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涯是整个人生的重要阶段,是职业发展的准备期。在大学选择某一专业进行学习是为今后做职业准备,因而大学生涯可称为职业准备阶段或职业准备期。这是个人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是决定能否赢在起点的重要阶段。
一、大学学习对职业发展的影响
假如将生活看成是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一种情景:你正在走的这条路的两边还有许多条岔道,每一条岔道代表着不同的职业生涯,你必须在这些岔道口做出选择,这种选择将影响你的将来。每一条岔路都有一扇门,只要你有合格的证件,这扇门就为你打开。因此,为了使自己在今后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你的策略是,尽可能准备好自己的证件,或者称之为你的“资本”。“资本”雄厚的你能把职业选择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看门人手里。我们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高中再到大学进行深造,在大学里学会为人,学会为学,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都是在积累自己的资本,为毕业时选择一份职业做准备。谁在大学阶段准备得充分,谁就能越快地找到自己理想的职业,顺利地进入角色。
在大学期间不做积极的、充分的准备,我们便放弃了自己把握命运的权利,把自己应承担的责任交付给了他人,而我们只能是被动接受任何可能产生的结果,也就是说,我们在生活中就不能充分运用自己选择的权利,而只能等待社会对我们的挑选。总之,对大学期间的学习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有助于我们顺利走向社会,进入职场,谋求职业发展与事业成功!
二、学业、职业与事业的关系
学业是我们获取职业和事业发展的准备。“到大学来干什么?”“在大学学习什么?”“学习又为了什么?”毫无疑问,学生在大学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然而,说到底,无论如何学习,最终还是要去成就一番事业。学习绝不是为了学而学,而是为了生活得更有价值和意义,因而也就应该包括为了获得未来工作所需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职业是我们生存和提升价值的平台。作为一名大学生,作为一个渴望独立的青年,一直梦想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人生价值,希望看到家人因我们的努力而展现出欣慰的笑容。而这些都需要一个能展示才华的职业平台。
事业是我们实现理想的道路。古人云:“取法乎上。”入学之际,大学生需要高扬理想的旗帜,方能有所作为。理想,是人们向往和选择的未来目标。职业理想则是在事业上将达到何种成就的期望和追求。可以说,一旦我们确定了人生的职业理想,我们的学业、职业就将转变为事业。理想的实现需要有一个实现理想的平台作为依托,事业则是我们通向理想的道路,没有事业这个平台理想就只是幻想。作为大学生,不仅要善于把现实的学业观转化为将来的职业观,还要善于把“为了生活而学习工作”的职业观,转化为“为了学习工作而生活”的事业观。
学业、职业和事业是一脉相通的,当我们从大学入学制订生涯规划开始,未来的职业生涯历程已经开始。只要我们守望初衷,在潜心学习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沉淀职业经验,适时进行必要、合理的职业规划调整,我们的职业生涯之路一定会走得很精彩。
三、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
大学阶段是我们职业生涯的重要准备期,有做不完的事情。但在许多需要完成的任务当中,哪些是我们在大学阶段必须要完成的呢?尽管专业不同、今后从事的职业不同,每个人在大学阶段的具体任务也有所差异,但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培养职业精神、树立生涯规划意识和职业意识、塑造良好的人格、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具备开阔的视野,是我们在大学阶段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它们将会影响我们一辈子,使我们终身受益。
(一)培养职业精神
职业精神是人们在从事工作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或精神风貌。对一个人的职业发展非常重要。目前,我们虽然还没有进入职场,但是一个人在大学里养成的行为习惯,是非常容易带到今后的工作场所中去的。因此,我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在做小事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主动精神和诚实守信的职业精神。
1.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支柱,也是衡量一个人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准。责任心是个人职业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一个具有强烈责任感的人才能把本职工作做好。如今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非常强调敬业精神。其实,敬业精神的深层次来源是一个人对其工作的强烈责任心。一个缺乏责任心的人,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习惯行为就是寻找借口,告诉别人自己做不了某事或做不好某事。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会有敬业精神。
2.主动精神
从一出生直至上大学,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总是会有人不断地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由此,造成了我们的被动性思维。当需要我们自己做决定的时候,总是寄希望于父母或老师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激烈竞争的社会不需要被动做事的人,这种人就像牙膏一样,挤一点出一点。大学阶段是我们青年人社会化的重要时期,我们要由他人导向型转变为自我导向型。
