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互联网行业中,李开复是少数几位以职业经理人身份而具有巨大影响力的领军人物之一。《南方人物周刊》对其的评价是:“跨国公司的高层,学贯中西,文理兼融,家庭幸福,事业有成;不仅智商高,情商也高;不但在本职上成就卓著,而且热心公益事业;不但在跨国公司游刃有余,而且对中国情有独钟;不但追求个人成功,而且追求生活价值;不但拥有美国人的头脑,还有着中国人的心灵;有人称他骨子里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他又深谙为人处世之道。这样一个偶像级的人物,怎能不受到处在人生和事业懵懂期的大学生的狂热追捧?”
李开复于1961年出生于中国台湾。他的父亲李天民早年留学日本,获得早稻田大学经济学学位,曾任南京《中国日报》总编辑、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教授,对国学颇有研究。11岁时,还在读小学的李开复在父母的鼓励下留学美国。李开复之所以学贯中西,与其父母的循循善诱以及这段小留学生经历是分不开的。
1979年,李开复考入常青藤名校哥伦比亚大学,就读于法学专业。然而不久后,李开复发现自己对法学实在没有兴趣,经过慎重考虑,李开复决定转修计算机专业,这一决定使他的人生发生了转折。从此,这个世界上少了一个“既不开心又不快乐的律师”(李开复语),多了一位计算机领域的科学家和顶尖的职业经理人。
李开复以全优的成绩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并被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录取,师从图灵奖获得者瑞迪教授攻读博士学位。在读博期间,李开复采用统计的方法进行语音识别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凭借其研究成果获得了《商业周刊》1988年“年度最重要的科学创新”奖,手机的语音拨号功能就是李开复研究成果的应用。毕业后,李开复留校任教,并成为卡内基—梅隆大学最年轻的副教授。
当时如日方中的苹果公司注意到了李开复所取得的成就,并开始劝说这位语音识别技术专家加盟。最后苹果公司的副总裁戴夫·耐格尔以一句“你想改变世界,还是想写一辈子程序?”(有趣的是,这句话和乔布斯邀请斯卡利出任苹果CEO时说的话如出一辙)打动了正犹豫不决的李开复,使他成了苹果的一名工程师,迈出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在苹果公司期间,李开复研发了一系列优秀产品,其中包括广为应用的Quick-Time系列软件和在20世纪80年代全美收视率第一的“早安美国”节目中大出风头的“小精灵”(一个能与人交流、并能帮助人们安排工作日程的电脑虚拟形象),李开复也因此而不断晋升,历任电脑语音组经理、多媒体实验室主任、互动多媒体部全球副总裁,在这一过程中,李开复完成了从科学家到工程师再到产品副总裁的转型,管理才能也得到了提高。
李开复在苹果工作的六年是其能力和职位都得到了提升的六年,但对苹果公司来说却是业绩不断下滑的六年。1996年,李开复离开了危机重重的苹果公司,旋即被SGI公司委以重任,出任SGI公司网络产品部全球副总裁和Cosmo子公司总裁。
在SGI,李开复先后负责过服务器商业项目以及多平台、互联网三维图形、多媒体软件的研发工作。其所带领的技术团队开发的一款三维浏览器软件能在当时很差的硬件条件下展示出逼真的效果,而且速度毫不逊色,远优于微软开发的同类技术。然而,因为错误地估计了市场需求,这款优秀的产品并没有能给SGI带来预想中的收益,由于巨额的亏损,SGI裁撤了负责这个项目的Cosmo子公司,李开复也因此离职。
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竟成了李开复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在李开复向微软推销Cosmo公司和自己的项目的时候,微软也在寻找能去中国创办微软中国研究院的合适人选。最终李开复获得了这一机会,成为微软中国研究院的首任院长。
在苹果和SGI的挫折使得李开复理解了仅仅有科学家的“新”、“酷”的创新是不够的。创新必须是针对用户需求的,必须是有用的。做产品开发,必须把用户需求放在第一位。李开复于1998年夏天回到中国,在中国创办微软中国研究院。在许多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李开复却在中国取得了所有人都预想不到的成绩。两年内,微软中国研究院成为微软公司除总部雷德蒙研究院之外最大的科研机构,拥有一百余名研究人员,在国际一流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并得到了比尔·盖茨的多次盛赞。2000年,由于微软中国研究院的卓越成就,李开复升任公司副总裁,调回总部负责自然界面部门。
李开复就职于微软中国研究院期间的另一个收获是在学生中威望的提升。为招募到合适的员工,李开复频繁出现在中国的各大高校,和莘莘学子进行交流,在此过程中,李开复逐步萌发了用自己的经验帮助中国的学生更好地成长的想法。2004年7月,李开复创立了致力于帮助青年学生成长的公益性网站“我学网”。即便在美国总部工作期间,李开复也多次回到中国校园发表演讲,并以写公开信、著书等形式与中国学生交流。之后,李开复借加盟谷歌的机会重返中国,在谷歌任职期间,李开复仍坚持用闲暇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他已被媒体誉为中国大学生的“精神教父”。
李开复于2005年7月加入谷歌公司,并担任谷歌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负责谷歌中国的公共关系事务以及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的运营工作,在他的带领下,谷歌中国先后度过了“牌照门”、“词库门”、“谷歌涉黄”等公关危机,搜索质量稳步提高。2007年后,谷歌中国将研发重心转移到了开发新产品上,新产品推出的频率与竞争对手百度基本持平。而面对谷歌进入中国之后市场份额下跌的不利局面,李开复为谷歌中国制订了稳守反击的策略,从2005年到2008年,谷歌中国每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都超过了100%,营收市场份额也从2006年的不到20%稳步增长到了2009年底的35.6%。
2009年9月4日,李开复从谷歌中国离职,在北京创立了创新工场,担任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从事创业辅导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