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把别人当傻子,喜欢自作小聪明的人往往会自食其果。
《菜根谭》中说:“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肩鸿任钜的力量。”在社交场合,要注意低调处世,不要把自己的长处常常挂在嘴边,老在人前炫耀自己的成绩。如果一有机会就说自己的长处,无形之中就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结果反被人看不起。切忌夸夸其谈,喋喋不休,没完没了地长篇大论,给人留下不稳重的印象。所以,一个人无论身处官场还是商场,都最忌一味地夸夸其谈,时时处处显露自己的长处。那样不仅不会对你未来的发展有所帮助,反而会成为招灾引祸的根源。有这样一则寓言:
一天,老狮子病了,躺在洞里。森林里很多动物都去探望了它,但谁也帮不了它什么忙。有一天,狼对狮子说:“狮王,您发现了吗?在您生病的这段时间里,狐狸一直没来看望您。可以看出,他对您一点儿也不关心,而在您身体健壮的时候,他是多么频繁地奉承您呀。”这时,狐狸碰巧走过来,听到了狼的话。狐狸把那长长的赤褐色的鼻子伸得很近:“陛下,恐怕狼不大了解情况,我比任何人都关心您。狼在您身边喋喋不休的时候,我一直在四处奔走,为您寻找良药。”“找到了吗?”老狮子急切地问。“对,确实找到了。我找到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他说,您必须在身上披一条热的狼皮,这是使您病情好转的唯一办法。”狼还没明白怎么回事,狮子就跳起来把狼咬死了,急切地得到它那热着的狼皮。“哈哈!”狐狸笑着说,“狼先生,你再也不会挑拨是非了。”
这则寓言深刻地折射出生活中的道理:喜欢把别人当傻子,喜欢自作小聪明的人往往会自食其果。小聪明就是盲目自傲、自以为是、好大喜功的代名词。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说:“我宁愿让傻子逗我开心,也不要让精明人令我伤悲。”这句话实在值得我们去深思啊!
东汉末年,曹操的主簿杨修,是一个恃才放旷、卖弄小聪明的人。最终,他却因为聪明惹来了杀身之祸。有一次,曹操造了一所后花园。落成时,曹操去观看,在园中转了一圈,临走时什么话也没有说,只在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工匠们不解其意,就去请教杨修。杨修对工匠们说,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你们把园门造得太宽大了。工匠们恍然大悟,于是重新建造园门。完工后再请曹操验收。曹操大喜,问道:“谁领会了我的意思?”左右回答:“多亏杨主簿赐教!”曹操虽表面上称好,而心底却很忌讳。
有一天,塞北有人给曹操送了一盒精美的酥(奶酪),想巴结他。曹操尝了一口,突然灵机一动,想考考周围文臣武将的才智,就在酥盒上竖写了“一合酥”三个字,让使臣送给文武大臣。大臣们面对这盒酥,百思不得其解,就向杨修求教。杨修看到盒子上的字,竟拿取餐具给大家分吃了。有人问他:“我们怎么能吃魏王的东西?”杨修说:“是魏王让我们一人一口酥嘛!”在场的文臣武将都为杨修的聪敏而拍案叫绝。而后,曹操问其故,杨修从容回答说:“盒上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曹操虽然喜笑,而心头却很妒忌杨修。
曹操多猜疑,生怕有人暗中谋害自己,常吩咐左右说:“我梦中好杀人,凡我睡着的时候,你们切勿近前!”有一天,曹操在帐中睡觉,故意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被为他覆盖。曹操即刻跳起来拔剑把他杀了,复上床睡。睡了半天起来的时候,假装做梦,佯惊问:“何人杀我近侍?”大家都以实情相告。曹操痛哭,命厚葬近侍。人们都以为曹操果真是梦中杀人,唯有杨修又识破了他的意图,临葬时指着近侍尸体而叹惜说:“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曹操听到后更加厌恶杨修。
曹操出兵汉中进攻刘备,困于斜谷界口,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朝,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正碰上厨师进鸡汤。曹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曹操随口道:“鸡肋!鸡肋!”夏侯惇传令众官,都称“鸡肋!”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惇。夏侯惇大惊,遂请杨修至帐中问道:“公何收拾行装?”杨修说:“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夏侯惇说:“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装。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曹操得知此情后,唤杨修问之,杨修以鸡肋之意对。曹操大怒说:“你怎敢造言,乱我军心!”喝刀斧手推出斩之,将首级吊于辕门外。
我们要从“杨修之死”中吸取深刻的教训:耍小聪明虽然可以使人得意于一时,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但永远不会取得真正的、伟大的成就。在人际关系复杂的现在社会里,不要一味只是耍小聪明,炫耀自己的才能,必须懂得低调处世的大智能,才不至于遭妒、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