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83000000002

第2章 前言

正如我业师魏中林先生在序言中所说:“清代是学者参与诗歌创作最为繁盛的时期……古典诗歌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人之诗在这个时期得以充分发展。晚清学人之诗是清代学人之诗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目前学界开始关注晚清学人之诗,但对其研究还处于浮光掠影、未见深入的状态,受文苑和儒林分立的影响,在研究学人之诗主体时,学界要么只把他们当作诗人来研究,要么只把他们当作学人来研究,至今还没有发现把诗歌史和学术史有机结合起来并进行研究的著述,使得这些“学者诗人”呈现出两副缺陷的脸孔,无法复合成一张清晰完整的面容。总之,晚清学人之诗乃至清代学人之诗这一领域,明显存在着学术研究盲区。

“学人之诗”这一概念在清代前期就被杭世骏、方南堂等人明确提出,却没有成为清代诗学普遍关注的话题。直到晚清,张际亮、范罕等才在他们的诗论中作过简短的阐述,陈衍虽未对这一概念进行阐析,但在他的诗论中已频繁使用这一概念。

晚清学人之诗较早进入了胡先骕、钱仲联等老一辈学者的研究视野中,他们把清代学人之诗与清诗研究紧密联系起来。

胡先骕赞扬了晚清学人之诗,认为沈曾植的学问“海涵地负,近世罕匹”,沈曾植的诗是有清一代最典型的学人之诗。胡先骕还有意识地学习晚清学人的诗歌创作,作为动植物学家,他把渊博的动植物学知识运用到诗歌之中,创作了如《春日杂诗》、《天香》、《声声慢》、《齐天乐》等学人诗词。钱仲联在《论同光体》、《沈曾植诗学蠡测》等文中认为:学人之诗本意就是学人写的诗歌,如晚清程恩泽、郑珍、莫友芝、沈曾植等学者的诗歌是学人之诗,而陈衍、陈三立等人尽管学问也很渊博,但他们终不是学人,而是文苑中的人物,其诗不能称作学人之诗。

继这些老一辈学者之后,不少学者以个案的方式论及晚清学人之诗。其中将学人之“诗”与“学”较好地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有邹进先的《龚自珍学佛对其思想与文学的影响》、郭瑞林的《魏源的时事诗刍论》、陆草的《论魏源的禅诗及其净土信仰》、谭德兴的《论郑珍文学的经学化》、翔云的《曾国藩的振世诗文》、岑丽华的《从诗歌分析简朝亮的思想性格》、张永芳的《黄遵宪和“新世界诗”》、张仲甫的《黄遵宪的新意境和旧风格》、郭延礼的《论康有为的海外诗》、王柯平的《王国维诗学的创化之道》、张智慧的《论沈曾植诗歌中的佛学因素》;博士、硕士论文中有张明明的《林昌彝诗歌研究》、王有景的《郑珍诗歌研究》、丁佳音的《郭嵩焘诗歌的文化诗学研究》、张智慧的《沈曾植诗歌研究》、李瑞明的《沈曾植诗学的学术意识》,等等。上述研究者基本上阐析了晚清这些学者型诗人既有“学人”的一面,又有“诗人”的一面。

其他的论文虽有不少以晚清学人的诗歌作为研究对象,却只注意了这些学者作为“诗人”的一面,不太注意他们“学人”的一面,没能较好地将他们的“诗”、“学”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目前还没有发现以晚清学人之诗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的专题论文,但以比较宏观的眼光涉及晚清学人之诗的有吴淑细的《近代宋诗派诗论研究》、贺国强的《近代宋诗派研究》,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分析了晚清宋诗派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不断融合的历史进程。魏泉的《论陈衍的“学人之诗”说》围绕陈衍与北京宣南的文人交游和他的《石遗室诗话》,阐述了陈衍“学人之诗”说的形成过程及其理论价值。

