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中国市场日益重要的不仅仅是微软,还有Google。
话说2005年,当Google发现自己在内地的市场份额被对手百度超过的时候,才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不作为将意味着将中国这个超级市场拱手相让,他们决定进入中国市场。与此同时,他们遇到了第一个问题:应该请一个什么样的人当Google中国区的CEO,统领中国业务?
这个人应该在美国待过,英语好,知晓国际规则,便于沟通,这是基本条件。由于是中国公司,最好是华人,在中国本土公司工作过一段时间,如有不错的业绩佐证更佳。同时因为是Google这样的大公司的中国区CEO,因此,要求其履历和背景也能配得上Google,希望是全球性公司的中国区负责人甚至更高的位置。在行业背景上,更多地锁定在互联网和通信领域。
所有的这些条件都优先指向一个人——曾经担任过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时任微软全球副总裁的李开复。李开复,祖籍大陆,台湾出生,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获取博士学位,有很强的学术背景,曾在SGI、苹果公司工作,其职业生涯最大的一个亮点是帮助微软在中国建立起规模浩大、影响深远的中国研究院,并借此展开政府公关和提升在中国大学生中的影响力,成功地修复微软在中国的形象。更重要的是,李开复在微软所研究的方向也与互联网契合,又有名校的博士学位,这更让李开复在崇尚研发、提倡创新的Google那里,增加了诸多印象分。
看上去,如果能把李开复成功地从微软策反到Google,那么,他将真的是Google中国CEO的合适人选之一。
不过,对于从微软跳槽到Google的这段往事,李开复显然并不愿意多谈,他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谈他在谷歌四年的往事时,直接跳到2006年,而不是所公认的2005年。
李开复对2005年所发生的往事的举重若轻并不能掩盖2005年他从微软跳槽到Google前后所发生的那么多充满戏剧性的故事,那么多夸张的细节,以及那么多无法得到合理解释的疑问。
这些疑问中最无解的一个是:到底是Google主动邀请李开复,还是李开复向Google自荐?
一个版本是Google主动邀请李开复,这个版本衍生出的一个细节是为了猎取李开复,猎头公司收取了Google上千万美金的酬劳。也就是说,Google为了获取李开复,除了支付李开复本人千万级的酬劳外,给猎头也有另一个千万级,单位是美金。
但作为当事人的李开复自己承认和愿意面对的版本是他主动联系Google提出加入的请求。这个版本被当事人在各种场合不断地表达,这个版本有诸多的细节来支撑,比如,李开复多次描述过他是在什么心境下给Google发邮件的,又是怎么和Google接触的。
不过,比起到底是李开复主动联系Google还是Google来猎取李开复的,更重要更关键的问题在于,李开复为什么要从微软跳槽到Google?
如果深入了解他从2000年被调回美国微软总部到2005年之间他在微软总部的经历,你会承认,李开复自有他的道理。很显然,不应该只是收入变换的问题。微软副总裁的头衔虽然不能让李开复成为亿万富翁,但让李开复衣食无忧还是能有所保证的。
也不仅仅是因为Google比微软更加有活力,尽管李开复也目睹了诸多从微软到Google的同事重新焕发生机,也许这只是李开复为自己的新雇主做宣传,更可能的理由是树挪死、人挪活。
如果说要找到一个理由的话,那就是中国。
自2000年调回美国总部后,李开复仍然关注着在中国发生的一切,并一直在寻找再次回国工作的机会。2003年,微软大华区开始调整,李开复就曾经想回到中国,但由于种种原因,后来还是没有成行。
即使身在美国,李开复也一直在积极地为微软中国争取资源。在李开复的积极倡导下,微软美国总部成立了中国事务委员会,聚集起在美国微软总部的华人员工的力量,为中国事务出谋划策。李开复组建并亲自负责一个专门负责沟通中国软件外包商和微软产品部门的项目,以培训和提升中国软件公司的能力。
不过,在对待中国的问题上,微软内部一直有着争议。例如,李开复曾提出要整合中国的研发队伍,但因为内部的扯皮而没有得到认可和实施;李开复多次对公司领导提出对中国要言而有信,要有诚意,要先有付出才可能有回报,但是他的建议却被束之高阁。
但回到中国的念头如同燎原之火一般,在李开复心中一直没有熄灭过。李开复曾经说过,如果1998年微软不是让他来中国创办研究院,而是待在总部,也许不会答应微软邀请他加盟的请求。
李开复对中国已经思念得太久,所以在2005年5月的一天,当李开复看到了Google要建中国公司的消息,就主动联系了旧相识Google CEO埃里克。
当然,让李开复感到欣喜的一点是,Google相当支持李开复继续帮助中国学生的想法,这本身也是李开复工作的一部分。
与Google的会面是令人愉快的。也就是在这次会面后,李开复坚定了加盟Google的念头。不过,对于微软来说,李开复的跟随内心的行为却无法接受。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李开复是个人才,是个香饽饽,但很显然,这不仅是李开复一个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