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76500000027

第27章 台湾的第三次经济改革和农业发展政策的实施

(一)第三次经济改革

1979年第二次世界石油危机爆发,台湾经济再次受到冲击,工农业生产衰退,对外贸易萎缩。台湾当局为了缓解经济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开始进行第三次经济改革。

国民党退到台湾后,基于政治和经济上的需要,先后进行过两次较大幅度的经济改革。第一次是在50年代初,主要是实行币制改革和土地改革,加强统制经济,抑制通货膨胀,发展进口替代工业。第二次是50年代末60年代初,实行小幅度的开放,搞局部自由化,进行对外贸易改革,着重发展出口工业,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第三次经济改革由于面对的问题不同,台湾当局提出以“自由化、国际化、制度化”作为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逐步实行全面开放,大力吸收外资和华侨资本,调整现有的财经政策和制度,鼓励自由竞争,健全市场调节机能,推动经济的发展。按照台湾当局的解释,所谓“自由化”,即尊重市场价格机能,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所谓“国际化”,即实行全面对外开放,扩大经营活动空间,促进经济、科技、文化交流。所谓“制度化”,即制定一套合理的法规,用法制调节和控制经济运行。

这次经济改革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的。改革的内容主要是:

第一,在关税制度上,继续大幅度降低关税税率,解除高关税壁垒,逐步开放市场,允许外国商品在台湾市场自由竞争。1985年初,台湾降低了1000多种进口商品关税税率。1986年9月又对美国等国家降低351种纺织品原料和产品的进口税。10月又宣布削减3000多种产品的进口限制。1987年5月,台湾“财政部”又宣布,5年内将实质性关税降到5%,名目性关税降到20%。台湾当局企图通过关税减免,促进经济结构的改变和技术密集型工业的发展。

第二,在侨、外资方面放宽限制,鼓励华侨和外国人到台湾投资和进行技术合作。如放宽外销与出资比例的限制,不再对外销数量作严格规定,取消合资企业中外资股权不得超过一半的规定;放宽对外国企业和金融机构投资业务与营运项目的限制,开放证券股票等十几种金融及其他服务业准许外国人经营;放宽对外汇管理的限制,允许外资企业利润与本金于投资届满一年即可结汇汇出等。

第三,外汇金融方面,逐步放宽对外汇的使用和管理。1986年8月,废除实施30多年的进口外汇“许可制”,改为“申报制”(即变事前审核为事后稽核);1987年7月15日起进一步放宽外汇管制,取消不准民间持有和自由运用外汇的限制。同时,推动以“利率自由化”为中心的金融体制改革,全部废除以往由“中央银行”通过行政程序官定利率的管制办法,改由高层自行调节,扩大各专业银行的企业自主权。健全货币市场,放宽对外国银行在台湾经营范围的限制,准许台湾银行在海外设立分行等。

第四,在财政税收方面,对财政预算、财政收支、公债发行等进行改革,将财政政策转向更有利于促进和稳定经济发展的“功能财政”。改革旧税制,1986年4月开始实行新的营业税制。1987年7月,台湾当局成立“赋税改革委员会”,着手进行赋税改革。

第五,产业方面,逐步取消政府对企业的不合理干预,鼓励自由竞争;解除设厂限制,取消民间投资的标准,除公用事业外,其余行业均允许私人投资;调整企业对外投资政策,放宽台资对外投资的限制;全面修订经济法规,严肃法纪,用法制调节和控制社会经济的运行。

第三次经济改革对台湾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1986年和1987年台湾经济迅速复苏,并有所发展。1986年经济增长率创1979年以来的最高纪录,对外贸易总额达639.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8%,其中出、进口分别增长29.5%和20.3%,贸易顺差156.1亿美元,比上年激增47%,创历年贸易顺差的最高纪录。年底外汇储备达460亿美元,比上年底的220亿美元增加一倍多。

台湾的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等国。1987年,台湾对美国和日本的出口占其出口总量的44.8%和12.9%。1988年,台湾对美国的贸易额占其总出口额的36%。台湾的对外贸易对象虽仍集中于美、日两国,但较前已呈分散趋势,对西欧各国的贸易额占出口总额的比例不断上升。

第三次经济改革由于受到既得利益阶层的抵制和台湾当局对社会不安定的顾忌,不敢大幅度放开,因而进展缓慢。改革的结果更有利于外国大企业、大银行的资本输入台湾,台湾同美、日等国的经济贸易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虽然台湾从中可以得到某些好处,但整个台湾经济增加了对外国资本,特别是美、日资本的依赖程度。同时,“国际化”、“自由化”使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广大工商企业面临更多的国际垄断企业的竞争,因而会对民族工业造成冲击。经济的“自由化”又进一步加速政治多元化。这些,都给台湾社会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

