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小为谋大,只有忍耐此时的艰辛,忍耐此时的落寞,才能成就彼时的成功。
在美国印第安保护区有个原始部落,这个部落一直赤身裸体地一起活动,即使是集会也不例外。外界的文明自然无法容忍这种野蛮的行为,因此这个特别的风俗,让这个原始部落饱受外人的白眼与嘲笑,但即使如此,他们仍然不愿意改变这个传统。
有一年,这个原始部落不幸发生瘟疫,全部的族人几乎都被感染。为了活命,他们决定到邻近的城镇里,邀请一位当地有名的医生前来帮助他们治病。然而,这位医生一想到他们的传统,便感到相当为难。但是,这位医生心地善良,看着跪在地上的求助者,医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便不断地被激起,最终他还是勉为其难地答应了。
当这个使者回家告诉这个部落里的族人时,他们高兴地欢呼起来,但是接着,又出现了一件麻烦事,那就是他们那个奇怪的习俗。为了迎接医生的到来,原始部落的族人们紧急开会决议,为了尊重这位名医,他们决定破例穿上衣服。所以,这天所有人都特别穿上了衣服,有的人甚至打上了领带,聚集在教堂里,等待医生的到来。
悠扬的钟声响起,医生缓缓地走了进来,然而眼前的情景却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愣住了,这也包括医生本人。因为老医生背着沉重的医疗器材走进来时,身上居然一丝不挂!
有些人可能把这个故事当成了笑话,印第安人和医生都在做和对方背道而驰的事情,但是你就没有被那些人的善良感动吗?一方为了外界的文明,一方为了部落里的习俗,他们的心是向善的,他们的行为是高尚的。他们忍受住了自己的不适,为了对方,打破了心中对条条框框的束缚。
对于有些事情,公之于众,是为了惩罚当事人,给世人警戒,可是对于很多无伤大雅的小错误,尤其是朋友不经意间的过失,公之于众,只会让当事人获得一份尴尬。善良的人在此时总是会选择掩盖,自己忍耐,避免当事人受到心灵的冲击。
詹姆士是一位二流歌唱家,这一次,他应邀到法国里昂去参加一个演唱会。他提前一天赶到里昂,晚上就在歌剧院附近的一个小旅馆里住了下来。詹姆士感到非常疲倦,为了不影响第二天的演出,他很早就入睡了。
詹姆士昏昏欲睡时,忽然被隔壁房间传来的婴儿啼哭声吵醒了。原以为孩子哭几声也就停止了,但万万没有想到,那个孩子竟大哭不止。詹姆士用被子蒙住头,可那啼哭声仿佛是具有魔法,颇具穿透力,仍不停地在他耳畔萦绕,这让詹姆士非常苦恼、烦躁。折腾了将近半个多小时后,他只好披着被子在房间散步,心中一次次祈祷着孩子的哭声赶紧停止。
但是事与愿违,那个孩子不但没有停止的意思,反而一声比一声更洪亮。詹姆士简直怒不可遏,他很想冲出去,把那个孩子的嘴堵上。但是他很快就镇定下来,为了缓解这种急躁的情绪,他索性把孩子的哭声当成是歌声来听,不知不觉地他竟佩服起那个孩子来:我唱歌到一个小时后嗓子都要沙哑了,但这个孩子的声音为什么会依然嘹亮?难道小孩子有什么了不起的方法吗?
这个问题一在脑海中出现,就让詹姆士兴奋起来。他急忙回到床上,将耳朵贴在墙上,细心地倾听起来,他发现小孩的哭声竟然很有学问:孩子哭到声音快破的临界点时,会把声音拉回来,这样声音就不会破裂,这是由于孩子哭的时候是用丹田发音而不是用喉咙。又听了一会儿,詹姆士也开始学着用丹田发音,试着唱到最高点,永远保持第一声那样洪亮。詹姆士练了一个晚上。第二天的演唱会上,他以饱满的声音征服了观众,后来成了伟大的歌唱家。
细看人生,何尝不是在忍中学习、忍中成长、忍中有得。可是,我们却往往忽略了“忍”的功用,于关键时刻,反而失掉了忍的功夫,铸成大错,一生悔痛,永难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