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当今的课堂教学,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们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给予他们能够积极思考的机会。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最普通最简便的办法,就是要提出问题。对于所提的问题,不是教师随随便便想设计就设计出来的问题,而是要在教师吃透教材的同时,围绕课文的知识点精心设计的多个相关重要问题。
如果教师只考察关于学生对知识的信息记忆,就可以设计求同答案的(唯一正确的)问题来问学生;如果要开启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可以采用求异答案的问题来设计提问。求异答案要求学生各抒己见,不要有与其他学生相同的答案。对于求异答案的问题,可以成为引导全班学生讨论问题的一个基点。
根据有经验的教师的意见,认为提问要有一定的目的性,才可以产生应有的效果,否则教师随意提问,学生随意回答,这样,可能会影响课堂的秩序。不过,教师为了顺应班里的学习气氛,可以利用时机,恰当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也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但在一般情况下,教师的提问,并非无的放矢。在提问之前,总得有所考虑,不论是对于教学的目标、教学的过程、教材的内容、学习的目的、学习的方法及学习上的困难、进度、评价等方面的检验与推进,都可以提出问题。实际上,提问的目的不同,作用也会不同,而问题的实际意义自然也有差别。在一般的教学情境中,对于以上问题,概括起来,大体上提问的作用有以下几种:
第一、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课堂提出问题,都是由教师提前设计好的,所以带有一定的目的性,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急于想了解课文内容的兴趣,并充分调动了学生热爱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
采用问题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功能,作用极为重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是没有机会运用自己思考的。在课堂上,学生光听教师讲演,只用听觉就够了;阅读教科书,只用视觉就行了;这对于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作用十分微弱。唯有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才使学生不得不用头脑来思考,才能锻炼学生学会思考的能力。
第三、能够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
对于一个课题的内容,教师在授课之后,学生是否理解清楚了,教师对此可以提出问题,在学生的回答中,获取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信息,用以弥补学生的知识“漏点”,及时加以修正,不断促其进步。
第四、能够激发学生瞬间产生顿悟的作用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遇到困难,在茫然不知如何克服的时候,教师可借此提出问题,促使学生自己发现学习中的知识点与其内在的相互关系,从而使之产生顿悟的作用,以此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第五、能够有效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
教师如果要使学生将学到的新知识与旧有的知识很好地串联成一个整体,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可以对此设计出各种类型的问题,使学生明白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产生优良学习效果。
第六、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论评价水平
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通常可以设计出一系列这样的问题,要求学生对此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给予评价,并让学生结合在现实生活中、在社会上、在学术上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分别罗列其优点与缺点,这样就能逐步培养学生建立自己的理论评价体系,提高他们分析与解决实际生活的能力。
第七、能够检验教学中的学习目标是否达到
经过一个课题学习后,学生是否已经达到学习目的,或达到了什么程度,教师心里没底,对此,教师可设计相应问题来提问学生,这样根据学生的回答就能检验出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也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应给予表扬,促其更好地投入学习;对于回答不准确或有欠缺的,教师应当给予提醒或让其他同学补足回答。
第八、能够唤起全班学生重新振作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看到有个别学生注意力未能集中于学习方面,这时,教师可以采用提出一些问题的方式来唤醒学生的注意力,使之能够重振精神,投入学习。
第九、让学生知道复习的重要性
关于重要知识的学习,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引导出下一课文中相关连的核心内容,最好的办法就是,教师可据此提出问题。将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当作是给学生复习或预习的时间,这样才能使学生了解其知识的重要性与复习的必不可少性。
第十、养成总结学习经验的习惯很重要
当一个课程或一个单元学习完毕时,教师都可以借此提出问题用以帮助学生巩固学到的知识,系统地整理成为一个知识链条,理解课文内容的涵义,总结学习经验,并养成善于总结学习经验的好习惯。
总之,在上述的几种情况下,教师皆可适当地提出相应的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思维方式,虽然没有创造性的行为,但可以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培植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