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古老的民族,也是勇敢的民族。中华民族有两大优点:勇敢、勤劳。这样的民族多么可爱,我们爱我们民族(当然其他民族也有他们可爱之处,我们决不忽视这一点),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周恩来
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历史之所以悠久和伟大,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是起了重要作用的。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厚的感情,是一种对于自己生长的国土和民族所怀有的深切的依恋之情。这种感情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千百年的凝聚,无数次的激发,最终被整个民族的社会心理所认同,升华为爱国意识,因而它又是一种道德力量,它对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当代中华儿女,尤其是年轻的大学生们,理应继承和弘扬这笔宝贵的民族精神财富,做一名坚定的爱国者。
我们的祖国并不是人间乐园,但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把她建设成人间乐园。
——巴金
中华民族精神,是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它既植根于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之中,又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结合在一起,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近代以来的民族学名称,泛指定居于中国领土上的所有民族。大约在5000年前,当中华民族开始形成时,其族称为“华”。汉朝以后,开始出现“中华”的族称。至19世纪末,作为近代民族学术语的“民族”概念传入中国后,“中华民族”这个民族学词汇才应运而生。
中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其实质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精神和品格。在5000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在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中,爱国主义始终发挥着民族精神的核心作用。正是出于对自己故土家园、骨肉同胞和灿烂文化的眷恋与热爱,中华各民族才能够求同存异,维护整体,在自己的国土上繁衍生息、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共同发展,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捍卫民族的尊严和利益,中华民族同侵略者展开了殊死的斗争,对侵略者无比痛恨,对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卖国败类极端鄙视,对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的民族英雄无比崇敬。热爱祖国是贯穿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第六章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
(2)团结统一。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在为祖国的兴盛和进步的团结奋斗中,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中国历史上虽然曾经出现过暂时的分裂现象,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主流,是中华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中国历史上,一些杰出的政治家站在维护民族团结的高度上,坚持“和为贵”和宽厚仁爱的原则,用信义、和平的方式处理复杂的民族矛盾,“化干戈为玉帛”,使各民族和睦相处,亲同一家。各族人民在长期实践中,特别是近代以来,在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中,切身感受到国家的统一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颂歌。
(3)爱好和平。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进行了友好的合作与交流。爱好和平的优良传统,使中华民族具有宽阔的胸怀,大胆地吸取世界上一切文明成果,也努力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礼仪之邦”、“协和万邦”、“德莫大于和”等观念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之中。“亲仁善邻”、“讲信修睦”等,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宽宏胸襟。
(4)勤劳勇敢。我们民族的伟大生命力,就蕴涵在勤劳勇敢这种民族精神绵延不绝的传承之中。在中华民族的意识中,勤劳是一切事业成功的保证,是兴家立国之本。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勇敢是广为推崇、褒扬的美德,它要求人们无论是遭遇险风恶浪,还是面对残暴权势,都要有无所畏惧的精神;为了追求真理、坚持正义,要有置个人得失、贫富、生死于度外的勇气。中国人民依靠这种精神,不断战胜自然和社会带来的各种艰难险阻,使得中国作为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文化传统始终没有中断。即使到了民族最危险的时刻,也总能够转危为安,由弱变强。在历史的新时期,这种精神仍然是保持我们民族勃勃生机的力量源泉。
(5)自强不息。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它具体体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贞刚毅品质,体现为“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不屈不挠的精神,体现为“因时而变”、“随时而制”、“与时偕行”、“与日俱新”等与时俱进的精神。中华民族所以能在5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历经挫折而不屈,屡遭坎坷而不馁,靠的就是这样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在瞬息万变的今日世界,更加显示出其重要性。
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的杰出继承者和弘扬者,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华民族精神,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非常重视民族精神的社会作用。毛泽东强调“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毛泽东就号召全党同志一定要保持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又塑造出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铁人精神等。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同样重视民族精神的社会功能。邓小平强调指出,要教育全党同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他还要求全党同志要坚持发扬五种精神,即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困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如一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大力倡导“64字”创业精神、孔繁森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等。在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同志更是进一步提出了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等。
