2)有效的工作态度及行为;
(3)工作中的人际沟通;
(4)职业道德培养。
教学方法:职场人物访谈、实习见习。
第六部分:创业教育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提高创业素质与能力。
教学内容:
(1)创业的内涵与意义;
(2)创业精神与创业素质;
(3)成功创业的基本因素;
(4)创业准备及一般创业过程;
(5)创业过程中应注意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6)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法规。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模拟教学、创业计划大赛。
(三)课程设置
按照《教学要求》,各高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本校学生的培养目标设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规定最低课时要求。以下是三种组合方式,供设计课程体系时参考:第一种方式为开设一门课程,覆盖整个大学过程;第二种方式为开设两门课程,分别是《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第三种方式为开设三门课程,课程名称为《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职业素养提升》和《就业指导》。每种方式的课程内容由学校结合实际进行组合,但应包括课程的主要内容。
高职高专学校参考上述课程体系建议,制定本校具体教学计划。
(四)教学模式
1.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技能的培养,还有态度、观念的转变,是集理论课、实务课和经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态度、观念的转变和技能的获得比知识的掌握重要,态度、观念的改变是课程教学的核心,因此,它的经验课程属性更为重要。
2.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的重要性,了解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的过程;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学生要按照课程的进程,积极开展自我分析、职业探索、社会实践与调查、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对自我、职业和环境的认识,做出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
3.本课程应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可采用课堂讲授、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社会调查、实习见习等方法。
4.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除了教师和学生自身的资源之外,还需要使用相关的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工具,包括职业测评、相关图书资料等;可以调动社会资源,采取与外聘专家、成功校友、职场人物专题讲座和座谈相结合的方法。
(五)教学评估
1.在评价内容方面,要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实际形成的职业发展规划能力两大方面进行评价。职业发展规划是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需要评价的学生职业发展规划能力,包括对个人和工作世界的了解程度、短期和长期职业发展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情况。
2.在评价重点方面,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应加强过程评价。提倡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记录职业发展规划过程中的自我了解、职业了解和职业决策过程。
3.在评价方式方面,要采用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于知识可以使用考试等量化的评价方式;对于实际的操作能力,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以及老师和学生的访谈等方式进行。
(六)教学管理与条件支持
1.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应当纳入到高校的教学计划中,遵守教学管理部门对课程设置与讲授的管理规定,健全教学文档和管理文档。
2.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应当建立资历和学历结构合理的专业化师资队伍,加强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鼓励团队教学;聘请各方面专家加入到教学队伍中来,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促进学术水平和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
3.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本课程的教学提供相应的设备,比如职业生涯测评系统、计算机化的生涯辅导工具等;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用人单位建立广泛稳定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发展规划辅导活动。
4.学校应当结合就业指导机构的建设,建立职业发展规划资料室,搜集各种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例如与职业生涯发展相关的书籍、报刊、影视资料、网络资料等。
§§参考文献
[1]尹忠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
[2]赵北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程[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3]堪新民,唐东方。职业生涯规划[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4]姚裕群。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5]周文霞。职业生涯管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6]章达友。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7]韩永昌。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8]姚裕群编著。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9]杨 蓉。人力资源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10]杨河清。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11]萧鸣政。人员测评与选拔[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12]郑安云,宋波。人才测评理论与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13]窦胜功。智商·情商测试[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1
[14]王山山,杨娅,齐莹爽主编。大学生就业指导[M]。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15]高 峰,石华富。大学生就业指导[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16]吴汉德。大学生就业指导[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17]两课教学研究协会编。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18]张再生。职业生涯规划[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19]]曹振杰。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李廷海。我的梦想我的路[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21]高 桥。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2]李家华。大学新生应注重职业生涯规划[N]。中国教育报,2007
[23]全 金。我的未来不是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4]程社明。你的船你的海[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
§§后记
为了适应高等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的需要,我们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精神,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以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为指导,组织编写了《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程。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职业生涯发展、选择和规划的理论,在充分了解自我、了解职业世界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职业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书共十二章,第一章和第二章可视为基本理论部分,主要对职业与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发展和选择理论进行了总体性介绍;第三章和第四章主要介绍个人和职业的匹配,并附有常用的相关心理测量工具,以便读者自测;第五章介绍了什么叫职业生涯设计,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第六章介绍职业社会的认知;第七章向毕业生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和方法;第八章介绍大学生涯发展规划的制订与实施;第九章介绍大学学习与职业发展的关系;第十章介绍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主客观因素;第十一章介绍职业发展必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第十二章介绍职业适应与发展。最后还附录了中国职业生涯指导第一人程社明教授的《职业生涯名言》。
本书由兰州商学院孙玉贤主编,王文、王伟利任副主编;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高丽霞、吴 竞,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杨培全、许明,兰州外语职业学院郭晓玲、梁洁,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董捷,兰州商学院艺术学院张梦涛,兰州商学院法学院王立冬,兰州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冯红霞任编委。具体分工如下:杨培全、许明(第一章)、高丽霞(第二章)、王立冬(第三章)、冯红霞(第四章)、孙玉贤(第五章)、郭晓玲(第六章)、梁洁(第七章)、王伟利(第八章)、王文(第九章)、张梦涛(第十章)、董捷(第十一章)、吴竞(第十二章),全书由孙玉贤负责统稿。
由于编者水平和视野有限,本书难免存在疏漏和不妥之处,敬请广大同学提出宝贵意见。
编者
2008年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