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遵崇系列报道之一
“遵义和重庆山水相连,地缘相亲,民俗相同,文化相近,既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又有难得的时代机缘。遵渝两地人民在长期的经济文化交往中形成互联互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共同意愿,孕育了‘血浓于水’的特殊感情。我们真诚希望遵渝两地积极谋求更宽领域、更深层的合作与发展。”
这是重庆市委书记黄镇东2004年6月在遵义市考察时所说的一番肺腑之言。
遵渝合作由来已久,有关人士对此早已达成共识,民间更是在交往中获益多多。
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局面,在这一大变革的广阔背景下,大西南各省区领导认识到西南各省资源多、市场大、共性多、互补性强,只有联合才能形成优势、形成力量,才能办成一省想办而又难办的事业,萌发了大西南各省携手合作,以横向经济联合协作方式实现共谋振兴的愿望,并逐步形成了联合开发大西南的构想。1984年4月,在党中央、国务院及四省区五方领导同志倡导下,四川、云南、贵州、广西、重庆的领导同志聚首贵阳,共同创建了四省区五方经济协调会,召开了协调会首届会议。其后,又有西藏自治区和成都市加入,从此树起了大西南区域联合的大旗,拉开了大西南各省区高层次运筹协调、联合开放开发、共同振兴繁荣区域经济的序幕。
20多年来,西南各地方间的区域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明显加强,各省(市、区)之间的互惠互利合作逐步扩大,西南六省七方合作机制逐步形成,合作效果开始显现,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1988年,包括遵义在内的18个城市共同发起成立了“重庆经济协作区”,1990年,重庆市党政代表团赴遵考察,推动两地资源开发、商品交流及项目合作,“互靠、互利、互补”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在世纪之交的重要时刻,重庆与遵义同时站在了新的起点上:1997年6月,遵义撤地设市,重庆也同时正式成立直辖市,遵渝两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与联合协作掀开了崭新篇章。
在新版的西南行政区划图上不难发现,重庆市的江津、綦江、万盛、武隆、彭水、酉阳等县市区分别与遵义市的桐梓、习水、赤水、道真、务川等县市接壤,遵义市是川渝南下出海的咽喉要道。
据了解,近两年来,遵义市立足本地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本着互惠互利、讲求实效的原则,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加大了和毗邻省、市的区域经济协作,在经济区内实施100万元以上的协作项目312项,到位资金约37亿元,其中投资超过1000万元的项目有1008个。让人兴奋的是,遵义至重庆的高速公路年内实现全线贯通后,遵义市区至重庆市区的长江北岸仅为260公里,小型车辆车程将从目前的8个小时缩短到2个多小时,将使两地的经济相互依存程度大大提高。
2004年6月7日至8日,黔渝两地区域合作进程中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重庆市党政代表团到贵州考察访问,双方共同签订了《关于加强两省市经济社会领域合作与发展的框架协议》。期间,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钱运录,省委副书记、省长石秀诗,省政协主席王思齐,省委副书记孙淦、曹洪兴,省委常委庹文升、姜延虎,副省长顾庆金、包克辛、吴嘉甫、张群山,与重庆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镇东,市委副书记、市长王鸿举,市政协主席刘志忠,市委副书记姜异康,市委常委朱明国、黄奇帆、何事忠,副市长童小平,市政协副主席尹明善等进行了座谈。
在那次会上,钱运录说,贵州和重庆山水相连,经济相依,文化相融,人民群众的友好交往由来已久。这些年来,两省市在“六省区市七方”经济协作的框架下,实施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合作项目。实践表明,只要双方携起手来,共同实现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生产加工、市场销售等方面的优势互补,不仅可以提高生产力水平,而且可以创造新的生产力,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良好效应,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赢。
