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83200000011

第11章 军争篇第七

[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放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

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

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

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知如阴,动如雷震。

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

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

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情,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情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侠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译文]

凡是用兵的规律,将帅受领国君的命令,从组织人民群众编成军队,到开赴前线与敌对阵,这中间最困难的事情莫过于与敌人争夺有利的制胜条件了。争夺有利的制胜条件最难的地方,又在于如何通过迂远曲折的途径达到近直的目的,化不利为有利。所以故意迂回绕道,并用小利引诱迟滞敌人,这样就能做到比敌人后出动而先到达必争的要地,这就是懂得以迂为直的计谋的。

所以军争是有利的,也是有危险的。全军带着所有辎重去争利,就会行动迟缓而赶不上;放下辎重去争利,辎重就会损失,因此,卷甲急进,日夜不息,以加倍的行程连续行军,走上50公里的路程去与敌争利,三军将领都可能被擒。身体健壮的士卒先到了,体弱疲倦的掉了队,其结果可能只有十分之一的兵力赶到:走上25公里的路程去争利,先头部队的将领就可能遭受挫败,其结果部队也只有半数赶到;走上15公里的路程去争利,部队也只有三分之二赶到。所以,军队没有辎重就会失败,没有粮食就不能生存,没有物资储备就无法坚持作战。

没有粮食就不能生存,没有物资储备就无法坚持作战。

用兵打仗要奇诈多变才能获得成功,根据是否有利采取行动,分散或集中使用兵力,随情况而变。

所以军队行动快速时,像狂风骤至;行动缓慢时,像严整的森林;

进攻敌人时,像迅猛的烈火;驻守时,像山岳一样屹立不动;荫蔽时,像阴天看不见日月星辰那样;动作起来,像雷霆万钧。

夺取敌“乡”的粮食、资财,要分兵数路,开拓疆土,要分守要地,权衡形势,相机而动。

事先懂得以迂为直的计谋的就能胜利。这就是军争的原则。

《军政》说:“用语言指挥听不到,所以使用金鼓;用动作指挥看不清,所以使用旌旗。”金鼓旌旗都是用来统一军队作战行动的;军队行动既然统一了,那么勇敢的将士就不得单独前进,怯儒的也不得单独后退,这就是指挥人数众多的军队的方法。所以夜间作战要多使用火光和鼓声,白天作战要多使用旌旗,之所以变换这些信号,都是为了适应士卒的视听能力。

对于敌人的军队,可以挫伤它的士气,对于敌人的将领,可以动摇他的决心。军队初战的时候,士气比较旺盛,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逐渐怠惰,到了后期,士卒就会气竭思归。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要避开敌人的锐气,等到敌人松懈疲惫时才去打它,这是掌握军队士气的方法。

以我军的严整来对待敌人的混乱,以我军的镇静来对待敌人的哗恐,这是掌握军心的方法。以我军的靠近战场来对待敌人长途跋涉,以我军的从容休整来对待敌人的奔走疲劳,以我军的粮足食饱来对待敌人的粮尽人饥,这是掌握军力的方法。不去迎击旗帜整齐、部署周密的敌人,不去攻击阵容严整、实力雄厚的敌军,这是掌握因敌而变的方法。

所以,用兵的法则:敌人占领高地,不要去仰攻;敌人背靠高地,不要从正面攻击;敌人假装败退不要跟踪追击;敌军锐气正盛,不要去进攻;敌人以“饵兵”诱我,不要去理睬;正在撤退回国的敌人,不要去拦阻;包围敌人,要留个缺口;对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急于追迫它。

这些,都是用兵应当掌握的原则。

[解说]

本篇主要论述如何先敌争取制胜条件,取得有利的作战地位问题,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军争的意义、军争的利弊、军争的原则和方法,并提出了“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著名军事原则。

(一)军争的意义

两军争利争胜的问题,其中心思想是力争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孙子认为在作战过程中,如何先敌占领战场要地和掌握有利战机,是两军相争中最重要最困难的问题。为了争取有利的地位,他认为,必须懂得“以迂为直,以患为利”的原则,正确处理“迂”和“直”,“患”和“利”的辩证关系,达到“后人发,先人至”的目的。

这里着重讲一下“以迂为直”的原则。关于“以患为利”的原则,即关于“患”和“利”的辩证关系,我们将在下一篇——《九变》中讲。

这里着重讲一下“以迂为直”的原则。关于“以患为利”的原则,即关于“患”和“利”的辩证关系,我们将在下一篇——《九变》中讲。

直径近,曲路远,这是普通常识。但是,在两军相争的战场上,远和近既是一定的空间概念,又和具体的时间概念相连。部队运动距离远,花费时间长;运动距离近,花费时间短。然而,兵无地不强,地无兵不险。远和近一旦与对方兵力部署的虚和实相结合,矛盾的双方就会各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远而虚者,易进易行,机动快,费时少,成了实际上的近;近而实者,难进难行,机动慢,费时多,成了实际上的远。

军事对抗的双方,都在设法阻碍和破坏对方的计划和行动。因此,任何军队要达到自己的目的,都必须作迂回运动,在敌人的思维判断中造成“折射”幻觉,而不能直来直去地行动,使对方一眼看清你的虚实企图。