3.诚实守信
诚信对国家来说,是立国兴邦之基;对企业来说,是立世发达之魂;对个人来说,是立身处世之本。在工作中做到诚实守信就是要做到:(1)在工作过程中,不要走过场,犯形式主义的毛病;(2)在汇报工作结果时,要干成什么就说成什么,不要夸大也不能缩小,就事论事。错误的决策,往往来自于错误的信息。决策者一旦基于失真的工作成果信息而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就会给整个单位甚至社会造成重大的损失。
(二)树立生涯规划意识和职业意识
1.生涯规划意识
马鹤凌教导马英九的一句话诠释了规划的重要性,即“有原则不乱,有计划不忙,有预算不穷”。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有了明确的信念与原则,便可以始终如一,立场坚定;一个人如果有了明确的计划,在面对多变的外在环境时,就不会手忙脚乱;一个人事先如果做好预算,生活就不会落魄。在我们的一生中,有许许多多的事情需要我们去完成,并且每个人的时间又是如此的有限。面对多变的外在环境、有限的时间、无限多的事情,为了充分发挥人的潜力,实现人生价值,就必须能够未雨绸缪,事先做好规划。
2.树立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是指人们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所持有的认识和理解,是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机构成要素。虽然学生身处校园,但提前培养职业意识很重要。譬如,利用网络收集一些目标职业的信息,通过分析来形成自己对职业的看法;参加学术活动,及时了解行业的发展变化,利于职业选择;通过参加各种职业训练活动,提前感受职场氛围。实际上,职业意识的培养过程本身也是一个自身成长的过程,通过此过程,不断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在职场的发展打好基础。
3.培养自立意识
自立是指个体从自己过去依赖的事物那里独立出来,自己行动、自己做主、自己判断、对自己的承诺和行为负起责任的过程。自立贯穿于我们整个人生,可以分为身体自立、行动自立、心理自立、经济自立和社会自立。身体自立是指个体无须扶助而能直立行走;行动自立是指个体具备生活自理能力,如会自己洗脸、刷牙、洗衣服等;心理自立是指个体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自己做决定;经济自立是指不依赖父母或他人的经济援助而能独立生存;社会自立是指能够按照社会所规定的行为规范、责任和义务而行动。学会自立是我们实现人格独立、开创事业的前提条件。因此,在大学阶段,我们应该树立自立意识,培养自立能力。不能自立的人,不仅会成为家庭的负担,而且还会成为社会的累赘。我们作为一个成年人,不管家庭经济情况如何,从入校开始就要树立自立意识。一个人只有学会了自立,才有可能赢得职业生涯的发展与成功;只有具备了自立精神,也才有可能在将来开创自己的事业。
(三)塑造良好的人格
1.学会做人——重视自身修为
著名教育家孙云晓在《教育的秘诀是真爱》一书中指出“教育的核心是学会做人”。做人是人们在人际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人、对自己的原则和态度。职场成功定律告诉我们:做人比做事更重要。职场上,真正成功之士,必是人品好的人。作为受教育者的大学生,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学会做人。“学会做人”是一个既现实又深奥的话题,学校里没有“如何做人”的教材,也没有开设“如何做人”的课程。如何学会做人,是我们应该长期用心思考的问题。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做一个有心人,从老师、同学、朋友的言行中去分析、去体会:在面对同一件事情时,别人为什么处理得比我好,从中我应该吸取什么。“学会做人”是逐渐积累的过程,它不仅是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也是整个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
2.学会学习——重视知识积累
学会学习其实就是自学的能力,也就是举一反三或无师自通的能力。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学校不可能保证教给我们今后需要的所有知识。但是在大学里,我们可以学会独立思考并掌握学习的方法,它会让我们不论面对怎样的知识变更和激烈竞争,都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大学不是“职业培训场”,而是一个让学生学会适应社会,适应不同工作岗位。在大学期间,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习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自修之道。只有这样,大学毕业生才能跟上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有些同学总是抱怨老师教得不好、懂得不多、学校的课程安排也不合理。“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蜡烛。”大学生不应该只跟在老师的身后亦步亦趋,而应当主动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3.学会做事——提高职业胜任能力
大学阶段,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充分利用大学里的优质资源,培养我们的职业胜任能力。在大学阶段,完成以下几件事情,将会有助于培养我们做事的本领。
(1)培养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从事专门工作所必须要具备的能力。专业能力的获得主要靠专业学习,专业教育也是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在培养专业能力的问题上,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学什么”与“学成什么”
