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78100000012

第12章 怒獒突袭

布达拉宫的门票需要提前一天预定。我们几个就先去了布达拉宫西大门,凭个人身份证领取由布达拉宫管理处免费提供的“购票凭证”,要用这个“购票凭证”第二天才能换来真正的门票。

冷千姿这时还没有完全恢复,孙文让她再休息一天,徐纯还是留下照顾她。小家伙兴致勃勃地要出去看看,我们几人就沿着拉萨河信步走去。像其他城市一样,广场上也有好多乞讨的藏族孩子,一群群围过来向我们要一毛钱。最好笑的是,在我们没有零钱的时候,他们主动用手里的零钱给我们换开,并且拿走其中的一张。

孙文说:“看见了吗?西藏讨钱的小孩都知道讲城信,要是在别的地方,他才不找给你零钱呢!”

我们几个哈哈大笑。

孙文这时指着河对岸,说:“这就是著名的药王山石刻。在大约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迁都,看见拉萨河对岸岩石显出六字真言和佛像,当时感化,便命尼泊尔工匠凿刻成形,这个便是药王山摩崖造像的最早记载。一直到现在,这座岩石上已经刻了五千多尊神佛,大的可以高达数层楼房,小的只要一个巴掌就能盖住。”

我问他,“这个是西藏最大的石刻吗?”

孙文说:“还不是。最大的石刻在拉萨城外一个叫做尼塘的地方。当我们离开拉萨去机场的时候就能看见。那里有一尊“尼塘大佛”,矗立在水塘边。这是刻在山崖上的一尊高浮雕,身穿赤红袈裟,泰然端坐,通高近十米。”

这时,前面的拉萨河里,几个人在水里捞着什么。

“他们在做什么?捉鱼吗”小胖问道。

孙文摇了摇头,说:“西藏忌吃驴肉、狗肉,一般也是不吃鱼。估计这河有金沙,他们是在捞金子吧。”

“金子?!”小胖的眼睛立刻亮了。我把头转过去,看到墙角处蜷缩了一个老人,拿了一把錾子,对着一块青石清心寡欲地雕刻。

他在做什么?他也是转经的人吗?

孙文看了看,却说他是刻经人。

刻经人?刻经人又是做什么的呢?

在藏区,常常能看到在路的拐角处有一堆堆的石头,那些石头里必不可少的是白石。这些不是普通的石堆,却是西藏特有的嘛呢堆。这些嘛呢堆,可以说是路标,被安置于旅行和转经的山口、路口和拐弯处,为转经者远远的指明了方向。

远方千里迢迢而来的朝圣者中,有很多人是第一次到拉萨,但是根据这些特别的路标,就知道应当在何处换上柏油马路,在哪里拐进狭窄的小巷,可以准确地沿着千百年未曾改变的朝圣小道,找到拉萨的各处圣迹。他们依据的路标,不仅仅是嘛呢堆,还有好多沿途药王山摩崖造像、布达拉宫石经墙,以及哲蚌、色拉、大昭、小昭等各大寺院外围的雕像。

我问孙文,“他雕刻的都是什么呢?”

孙文说,他们一般分为几种,一种是整部经书“唐多”,刻在薄薄的石板或石片上,刻好的石板叫“洞结”。另一种却是为神佛的造像,最后一种便是人人皆知的“六字真言”。

“六字真言?”

我突然想起来曾在三叔的黄铜匣子里也见过那六字真言,而且在那个古怪的荒岛上也见过蛛网结成的六字真言。

这六字真言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孙文说,这六字真言是观世音的大明咒,也是西藏石刻最常见的题材。据佛经所云,当年的雪域藏地,有颇多妖孽为害人间,无量光佛为了拯救众生,便舍身化为美妙如意的观音降临,当时开示大明心咒,救度了众生。

这六字真言是在身、语、意三密之中最为意密的一种,而且是佛、菩萨所说秘密语,既真实又不虚妄,故被称之为“真善”。

孙文说,好多家境不好的手艺人,一心向佛,或者是与佛法有结缘,便离家漂泊,也有的是携妻儿老小一共出游,就这么走一路,刻一路,成为了朝圣者的引路人。这些人没有固定的收入和住所,只要找到施主,便简单安顿下来,在岩石下搭一座简陋的帐篷,一次可以刻上十天半月。

转经的人都很尊敬他们,只要路过他们身边,都会施舍一点钱。要是有人家专门请求他们为自己刻经,也有些微薄收入。他们随身带着木碗,皮口袋里装着糌粑、酥油、奶渣和风干肉,随便在地上架起三角石,迎着风就算把饭吃了。虽然日子是如此的焦苦,但是因为信仰,他们却保持着心头的快乐和安详。

小胖问道:“那他刻这个一定很赚钱吧?”