(二)军争的利弊

孙子认识到军争有利和有害的两个方面,指出“军争为利,军争为危”。就是军争是有利的,也是有危险的,军争中不能只见“利”,不见“害”。孙子对当时军队强行军的特点作了具体的描述:如果全军携带全部军需物资去同敌人争夺先机之利,就不能先敌占领有利地域;如果舍弃全部军需物资去同敌人争夺先机之利,那么后果就更坏。根据孙子的估算,如果强行军50公里,不仅三军将领会被俘,而且部队因疲乏劳顿、行列杂乱、不成阵形,只有十分之一的部队能按时到达指定位置,如果强行军25公里去同敌人争利,前军就会受挫,只有一半的部队能到达。如果强行军15公里去争利,只有三分之二的部队能到达。不仅如此,由于全部军需物资的损失,势必造成部队不能坚持作战,甚至不能生存。

“举军而争利”与“委军而争利”都是危道,“百里而争利”、“五十里而争利”,“三十里而争利”都非善策,那么,是不是不要去同敌人争先机之利呢?孙子显然不是这样的用意。他认为:军争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关键是要趋利避害,不能盲目地争,而要“悬权而动”,“知诸侯之谋”,“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还要善于“用乡导”等。

为了正确把握军争的利弊关系,孙子提出了一条著名的军事原则: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即避开敌军锐气,等到敌军怠惰疲惫、士气沮丧时予以攻击。例如,公元前684年,齐国进攻鲁国,战于长勺。鲁庄公起初不侍齐军疲惫,就要擂鼓出战,被曹剑劝止,等到齐军击鼓三次进攻受挫时,曹判说可以反击了。于是,鲁国军队发起反击,打败了齐军。事后,鲁庄公问曹刿打败齐军的道理,曹刿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三)军争的原则和方法

孙子提出了“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的争夺战机的指导原则。就是用兵打仗要奇诈多变才能获得成功,要根据是否有利采取行动,分散或集中使用兵力,要随情况而变。有利可夺时,行军速度“其疾如风”;无利可夺时,行军速度“其徐如林”。进攻时,“侵掠如火”;

防御时,“不动如山”。荫蔽时如阴云蔽日,冲锋时如雷动风举。

孙子提出了“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的争夺战机的指导原则。就是用兵打仗要奇诈多变才能获得成功,要根据是否有利采取行动,分散或集中使用兵力,要随情况而变。有利可夺时,行军速度“其疾如风”;无利可夺时,行军速度“其徐如林”。进攻时,“侵掠如火”;

防御时,“不动如山”。荫蔽时如阴云蔽日,冲锋时如雷动风举。

出现的作战样式,例如前525年的吴楚长岸(今安徽当涂博望山)

之战,吴军夜袭楚军获胜(《左传》昭公十六年)。又如前478年的吴越笠泽(今江苏吴江县北)之战,越军乘夜重创吴军。

孙子还看到精神因素的好坏、体力状况的强弱和作战部署的优劣,在战机问题上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此,他提出了“四治战法”;治气、治心、治力、治变。就是争取有利的态势(包括士气、心理、体力,地形等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具体方法就是避开敌人的锐气。等到敌人松懈疲惫了再去打它;以自己的严整来对待敌人的混乱;以自己的镇静来对待敌人的哗恐;以自己的靠近战场来对待敌人长途跋涉;以自己的从容体整来对待敌人的奔走疲劳,以自己的粮足食饱来对待敌人的粮尽人饥。不去迎击旗帜整齐、部署周密敌人;不去攻击阵容严整、实力雄厚的敌人。

在战机问题上,孙子提出了用兵应掌握的八条原则,也叫“用兵八戒”。即“高陵匆向,背丘勿逆,佯北勿队,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而且两次提到这是“用兵之法”,不可违背。这八法的后三法,我们在前面已经指出,它提出了过于机械的原则。

同类推荐
  • 中国古碑

    中国古碑

    本书介绍了十五种中国石碑,其中包括:御碑、功德碑、文献碑、经济碑、诗词碑、科技碑、反腐倡廉碑等。
  • 这样读史更有趣

    这样读史更有趣

    读起来有趣味,悟出来有收获。历史犹如滚滚长江之水,汹涌东逝,但“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历史是凝固、暂停的现实,在凝固的历史画面上,笑谈着历史故事,也别有一番乐趣。本书作者站在历史的角度去体悟那些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用现代的观点来理解他们的悲喜人生。如何读史,大有学问,如果没有广博的知识,很难撩开历史的面纱;如果没有丰富的人生体验,很难体会历史的百般滋味。本书作者站在历史的角度去体悟那些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用现代的观点来理解他们的悲喜人生。
  • 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

    这是一个三国乱世,在这个时代英雄辈出,枭雄林立,看主角如何一步步成为人上人,实现自己的梦想。此书为架空历史,可以理解为异界的三国,而这个三国却又和我们的三国如此相似。。。。
  • 靑海传