“学什么”指的是专业名称的问题,而“学成什么”指的是专业能力的问题。有的同学可能会错误地认为在一个就业前景好的专业里学习,将来肯定能找到一份出色的工作。心存这种想法的同学简单地将专业名称与专业能力等同起来,在一个专业里学习不会让我们自动拥有从事与该专业相关工作的能力。现实社会中,我们也常常听到非专业的毕业生“抢”走了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原因就在于,用人单位更注重的是专业名称背后的专业能力。
基础知识要扎实
知识不等于能力,但知识是能力构成的重要因素,能力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在大学期间,一定要学好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把基础打牢。因为,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应用领域里很多看似高深的技术很快就会被新的技术或工具取代,只有对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才可以受用终身。而且,如果没有打下好的基础,我们也很难真正理解高深的应用技术。
培养专业能力的途径是多样的
有的同学可能因为没有机会进入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学习,就怨天尤人、自怨自艾,甚至自暴自弃。其实,培养专业能力的途径是多样的。除了进入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进行系统的学习之外,我们还有很多其他的选择。比如,辅修、有目的地选修感兴趣的专业课程、自学等。
(2)学会使用办公软件。如今,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办公自动化在工作中被广泛使用,办公自动化可大大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因此,无论是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还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会使用办公软件都是必要的。
(3)学会收集信息。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没有信息,我们就无法顺利地开展学习和工作。因此,懂得如何收集自己想要的信息对于学习和工作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位企业家认为,信息是谋求发展的关键。他这样写道:要么去狩猎,要么被猎取。我大部分的成就都源自于我拥有被人需要的信息。第一步,要了解别人需要什么。第二步,要拥有足够的资源,以便知道去哪里迅速地获取这些信息。
作为一个处在信息社会的大学生来说,要懂得在正确的地方去获取正确的信息。在大学阶段,学会收集信息对于我们做出合理的学习或职业生涯决定,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培养自学能力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学会如何使用图书馆、电子数据库、互联网搜索、问卷调查以及信息采访等都会有助于提高我们信息收集的能力。
(4)培养写作能力。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作节奏的加快,书面沟通在当今社会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任何行业都需要运用书面沟通进行公务往来。对个人而言,随着职务级别的上升,书面沟通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当你有一个想法时,如果你只能停留在口头上做出说明,那么你的影响范围仅限于说话的对象。但是,一页能够做出清晰说明的备忘录会在整个公司内被传阅,甚至会一代传一代。
要形成良好的书面沟通,沟通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为了培养和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在大学期间,应该尽可能地选修一些要求学生写日志、计划书和评估报告等以论文形式完成的课程。认认真真地完成这些课程,会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5)提高英语会话水平。中国正在走向世界,在英语已经成为国际通用语言的情况下,能够用英语进行沟通就成为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必须具备的一项本领。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长久以来我们学习英语只是为了考试(即将英语当成知识来学习),由此造成我们懂得的英语知识可能比外国人还多,可就是不能张口。提高英语会话水平的根本是要学以致用,不能只“学”不“用”。
(四)主动实践,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
职业能力是指人们从事不同职业活动所必需的共有能力。特殊职业能力是指人们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特殊的或较强的能力。
社会实践是一种很好的真正了解自己的方式。大学生应该通过不同的工作环境,不同的工作经历发展清晰的自我形象,同时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反应;尽可能多地寻找和获得不同的生活经历,并把这些生活事件和经历结合起来,找到价值观、兴趣和技能之间的联系,用更复杂的方式思考自我。改善与生涯决策有关的自我知识也是一个终生的过程,永远不会结束,没有生活经历会被浪费。
社会实践的另一个作用是帮助大学生不断改造自我,更快地社会化。大学与高中的不同在于,大学是进入社会的过渡期,是进入社会的预演;学校与社会的不同在于,衡量人才的参照系不同。学校教育以知识积累为主要目的,而职业领域更看重能力和素质。职业在满足现实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通过和别人一起共事来克服自我中心的意识,换一句话说,职业化的过程就是社会化的过程,而克服自我中心,为职业作准备是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人重要的人生课题。