黄镇东说,重庆和贵州同处大西南腹地,经济联合和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特别是重庆直辖以后,双方达成了加强经济联合与协作的广泛共识,在能源开发、交通建设、旅游发展等方面迈出了联合与合作的新步伐。渝黔两地经济各具特色,各有优势,互补性强,目前还共同面临着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为进一步加强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开辟了广阔的领域和空间。为进一步推动渝黔两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黄镇东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建议:一是在更宽领域和更高层面推进渝黔两地的联合与协作,二是建立健全渝黔合作与交流工作机制,三是共同推进川渝黔区域合作与发展。
也就在那次会上,双方形成共识: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本着求实务实的态度,实现渝黔交通对接、旅游联动、资源共享、产业协调,全面推进两省市经济社会领域合作。
对于历史名城遵义来说,区域经济社会合作更让人激动人心。那期间,重庆市委书记黄镇东、市长王鸿举率重庆党政代表团访问遵义,对两地区域经济合作再开新篇。
此次渝黔两地的高层次访问,具有着积极的历史性意义。在渝黔“1 16”合作与发展的总体框架下,遵义和重庆在原有合作的基础上,围绕交通、能源、旅游、商贸等项目形成了共识:——共同搞好跨区域发展规划的编制。近期重点一是编制好大娄山、武陵山地区扶贫开发规划,及)、市区(县个8庆重县、个5义遵取争其他毗邻地区纳入国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得到国家更多的支持;二是编制好重庆至遵义高速公路经济带发展规划,打造经济、文化、生态、景观走廊。
——共同搞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遵义至重庆的高速公路建设,使遵义在承接省城贵阳辐射的同时更好地承接来自重庆的辐射。二是共同争取国家支持,力争将黔渝铁路复线建设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尽早开工建设。三是加大重庆经南川至遵义市的道真、正安、绥阳三县至遵义市区的二级公路改造力度,打通重庆的又一条出海通道。四是加快县际公路和边界断头公路建设。
——共同推进资源的开发利用,重点是抓好能源建设。遵义市将努力发挥煤炭和水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力争到2010年实现全市电力装机容量1100万千瓦的目标。据悉,拟建的习水二郎火电厂已由重庆鼎泰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新建项目2×60万千瓦,拟全部向重庆市供电。
——共同构建川黔渝旅游“金三角”。贵州、重庆和四川接壤的赤水—四面山—佛宝一带,优质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已经拥有7个国家级旅游品牌,即:重庆的四面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四川的佛宝国家森林公园、贵州的赤水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金沙沟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习水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国家自然保护区。
——共同为销售对方产品创造条件。遵义的优势产品是原材料工业产品、烟、酒、农产品等,重庆在遵义销售的产品主要是汽车、摩托车、小五金等工业产品。遵义境内的中央、省属重点企业较多,特别是军工企业技术装备较好,机械加工能力较强,已经为重庆汽车、摩托车工业配套服务多年,加强合作的潜力不小,遵义期望在重庆做大做强汽车、摩托车工业的进程中获得更多的配套服务机会。
——双方建立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处置机制。遵义与重庆山水相连、唇齿相依,双方将在社会治安、卫生防疫、动植物防疫、安全生产等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理应对方面切实推进合作。
正是共同的发展让双方找到了同时代发展的共振点。
事隔一年后的2005年6月1日,遵义市委书记傅传耀、市长卢守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文献、市政协主席周大新率领的遵义党政代表团下重庆,在重庆雾都宾馆,与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王鸿举,重庆市政协主席刘志忠,重庆市委常委、秘书长范照兵等党政要员共同举行“重庆—遵义经济社会合作签约仪式”,遵义引进17亿元的16个项目同时签约。6月2日至3日,遵义市党政代表团一行还访问了西南师范大学和重庆工商大学,分别就有关高等教育合作事宜进行了商谈。为确保合作的质量和成效,双方一致同意建立政府间合作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两市互访制度以及毗邻地区区域合作、问题协调处理等工作保障机制。