孙文淡淡地说:“他们雕刻东西,一般纯粹是为了信仰才做,致死后仆人有家中有人生病、亡故,到寺庙找喇嘛卜算,选定要刻的咒文,也来找他们,这样一般是可以收点钱的。但是价钱很便宜,大概每本经书要刻25天左右,差不多要用掉整整一拖拉机的石片。但是刻完一本经书,却只能收入450块钱。就这样算下来,就是一年辛苦劳作,最多也就能赚几千块钱吧。”

我们都叹息了,那么沉重的劳作,却只收取那么点滴的报酬。

这些石堆实在是指引他们的灵魂之石。我们不忍打扰他们,在风中站了一会,就默默地走开了。

走了一会,前面出现了一条长河,我们想去河对岸看看,于是上了渡船。在渡船上的收费,游人和藏人是不一样的。藏人只要一点钱就可以,游客中中国人要交很多,外国人交的最多。

船行了一半,我看见一个藏民正在向江里撒一种纸符,孙文说这是一种祭江神的符录。

我问那藏民,撒这些东西于江中有什么作用。藏民告诉我:江上每天都起风沙。此举是为祈祷江神保佑船在江心时莫起风沙,等到船靠岸再起。小胖因为比藏人多交了钱,心里不平衡,在那里哼了一声,显然并不相信这纸符有什么作用。

孙文说:“你不了解藏人,对于他们来说,宗教信仰简直就是生命的全部!”他说,当年国家为了帮助藏族发展农业,特别委派了一些农业技术专家去西藏推广技术。但是令人吃惊的是,藏民并不愿接受科学技术,却用宗教仪式发展农业。在那里,假如庄稼遭遇了虫害,藏民不会打农药治虫,却去请庙里的喇嘛念经驱虫。虽然天气预报测定的雹灾要来了,他们通知要牧民们作准备,保护好牛羊,但是藏民却不慌不忙,说大喇嘛可以念经把冰雹赶到外面,牛羊不会受损。

我当年在西藏科考的时候,曾问一位去桑耶寺拜佛的藏民:‘喇嘛念经能驱走庄稼上的害虫吗?能把冰雹赶到一边去吗?’那个藏民十分肯定地说:‘能,大喇嘛通神,无所不能!’”

没想到,没多大一会,那雅鲁藏布江上就起了漫天的风沙。那风沙黑压压的铺天盖地卷来,几步之内不见人影,根本就不能睁眼睛。侥幸的是我们的船虽然在江中颠簸,始终安然无恙。藏民们纷纷叩拜,深信是因撒了纸苻的缘故。我也觉得奇怪,趁机多问了他几句,据说他们乘船一般都带这种符。这东西经大喇嘛念经加持过的,所以任何的妖魔鬼怪都不得近身!

虽然风沙满天,不过小船还是安全抵达了对岸,我们下船走了一会,风沙渐渐减少,看到蓝天下一个个白色的毡子,不禁走了过去。藏族人大多数还是游牧民族,草原帐篷也是他们独特的景观。它是由牧人们编织,所用的材料大都取自牦牛,帐篷是牦牛毛织的,帐篷绳是牦牛毛编的。

正当我们靠过去时,几只巨大的藏獒猛烈地叫起来了,拼命向我们扑来,沉重的木桩子被它们拉的伸出来一大截。我们几个吓了一跳。这可是西藏高原上最凶悍的藏獒,据说连藏马熊都要让它几分。

“狗!有狗!”小家伙吓得连连后退。

这时,那狗暴躁地叫起来,后来竟然挣脱了铁链子,直向我们扑来。不知道那里来的一群小狗也慌张地跑过来,跟着乱叫。

一声狗叫,一群狗叫,整个草原都弥漫着狗叫。一只一只狗出现了,有瘦小的癞皮狗、流浪狗,威风凛凛的藏獒,天哪,真不知道草原竟然有那么多狗,而且这些狗都毫无例外的也有虎视眈眈的瞪着我们,龇着牙,仿佛随时会扑过来。

怎么突然出现了这么多的狗?