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等。一般说来,劳动者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越高的人,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大。目前,虽然大学新生不能依靠实际就业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但努力学习文化专业知识、增强现代科技意识、加强专业技能训练,进行社会实践和锻炼,是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而且是优势所在。我们通过分析自身的职业素质,分析自己的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状况,挖掘潜能、发挥优势,就能够不断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五)具备开阔的视野
大学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形态,对于生活在其中的大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和文化育人功能。可以说具有什么样的校园文化,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因此,大学生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理应在校园文化活动中体现出良好的视野。
要树立校园文化活动中的良好视野,就要求大学生们在设计、组织和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中,具有广阔、全面的国际眼界,能够从宏观上将国际发展形势尽揽眼底;要求大学生具有深刻的国际眼光,能够洞悉世界风云变幻的实质;要求大学生具有正确的国际视角,能够清醒地审视和质疑一些西方媒体的强势话语,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为此,需要大学生作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其一,具有自觉的开放意识。青年大学生朝气蓬勃,接受能力强,接受新鲜信息快,求知欲望强,要发挥自身的优势,自觉提高思想认识,积极主动面向世界,让自身走向世界。
其二,具有开阔的国际眼界。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世界。面对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大学生要努力学习,广泛涉猎,开阔和丰富自己的眼界,开创和成就自己的梦想。要放眼全球,批判地吸收当今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尽可能通过广泛涉猎和熟悉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艺术、风俗等来开阔自己的国际眼界。
其三,具有过硬的综合素质。首先,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做到既“专”又“博”。要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努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其次,要具有良好的国民心态和涵养。要有胸怀天下的非凡气度和风范,要宽容、理性、务实、开放、文明、诚信,展现新时期大学生良好的文明素养。第三,要具有对各种信息的良好的分析和辨别能力。要善于从世界文明发展史中汲取智慧和经验,做到为我所用,以人为鉴,以史为鉴,在历史长河的滚滚洪流中找准自己的定位。要善于分析当前国际形势大调整大变革的错综复杂局势,树立全局观和国际化大视野,把握和平和发展的世界主题。
其四,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放眼全球,当前世界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先进文化、有益文化和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并存,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织。国际视野下,我们尤其要保持清醒头脑,认清形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自己的精神支柱,坚决抵制各种西化、分化思想的侵扰,坚定地跟党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四、大学学习与职业发展
大学四年,看似漫长,实则短暂。在这四年,大学生们如何能够在平淡的人生中,撑起属于自己的那片蓝天呢?有的学生在回忆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时,常后悔没有对这四年进行整体规划,致使光阴虚度。那么,大学生应该如何做好规划和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呢?
(一)确定人生目标
考入大学,随着角色和环境变化,心情突然放松,加之大学较高中而言相对宽松的环境,易引起目标不明的大学新生的迷茫、彷徨、失落感、空虚感,导致对大学生活的适应障碍。因此,从入学的第一天起,新生就应该认真深入地思考,多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我到底要把自己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整个大学期间,我要使自己具备哪些能力?”“我要为未来做哪些准备?”认真思考之后,要确定符合自身发展的规划,先明确自己的人生大目标,并将之逐级分解成不同发展阶段的目标,然后将阶段目标清晰化,制定成详细的计划。这样才能保证人生大的目标不沦为空想,而是在一天天的推进中逐步落实。
首先,建立自己的长期目标、终极目标,即人生的最终定位。目标要立足现实,从自身实际出发。若目标太高,则会使自己失去信心和斗志;目标过低,则会使自己失去前进的动力。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的获得者托马斯·亨特·摩尔根曾说过:“不要把志向立得太高,太高近乎妄想。没有人耻笑你,而是你自己磨灭目标。目标不妨设得近点,近了就有百发百中的把握。标标中的,志必大成!”