(二)《农地改革纲领》与农业发展政策的实施

20世纪50年代初期,台湾当局进行的第一次土地改革,使台湾农村的封建地主经济受到沉重打击,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迅速解体。以封建地主经济为主体的农业经济逐渐变成了以小自耕农为主体的农业经济,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台湾的农业经济面临着许多困难:

第一,小农经济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小农经济对于农业生产的推动作用是有限的。到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由于台湾工商业的急剧发展,那种以小自耕农为主体的农业经济已远远不能适应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不加以调整和改革,必将影响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第二,随着60年代台湾经济发展重心转向工业生产,台湾当局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出口工业,相对忽视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并在某种程度上采取牺牲农业的政策,实行“田赋征实”、“随赋征购”和“肥料换谷”制度,压低农产品价格,从而抑制了农业的发展,使农业和工业的发展不相适应。在工业以双位数增长的同时,农业却出现了负增长,农业的缓慢发展拖了整个经济发展的后腿。

第三,农民收入偏低,导致其务农意识淡薄,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力涌入城市,更多的农民则以兼业的方式维持生计。农村劳动力趋于老化和女性化,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减少,从而影响了农业的发展。

第四,随着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大量的农业用地被挤占或废弃,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每年都有上千公顷的耕地被用于开辟道路、兴建工厂、商店、住宅以及公共基础设施,有的年份甚至高达5000公顷以上,致使岛内可耕地日趋减少,地价急剧上升。由于土地增值迅速,许多靠近城市的农村小土地所有者认为,将土地投入农业生产不合算,宁愿让土地废弃而不进行耕作,有的在土地投机交易的吸引下,把土地高价卖给土地投机商,以致耕地荒废和被占用的现象十分严重。据调查,仅1975年,被废弃的农地就有1.2万公顷。

这些情况迫使台湾当局不能不考虑改良和发展农业经济的问题。因此,台湾当局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于1980年2月宣布进行第二次土地改革,并制订了土地改革计划,准备于1981年开始实行。

第二次土地改革计划主要有下列几项内容:①有计划地辅导小农户转业,由当局出资收购土地向专业农户转售,并向专业农户提供长期购地低利贷款;②根据不同的条件设计最佳农场与运销方案,有效利用各种资源;③提倡公民合力开发土地;④修订农业政策,制定新的土地法。

计划宣布后,即着手实施。1980年台湾“立法院”便通过了《农地重划条例》,台湾当局又设立“农地购置基金”。1982年11月,台湾当局制定了“第二阶段农地改革方案”(即“农地改革纲领”),进一步具体指导第二次土地改革。“农地改革纲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加强土地重划,为扩大农场规模和提高土地利用率创造条件。所谓“农地重划”,即在当局安排下,农民之间通过互换耕地,把愿意合作的农户的不规则或零散的小块土地连成一片,或者把准备机耕的农田地界划直。“重划”的重点是那些不适于农事耕作、排灌,以及不利于机械耕作的土地,把这些农地集中起来,办成标准农场或综合利用分配。

关于“农地重划”政策,台湾当局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部分实行了。当时,由于第一次土地改革所形成的家庭农场式的农户经营模式潜力有限,并且劳动生产力低下,产品成本高昂,因此,台湾当局从1960年起,开始推行“农地重划”政策,将那些不规则的土地或零碎土地划零为整,在重划的土地上修建标准化农村道路和给排水系统、扩大地块面积,提高机械化的操作性。1960年以后,进行了四个阶段的农地重划工作:第一阶段(1960—1961),重划面积为4179公顷;第二阶段(1962—1971)重划面积为25.5万公顷;第三阶段(1972—1976)重划面积为3100公顷;第四阶段(1977—1980)重划面积为17290公顷。①在此基础上,1980年12月,台湾当局颁布了《农地重划条例》,作为各地进一步实施农地重划的法律依据。到1983年,台湾农地重划面积达到总耕地面积的38.5%。

第二,实行共同、委托和合作经营。所谓“共同经营”,即土地相毗邻的农民,或饲养同类禽、畜、鱼的邻近居民,自愿结合而共同经营。所谓“委托经营”,即自耕地面积过小或劳力不足的农户,将其生产过程的部分或全部作业委托于另一农户或其他农业服务组织经营。部分委托称为“代耕”,全部委托则称为“代营”。至于“合作经营”,则灵活多样,它包括农户间的生产工具的使用和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上进行合作。