小胖叫声“妈呀!”转身就要跑,孙文一下喝住他,说,都站着别动!谁要动,狗群瞬间就会把它给撕成碎片。

我们几个战战兢兢地站在那里,谁也不敢乱动,小胖的小腿肚子不停地颤抖着。幸好那些大狗只是懒洋洋地看着我们,并没有打算扑过来。

“骜多吉!骜多吉!”远远地突然传来一阵诅咒般的声音。

“遭了!”孙文说,“这是催动大狗攻击的声音,有人想害我们!”

群狗立刻沸腾开了,伴随着这诅咒般的声音,几只威风凛凛的大狗一跃而起,冲着我们就是一阵滚雷般的吼叫。

我这时突然想起来,曾在一本书里看过,有一句话可以降伏藏獒。我赶紧喊起来:“玛哈噶嘛奔森保!”

奇迹出现了。

群狗立刻不那么疯狂了,伴随这那句话语,骚动慢慢平息下去,大狗们有的开始躺在地下,悠闲地晒这太阳。只有几只小狗还在那里骄傲的叫着,剩余的狗逐渐散去。

小胖说:“你小子和它们说的什么呢?它们怎么那么听你的话?”

小家伙说:“天上哥哥念了一句诅咒,把狗给镇住了。”

孙文说:“他念的是‘玛哈噶嘛奔森保’,是十万狮子之王驭獒大黑护法的称名咒。这是远古雪山的咒语,所有纯种喜马拉雅藏獒都听的懂魔音。据说这句话出自古老的藏经,在最早最早的时代,藏獒就是被这句话降伏的,所以它们对于这话有种天生的尊敬。而且这句咒语不仅对藏骜管用,对那些凶猛的老虎和狮子一样管用。”

小家伙问:“这诅咒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老虎狮子都害怕呢?”

孙文说:“我曾经做过试验,专门去虎山和狮山试过这个咒语。发现狂暴的老虎和狮子听到这个咒语后,都会立刻平静下来,而且眼神迷离,有一种特别的满足感。好象这咒语并不是降伏它们,而是在奉承他们,像‘你是老大,你是最强的’这样的意思。我们几个也哈哈大笑,没想到这动物也和人一样,喜欢听奉承话呀。

群狗已经安稳下来,大狗小狗都眼神迷离地站在那里,再没一丝攻击的欲望。那“骜多吉”的声音也没在出现。

这时,从毡房里出来一个老妇人,看到了我们,吓了一跳。她喊着:“金珠玛米!金珠玛米!”慌张着训斥了几条大狗,又慌忙地迎我们进毡房。

“扎西!扎西!”她向我们合十拜着。

我们也赶紧回拜着:“扎西!扎西德勒!”

她笑眯眯地看着小家伙,说:“拉姆,拉姆金珠玛米!”

小家伙问孙文:“她叫我拉姆。拉姆又是什么?”

孙文呵呵地笑了,说:“拉姆的意思是仙女。她是说你是仙女一样的美女。”

曾云就得意地笑了,又问:“还有金珠玛米,金珠玛米又是什么?”

“金珠玛米是藏语,意思是解放军。在以前,这个词的认知度仅仅次于‘扎西德勒’,和活佛一样的至高无上。”孙文说。

“解放军?”我们几个笑了,原来她看见小曾云一身军装,把我们当作解放军了。

我感慨道:“没想到解放军,在这里竟然那么受尊重。”

孙文说:“藏族人是感谢解放军的。你不知道,在解放西藏的时候,这里还是处于很悲惨的农奴制度,广大的藏族人民是没有任何东西的。他们没有牛马,没有酥油茶,甚至几个人共有一个老婆。”

“几个人共有一个老婆?!”小胖瞪大了眼睛。

“是的。”孙文给我们解释着:末解放以前的西藏,是非常野蛮的制度。那时的藏族,在许多地区还有原始群婚的风俗,有一夫多妻、一妻多夫、母女共夫、父子共妻、朋友共妻等。

这是一项非常古怪的婚姻,就连恩格斯都曾经研究过这段历史。他指出“印度和西藏的多夫制,也叫群婚。”那时有三种人被认为是黑骨头的贱人,即铁匠、天葬师和屠夫。这三种人的地位非常低贱,与一般人(包括农奴)不能同桌吃饭,不能同坐一条卡垫,甚至不管多穷苦的人家都不能与之通婚。