其次,建立短期目标,明确大学四年要达到的目标和应具备的能力。比如,要达到考取研究生的目标;培养自己七种能力:逻辑性及数理性能力、语言能力、空间能力、自我内省能力、洞察人性能力、体育能力、音乐能力,这也正是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纳研究发现的成功人士一般具备的能力。再如培养自己团队协作、主动学习、诚信正直、具备理想和激情等特质。又如掌握七项学习:学习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兴趣培养、积极主动、掌控时间、为人处世。
第三,建立年度或学期目标。将短期目标加以分解,具体到每一学年、每一学期。比如,本学年要完成什么?这个学期末的成绩要达到什么标准?一年读多少课外书?参加什么社会实践与社团活动?人际关系处理得如何?身体素质怎样?等等。
第四,建立日常目标,即对年度或学期目标加以细化。比如,每天应该做什么,如何安排好一天的学习生活。日常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可控性,并讲究人性化,力求容易实现,如,坚持晚上跑跑步等等,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为顺利完成四年的大学生活创造条件。
成功的道路是由目标铺成的。对大学新生而言,花费一些时间来做一个大学人生规划,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会大有裨益。认准自己的跑道,跑出自己的风格,跑向最适宜自己、最能发挥自己能力的成长方向。当我们的目光盯向远处,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与挫折,它们都只能成为前进的踏脚石,而不是绊脚石。
(二)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做好大学规划与适应大学生活,“态度”至关重要。一般讲,影响大学生成才的不良心理品质可归纳为:易受暗示性(即从众性)、顽固性、冲动性、优柔寡断、惰性、缺乏恒心、胆怯软弱等方面。针对这些“症状”,我们可以“对症下药”:
首先,正确地认识自我。如果大学生能对自我有一个较为全面深刻的认识、客观准确的评价,就能够扬长避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认识自我,可以通过自己和那些与自身条件相类似的人作比较、别人对自己的态度、自己活动成果的社会效应等三个途径;评价自我,一方面,要自己与自己比,即现实的自我要与理想的自我作比较,看到差距,同时也要与过去的我作对照,看到进步;另一方面,与超过自己、与自己相似、比自己稍差的人比。要将各个方面获得的信息加以综合分析,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
其次,利用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暗示是运用内部语言或书面语言隐含的方式来调节和控制情绪的方法。比如,当在公众场合发言心里紧张时,使用内部语言“勇敢点,放松,不要紧张”;此外,“你能行!”“不能恼火!”等自我激励或自我约束的话语,都是与某些不良情绪相对应的内部语言。要悦纳自己,平静而理智地对待自己的优点缺点、成败得失,在此基础上,培养自信、自立、自强、自主的心理品质,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不断激励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事实上,人在积极的自我暗示下,潜力是超强的。想法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未来。同时,利用积极的自我暗示,会对情绪起到控制和调节作用,使自己拥有一个“阳光心态”。
第三,选择目标时,要有“无怨无悔”的气概。“勇者无畏”,除具备一定的智商、情商以外,还要具备“胆商”,即要有胆识、勇气与魄力。人不管走哪条路,都会有风险和收获。不敢选择的人也就是不敢承担责任的人,是不会成功的。勇于挑战不仅是一种素质,更是一种荣誉,在不断的挑战中,发现自己的潜能,人生价值才能得以实现,人生历练也会变得非常丰富。需要强调的是,要把握好自信度,不要把自信变成自负。有时,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若发现既定目标是无法实现的或不是所希望的结果时,就要学会及时回头,敢于回头,不要一路错下去。
第四,有效地控制自我。从大学刚入学,就可以用一些具体的目标来抑制自己的惰性,养成良好习惯。比如,每天坚持逼迫自己做一件事情,如坚持每天早晨早起晨读。要有意识地去控制自己的欲望,尤其是那些对自己健康成长没有助力的欲望,若想成功就必须有所舍弃。要培养健全的意志,增强挫折承受能力,提高行动的自觉性和顽强性,增强自制力和约束力。
(三)敢于梦想、勇于实践
世界因实现梦想而伟大。要敢于梦想,勇于实践,对自己决定的事情,要付诸行动并全力以赴。
首先,大学期间,要分步骤、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完成自己确立的每一个目标。
大一为试探期,要初步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以及对口的职业,特别是自己未来想从事的职业,刻苦努力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大二为定向期,应考虑清楚未来是否深造或就业,深入学习专业课程。通过参加学生社团等组织锻炼自己的能力,尝试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兼职、社会实践活动,并正确处理好各种学生组织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大三为冲刺期,目标应锁定在确定自己是否要考研,提高求职技能、搜集公司信息。锻炼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意识地培养个人职业发展的核心技能。大四是分化期,找工作、考研、出国,不能犹豫不决。要对前三年做一个总结,对自己有个清楚的认识。
其次,要主动适应新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方式,提高自理和自立能力,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
一是适应新的环境。对大学生而言,应增强独立意识,提升自主能力,培养自立精神,还须尽快掌握新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包括日常生活、休闲娱乐、社会交往以及消费。在参加社团活动方面,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和条件,要有选择地培养和发展一些业余爱好。同时,还应注意照顾好自己,增强体质,以健康的身体为大学四年的学习与生活作保证。
