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上计算机的原因,还与李开复从小喜欢恶作剧的性格不无关系。天性和儿时的兴趣其实是可以引领人的一生的。
李开复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读博士的同学兰迪·波许教授曾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做了一场风靡全美的讲座,题目是《真正实现你的童年梦想》。李开复为此写过一篇介绍文章,在文章中李开复提到,儿时的梦想是可以“lead your life”(引领人一生),李开复写到:“lead your life”而不是“live your life”,也就是说,不要只“过一生”,而是要用你的梦想引领你的一生,要用感恩、真诚、助人圆梦的心态引领你的一生,要用执著、无惧、乐观的态度来引领你的一生。如果你做到了这些,因缘会给你一切你所应得的。
今天的李开复相貌堂堂、外形儒雅、西装革履、风度翩翩,为人处世皆为人表率。但其实他是个在幽默环境中长大的顽童,恶作剧的喜好从小就养成,即便是现在,这个人已经功成名就,但其幽默能力依旧让人惊叹。这个人今天依旧对世界充满着的那种好奇和对新鲜事物总是能保持让人惊叹的热情,与他小时候的关联颇大。
在李开复11岁的时候,写过一本题为《武林动物传奇》的小说,里头用幽默辛辣的语言描述了每位家庭成员的故事,并在吃饭时念给大伙听,“我用刀子、叉子比划讲解,还专门录音放给大家听”。
中学时代,李开复与同学们最喜欢玩的一个恶作剧游戏是打电话。李开复会假装成电话维修工,给其他宿舍打电话,说自己是电话维修员,正在检修你们的电话,你们一会儿听到电话响,千万不能接电话,否则自己就会被电倒。对方相信了。挂了电话,李开复就一次次拨他们的电话。一开始同学不敢接,半个小时后,同学们以为维修完毕,接起电话,李开复就发出一声惨叫声。
热爱恶作剧的李开复成为一个小黑客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随着网络安全问题的日益凸显,黑客在今天有贬义词的倾向,但在李开复的大学时代,黑客是一个正面积极向上的群体代名词,是技术天才的另一种叫法。
李开复印象最深的“黑客”经历有两次。有一次,他“黑”了一个同学的BBS账号,用对方的账号发帖,号称自己是选美小姐,希望交友。随后,账号的主人收到一大堆让人摸不着头脑的邮件。
还有一次,一个同学让李开复帮忙写一份重要的编程作业,李开复借口有事推掉。过了段时间,同学无奈之下开电脑自己写。作业快写好时,点击保存,弹出错误提示,称作业已丢失;重写,写好后保存,又出来提示错误,称再次丢失。同学郁闷万分,自认倒霉,在关机时弹出新的提示:“刚才是个恶作剧,作业已帮你写好,李开复。”
天性之外,李开复本身与计算机就有诸多关联。
李开复在高中时就对计算机有很浓厚的兴趣,高中时比较幸运,学校就有一台古董的IBM机器,当时是1977年,计算机还需要靠打卡片的方式使用(就是先在一张一张的卡片上打洞,然后再把这一叠打了洞的卡片输入电脑)。有一个周末,李开复写了一个程序,让它去解一个复杂的数学方程式,然后把结果打印出来。因为机器运行速度非常慢,写完程序后李开复就回家了。周一回到学校,李开复突然被老师叫去骂了一通说:“你知不知道所有的纸都被你打印光了!”原来,这个数学方程式有无数的解,周五李开复走后程序一直在运行,也就一直源源不断地在打印结果。当时的打印纸都是每张连在一起的厚厚一叠,而这样一箱纸可能要花掉学校几十美金,结果被李开复一个程序全部打光了,老师当然很生气。
李开复在大一接触到的计算机和在高中有很大不同。他很惊讶不用打卡片也可以使用计算机,而更令他惊讶的是这么好玩的东西也可以作为一个“专业”。于是李开复选修了一门计算机课程,出乎意料,李开复得到了他进入大学后的第一个“A ”。除了赢得老师、同学的赞扬,李开复还感觉到一种震撼:未来这种技术能够思考吗?能够让人类更有效率吗?计算机可能有一天会取代人脑吗?解决这样的问题,恐怕比学习政治或者数学有意思得多!
李开复开始在计算机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当时同学们有什么计算机方面问题都会来找他解决,而且当时“会计算机”在学校里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情,大家都觉得这个人很酷。甚至那时候李开复的ID都跟别人不一样:一般人的ID都是“院系名 姓名”,比如学计算机的就是“cs。kaifulee”,学政治的就是“ps。kaifulee”,而李开复的是“cu。kaifulee”,cu代表哥伦比亚大学,哥伦比亚 李开复,和校长一样,多牛啊!
在那个时候,计算机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哥伦比亚大学的计算机系也属刚刚创立,连30人都不到,更没有软件工程师这种职业。当时的李开复学习计算机更多的是出于兴趣,对学了计算机以后能够做什么仍然没有一个概念,当时他只是想,要是这么玩计算机,自己既感兴趣,又能从中赚到钱,这该多好!
大一的暑假,李开复找到一份在计算机中心打工的工作,他们会按时间付点钱给李开复作为酬劳,虽然不多,但也让李开复第一次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中赚到钱,对他来说更多是一种鼓励;更重要的是,在这里的兼职就有了很大改变,李开复可以随时使用计算机,可以得到很大的权限,有更多的时间来实现李开复的想法。李开复也跟一些公司做一些计划,写点程序,最有意思的就是写了一个称钻石重量的程序。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李开复是个计算机编程“高手”,甚至法学院的院长也知道了这个消息,来找李开复了。当时的法学院有一套很老的学生选课系统,是用Cobol语言(common business oriented language,通用商业语言,主要应用于情报检索、商业数据处理等管理领域)编写的。院长想把这个软件从昂贵的IBM主机上,移植到价格低廉的DEC VAX计算机上。但是,院长找到的每一个承包商都报出了昂贵的价钱,于是,院长找到了李开复让他帮着完成这个工作。
李开复声名在外,但不是因为他的专业,而是因为他的兴趣。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兴趣是认识自我的开始,也是从心开始选择的前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