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77200000013

第13章 他不是个“小皇帝”

邓颖超说:“父母的心总是仁慈的,但是仁慈的心要用得好,用得对地方。如果用不好的话,结果就会适得其反。”

国外媒体是这样定义中国的“小皇帝”的:中国有个叫“小皇帝”的流行语,是指出生于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从小被娇惯不知贫苦的独生子女一代。

一位父亲曾无奈地说:“平时我对儿子关心得无微不至,可我过生日那天他连一句祝贺的话都没有。更可气的是那天朋友给我打来电话祝贺,恰巧我不在家,儿子接的电话。后来朋友告诉我,那天儿子对他说:‘我爸过生日关我什么事!’听了这话我的心都伤透了!”

还有一位生活不富裕的母亲,她知道女儿喜欢吃大闸蟹,狠狠心用自己两天才能赚到的钱买了两只。做好端上桌后,她看着女儿津津有味地吃着心里很高兴,可自己却舍不得吃。看着孩子吃完饭了,妈妈想尝一下剩下的蟹腿。这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别动!”她12岁的孩子对她说,“那是我的蟹!”这位母亲回忆起这件事时眼里仍然满含泪水。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长的掌上明珠,从小被泡在“密罐罐”里长大,全家人围着这么个“独苗苗”团团转,爱也爱不够,疼也疼不够,谁要是出了半点差错,立即遭到其他人的严厉指责。不经意间,父母用过多的情感投入给了孩子多余的保护,养成了太多的“小皇帝”。他们不需要与人交流,因为早有一班人马顺着他的心意为他做事,他也懒得动手,因为大小事情都有“臣子”们一一落实。

邓颖超说过“父母的心总是仁慈的,但是仁慈的心要用得好,用得对地方。如果用不好的话,结果就会适得其反。”过于关心娇惯孩子,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经历困难、遭受适当挫折和学习爱护别人的权利。所以,爱子心切的家长们一定要把孩子从“皇帝的宝座”上拉下来,让他知道自己不是个“小皇帝”,而是有一定自理、自立能力的“小公民”。

要让孩子不做“小皇帝”,首先要让他们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当孩子具备了一定的自理能力时就不会事事都依赖父母了。

一项关于中国孩子自理能力的调查报告显示:有52.5%的家长“为孩子安排课余学习内容”;37.1%的家长“总是照料孩子吃饭、洗澡、整理床铺或收拾书包等”;34.6%的家长“经常陪着孩子做功课”。在独生子女自身缺点的自我评价中,20.4%的孩子明确表示“缺少生活自理能力”;18.3%的孩子“做事依赖别人”;28.0%的孩子“很少帮助家长干活”;15.1%的孩子“缺少保护自己的能力”。

幼儿园来了一个叫豆豆的小朋友。由于爸妈在外地工作,豆豆自小生活在爷爷奶奶身边,备受宠爱。

时光流转,豆豆已经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在爸妈的催促下,爷爷奶奶不得不将孩子送入学校。但两位老人向幼儿园提出一个要求,要来园陪孙子一段时间。学校的老师几经劝说都没有效果。

从此,这对老人便天天抱着孙子来幼儿园,做孙子的“保护神”,为孙子服务:帮要上厕所的孙子脱裤子;帮要喝奶的孙子冲奶粉,一勺一勺的舀给孙子喝;孙子中午吃饭,爷爷奶奶一个喂菜一个喂饭,馒头掰成一口一口的,米饭几乎是数着米粒往嘴里填;中午睡觉爷爷奶奶要给孙子脱下衣服、鞋子,盖上被子,哄孙子睡着后,才轮着打个盹……

老人忙前忙后不亦乐乎,根本不听老师的劝告。直到有一天,幼儿园组织了家长开放活动,看到豆豆不会洗手,不会用杯子接水喝,不会脱鞋子,不会擦鼻涕……总跟着别人后面邋里邋遢。老人才真正的意识到娇惯对孩子的危害。