不是以晚清学人之诗作为研究对象但对晚清学人之诗的研究有启迪作用的有钱钟书的《谈艺录》,其中有专论“学人之诗”一则,他认为魏晋时期的诗歌“‘拘挛补衲,蠹文已甚。虽谢天才,且表学问。’学人之诗,作俑始此”;少陵、昌黎之诗非“学人之诗”,因为其学乃“诗人之学”。“学人之学”是精深之“学”,杜、韩之学虽也广博,但不具备“专深”、“精通”的特征,故他们的学问不是“学人之学”,只是“诗人之学”;他们的诗歌不是“学人之诗”,只是“诗人之诗”。而钱载等人的诗歌为学人之诗则绰有余裕。翁方纲大量以金石考据书法之学入诗,其诗是学人之诗的畸变,乃“学究”之诗。葛晓音的《从诗人之诗到学者之诗——论韩诗之变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地位》认为从乾嘉到晚清的士人,提倡学者之诗,崇尚生涩险奥的风格,韩诗才被奉为“圣境”。这种美学观念的变化有复杂的历史根源和思想基础。王辉斌的《杜甫诗歌:中国古代学者诗的范本——以其近体诗为研究的中心》认为唐代诗人主要有两种类型:一为才子型诗人,一为学者型诗人。前者凭借才气写诗,后者以功力进行创作。杜甫是唐代也是中国古代诗坛上杰出的学者型诗人,其近体诗开中国文学史学者诗之先河,同时也为后世诗人提供了一部学者诗的范本,并揭示出中国古代学者型诗人及学者诗的一些规律。刘士林的《诗之新声与学之别体——论20世纪的中国学人之诗》指出,当学人们进行诗歌创作时,一般都倾向于把自己的学术研究融入诗歌意境的构造中,因而学人之诗可以看作是“学之别体”,是作为学人之学术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而存在的;在《20世纪中国学人之诗三题议》中,他指出“思维”与“直观”始终是学人进行诗歌创作时难以解决的逻辑矛盾,但并不意味着在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可以商量的余地,它们在特殊历史境遇中以及在特殊个体身上可以实现和谐、统一。

大体言之,学界对晚清学人之诗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以下一些成果:

(1)正面肯定了包括晚清学人之诗在内的清代学人之诗兴盛是清诗学问化最明显的体现,认识到晚清学人之诗是清代学人之诗的结穴和嗣响。

(2)对晚清一些重要学者的诗集和诗学著作进行了整理和校注,为更好地研究清代学人之诗提供了必要的文献参考资料。

(3)开始以晚清特定的学人之诗作为切入口,置之于清诗学问化和清代学人之诗衍变的大背景下,对晚清学人以学问入诗的创作表现、重根柢学问的诗学思想进行了探讨,并试图阐析晚清学人之诗在清诗学问化过程中所起的推动作用。

但既往的研究尚存在以下不足:

(1)对晚清学人之诗的研究还处于一个分散的、零碎的和片断化的状态,迄今为止主要以分散自足的方式存在,缺乏一个更高层面的可以拢聚的视点,缺乏整体性的学术开掘和阐发,尚未形成从宏观层面整体观照晚清学人之诗的研究平台,以至于目前还没有发现以晚清学人之诗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的专著和专题论文。

(2)晚清学人之诗,特别是引入金石考据等专门之学的学问诗,由于难懂而遭冷落,这些诗歌被人为地搁置起来,导致对晚清学人之诗的审美价值、学术价值及其地位影响的认识还很浅率。

(3)对晚清学人与诗人、学人之诗和诗人之诗、儒林与诗苑相互融合而推衍着清代后期诗歌学问化历程的横向研究基本上还处于人力未施的状态。

本书研究的目标是整合已有的研究成果,紧密联系晚清学人的学术知识,从研读他们的诗集和诗学著述入手,试图探究晚清学人“学”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他们如何以学问入诗,“学”与“诗”如何相互渗透,学术与艺术如何异质同构,“诗”如何成为他们“学之别体”等问题。归纳出晚清学人之诗的特征,大体架构出晚清学人之诗发展衍变的脉络,总结出晚清学人之诗的学术价值、审美价值及其地位影响。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将晚清学人之诗纳入古典诗学特别是清代诗学研究的中心视野,从宏观层面形成一个整体观照晚清学人之诗的研究平台。从古典诗歌学问化的表现、古典诗歌学问化的历程、古典诗歌学问化的原因三个方面来阐释晚清学人之诗的民族诗学背景;从繁盛学术影响下的清代诗坛、清诗学问化被强化的原因两个方面来阐释晚清学人之诗的时代特征;以专门之学(主要是朴学)入诗、诗歌体现出学术意识和学术精神、典故运用的经常化和偏僻化三个方面来阐释晚清学人之诗的群体特征。