通过双方各级部门的密切配合,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两地间经济社会合作与发展取得了新的实效:比如黔电送渝工程——习水二郎火电厂建设项目顺利推进,芙蓉江干流梯级水电联合开发深入实施,商贸旅游、城市建设、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合作项目充分发展。遵义市在重庆投资兴建了旅游酒店,遵义铝厂在重庆年销售额高达6亿元,重庆在遵义市开展协作项目73个,投资达5.16亿元,一批投资上亿元的电力、煤炭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之中。目前,遵义市的冰箱、铝锭、汽车配件、钢丝绳、酒类产品、竹制品、生猪、辣椒等大量销往重庆。用重庆市委书记黄镇东和遵义市委书记傅传耀的话说:遵渝两地之间的合作与发展,已经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良好条件,并且呈现出越来越好的发展态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国内经济发展战略性调整加快,我国西部大开发的不断实施,重庆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成为直辖市以来已与17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贸易和科教文化交往关系,英国、加拿大、日本、柬埔寨先后在渝设立领事馆。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43.6亿元,沃尔玛、ABB、福特、BP、五十铃、通用电气、家乐福、麦德龙等30多家跨国公司在重庆投资发展,重庆已成为我国西部和长江上游最发达、最具活力的经济辐射源。从这个角度上认识,遵义已成为重庆名符其实的经济圈,同时,遵义如何加强与重庆的联系与对接,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遵崇高速这条通道再次打了一剂强心针,这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强和拓展遵渝两地的经济互补和经济技术合作,把“靠紧重庆”的战略着力打造成重庆企业进入遵义的窗口和投资发展的平台,促进遵义争取重庆的带动和辐射。
遵义市人民政府驻重庆办事处的鄢光华认为,遵渝两地地缘相邻、人文相近、利益相关,合作平台渐趋稳健,遵崇高速公路贯通,区域合作领域不断向纵深发展。在能源开发、矿产资源开发等方面潜力巨大。诚然,市场经济就是合作经济,遵义要不断创新机制,通过整合资源,把遵义名优产品推介给重庆市场。将重庆的人才、资金、技术、项目和先进设备引入遵义,从而实现盈利。
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滕宏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遵崇高速公路开通标志着我国第一条高等级、快速化的西南出海通道(渝湛高速公路)全线正式贯通。渝湛高速公路,途经遵义、贵阳、都匀、南宁、钦州、北海和湛江等重要城市,将沿线的工业、农业、旅游、交通等联结为一个整体市场,加强了重庆市与东盟地区的联系,增大重庆市出口到东盟的摩托车、机电产品,尤其是越南和印度,同时东盟的天然橡胶、水果、木材等产品重庆需求大,该路开通后,可直接用冷藏车运抵重庆,减少中间环节,运输成本大大降低。这条路开通后,由于行车条件的改善,运输成本降低,促进物流业发展。促进渝黔两地旅游业发展,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将形成渝黔经济走廊。遵义市矿产资源可通过高速公路运抵重庆,再通过长江运往其他地区,可大大节约运输成本,同时可促进长江航运的发展。
谈到遵崇高速公路开通后,如何加强两地区域合作的话题,滕宏伟建议:遵义市在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时,要统筹考虑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议遵义市与重庆市在高速公路贯通基础上,加快相邻区县公路网建设,促进资源开发,加快两地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加快川渝黔旅游金三角地区的公路建设。在重庆加大对遵义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重庆游客。
是的,随着遵义至重庆高速公路的开通,遵义与重庆的经济交流在过去密切协作的基础上会再次升温、提速。而由于地理及历史原因,遵义与重庆两地之间的经贸往来源远流长,自从重庆设为直辖市以来,两市经济合作发展更加迅猛,经济协作项目多达400余个,引进重庆方面的资金近20亿元。其中桐梓、道真、正安、赤水、习水等县(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明确提出要把本地打造成为重庆市的“菜篮子”、“后花园”,而红花岗区、赤水、习水等地则正在努力挤进以重庆为中心的“长江、川、渝”旅游圈。
不争的事实摆在面前:驱动遵渝区域经济社会合作的春天已经来临,让春天来得更快些吧!
(原载2005年12月26日《遵义日报》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