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是来自心灵深处的一种幸福感的流露。快乐纯粹是内发的,它的产生不是由于事物,而是由于不受环境拘束的个人举动所产生的观念、思想与态度。快乐时,人们能想得更好,做得更佳,感觉更舒服,身体更健康,甚至身体的感官更敏锐。快乐时,也可以使别人受你的感染而变得身心愉快。
有个人家中挂了一幅画,这幅画是一张白纸,上面划有一滴墨点,一位客人进来看到了,奇怪地问:“你们家怎么把墨点挂在墙上?”
这人笑答:“这幅画的名字叫快乐,整张白纸都写满快乐,墨点只表示一点点痛苦。”
客人又问:“去掉墨点,不就都变成快乐了吗?”这人说:“去掉痛苦就显不出快乐了。问题是,不要让墨点遮住你的眼睛。”
除了圣人之外,没有人能随时感到快乐。对于烦恼、小挫折,人们很可能习惯性地反应出暴躁、不满、懊悔与不安,这样的反应已经“练习”了很久,所以成了一种习惯。这种不快乐反应的产生,大部分是由于把它解释为“对自尊的打击”等这类原因。
萧伯纳曾说道;“如果我们感到可怜,很可能会一直感到可怜。”对于日常生活中使人不快乐的那些众多琐事与环境,可以由思考使自己感到快乐。养成快乐的习惯,你就可以成为情绪的主人而是奴隶。把快乐当成一种习惯,你就可以成为情绪的主人而不是奴隶,快乐的习惯可使一个人不受外在环境的支配。
当提到改变习惯的行动或采取自动自发的新行动时,许多人都会畏缩起来,把“习惯”与“癖好”混为一谈;其实癖好是使人有压迫感的一种习惯,而且会引起严重的退缩现象。
非常类似的是,人们的态度、情绪、信仰也很易于习惯化。过去“学到”某种态度(也就是感觉、思想的方法)“适合”于某种情况;当遇到自己所认为的“相同情况”时,也能以同样的方法来思考、感觉与行动。
习惯不像癖好,只要做个决定,再练习“演出”新反应与新行为,这些习惯是能够模仿,并加以改变扭转的。钢琴家要弹一个不同的琴键,他可以有意识地“决定”去按;舞蹈家要学新舞步,他也可以有意识地“决定”去学,完全学会新行为必须不断地注意与练习。
习惯上你先穿右脚或左脚的鞋;习惯上你系鞋带是先系右边的带子,后系左边的带子,或许正好相反。明天早上注意你习惯怎么穿、怎么系,然后决定在二十一天里改变先穿另一只鞋子,并且用另外一种方法系鞋带。每天也利用这种简单方法时时提醒自己,改变其他的习惯性思考、感觉与行动,同时对自己说:“我正以一种新的、好的方式开始今天的日子。”
让自己常常感到快乐,这样生命才会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