第三,提供扩大农营规模的贷款,鼓励有能力的农民购买附近及转业农家的土地。为了扩大家庭农场经营规模,当局为农户提供购地贷款。从1980年起,由台湾“中国农民银行”为农民办理购地贷款,到1986年,共计贷出14.54亿元新台币,贷款农户为3392户。凡付足购地总价的20%者,均可申请购地贷款。贷款期限最长为15年,年利率为7.5%。这一购地措施为购地农户平均增加了47%的耕地面积。①台湾当局力图通过这一措施将土地所有权转移归并,逐步达到适度经营规模。

第四,大力推动农业机械化。台湾当局制订了农业机械化计划,并且设了相应的基金,要求适当降低农业机械的价格,鼓励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到1985年,水稻整地机械化程度已达98%,插秧、收割及干燥机械化程度分别为97%、95%、65%,每公顷使用马力数约1.68马力。

“农地改革纲领”的这些内容,也就是第二次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

为了顺利进行土地改革,台湾当局还修订了一系列的法令。这一时期,台湾当局修订的有关法令主要有《限制建地扩展执行办法》、《实施都市计划以外地区建筑管理办法》、《区域计划法》、《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规则》、《实施区域计划地区建筑管理办法》、《山坡地开发建筑管理办法》等。

到1987年,台湾第二次土地改革基本结束。从第二次土地改革的背景和内容可以看出,它与第一次土地改革有很大程度的不同:第一次土地改革主要解决土地所有权分配不均的问题,将土地化整为零,摧毁农村中的地主经济,打破“大地主、小佃农”的局面;而第二次土地改革则是在以工商业为主体的社会经济形态下进行的,将土地化零为整,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形成“小地主、大佃农”的局面。

在实行土地改革的同时,台湾当局还采取一系列发展农业的政策和措施。如培训农业人才;为进修学习后的青年农民提供创业贷款;促进“农业升级”,发展现代化的农业;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等。

通过这些措施,台湾地区的农业结构有了改善,完善了农田水利设施,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的进程,农业经济获得了发展。

同类推荐
  • 诛日之大浪淘沙

    诛日之大浪淘沙

    破阵子--中国梦万里江山依旧,三千明月风流。几度斜阳今古事,多少青山烟雨楼。问天无尽头。系马南疆放纵,试刀东海封侯。生有炎黄传傲骨,死亦包罗魂九州。龙泉剑上秋。涉外律师一次惊险的龙卷风,穿越大明朝的万历十三年。考取进士及第,与江南的神女教美女教主的爱情故事穿插。并且成为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成龙爱婿,期间邂逅秦淮八艳之一的马湘兰,江南才子王稚登,被万历皇帝派北朝鲜与日本人作战。
  • 大唐俊杰

    大唐俊杰

    世上原本没有无根之草,所有的缘起,都有它的意义,所有的消失,往往都伴随着下一个悄然开始的宿命轮回。死了,活了。时光老头好像跟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一个小小的灵魂穿越一千多年,来到天可汗治下的大唐。那么多的名人,那么多的传说,又会跟他产生怎样的关系?看一小小家丁如何奋斗在唐朝,成一朝俊杰。
  • 惊城之三宫六院

    惊城之三宫六院

    ——居朝堂之高不知武林尔虞我诈,刀光剑影血溅五步。处江湖之远不闻庙堂勾心斗角,唇枪舌战血流千里。如果大安的江山必须要付出血的代价,作为龙氏家族的子孙龙绍翔愿意流净身上的每一滴血。这里有家园,一段生死相搏的历史;这里还有江湖,一场杀气凛凛的角兽大戏。试看猪脚龙绍翔如何运用权谋力挽狂澜,拜师学艺叱咤江湖赢得美人归。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算我抄你。
  • 20世纪之帝国时代

    20世纪之帝国时代

    20世纪是一个帝国的时代!日不落帝国、沙俄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帝制在20世纪初仍然是主流,在这个帝国时代怎能少了中华帝国!李思不小心回到了1902年,然后他干翻满清,脚踏小日本,拳打北极熊,调戏山姆大叔……一不小心西伯利亚变为后花园,太平洋成为内湖,大洋洲是跑马场……在新建的皇宫里,李思猥琐的暗道:“这是一个帝国时代!”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 朕是学渣

