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冈县实施绿色战略发展现代农业探略(一)
编者按:从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将“三农”问题放在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首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时代的主题。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侧重体现在发展现代农业上:“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精神,统一发展思想,理清思路谋求新的跨越,促进我市现代农业更好更快向前发展,本报特开辟专栏,推出典型示范,引发大家思考和探索。
“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这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在视察贵州时作出的重要指示。
省委书记石宗源也在全省的大会上强调,领导干部能否将保住青山绿水的理念贯穿到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是检验执政理念、执政能力和执政成效的标尺之一。
把凤冈、把遵义甚至贵州置放到全国的大背景上去比较和掂量:绿水青山无疑是我们最大的一笔财富。
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曾两次莅临凤冈考察后指出,凤冈是一个既不沿边、又不沿江沿海的山区农业县,也没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如何发展县域经济很值得探索,他希望凤冈立足县情,积极创新,走出一条迈向现代化的路子来。
早在20世纪的1998年,有“凤翔之地”之称的凤冈县委、县政府在西部大开发的讨论中,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家园,开展绿色产业”的发展战略,并写入了《凤冈县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意见》。在2001年召开的县第九次党代会上,写进了党代会的报告。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和总结,在2003年元月份召开的凤冈县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建设生态家园,开发绿色产业”的战略进行了战术的设计和内容的充实,提出了“四绿工程”:“营造绿色环境、培育绿色基地、实施绿色加工、打造绿色品牌”。
十来年间,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以“建设生态家园,开展绿色产业”这一绿色理念为主题,上年的党代会工作报告,更加有力地将“建设生态家园,开展绿色产业”作为党代会的大会报告标题。
凤冈选择这样的一条发展道路,县委书记王贵这样向我们分析:
一是像凤冈这样一个农业资源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县份,丘间平坝、水热同季、壤质较好的农业资源特征,决定了走以“绿色”为理念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既有现实的可行性,又有广阔的前景;
二是凤冈是一个生态环境较好工业污染轻的地方,有利于开发绿色产业;
三是传统的农艺措施,相对减轻了农业生产对化学物质的依赖程度,有利于生产合符绿色食品要求的农产品;
四是“建设生态家园,开发绿色产业”的良性互动,有利于把凤冈建设成为最佳的人居环境,从长远来看,发展生态旅游前景看好;
五是通过发展绿色产业,以标准化为手段,以有机绿色食品加工业提升农业,打破传统农业格局,既有利于农民增收,也有利于财政增收。靠以绿色为理念的农业产业化实现农村工业化不失为最佳途径,没有必要“望电兴叹”、“望煤兴叹”、“望矿兴叹”。
而事实上,从现代农业的大视角去观察,凤冈的选择是与时俱进的选择。
王贵说,新阶段的农业,已经结束了农副产品的短缺时代,总量的过剩已充分呈现。“好的不多,多的不好”较为通俗地概括了农副产品供过于求的状态,品质粗糙带来的需求不足,是农副产品供需矛盾的典型特征。从“观感农业”走向以安全、健康、营养为特征的可检测的“内在品质农业”也是大势所趋,从农产品原料上市走向以农产品加工为龙头的品牌营销也是大势所趋,开发绿色产业符合新阶段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王贵认为,伴随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强劲足音,要增强农产品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竞争能力,迫切需要人们高度重视食品安全。中央党校的一位教授说:“入世的冲击,可以直接波及到农民背篼里背的,箩筐里挑的”。开发绿色产业,生产以安全、健康、营养为标准的绿色食品是增强农业竞争力,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由之路。