中国共产党人倡导和培育的这些精神,都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新发展,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坚持结合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中国共产党总结多年来的实践概括出来的一条十分宝贵的经验。
二、中华民族精神在民族发展中的作用
任何一个民族要存在,要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不能没有民族精神。一个民族要发展,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任何一个民族,都是以它自身的特点与其他民族相区别,同时也以自身独特的精神品格与其他民族共同发展。近代著名学者章太炎曾经精辟地指出:民族精神存,则国存;民族精神亡,则国亡。当今杨叔子院士的话更是一语中的:一个国家,没有先进的科技,一打就垮;没有民族精神,不打就垮。由此可见民族精神在民族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模式。从远古开始,中华先民就在华夏大地上繁衍生息,建立了紧密的联系,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建设开发祖国。2000多年前,先民们就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随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大一统”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千百年来,国家政权虽屡次更迭,间有盛衰,但中华各民族在迁移、聚集和战争中形成的民族大融合却从未中断过,崇尚统一、反对分裂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正如孙中山指出的:“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分裂是暂时的,统一是长期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旋律。在中华大家庭内部,各民族团结统一、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世界文明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2)使中华文明传承不辍,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世界其他文明古国都出现过大幅度的文明断层的现象,甚至盛极而衰。唯有中华文明,虽历尽沧桑,饱经磨难,却在跌宕起伏中传承不辍,享誉世界。其根本原因在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明的灵魂,为之注入了持久的生命力,使之具有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应对外来文明的挑战中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不是被动地接受对方的影响,而是积极、主动地选择、取舍、改造、融合,使之成为自身新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不断使中华文明得到新的发展。
(3)使中华民族饱经沧桑而不亡,历尽磨难而新生。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是一个屡遭劫难的民族,天灾频繁,人祸不断。中华民族在艰难困苦中表现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精神。每当国家处于危难关头,人们总是能够抛弃前嫌,空前团结,同仇敌忾。中华儿女从来不在侵略者面前低头,他们有着酷爱自由、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独立的传统。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候,中华民族众志成城,用血肉筑起抗击日寇新的长城,与敌人血战到底,为救亡图存进行了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斗争。经过全民族的八年抗争,终于赢得了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中华民族又以巨人的姿态重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许多试图征服中国的侵略者在遭到中华儿女,特别是普通百姓的拼死抵抗时,都不约而同由衷地感叹“中华民族是不可征服的”。拿破仑曾说过:中国像一只沉睡的雄狮,它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将为之震颤。其根本原因在于,无论中华民族面临怎样的危机,都没有失掉民族自信心,而是愈挫愈奋,用自己的生命捍卫民族的尊严。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三、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当今世界,众多国家都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放到了重要的战略地位。如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推行“美国精神”;俄罗斯把民族主义作为国家复兴计划的重要战略,普京在两次总统竞选中强调“俄罗斯精神”;法国人以“法兰西精神”为自豪,把法语作为民族精神的一种符号,把坚持讲法语不讲英语作为一种深厚的民族意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充满艰辛、充满创造的壮丽事业。伟大的事业需要并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而作为一名大学生,更应该自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弘扬中国古代的民族精神,更要大力弘扬和培育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些在时代发展中不断提出的精神,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光大,是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在现当代历史中震撼人心的新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富于时代精神的新内涵,值得每一个中华儿女倍加珍惜。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绝不是主张狭隘的民族主义。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一个民族要生存,就要密切关注世界的发展趋势,要在继承本民族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吸取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创新本民族的精神。除了中华民族之外,世界上还有许多其他的民族,他们同中华民族一样,在自己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优秀的文化,形成了自己特定的民族精神。在各民族相互融合的当今时代,作为大学生,一方面要尊重其他民族的精神,深刻认识到民族精神所特有的民族特点,决不能以自己民族的精神来作为评价所有民族精神的标准,决不能因为自己民族的伟大而忽视其他民族的存在,更不能把自己民族的精神强加于其他民族;另一方面要善于吸取其他民族精神的精神为我所用,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点来不断深化我们的民族精神。我们要认识到,中华民族的精神也正是在吸取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故步自封不可为,妄自菲薄同样不可为。当代大学生要学会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打交道,尊重每一个民族的风俗和传统,学会容纳不同的民族信仰,以开放的态度创新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