二是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来讲,建立新的人际关系不仅是环境的要求,也是个体逐渐走向成熟和向成人转化的必要条件。大学生要处理好同学关系,尤其要处理好寝室中的同学关系,适应以寝室为单位的集体生活。在新组成的群体里,面对差异,要学会承认、理解和尊重。同时,应学会沟通,打破对人际交往的恐惧,用积极的态度代替消极回避的方式;应逐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学会换位思考,把自己历练成心智成熟、心胸豁达的人。值得一提的是,在相互适应过程中,除体谅别人外,还要适当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甚至是对抗的意见和感受,这不只是一个针锋相对的过程,也是一个互相沟通与理解的过程。这不仅需要掌握人际沟通的技巧,更需要有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是暴露自己弱点的勇气。
另外,大学生要拥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善于吸取和学习别人的优点,不断提高知识水平与自我修养。培根说过,“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如果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除同学关系之外,大学生还应和老师多交流、沟通。这样不仅能融洽师生关系,而且能从老师身上学到许多东西。同时,还要学会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大学生要有竞争意识,更要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事实上,一个人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就是竞争力的一个重要体现。
此外,需要强调的是,人际交往中的级差、层次是客观存在的。在交往中,应把握好交往的度,注意交往方式,保持社交距离,根据心理距离的变化,及时调整和改变。一个人要想和所有人都成为亲密的朋友,那是不实际、不可能的。但是,如果大家尽量学会与各种不同性格的人打交道,就能与更多的人相处得融洽,自身的人际交往、协调沟通的能力也随之得到提高。
三是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大学的学习方式主要由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老师的教学方式决定。大学期间,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习独立思考的方法。“三人行必有我师”,大学生应当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资源,从各种渠道吸收知识和方法。只要用心,就会发现自己周围到处是良师益友。大学生可以主动向资深的教授、老师请教,或者请他们推荐一些课外参考读物;与师兄师姐乃至同班同学多交流与切磋,他们都是自己最好的知识来源和学习伙伴。只要珍惜这些机会,大胆发问,互帮互学,就能学到最有用的知识和方法,达到共同进步。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迈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大学新生就应该了解自己所处的这个时代、这个社会为自己提供了怎样的空间,思考自己在这个立体的大坐标系里应该处于哪一个象限,并调整步伐,不断前进。电影《阿甘正传》中的主人公阿甘曾说过:“生活就像一盒各式各样的巧克力,只要你不断地尝试,总有你要的那一块。”不管自己的家庭和自身能力如何,不管来到大学的感觉如何,每位大学新生都应正视现实,端正态度,认真做好大学规划,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复习思考题
l。上大学为了什么?
2.大学学习的特点是什么?对大学生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3.在大学阶段,为什么要树立自主、创新、终身、全方位的学习观?
4.大学学习与职业发展的关系?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要将这三观教育落到实处,职业生涯规划是其中的重要一环。研究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时我们发现,求职的大学生中有部分大学生基本没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多数学生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只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了粗线条的勾勒,不能称为实质意义上的职业生涯规划。只有少数人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还可能因为技术问题使其水平有限。在对兰州商学院2007届近3000名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中,“对自己职业能力倾向与职业生涯设计的认识和目标”时,有40%的学生认识基本模糊,有近10%的学生回答根本没有思考过相关的问题。这一状况必然影响毕业生就业,是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市场无序化倾向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学生要想及时、准确、有效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一定要精确分析各种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因素,这是职业生涯发展中带有根本性的基础工作。
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因素很多,有时甚至偶然因素也起着很大作用,但是从一般规律来看,主要有自身因素、职业因素和环境因素。个人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时,应当认识和考虑到这些最基本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