(2)用“学者”和“诗人”两个维度相结合的方法对晚清学者型诗人进行“量”与“类”的分析。从他们“诗”、“学”的影响和地位来看,晚清学人之诗可分为三类:“诗”、“学”兼擅的学人之诗,如程恩泽、祁隽藻、郑珍、何绍基、莫友芝、沈曾植等人的诗歌;不以诗名的学人之诗,如朱次琦、张穆、郭嵩焘、简朝亮、陈澧等人的诗歌;以诗而名的学人之诗,如龚自珍、黄遵宪等人的诗歌。从学人之诗有“学之别体”和“情志心声”两种范式来看,晚清喜作“学之别体”之诗者主要集中于宗宋派学者诗人,如程恩泽、莫友芝、沈曾植等人的诗歌;喜作“情志心声”之诗的学人的诗学观和审美取向不同于宗宋诗派的学人,如朱次琦、缪荃孙、柯劭忞、简朝亮、王闿运等学人的诗歌都不喜直接以学问入诗。

(3)晚清学人之诗体现出清代学人之诗的衍变和分流,代表着清代学人之诗的延展、转型、新变和终结的四种趋向:

第一,晚清道、咸时期,宋诗派中程恩泽、祁隽藻、郑珍、何绍基、莫友芝以及同光体派中的沈曾植代表着清代学人之诗的嗣响,他们“承乾嘉学术鼎盛之后,流风未泯,师承所在,学贵专门,偶出绪余,从事吟咏,莫不熔铸经史,贯穿百家”(汪辟疆《汪辟疆说近代诗》)。他们虽提出学问与性情合一,却在实际创作中首学问、次性情,大量以学入诗,诗歌成为他们阐发学问的工具,在语言形式上艰涩求新。尤其是清末沈曾植的诗歌造“学人之诗”之极,充分调动传统学问各门类的知识来扩张、开拓诗体的表现力,却无法挽救传统学人之诗的衰微之势。“晚清又复一度呈现的‘学人诗’,只能说是一种回光返照式的现象,无论就文化背景或诗体自身的生命历程看,均属病态景象。”(严迪昌语)

第二,自鸦片战争到清末,由于时事的变迁导致传统学术的新变,一部分学人开始以“实学”和“新学”(主要是西学)入诗,如龚自珍、魏源等人的诗歌。他们“以经世致用为心,以变革一切为志,写新事,讲新知,用新典,创新体”(汪辟疆《汪辟疆说近代诗》)。这部分学人的诗歌代表了清代学人之诗的转型。

第三,受西学东渐的影响,黄遵宪、梁启超、康有为、王国维等人的诗歌引入西方哲学宗教思想、政治学说、民主思想,西方英雄人物、历史人物、著名学者或文学家以及历史文化掌故,西方近现代自然科学,包括数学、天文、物理、化学、医学、历法、地理、水利之学,西方的名胜古迹、名都大衢以及风土人情,西方的用语词汇等。这是“学人之诗”的新版(严迪昌语),代表着学人之诗的新变。

第四,新文化运动整体上采用了白话语系,废止了文言语系。胡适等人作为20世纪初新一代学者,提出“八不主义”,反对用事用典,主张“作诗如说话”,标志着清代传统学人之诗总体上的终结。

因而结论是晚清学人之诗的衍变是时代要求、学术思潮、文学风尚、诗人审美追求的结晶。

根据这样一个选题做研究,确实具有很大的挑战性。笔者意图尽力写好这本书,但由于学识谫陋,对典籍阅读不甚深入,对材料的占有尚难周全,误会或曲解在所难免,在观点与理论的运用上尚较粗糙,不够成熟。因此这本书如果能引起学界同行的兴趣和思考,并从中有所得益,我就释然了;如果能引来一些讨论,我就兴奋了;若能在这一领域内有更多本胜于它的著述诞生,那我就举起双手欢呼了。

宁夏江

2011年3月

同类推荐
  • 阅世新语

    阅世新语

    生命依赖希望,希望抚育生命。这是一位智者的话,精辟形象地阐明了希望对人的生命,犹如阳光、水分一样重要。几十年来我自信生命一直充满活力,保持年轻心态,就是因为心里一直装着希望。这个希望除了做一个好教师外,就是将遨游于生活沧海中的所见所思所感不断写成文学作品,在报刊上露脸,与读者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这个希望与所学中文专业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紧密联系。它犹如吸烟、喝酒、钓鱼让人成瘾。这样实现起希望来就不会有驱使身为心役的感觉,而是乐此不疲地去做。多少个茶余饭后、周末岁首时间,蜗牛般爬行在文学写作的路上,于是就有了一篇篇散见于报刊的散文、随笔之类文章。加上连自己也恨得咬牙切齿的古怪性格——不会养花,不会下棋,垂钓于河边、湖畔,又嫌鱼儿上钩太慢,没有耐心等下去,见人多的地方就想躲开。凡事都有两重性,这样促使自己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移情于个人的兴趣爱好上,加快实现希望的步伐。
  • 逝水流痕