从近些年中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实施以及“三农”问题关注度的明显升温来观察,发展绿色生态产品争取外援的项目容易对接和争取。众所周知,西部大开发有交通水利、生态建设、自然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开发、教育卫生事业五个建设重点,应该说在这五个重点中,这几年凤冈在交通电力、水利、生态、教育、卫生等方面都普遍受益,但缺乏资源型开发的大项目。
“这个问题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认为,别人有条件干、我们也有条件干的,要力争多干,干好,以干好来争取多干。别人有条件干、我们没有条件干的,就不要去以短比长,自挫锐气。我们的条件优于别人,我们起点高于别人,这一类的事,我们就要牢牢抓住机遇,奋发有为,干实干好,走有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建设生态家园,开发绿色产业’正是这样一条路。这几年,我们实施的‘四位一体’,就属于绿色产业的范畴,得到了市委的高度肯定,认为‘四位一体’是农村小康建设的切入点,这就是我们的特色,我们为什么要妄自菲薄?而不把特色之路走好呢?我们的战略选择,一定会得到大政策的支持。”王贵说。
正是这一理念的导引,凤冈围绕绿色大做文章,实施了退耕还林、荒山造林、退耕还茶等六大林业工程,使森林覆盖率从1999年的32.5%达到现在的53%。为了保护森林资源,他们实施了农村沼气能源建设,成为全国的能源开发示范县。
近两年,湖南、广东、广西、福建的客商,把眼光盯在硅铁等矿上,由于影响生态环境,凤冈人没有心动,两年来,他们拒绝了5000万元的投资、1200万元的税收。
于是,县境内的一批造成高污染的小厂、小采石厂被关闭,一些高残留的农药和对人体有害的畜药被依法取缔。反之,以退耕还林为重点实施的生态建设成了主角,荒山、城镇、公路、校园、厂区和河流得到了绿化;工业“三废”、城镇垃圾及生活污水得到了治理;河流网、毒、炸鱼得到了有效控制。
2003年11月,贵州省环境科学院对全县11个乡镇的35个行政村进行大气、水质、土壤监测、取样后,最后形成的评估报告显示:凤冈适宜种植无公害水稻10万亩,无公害玉米4万亩,无公害油菜10万亩,无公害马铃薯14万亩,无公害茶叶5万亩,无公害蔬菜14万亩。
如今,何坝乡用纯物理、纯天然方式生产的蔬菜,已销往广州、深圳等大都市,部分还出口到澳、日、韩、港等国家和地区;永安镇生产的富锌富硒茶更是畅销省内外;食物油脂厂生产的色拉油在贵阳、昆明等地格外抢手;全县年出栏商品猪30万头销路畅通,并获得进京免检。
十年磨一剑,在凤冈,绿色理念深入人心。
绿色理念已贯穿到传统农业的提升上(如茶叶、生猪、油脂、粮食等产业);贯穿到环境的保护和整治上(如公路沿线采石厂的关闭、工业三废的治理、永安砖厂的爆破搬迁等);贯穿到县城的总规、详规和绿化规划上;贯穿到县城的管理上;贯穿到市场的清理整顿和规范上。
围绕绿色大做文章,经过精心打造,凤冈已将“中国富锌富硒茶之乡”、“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全国放心油”、有机茶原产地认证、猪肉进京免检等金字招牌揽入怀中。今天,绿色已经成为凤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支柱。
县长廖海泉说,县域经济的发展战略,对一个县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战略,是一项具有方向性、根本性、长期性的大抉择。这样的大抉择是需要长期付出艰苦努力不断实践才能实现其目标的,其他任何事项都不能冲淡战略的实施。
回头审视凤冈县近十年来一直坚持实施的“建设生态家园、开发绿色产业”的战略思路理念,在今天,无疑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凤冈县历届党委和政府的决策层这种贯穿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信心和决心。
山有凤凰山,水有龙井水,凤翔之地的凤冈,我们深信,他们的生态家园之路会越走越远,必将迎来“龙”“凤”呈祥的美好明天。
记者感言
“建设生态家园,开发绿色产业。”凤冈县坚持不懈将绿色理念贯穿于振兴县域经济的发展战略之中,通过近十年的探索和培育,打造出“四位一体”、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等品牌,走出了一条符合山区农业实际的生态经济之路,取得了初步效果。纵观发展历程,其可资学习和借鉴的方法和经验在于:着眼长远,打牢基础,抓实产业,长期坚持并不断创新和提高。
(原载2007年3月21日《遵义日报》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