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孙炳文乘坐的邮轮经东海、南海,接着在马六甲海峡的巨流狂涛中颠簸了三天三夜,便到达了锡兰的哥伦布港。邮轮稍作休息,直奔亚丁湾,驶进了红海的入口。
远处一座活火山正在喷发,烈焰升腾,天空和海水都被映得赤红。
这惊心动魄的奇景,使二人兴奋不已,立刻奔向船舷。
看着眼前火山的壮观景象,朱德对孙炳文说道:“我想中国的将来也必将有火山腾起。”
远行的朱德和孙炳文,他们的心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灾难深重的祖国,孙炳文赞同地点点头道:“那是民众觉醒、奋起反抗黑暗势力的?火山!”
1922年10月中旬的一个傍晚,经过漫长的海上旅行,“安吉尔斯”号邮轮终于到达法国马赛。
二人提着箱子,跟着人流走下邮轮。码头上的路灯亮了,闪烁着五颜六色的光彩,梦幻而神秘。站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他们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孤独,那些站在码头上迎接亲友的人,大都长着金黄的头发,闪着一对蓝色的眼睛,很难看到一个黑头发黄皮肤的亚洲人,更别说是自己的同胞了。
当晚,二人乘火车赶往巴黎。
自1919年蔡和森、向警予等人到法国勤工俭学以来,1920年前后又有赵世炎、李立三、李维汉、陈毅、周恩来、邓小平、陈延年、陈乔年等许多优秀青年来到法国,他们一边做工,一边读书,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到1922年朱德、孙炳文到来时,中国青年留法勤工俭学的高潮已经接近尾声,但仍有一大批优秀青年聚集在巴黎。
二人根据事先了解的情况,赶往巴黎郊外的科隆小镇打听周恩来的?住处。
1920年11月7日,周恩来、李福景、郭隆贞、张若茗等197名中国青年学生,组成了第15?批赴法勤工俭学学生团,乘“波尔多斯”号邮轮从上海出发前往法国。1920年12月27日,周恩来与华法教育会会长蔡元培一同到达巴黎。孙炳文在天津从事同盟会活动时,曾经与周恩来认识,并参加过周恩来组织的觉悟社的一些活动,他们想先找周恩来了解一下情况。
他们从别的勤工俭学的同学那里知晓:在法国,周恩来平时总穿着油渍的工作服,只有星期天才穿上一套又短又小的西装。他随身带一只气炉子,每到吃饭的时候,烧点开水,吃点面包,或吃一点便宜的卷心菜,有时根本就没有菜吃。可是,周恩来现在不在法国,而是去了德国的柏林。
于是,二人决定赶往柏林与周恩来会面。
见面时,周恩来穿着一件很短的西装,人很瘦,但很有精神,两道又黑又浓的眉毛,使他显得少年英俊。周恩来见到朱德和孙炳文时有些羞涩,说话有点结结巴巴,大概是他当时“只懂很少或者不懂法语”,而很长时间又没有说中文的缘故。
二人向周恩来谈了自己这次出国的目的,周恩来听后非常高兴。
在此之前,在法国的中国留学生中成立了以赵世炎、周恩来、张申府、刘清扬、陈公培五人组成的巴黎共产主义小组。中国共产党在国内成立时,这个小组来不及派代表参加会议,事后这个小组的成员就成了第一批中国留法的共产党员,组成中共旅欧总支部,赵世炎(乐生)任书记,周恩来(伍豪)任宣传委员,李维汉(罗迈)任组织委员,下设旅法、旅德、旅比(比利时)三个支部,并创办机关刊物《少年》。巴黎共产主义小组在中共党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它如同一支燃烧的火炬,在漫漫黑夜中给人们照亮了前进的道路,向远在异国他乡的人们的心灵里撒播着革命的火种……此时周恩来、张申府根据总支部的决议,正前往欧洲各国在中国留学生中发展党的组织。
三个人一见如故,相约到一家小饭店里吃饭。
吃完饭后,三个人来到柏林郊外一座公园。朱德、孙炳文向周恩来通报了国内的各种情况,并将自己在北京和上海寻找中国共产党的经过向周恩来全盘托出。
周恩来听后非常高兴,也被二人的精神所感动。
接着,周恩来向他们介绍了中共旅欧总支部的成立和现在的情况,希望二位在将来能给这个新生的组织以支持。
听着周恩来的介绍,朱德、孙炳文激动不已,他们没有想到,竟然在这里找到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周恩来虽然比较年轻,但他的谈吐,他的真诚和热情,使这两个中年人的感到了一种温暖,一种期盼。
他们向周恩来讲了各自的经历,并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