    朕是学渣

    历史真的如书本所写吗?我——秦川,众人眼中的学渣,最烦历史课,却因为一次意外而穿越。流落街头、身无分文,靠着仅有的现代知识却成了古人的世界中的学霸,一路逆袭。历史是由成功者书写的,我,秦川要书写一段我自己的历史,要让千百年后的历史老师教到这一段历史的时候对学生说,这个人的名言是——“朕是学渣”,这是必考题,大家一定要背出。
热门推荐
  • 女生宿舍114之诅咒之谜

    女生宿舍114之诅咒之谜

    女生苏暖步入学校,进入幽灵宿舍114,与其舍友方雅、张欣怡、安琪、张默涵、蒋怡。步入调查,渐渐揭秘宿舍114诅咒之谜。
  • 雨师21

    雨师21

    季海凡作为现代的雨师,因自己曾经犯下大错而变得内向。但他的命运却因少女河沐怡的出现而改变,失去了降雨的能力。又与韩梓惏的相遇使他的生活发生改变。围绕着三人的青春故事就这样随着一场雨而展开....
  • 生灵怪象的故事

    生灵怪象的故事

    童话是世界儿童文学中永不凋谢的花冠,是与我们少年儿童捉迷藏的小朋友。童话王国简直就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万花筒,在那些语言浅显、妙趣盎然的美丽童话故事里,有的蕴藏着严肃的人生准则,富于哲理,发人深省;有的反映了社会的真实现象,揭露了黑暗、鞭打了丑恶;有的揭示了大自然的奥秘,使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童话奠定了我们的人生基础,影响着我们的一生。因此应该把那些名篇珍品传给后代,陶冶后代。为此,我们编辑了这套《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丛书,把世界各国许多童话名篇佳作装在一个美丽的花篮里,让它熠熠闪烁的光辉照耀下一代人茁壮成长,使孩子们梦幻般地度过金色的童年。
  • 抓鬼先生灵异往事

    抓鬼先生灵异往事

    祭因我而逝的亡灵。尘归尘,土归土,毕竟殊途,无论对与不对,来世我偿还。今生只怪你命中注定该有此劫数。
  • 科技强汉

    科技强汉

    街头长大的真龙天子、让匈奴人跪地称臣的汉宣帝,率众归汉、坐拥绝色美人的呼韩邪大单于,号令西域诸国、横扫大漠的西域之王郑吉,当这些人都拥戴同一个老大,这个人会演绎怎样的传奇?汉秉威信,总率万国,日月所照,皆为臣妾。汉匈之战最光辉的一幕,人们只记住了封狼居胥。但又有几人知道,真正打败匈奴的,是那个一心屯田的皇帝和他的麒麟阁十一功臣。为什么用“十一”这样奇怪的数字,而不是“十二”?难道堂堂大汉帝国竟凑不够十二功臣之数吗?那消失的一位大功臣究竟是谁?===================================================这是一部以汉朝科技为背景的书,希望大家喜欢。
  • 动情有时

    动情有时

    千年冰山隋玉遇上玩世不恭的叶九卿居然逆天的发生了一段唯美的爱情故事,但谁也没有想到,他们初次认识的时候是这样的:“喂,叶九卿,你就别跑了,抓你回去校长会给我一大笔钱,就算帮人了?”隋玉深邃的眸子死死地盯住叶九卿,生怕她一个不留神这小妮子就跑了,谁不知道叶大校长的女儿叶九卿是个练家子,可偏偏遇到了他隋玉。“本小姐的事,要你管?”叶九卿玩味儿的挑了挑下巴,轻轻一点脚便用轻功飞出了老远,冲着隋玉做了个鬼脸就继续跑。幼稚!隋玉嘴角一勾,看着叶九卿跑的方向,刹那间便如箭离了弦般的跑了出去,逮了个正着,可怜我们家叶九卿被叶大校长关了一个月,再见隋玉时,便是他的死期!
  • 物理小识

    物理小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扯淡人生之贱人无敌

    扯淡人生之贱人无敌

    人生总有低谷,但齐浩明的低谷貌似深不见底,两年前与同居两年的女友分手,两年后与患难与共的兄弟绝交.而如今连工作也没了,没学历,没技术,令齐浩明一时之间茫然失措..........
  • 灵异档案记录

    灵异档案记录

    所谓的科学也只是局限在自然能力之下的一种,自然力之下存在许多奥秘让我们对未知的事物去探索吧
  • 甜品店的秘密

    甜品店的秘密

    三个对向阳路的甜品店非常执着的姑娘,慢慢揭开甜品店那些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