而在农奴中,由分为几个等级,地位高点的,叫差巴。差巴认为,家中兄弟数人要是各娶一妻,就会令家业分散,导致无力应付繁重的乌拉、差税。于是他们的婚姻模式一般大哥以长兄地位出面迎娶,诸弟逐渐加入进来,最后是兄弟共妻。这样兄弟们各有一居室,妻子轮流在各室居住,生下孩子后,就称长兄为爸爸,其他则均称叔叔。

当时的舆论是赞成这种这种家庭的,他们认为兄弟们能一辈子生活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团圆与幸福。甚至有赞美歌唱道:

熊熊燃烧的,幸福的草坯火三兄弟。

让炊烟像五色的彩虹,袅袅升上了高高的房椽。

农奴中地位最地下的,叫做堆穷,而堆穷(农奴中等级最低微者)却对这种婚姻则不以为然,他们同样创造了民谚,云,“一口锅里有两个杓,生活怎么会幸福。”

除了这些以外,还有母女共夫,父子共妻,朋友共妻。其中兄弟共妻最多,父子共妻的是最少。朋友共妻的家庭,在西藏叫做“阿姆朵”。这些“阿姆朵”和父子共妻的家庭,在西藏是要让人所不齿的。

小胖砸把砸把嘴,说:“看来‘朋友妻不可欺’的说法,在西藏也有点这么的意思!”

小家伙也叹息着:“以前的女人真可怜,要嫁给那么多男人。”

孙文说:“农奴还好点,最可怜的就是囊生。”

“囊生又是什么?”

“就是奴隶。”孙文说,囊生之间的婚姻,是最可怜的,受制于农奴主的干涉,要是有分属于不同领主的农奴相互恋爱,那往往是爱的再深也不可能有结果。他们只能暗中偷偷维持着与夏雪(情人)的关系。所以有一首民歌这般哀怨地唱道:

要心早已给你,身子却没有空闲。

权势大的官家,早已把他(她)记入了奴隶的名册。

自从解放军收复西藏以后,这些黑暗的制度都已经废除了。可想而知,藏人对于金珠玛米是多么感激了!我们也感慨着。

“当然了,”孙文说:“现在藏族人大多都有钱了,也有商品意识了。好多藏族人也知道利用各种资源赚钱了,比如照相时拍到他们的毡房或者牦牛是要收钱的。我们去年来这里考察,不小心撞死了一头牦牛,那藏族小伙子见我们开着车,以为是有钱人,硬是让我们赔了三头牦牛的价钱!”我们几个人哈哈大笑了起来。

这时那妇人从屋里出来,手里竟然捧了一条洁白的哈达,双手给曾云献上。我们几个不禁要目瞪口呆了。敬献哈达是藏族最普遍最常见的礼节。在藏区无论是逢年过节、拜会尊长、致敬祝贺、还是朝圣拜佛、婚丧嫁娶、都有献哈达的习惯。西藏的哈达之风之盛,甚至在藏族人出门时,都不得不随身携带好多哈达,好在路上遇到亲友时可以及时献上。可是我们谁也没有想到,她竟然会给小家伙献上哈达。孙文赶紧低声告诉曾云,应将身体微微前倾,恭敬地双手接过,然后绕过头顶挂在自己颈上,以示谢意。

曾云赶紧照办,受宠若惊地说着:“扎西德勒!扎西德勒!”

老妇人也对我们说着“扎西德勒!”把我们迎进屋里。

孙文说,在西藏要是见到长者或尊敬的人,要脱帽拿在手上,弯腰示敬;如果见到平辈,只要把头稍稍低下即可,帽子也可以只拿在胸前;要是遇到尊敬的人,往往要合掌与鞠躬并用,合掌要过头,表示尊敬。我们几个纷纷合十向那老妇人敬礼,小家伙直接来了个合掌与鞠躬。

孙文这时专门给我们说了西藏的诸多规矩。他说藏人在接待客人时,无论是行走或是言谈,总是要让客人或长者为先,并且会使用敬语。在室内的话,就坐要盘腿端坐,不能双腿伸直,脚底对着别人,也不能东张西望。接受礼品时要双手去接,赠送礼品时,要躬腰双手高举过头。要是敬茶、酒、烟时,必须要双手奉上,吃饭时手指不能放进碗口。

这家有两个孩子,男孩叫扎西,女孩叫卓玛。这两个名字是藏族人最常用名。藏族名多数男女共用,如达娃、尼玛、格桑,但扎西和卓玛分别寓意男孩和女孩,是为数不多有性别区分的名字。

孙文说,汉族人是有姓氏的,而藏族没有,直接就是名字。有的汉族人遇见藏族人,也要问“您贵姓?”,弄得对方很难回答,因为好多藏族人是无姓的。

小家伙也好奇了,问为什么西藏人没有性氏呢?