豆豆的故事其实并不少见,由于我们的过分娇惯使得孩子习惯了依赖大人,而不是自己主动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美国,一对年轻夫妇带着儿子外出。当他们走到楼门口时小男孩主动跑到门前用力拉开大门,孩子的母亲若无其事地走了出去。有人问孩子的父母,在美国是小孩子给大人开门吗?孩子的父亲回答说:“不是的,在美国是女士优先。我的孩子是小男子汉,所以他要给母亲开门,让母亲先走。”可在中国,父母的溺爱使10岁的男孩连上厕所都要爸爸陪同,更不要说洗衣、叠被、自己去上学了。他们不但没有照顾他人的能力和责任感,甚至连最起码的照顾自己的能力都没有。

在加拿大山区的路边竖着很多牌子,上面写着:“A fed bear is adead bear。”翻译过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被喂饱的熊是死熊。”

为什么熊被喂饱了反而会死呢?原来过去很多游人在路边看到熊都十分好奇,就从车里扔东西给它们吃,次数多了,熊尝到“甜头”后,干脆就在路边等食物,慢慢的它们便失去了觅食的本领。到冬天没有人扔给它们食物时,这些熊就会被冻死、饿死。为了保护“熊族”,所以加拿大政府在路边竖了很多提醒牌,告诉大家:把熊喂饱了,实际上就是把熊喂死了,因为它们丧失了觅食这一最基本的生存能力。

父母对孩子的包办代替,又何尝不是在阻碍着孩子对很多基本自理能力的掌握呢?想要让孩子长大后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就必须在生活中从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开始做起。因为,自理是自立的前提,如果一个人不能够在生活上自理就谈不上什么自立。长大了也干不成什么大事,甚至连“混一口饭吃”的独立生存都成问题。

《后汉?陈王列传》中有这样一则古代故事:话说东汉有一个叫陈蕃的少年,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一天,他的朋友薛勤来访,见他屋里混乱不堪,便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倍感惭愧。

“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的故事也同样告诉我们,当一个人不能够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好,又怎么能干得成一番事业呢?学会自理和提高生活能力,这也是为孩子将来的生存和发展培养良好的素质,让他们在学会照顾自己的同时也更懂得关爱别人。

“小皇帝”的另一特征是任性。任性行为是日积月累地娇惯形成的,具有一定的习惯性不是短期内就能克服的。父母要循序渐进地改变孩子的这一不良性格。

对于任性的孩子父母要加强他与同龄孩子的接触,这有助于潜移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让孩子多与年龄相近、脾气相投的孩子一起玩耍、学习,让他把自己的玩具、图书、好吃的食物拿出来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这种鼓励孩子共同参与的行为,能够培养他们热爱集体、互相关心、共同合作和大方无私的团队精神,让孩子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平等相待,不能有“小皇帝”的特权,这对克服任性行为很有帮助。

著名漫画家几米讲过这么一句话:“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仔细琢磨一下,这句话还真有点道理,很多父母不就是自己一手把孩子养成了“小皇帝”的吗?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发现自己孩子怎么那么像个“皇帝”,自己却像是个“奴仆”,那首先你就要自我检讨一下了,为什么你的孩子变成了个“小皇帝”?

总结而言,“小皇帝”的两大“劣根性”究其原因就在于:

1.好吃懒做,生活自理能力差。起因在于父母的过度操心,事事包办代替。

2.任性自私——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爱护别人。起因在于父母一味地娇惯顺从,满足孩子不合理的要求。

所以,父母对孩子的爱要有分寸、有节制,不能无原则、无限度地迁就、娇惯和放纵。如果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父母要给予鼓励和支持;对他们不合理的要求,一定要拒绝并说明原因,使孩子明白为什么不能这样做,从而培养孩子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让他心甘情愿地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小公民”!