周恩来站在那里,打量着面前的这两位兄长,认真仔细地听着,不由感动了。他们在国内遭到陈独秀的婉拒后并没有灰心丧气,又不远万里跑到马克思主义的故乡来寻求真理,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那是多么的不容易啊!与自己这些还未结婚的年轻人相比,他们得离开娇妻爱子,抛弃已经得到的名誉、地位与金钱。特别是他们两个都是指挥过千军万马的军人,曾经参加并指挥过刺杀袁世凯的行动和讨袁战争,那都是刀光剑影、血流成河的殊死搏斗啊!与那些还没有革命实践的青年留学生相比,面前这两个人更有资格加入共产党组织,更可以成为这个党未来的中坚力量。
周恩来听了二人的要求后说:“二位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我们表示欢迎。听了你们的情况介绍,我认为你们确实不易,立场与态度都是很坚决的,我同意介绍二位加入我们的党组织。”
朱德、孙炳文非常高兴,没想到在国内千辛万苦地寻找却被推出了大门,而在这遥远的异国,却找到了知音。他们站起来,军人一般地挺立着,然后紧紧握住周恩来的手。
多少年以后,已成为八路军总司令的朱德,曾对美国女作家史沫特莱谈过这件事——关于周恩来在德国介绍朱德、孙炳文加入中国共产党时的情况,史沫特莱在她的《伟大的道路》一书中,是这样记述的:
“朱德……端端正正地站在这个比他年轻十岁的青年面前,用平稳的语调,说明自己的身份和经历……
“……周恩来就站在他的面前,习惯地侧着头,一直听到朱德把话说完,才提出问题。
“周恩来举止文雅,待人体贴……两位来客把经历说完后,周恩来微笑着说,他可以帮他们找到住的地方,替他们办理加入柏林支部的?手续。”
临别,周恩来送给二人一本英文版的《卡尔·马克思的生平与教导》。
周恩来说:“与我一同来的还有张申府先生,他是北大讲罗素哲学的讲师,也是我们旅欧总支部的成员,你们的情况我跟他再商量一下。”
几天之后,张申府找到朱德、孙炳文,并与他们进行了入党前的谈话。为了开展工作的需要,朱、孙二人作为中共秘密党员,他们对外公开的政治身份仍然是国民党党员。
关于这段往事,张申府在后来接受相关采访时曾回忆:“1922年,我和周恩来、刘清扬一起坐火车去柏林,建立柏林支部。在德国期间,我和周恩来一同介绍朱德入党。朱德要求入党时,是我和他谈的话。”
1923年3月13日,中共旅欧总支部书记赵世炎等接到国内党组织通知,前往苏联学习,并指任周恩来接替赵世炎的职务,担任中共旅欧总支部书记,化名伍豪。在移交工作时,周恩来向赵世炎汇报了介绍朱德、孙炳文入党的情况:“世炎,有一件事情一直没有时间向你汇报。我在德国的时候,介绍了两个人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个叫朱玉阶(朱德),一个叫孙炳文。这朱玉阶曾是云南滇军中的一名旅长,参加过讨袁战争,但也参加过秘密组织哥老会,他追求真理,在出国留学前,曾在上海找过仲甫先生,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仲甫先生认为他是个军阀,只送了一些马克思的书给他,便打发他走了。在沮丧和失望之后,他便来西方寻求真理,探索救国图存的道路。我看此人坚信马克思主义,敢于为拯救民族赴汤蹈火,过去吸大烟的恶习早已改掉,是个难得的人才。而孙炳文则是我早年在觉悟社时就认识的,他加入过同盟会和‘铁血团’,并与汪精卫等人一起参加过刺杀满清亲王和对袁世凯的暗杀活动,编辑过进步报纸。因此我和申府(张申府)决定将他们二人一起吸收到党内来,编入德国支部,不知你的意见如何?”
听完周恩来的介绍后,赵世炎说:“既然是这样的两个人,共产党当然应该欢迎才对。不过既然吸收了,就要多安排一些工作,考验他们入党的目的和决心。现在旅欧总支部的书记是你了,你完全有权开会决定,严格办理入党手续。”
几天之后,周恩来再次来到柏林,约朱德与孙炳文到莱茵河畔的一个树林子里,进行了正式的宣誓仪式。宣誓结束,三个人都非常激动,他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相约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惜流血牺牲,共同奋斗。这就是后来被人们传说的周恩来、朱德、孙炳文“桃园三结义”!
然而,等待着他们的却是一场血雨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