孙文说,这次从前的旧西藏留下的习惯。在旧西藏,只有占西藏很少的达官贵人和高僧活佛才有姓氏,绝大部分的藏族民众只有名字没有姓氏的。西藏解放前,藏族的姓氏往往具有一定特权性质,像阿沛、拉鲁等既是姓氏,又代表了自己庄园的名称,而像帕巴拉、策墨林这个姓,则是活佛的封号。不过现在好多藏族人也已经有名字了,他们的的名字前经常加上出生的地名,当作为自己的姓氏。

小家伙咯咯地笑了,说:“用地名做姓氏,可真奇怪!”

孙文说:“用地名做姓氏,是为了防止出现重名的情况。在以前的西藏,父母多是带孩子到寺庙请喇嘛取名字,这样的话,那些名字的宗教气氛就会特别浓,比如“多吉”——金刚,还有“丹增”——主宰圣教、掌执佛教的人。更有的父母因为贫穷,请不起喇嘛取名,就随便用孩子降生日作名,如“达瓦”——星期一,“米玛”——星期二。

这样下来,西藏的名字就会大量重复,往往在一个地方就会有无数的“达瓦”和“米玛”。比如在藏语中,边巴是星期六的意思,次仁则是长寿的意思,好多人就把这两个名字结合起来。往往一个班上,就有好几个边巴次仁,老师为了分辨,就只好按年龄大小在名字前加上一、二、三、四予以区分。”

食物马上上来了,除了热气腾腾地酥油茶以外,还有一盘面食。“这个是什么?”小家伙研究着桌子上的食物。

孙文说:“这个就是糌粑。”

“呀,这个就是传说中的西藏食品糌粑呀?”小家伙追问着糌粑是什么做成的,怎么那么奇怪?

我却知道一点,告诉她,“糌粑是用高原上独特的青稞做成的。要将把青稞晒干、炒熟,最后磨成粉状就成了糌粑。这是藏族人的主要食粮,一般要就着酥油茶吃。据说草原上原本是没有青稞的,这青稞是文成公主来西藏时给狗做的口粮。后来人沾了狗的光,也跟这吃上了糌粑,而且还把青稞酿成了酒喝!所以西藏人就特别的爱狗,也尊敬狗!”

小家伙把一块糌粑给小狗扔过去,说:“吃吧,狗狗!我们都是沾了你的光了!”小狗吃了糌粑,得意地蹭着小家伙。小家伙咯咯地笑着,喊起来:“你们快看呀,它们把我当妈妈了!”

我们哈哈大笑起来,连听不懂得汉语的藏人也笑起来。糌粑主要用青稞粉做成,可以直接用手捏成团状吃,糙糙的有些象原来燕麦粉的味道。

小胖在那苦着脸,举着酥油碗怎么也喝不下去。

藏人的藏式茶几上,一般都总是摆放两只木碗,大的是父亲的,小的是母亲的。据旧西藏的法典规定:“人有上、中、下三等,每等人又分上、中、下三级。”按照这个,藏人就被划为三等九级。而且同样的木碗,因家境的不同,又有不同究。

小家伙说:“西藏的礼节真烦琐,连碗都有那么多讲究。”

小胖说:“我听说在西藏还有用人的脑袋壳做碗的呢!好多人专门挖那坟头,把那人脑袋挖出来做碗,卖到西藏来!”

一行人听他一说,被他恶心得喝不下去东西。

我说:“关于骷髅碗使用,西藏的古书《格萨尔王传》中还真有记载。据说当年格萨尔王和长臂妖魔大战,苦无妙法,最后得到王妃梅萨的帮助,在头盖骨碗里装上毒药水,使命根子海水干枯,用金斧子砍断命根地,用神弓宝箭射死命根子牛,并在妖魔额前水晶小鱼发光时,用箭射中后才将魔国王制伏。”

孙文说:“藏传佛教密宗盛行用人的骨骼制成各种法器。骷髅碗也称人头器,它是密宗修祛者举行灌顶仪式时,在灌顶壶内盛圣水,头器内盛酒,师傅将圣水洒在修行者头上,并让其喝酒,然后授予密法。灌顶的意义是使修行者聪明和冲却一切污秽。”

小胖说:“用人脑袋做法器,这也太恐怖了吧!”