5种对孩子无益的“损脑食物”。

1、腌渍食物:包括咸菜、榨菜、咸肉、咸鱼、豆瓣酱以及各种腌制蜜饯类的食物,含有过高盐分,不但会引发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而且会损伤脑部动脉血管,造成脑细胞的缺血缺氧,造成孩子记忆力下降,智力迟钝。

2、过鲜食物:含有味精的食物将导致周岁以内的孩子严重缺锌,而锌是大脑发育最关键的微量元素之一,因此即便孩子稍大些,也应该少给他吃加有大量味精的过鲜食物,如各种膨化食品、鱼干、泡面等。

3、煎炸、烟熏食物:鱼、肉中的脂肪在经过200度以上的热油煎炸或长时间暴晒后,很容易转化为过氧化脂质,而这种物质会导致大脑早衰,直接损害大脑发育。

4、含铅食物:过量的铅进入血液后很难排除,会直接损伤大脑。爆米花、松花蛋、啤酒中含铅较多,传统的铁罐头及玻璃瓶罐头的密封盖中,也含有一定数量的铅,因此这些“罐装食品”父母也要让孩子少吃。

5、含铝食物:油条、油饼,在制作时要加入明矾做为涨发剂,而明矾(三氧化二铝)含铅量高,常吃会造成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因此父母应该让孩子戒掉以油条、油饼做早餐的习惯。

同类推荐
  • 听教育学家讲故事:成就天才的不朽神话

    听教育学家讲故事:成就天才的不朽神话

    本书避免了那些教育方面的枯燥理论和无味说教,以简短生动的名人故事现身说法,以精辟实用的哲理感悟启迪心灵,以经典深刻的教育名言表达观点,把家庭教育中可能遇到的方方面面摆在读者的面前。从而为天下父母尤其是年轻的父母解答了种种教育困惑,为孩子的成才提供了颇具价值的参考和借鉴。从孩子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先天条件就已经成为定局,唯一可以改变的是对孩子后天的培养。因此,孩子能否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关键看家长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思维和教育理念,因为教育思维和教育理念直接决定着孩子是否可以发挥出他们自身的潜能,是否可以把握自己的命运,从而成为某个领域甚至是多个领域的卓越人物。
  • 让孩子一生快乐的36件事

    让孩子一生快乐的36件事

    家庭教育应是快乐的教育,而家庭教育的艺术就在于如何把压力变为动力,把艰苦变为快乐。本书选取了能影响孩子一生,决定孩子一生,让孩子快乐一生的36件事,通过展现孩子当时的心理状态,帮助家长了解孩子成长的心理诉求,向家长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
  • 培养孩子道德品质108个细节

    培养孩子道德品质108个细节

    本书通过对孩子的108个细节品质进行解剖,解析孩子在道德品质的形成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的错误方法,用有效的方法去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教育,从而培养出一个道德品质良好的孩子。
  • 新加坡中小学教育特色与借鉴(发达国家教育特色与先进教育思想借鉴)

    新加坡中小学教育特色与借鉴(发达国家教育特色与先进教育思想借鉴)

    《新加坡中小学教育特色与借鉴》本书分为新加坡中小学教育概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与课程设置、分流教育和双语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体系等部分。
  • 你的困惑我来解:优生优育知识

    你的困惑我来解:优生优育知识

    为了帮助计划怀孕的夫妇学习科学知识,让孕育孩子的过程轻松而愉快,我们组织专家编写了本书。全书采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插图重点介绍了遗传与优生、婚前检查、孕前检查与孕前准备、孕期保健、妊娠各期母体的变化与胎儿的发育及胎教、婴幼儿发育及保健等优生优育知识。本书是一本介绍优生优育知识的科普读物,可供准父母们阅读、参考,也可供致力于优生优育研究与临床应用的人员借鉴、参考。
热门推荐
  • 缠爱小新娘:吸血殿下,深深宠

    缠爱小新娘:吸血殿下,深深宠

    安雪儿遇上了一件奇怪的事,每当满月,她的脑海里总会突然浮现出一些残破的记忆———而那是她已经忘却的过去。“苏生……是谁?”遥远悠久、血腥狂野的记忆渐渐拼凑起来,呈现出来的竟是那卑鄙吸血鬼的恶行。但她无法改变一个事实,她是何曾喜欢上了一个吸血鬼老大,并且还是愚蠢幼稚无知不可信的一见钟情?不,不对,杀死苏生的不是皇者流光!不是!是那个丑陋吸血鬼杀的苏生!跟流光无关!一再这样提醒自己,却没有任何作用。她梦里的紫发少年,还活着吗?“我和苏生,你选谁?!”“我……”“我选她就够了。”
  • 蝴蝶上阶