    逝水流痕

    这些文字散碎芜杂,是我这些年屐痕和精神的一种扫描。我把它们整理出版不企望它能行传于世,岁月的流逝和过往的经历让我不敢对明天的事情寄予太大的希求,我知道在往后的日子里还会继续与文字相拥,但过去的我愿意交给朋友们评说,毕竟它是我这些年来的遭际和感怀,被动的和主动的一些行为的原始记录,也是我动荡尘世的一场难得的闲情。
  • 爱与痛的伤感

    爱与痛的伤感

    本书分为“我依然是我”、“男生女生,空间之战”、“战斗在最前线”、“尝试成长滋味”等六部分,收录了百余篇散文作品。
  • 各自的朝圣路

    各自的朝圣路

    《各自的朝圣路》收集了作家周国平自1995年4月至1998年的散文作品,是他的第二本散文集。本书内容涵盖了读书感悟、心路历程、对爱的体验和针对某些时弊的“争鸣”等。
  • 我最初的日子

    我最初的日子

    《我最初的日子》是青年诗人杨子婴的诗集,收录了90余首中文诗歌和4首英文诗歌,这些诗歌有的曾发表于《星星诗刊》,有的在美国文学刊物上发表过。这本诗集带给人不小的惊喜,作者的语言干净剔透,既有少女情怀的书写,在诗歌和语言技巧上也有有意识的训练和实验。作者的优点非常明显,语感轻松如鹿,意象选择有少女的清浅,如发表于《星星》诗刊的《白鹤语录》一诗,“雨后的棚屋杏花泥土浅浪”“蚕豆粒只等七分饱才摘来吃/黄瓜南瓜刚摘来尝时新”,用词和语感清新仿佛带有清香。字条系列的几首诗散落在诗集中而前后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也体现了作者的用心和匠意。《海岛数日》充满童话色彩,颇富想象力。
热门推荐
  • 凉情:一念之爱(免费全本)

    凉情:一念之爱(免费全本)

    ★新文《穿越:妖孽王妃》http://novel.hongxiu.com/a/459825/——————————☆★我给你这一世最温柔的宠爱,你——嫁我为妻!★☆【卷二?简介(第180章开始)】「我跟他玩了一场游戏,我知道我又输了。我想离开,可是他说,除非我死了。其实,我不想死,我只想跟他玩一场游戏,以生命为代价,来换他的爱。」★这几年,她总去一个地方,在博客里,她称之为老地方,怀念以往。再次遇到他,他已是站在世界顶端之人,却把她禁锢在身边,互相折磨。后来,她知道了一个秘密,足够毁了她一生,也足够让她幸福一世,她却还是选择了隐瞒,即便是死。“顾琦诺,真的这么恨我么?连死都不愿呆在我身边。”“顾琦诺,你听见了么?钟辰笙恨你。”“顾琦诺,你明明爱我的,为什么?!”“顾琦诺,你听着,我不会就这么轻易地让你离开的,上天入地,你顾琦诺在哪里我钟辰笙便在哪里!”一把钥匙,一张明信片,记录他们的点滴……【卷一?简介】★她一生只渴求一份爱,简单平凡。她说:我把心交给你,不期盼你的细心呵护,只求你,不让它流血生疤。★她这辈子认定了一个人,温暖幸福。她说:一念间,一生一世。凉凉情丝,我只爱你。★她开始恨了一个人,痛彻心扉。她说:直到现在,我才知道,对于他只是心有不甘,对你,我只想忘记。*在这个城市的边缘,有海,但她从没有去过,因为太远。她曾梦想,等到有男朋友了,或者结婚后也可以,他们不需要有自己的车,只要有大巴,把他们载到那里,就好。他有车,从不坐大巴,他有情,从不付出,他心中有爱,却从不是她。从此,她有了秘密,譬如对他的那份爱。他们在一起,可以开无伤大雅的玩笑,可以说任何毒辣的话,却唯独除了爱。他愿意为她许下承诺,愿意为她一穷二白,甚至愿意为她死,却唯独不愿爱。她一次又一次的问,卑微小心:“如果我爱上你了怎么办?”他的回答,永远背离这个问题。.她的秘密越来越多,譬如木匣子,譬如博客,譬如明信片,又譬如那朵兰花,全部与他有关。自此,她终于明白,爱,原来可以存在,但那扎根的地方,却只能是——她的眼……
  • 执梓之手,与君白头