这时大家也都陷入沉思之中,不再说话了。我看到老妇人在厨房忙碌,心里过意不去,就过去帮她烧火。过去,厨房除做饭的人外,一般人是不准随意出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似乎不那么严格了,但灶里不许烧骨头、猪粪、油脂等有异味或人们传统观念里认为是不洁的东西,怕得罪了诸神,遭到惩罚。藏族人是烧干牛粪的。

我这时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黑黑的灶壁上画着白色的的蝎子,似乎还是两只钳子朝灶或是冲着水缸;另外还写了不少敬语、吉祥话及一些星星点点的图案。

看到我的疑惑,孙文走过来给我解释了一下。原来在西藏。蝎子,藏族称之为“第巴然亚”,是龙女的化身,也是藏民族的灶神。藏族人讲究灶具的卫生,也是敬重灶神的表现。如果烧茶或熬“突巴”(汤面、稀饭)时弄脏了灶,做饭人就会大声辩解:龙女阿,不是我,不是我!这是邻居锅里溢出的,并且赶快收拾干净。如果溢了锅又没将灶及时清理干净,据说他就会梦见蝎子。

要是烧火时牛粪掉出灶,只能扔回灶里或扫到一边,不能踩灭。要是谁脸上长了一种称之为“龙疮”的水疱,那就是因为他浪费了粮食而受到了龙女的惩罚。

我们从厨房出来又坐了一会,终于从那告辞。小胖才却不过情面,咬牙喝了那碗酥油茶。

同类推荐
  • 1984:汉英对照

    1984:汉英对照

    本书是一部政治寓言小说,也是一部幻想小说。在书中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他惊人的想象力、伟大的创造力、深邃的洞察力,用他独有的风格和高超的技巧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恐怖世界。故事讲述的是1984年的世界被三个大国瓜分后的社会场景,主人公正处在三国之一“大洋国”,此时的世界战火纷飞,国家高度集权,以统一历史和语言、拆散家庭等方式维持运转,监视人们的行为,控制人们的思想。书中的每一个场景都触目惊心。
  • 罪与罚(下)

    罪与罚(下)

    《罪与罚》(俄文原名:Преступление и наказание)是俄国文学家陀斯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作品,出版于1866年,在他穷困时仓促完成,与《战争与和平》并列被认为是最具影响力的俄国小说。 小说描写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受无政府主义思想毒害,认为自己是个超人,可以为所欲为。为生计所迫,他杀死放高利贷的房东老太婆和她的无辜的妹妹,制造了一起震惊全俄的凶杀案。经历了一场内心痛苦的忏悔后,他最终在基督徒索尼雅姑娘的规劝下,投案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亚。作品着重刻画主人公犯罪后的心理变化,揭示俄国下层人民的艰难生活。
  • 三奴时代:婚奴 房奴 孩奴

    三奴时代:婚奴 房奴 孩奴

    《三奴时代——婚奴房奴 孩奴》中,宝宝两个月了,禁欲好久的老公终于按捺不住将我按倒在床“就地正法”。两个人正激烈的运动着,旁边传来一阵洪亮的哭声。转头一看,不知何时醒转的宝贝正睁着大眼打量着我们;老公抚额低叹兴致全无,我只能在旁边苦笑。自从孩子出生以后,不,应该是从我们真正进入社会以后,我们就注定了“一生为奴”……
  • 一个神秘事件调查员的秘密笔记(全集)

    一个神秘事件调查员的秘密笔记(全集)

    我因为科研过程中无意遇到的神秘事件,被一秘密科研部门收罗门下,开始了惊险、绝地逢生的人生旅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不但见到了地球上从未记载过的巨型生物,也见到了具有某种神秘隐形力量的非人类;不但看到了为了贪欲而扭曲变异的人性,也遇到了甘为人类,奉献出自己生命的地外生命体。而我的生死之交,同样是做神秘调查工作的同事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还有这个地球上最强悍的部落是不是保护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龙?
  • 荒村(全3册)

    荒村(全3册)

