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人民空军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非作战应急空运,救援人员和物资源源不断地涌向灾区。
在这场与死神的赛跑中,49岁的空军运输航空兵部队机长邱德甫,第一个机降灾区、第一个空投救灾物资、第一个实施下半夜高空云中空投,为灾区搭建起了一条永不间断的空中补给线……空军“第一投”,2次在群山中下降到600米
14日,空中浓云紧锁,但空军仍决定进行空投。
“第一投”选择在重灾区绵竹县城。这里四周环山,县城处在低凹处,空投的难度相当大——在山峰以上高度空投,将无法保证物资的落点,如果穿云降低空投高度,危险可想而知。
一架飞机强行起飞,但因为条件太恶劣,不得不取消空投计划……13时57分,气象条件勉强接近临界点,接到命令的邱德甫立即驾驶伊尔—76起飞。
贴在舷窗上,已24小时不停捆扎救灾物资的四川籍空降兵空投员刘恩强,心情复杂地看着家乡,一言不发。
接近绵竹上空,4000米、2000米……邱德甫看准云缝,操纵飞机不断下降。颠簸中,轨道上的空投台不断滑动,刘恩强和战友们马上用身体死死地抵住了空投台。
“机长,下面环境复杂,不能再下降了。”机组人员提醒邱德甫。
900米、800米……飞行时间超过9000小时的邱德甫在600米高度将飞机姿态控制好,下令:“开舱!”
警报响起,空降兵空投处处长郭京社发出空投的指令,25件、4吨救灾物资在30秒内被投下。随后,邱德甫迅速拉起飞机,盘旋后再次下降到这一高度,投下第2批25件物资。
25分钟后,地面人员报告“第一投”方位非常准确。
飞向“三无”夜空,两次在山峰之下投放物资
“绵竹青平磷矿有5000多名职工、群众被困,急需食品药品!”
15日1时30分,刚刚执行完第二次空投任务的邱德甫和机组人员放下碗筷,再次投入到紧张的准备中。
青平磷矿处于2座平均海拔4800米的山峰之间,地形复杂,又无法与磷矿取得联系——没有风向风速数据、没有人工地面标志、没有地面引导。为了赢得生命,邱德甫必须实施史无前例的按经纬度高空云中空投。
“多装一瓶矿泉水、一包饼干,或许就能多救一条人命。”由于被困群众人数多,邱德甫和空投人员精细地计算了油货比,并改进了装载方法,将飞机一次空运物资提高到了10吨左右。
2时22分,邱德甫驾机飞向茫茫夜空。
“高度4800,与周围山高持平!”接近青平上空时,领航员一下子提高了调门。
接近云层时,飞机出现了轻微的结冰。再下降,飞机就有可能严重结冰以致撞山。
4000米,邱德甫将飞机稳定在这一高度。2时38分,飞抵指定空域时,第一批5吨物资被投下;2时55分,重建航线后,第二批5吨物品再次投下。
返回机场后,焦急万分的团参谋长一把抱住了浑身是汗的邱德甫……超负荷运转,5天6夜飞行47小时
作为一名副师职特级飞行员,邱德甫是空军运输航空兵部队中年纪最大的机长。在他31年的军旅生涯中,2次荣立二等功,4次荣立三等功。
汶川地震发生后,邱德甫在接到命令后30分钟即紧急升空,并运送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等,第一个机降四川灾区。13日1时返回部队驻地后,6时51分再次执行从武汉至成都空运空降兵的任务,1天飞行6架次,工作了22个小时。
邱德甫说:“想想灾区,与生命相比,这算不了什么。”
在5天6夜的时间里,邱德甫机组共飞行29架次,空运救灾人员1373人、物资122吨,空投救灾物资15架次、75吨,是抗震救灾以来空军空投架次最多的机组。
17日,邱德甫机组在领导命令下强制返回驻地休整。21日,邱德甫机组再次奉命驾机飞赴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