    执梓之手,与君白头

    安梓雪觉得自己已经够倒霉了,没娘疼,没爹管,三岁就靠自己吃饭。想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却轰轰烈烈地没了命。老天还不想放过她,重生异世,遇见君柒痕她才恍然大悟——哦~原来这才是真正的不幸。天天变着法的讽刺、嘲笑、伤害她幼小的心灵也就罢了,强吻、壁咚、摸大腿又是怎么回事?君柒痕:“说吧,是你嫁给本王,还是本王娶了你?”安梓雪:“好有哲理性的问题,王爷,我能不能……唔……”温热的唇覆上,唇齿交缠,吞噬了一切。情动之时,他在她耳边低喃:“余生,惟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安梓雪心中悸动,不论我经历过什么,不幸中的万幸,没有错过你。
  • 西天传说

    西天传说

    当他所认为的梦境,变为真实的时候,其实,他又沉浸在了另一个真实的梦境之中。当他所以为的恶梦,却正在他身上真实的发生,他很想从梦境中醒来,只是这本就是真的,众人皆为真实。虚幻与真实无数次重合,无数次碰撞,秦心的西天之路,是一场真实的逐梦,亦或只是他某日烧酒一壶,于草垛上的一场虚幻?
  • 天价豪门:叶少宠妻成瘾

    天价豪门:叶少宠妻成瘾

    第一次见面还不到五分钟,叶辰溪就说要用钱买她一夜。“有钱很了不起吗?”苏小阳腹谤。可是说完这句话没几天,她就赤果果免费带赠送的爬上了叶辰溪的床,那还是她们第二次见面。苏小阳以为各取所需后,她和叶辰溪应该互不相欠了,谁知道第三次见面叶辰溪就将他软禁了起来。从此夜夜笙歌,直不起腰啊…(良心宠文,欢迎入坑。没有最宠只有更宠)
  • 异世之斩

    异世之斩

    他本是杀手,却遇上异世。在异世中,他为了一个跟他只有钱色交易的女子活着而努力跟异类战斗。异类为何突然出现,人类的命运将会如何。让我带您走进这充满神秘的异世.
  • 巫医奇谈

    巫医奇谈

    现代就没有巫医了吗?李全默默扭头:“这不科学。”现代的道士就没有法术了吗?赵兴邦缓缓吐出两个字“呵呵”理科女生就没有一点小浪漫小清新?萧灵迅速卷起了袖子。卖麻辣烫的老板会不会是大隐隐于市的高人?林老头微笑拈须。每天都在为工作而烦恼的巫医,高分子物理专业的道士,【划掉】自称【划掉】温柔端庄的建筑设计师,乐呵呵数钱的麻辣烫老板,还有之后许许多多的人,人生这么长,总得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人出现。
  • 苍陆纪元

    苍陆纪元

    新的一个纪元开始。这是混沌的时代,也是值得人们期待的时代。属于元素的世界,究竟如何才能登上称霸顶峰?背负被灭国之痛穿梭异界,他,要怎样在这个世界好好的活下去?这个世界,是各种混乱各种割据,看他如何主宰创出天地!
  • 蚕月破

    蚕月破

    蚕食着水影中的月影,处心积虑。就像蚕吃着桑叶,一口一口。却不知,谁人打破这水中平和,碎了月,虚化一空。自己建立的产业,用家外的身份娶得自己脱离苦海。却不知出现意外······
  • 成为企业最有价值的员工

    成为企业最有价值的员工

    今天的商业社会还处在一个“利润至上”的阶段,每一个公司为了生存和发展也不得不秉承这一原则。作为员工,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为企业创造财富,而不要总觉得自己应该拿到更高的工资,应该获得更多的年终奖。如果一名员工不能为企业赚钱,不能为公司创造财富,他在公司就没有存在的价值。本书从忠诚、敬业、责任、落实、积极主动、团队合作等方面入手,用精彩纷呈的案例和浅显易懂的道理告诉大家如何成为企业最有价值的员工。
  • 远道

    远道

    这是一条遥远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