    这本书历尽十几年的磨难终于要和读者见面了,特别是后两部,作者的心中自是感慨万千。书里面记录的是他对这个时代的认识和感悟。这就是生活,它如梦魇一样跟随在他的记忆里,让他时时感觉到它就在他们的身后,摆脱不了它,又分不清哪些是梦境哪些是现实,而作为个体生命的他们,又不得不把自己融人这时代的潮流中,用他们的顿悟来解释这变幻的梦境……
热门推荐
  • TFBOYS:呆萌爱恋

    TFBOYS:呆萌爱恋

    【连载中】他是虎牙少年,他是呆货少年,他是高冷少年,她是二货少女,她是快乐少女,她是冷酷少女。这几个人相遇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
  • 梦未醒时出发

    梦未醒时出发

    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安乐地生活,习惯于一成不变,麻醉在平淡无奇中,看不到平静海面下的澎湃波涛和隐藏在黑暗中的真相。由各种精英人士汇聚而成构建起的“梦之世界”一直保卫着普通人的安定生活,然而,白漩涡的不停出现,预示着梦将覆灭,人类终要面对……且看美女神医苏小沫如何破开重重迷雾,直挑世俗~~~~~
  • 娇宠逃妻:元帅大人甩不掉

    娇宠逃妻:元帅大人甩不掉

    骆柒柒一个重生逃婚女,却没想到逃婚途中,竟然遇到了一个有着绝对完美厨师天赋的男人!对于吃货来说,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的?她立刻纠缠了上去,却不想……“身材魁梧?”男人眼神邪肆,居高临下地看着她。骆柒柒顿时萎了,“不不不,您身材匀称!简直就是天生的衣架子!“连脸都不敢露?”男人继续靠近!“不不不,您倾城倾国,风华绝代,男颜祸水……”骆柒柒搜索着脑中的贫瘠的词汇。“那方面有问题?”男人靠的越来越近。骆柒柒咽了咽唾沫,小声答道,“这一点我就不知道了……”“那你就好好体会吧!”男人笑容越发邪魅!呜呜,大叔惹不起!
  • 妖王宠妻:将军大人不要跑

    妖王宠妻:将军大人不要跑

    纳兰悠从来没想到,一次失败的实验会让她躺枪穿越。还好死不死的刚穿过来就成为一场灭门惨案的目击证人。做为一个合格的目击证人,纳兰悠拼命的在幕后黑手的追杀下逃逃逃!什么?军妓!开什么玩笑,她堂堂现代特种部队精英会去做军妓?不是你疯了,就只能是你疯了!当个将军倒是不错!只是这个什么王爷实在有够讨厌,总是阴魂不散的缠着她!“娘子,原来你喜欢在上面!”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邪媚公主的霸道王子

    邪媚公主的霸道王子

    失忆萌校草的霸道追爱记,习蛮丫头该怎样和他演绎青春校园的唯美爱情
  • 天降媚妃,皇上你走开

    天降媚妃,皇上你走开

    “皇上,娘娘把鲤鱼池的鱼烤了”那女的胆子挺大的嘛“随她去,她吃饱了吗?”侍卫汗颜中>_<???“报,皇上,娘娘被带走了!”“走!去把媚儿带回来”“皇上,娘娘把…”
  • 好书就是好老师好妈妈(学习卷)

    好书就是好老师好妈妈(学习卷)

    思考的辉光如银色闪电刺破黑暗,学习被笼罩上玫瑰色的花环。明天,后天,每一天.此刻,彼刻,每一刻,逝者如斯,惜时方能鼓起成功的风帆。一个字追上另一个字,一页书紧随另一页书,写满习惯又超出习惯。页页学习,不囿于学习。书中有书,三十位作家齐聚一堂;书中有法,条条建议助教子有方;书中有评,习惯之外寻文学天地,书中有言,寥寥数语却字字珠玑。
  • 迷雾江湖

    迷雾江湖

    会点三脚猫功夫的小混混克星,皆白家拳十八代传人的青春无敌美少女无意中被穿越到稀奇古怪的迷雾大陆,伴随着身世之谜,经历了一连串匪夷所思又惊险刺激的冒险历程,虽然学艺不精,还好身边总是有帅得没理由的武林绝顶高手争先恐后的当免费保镖,哎呀,淡定淡定。。。。。。
  • 剑雨星楼

    剑雨星楼

    神器剑雨归我手,美女如云入我怀。闲云野鹤不如意,问鼎江山到也成。冲冠一怒为红颜,快意恩仇真性情。岁月无情芳菲老,一世红尘对酒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