    蝴蝶上阶

    Z大法律专业毕业的庄缄语是个无忧无虑的女孩,她一边准备司法考试一边应聘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发现了死去多年的小姨留下的日记本,为了完成小姨的心愿,她应聘进入陆缔集团,设计接近董事长陆杭。却和陆杭的独子、陆缔总经理陆则麟发生一段奇缘……
  • 无限贴身校花

    无限贴身校花

    项杰,一个普通的高中生,本想平淡的过完自己的学生生涯,但是…一次意外的相遇,一个神秘的黑衣人,还有贴身的校花,从此他便成为全世界人民的焦点。吊打小东瀛、拆迁自由女神像、带着校花在埃菲尔铁塔上看星星…他,是一个美丽的神话。
  • 盛开的七番花

    盛开的七番花

    她本是平凡不过的花铺老板娘的女儿,却因一次意外的发生遇见了身为豪门少爷的他傅若深:"沈见,你本不该如此的。""那又何妨,总比被你禁锢的好......”、七番花原本是这世上最美好的事物,可惜在对的时间遇到错的人,美好的事物也会布满尘埃,错过了一生的光景……可当她重生归来,结局,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 珠玉在野:小将,嫁你可好

    珠玉在野:小将,嫁你可好

    新文案:她身为丞相之女,本应高高在上,哪知为了逃避嫡母的算计与人私奔,竟落得个众叛亲离被卖入青楼的下场。为了生存,她步步为营,与人周旋,辗转众人之间。花魁选拔,她艳惊四座,引得无数才子青眼相看,唯独看上了微贱的他。为了心之所愿,她损心伤肝,却发现一切不过是早就计划好的阴谋。金蝉脱壳,她逃离漩涡。却因为爱他,心甘情愿再次卷入这漩涡之中。只不过,这一次,她身边有他,便什么也不会怕。
  • 万古圣神——断神诀

    万古圣神——断神诀

    风卷残云,焚天熄日,闻音命陨断魂曲。望天鼎,欲归庭,奈何无情灭神赋,天地主宰唯天地决。生,断神诀;乱,断神诀。巫狱云,身怀禁忌,在武道一途无尽追逐,只为登上天泛大陆的最高处。一路上,挥洒热血,裁断天地,灭杀一切,唯本心不变!
  • 无盐废材逆天下

    无盐废材逆天下

    生生世世的爱恨纠缠他说,我许你生生世世,不离不弃他说,虽我成魔,亦不会伤你分毫,你可愿与我携手?前世他们有缘无分,且看今生……她穿越是为何,他与她对面不识,形同陌路,又如何再续前缘?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公主的战争

    公主的战争

    本书没有魔法师,没有剑圣,没有魔兽,有的只是一群公主们为了各自的信念而奋斗的故事,而且最重要的是她们都和轩风有点小故事。领主说:我靠我的领民而称霸一方。国王说:我靠我的士兵让领主臣服。轩风说:我靠我的公主们让国王们颤抖。本书如果你喜欢希望多推荐收藏,你们的支持就是我写作的动力
  • 十日谈

    十日谈

    《十日谈》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它讲述了10个青年男女在1348年佛罗伦萨瘟疫流行时,避难于别墅里发生的事情。他们在10天时间里讲了100个故事,故名《十日谈》,所讲故事包罗万象,有历史事件、民间故事也有传说。透过这些故事,作者歌颂了现实生活,赞美爱情,谴责禁欲主义和封建贵族、天主教会的荒淫无耻。整本书散发人性自由之光。意大利评论界把薄伽丘的《十日谈》和但丁的《神曲》相媲美,称之为《人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