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般镶嵌于群山之间,穿阡水明亮得像一块镜子。绿树倒映绿波,一枝一叶条分缕析,穿阡水绿得醉人。穿行于阳春三月的河岸,清风徐来,绿意扑眼,一坡坡柑橘树、杨梅树勾起对穿阡水库昔日辉煌的遐想:水库始建于1978年,当年投工170万个,总库容1350万立方米,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5.9平方公里,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城镇供水、防洪和养鱼等综合功能的中型水库。
据说,这座水库是喀斯特地貌上我国水利建设史上一次成功的科学探索,曾引起联合国的关注,1984年8月全国砌石拱坝现场会在这里召开。20多年来,凤冈人仰受着她的恩泽,一劳永逸托福至今。
正是这神奇的创举精神,一代又一代的穿阡人治理着脚下的土地,建设美好的生态家园。
近几年,国家投巨资加固大坝,搞蒲水河引水,确保了4万多城镇农村人口饮水和8000多亩农田灌溉。核桃、杨梅、板栗、水柏杨、槐子、松杉柏,一棵又一棵,一年又一年搬进了库区,近3000亩的水保林经果林绿了一个山头又一个山头,再结合坡改梯工程,山变青了水变绿了,老水库焕发了青春。
村民欧孝达说,穿阡几大坝,“三跑土”变成了“三保土”,大水小水不往水库冲,穿阡水自然就不浑了。欧孝达说,他家住在穿阡十多年了,生态的治理叫穿阡水库经常是满幽幽的,不像前些年那样又窄又小的一条水沟。他还说,往年二三月,水位要降下3米多,今年才降下不到一米。真山真水尽在眼前,水鸭子悠然浮在水中,拖出一条长长的水路,忽地钻入水中,忽地又从另一个水湾冒了出来。我们向着深处走,柑橘树茂盛,新栽的梨树吐出新芽,杨梅树茁壮成长。从以往简单的河堤河坝修修补补,到坝区荒山源头治理,穿阡人的生态意识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不经意间,一树开着白花的李树又突地展现于眼前。
这些年,库区100多户农家靠种经果林脱贫致了富。穿阡十组10来户人家一年水果收入户均两三千元,整个库区一年下来要卖水果好几十万斤。
一个正在整理果园的村民告诉记者,穿阡人吃水果再已不用上街去买了。
同行的水管所所长任永全每遇一个村民,就叫他们到水管站去领新到的布朗李果树苗。原来,为全面治理库区荒山,年前就作好了安排调运。每到三月,负责管理穿阡水库的干部职工都要走村串户发动村民种树。这样的事,有好几个年头了。
正是这样的汗水加心血,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库区生态越绿越宽,越绿越远,不断的从以河岸为中心向着村寨延伸。前不久,村民欧弟福就在自家的房前屋后栽上了200多棵柏树。在苦里溪一带,大片大片的松树林和着暖风漾起松涛,叫人真正体悟到大自然美妙的天籁之音。
站在果树山上,任永全说,每看到一块荒地,他心头想的就是栽上树。的确,吃穿阡水,用穿阡水,关心和治理穿阡流域已成了人们的共同心声和实际行动。穿阡水,凤冈县城的大动脉,在人类的呵护下回报着绿色的生命。去年,省水文、水资源局对穿阡水库坝中、坝尾的抽验表明:水质提高到了二类水标准,在遵义地区城镇饮水中算较好的。远处,范家湾的桃花樱花就要旺开了。不消多久,前来观光旅游的人们就要踏青而来。穿阡,这块美丽的镜子,定然映照出渴望自然的美好期盼。
(原载2002年3月18日《遵义日报》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