    靑海传

    汉唐平元五年,将星东来,福祸随至!看似繁华的尘世又有谁能看到所有因果?这天下又是谁的天下?一场是非成败千古绝唱的征途,随着滚滚东去的汉江揭开了属于他的英雄路!朝堂权谋,百般阻挡成就九五帝位!铁血战场,御林四方争天下!儿女情长,一生一世凄美爱恋!且看今世汉唐书。
  • 抗战之峥嵘岁月

    抗战之峥嵘岁月

    这是一段炎黄子孙难以忘怀的历史,这是我华夏人民觉醒的日子,多少热血男儿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热门推荐
  • 是奸相还是能臣:史弥远历史真相研究

    是奸相还是能臣:史弥远历史真相研究

    本书坚持“论从史出”的研究方法,是值得充分肯定和大力提倡的。南宋历史上关于“战”与“和”孰是孰非的争论,自高宗以来一直延续至今。史学界占主导地位的观点一直是以“战”为是,以“和”为非。
  • 阎妻

    阎妻

    教务主任把她痛骂一顿,第二天,教务主任诡异地变成了秃驴同班绿茶婊找男生给他下绊子,第二天,绿茶婊跑操时裤子掉了……她终于抓狂了:“上帝啊,能不能给我点别的超能力?喷火,吐水,炼金术?”她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代表中华神族和月老一起出访日本,并杀死了日本第一大妖怪她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和路西法进行东西方阴界会谈,并且签署了地狱协议她从没想过,自己会和阎王上床,成为阴界第一夫人
  • 这样的异世界真的没问题吗

    这样的异世界真的没问题吗

    一个辍学的宅男,睡觉醒来后居然发现自己竟然到了一个全新的魔法世界,眼前的金发妹子居然是他的主人。而他……居然是妹子的男仆?
  • 网游之小白狐你去哪

    网游之小白狐你去哪

    自从呆萌单蠢的小白狐遇上了某高冷傲娇男之后,就变成了霸气侧漏的。。。还是小白狐!自从高冷傲娇的大灰狼遇上了某呆萌单蠢女,就变成了闷骚腹黑的。。。还是大灰狼!无奈之下,为了不让别人“偷窥”到自家傻狐狐的美色,把她骗跑了,大灰狼只好把白狐折吞入腹了。。。“哎呀,你别跟着我昂!”“嗷!这怎么行!万一你跑了呢?”“你抓着我的脚我怎么跑啊!放手昂!”全员默。。。
  • 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大师(上)(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

    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大师(上)(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 主要有政坛伟人、发明始祖、经济导师、军事将帅、科技精英、谋略奇才、企业富豪、思想先驱、外交巨擎、文坛巨匠、艺术大师。阅读这些世界名人的个人简介, 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风采与成功智慧, 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 能够激励我们的理想和志向, 指导我们的人生道路和事业发展。
  • 神医邪王

    神医邪王

    有钱,穿越还有什么难?纨绔是我前世代号,这一生,我要做万寿无疆的恶魔!从现在起,炎龙帝国李家家主就是我的头衔,注意谁都别惹我否则后果自负!如果谁不服气非要挑战一下,还请各位先掂量几个问题,你们有钱吗,命硬吗,老子牛掰吗?如果什么都没有你凭什么来嘚瑟,赔得起本家主的精神损失吗?
  • 全职大老板

    全职大老板

    他是一个全职业的大老板。时而化身娱乐圈的大老板。时而化身游戏界的大老板。时而化身家电界的大老板。时而化身服装界的大老板。没有他办不到的,只有他想不到的。
  • 北风寒
  • 爆笑囧穿:萌傻逆天妃

    爆笑囧穿:萌傻逆天妃

    一朝穿越,倾梦雪从二十一世纪的特工变成了最不受宠的倾四小姐。然后,又嫁给了三王爷,白捡了一个“三王妃”的称号。但称号并没有什么卵用。姐妹该欺负的欺负,该鄙视的鄙视,该找茬的找茬。倾梦雪领教到了什么叫做吃饱了撑的。你说倾梦雪就是个没用的花瓶?那就多送你几个花瓶砸死你!让你看看花瓶的怒火!此文绝无虐点,美男众多。三王爷美男,叶云离美男,就连“疯子”也是美男,配角中还有美男。菇凉确定不来一发?(??????)??
  • 一世珍藏的诗歌200首

    一世珍藏的诗歌200首

    中外诗歌浩如烟海,古史诗、叙事诗、抒情诗种类繁多,争奇斗艳。本书仅选录了文艺复兴以来并经过了数代读者检验的部分中外诗歌名篇(不含中国清代以前诗歌)。在长长的诗歌长河中,这些诗歌名篇是语言的精华,智慧的结晶,思想的花朵,情绪的珍珠。它沉淀着人类的苦难与欢乐、幻灭与梦想、挫折与成功,折射着人类精神结构中永恒的尊严和美丽,体现了人类追求真善美、扬弃假恶丑的执着意念和高尚情怀。人,寄居在大地之上,处身于喧嚣的世界,需要这甘甜的蜜汁滋养。中外诗歌遗产需要继承和发展,首先就需要阅读。阅读是一种感悟心灵的精神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