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76500000012

第12章 “中华文化复兴运动”的开展

(一)李敖与《文星》杂志事件

《文星》杂志1957年11月15日由肖孟能夫妇创刊于台北。1965年12月1日停刊,前后共出了98期。《文星》早期基本上是一个介绍文化、较少涉及社会问题的刊物,其社会影响不是很大。

1961年,李敖的文章开始大量出现在《文星》上,刊物连续刊出介绍西方存在主义哲学、文学思想的文章。从此,《文星》的思想性增强,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刊物,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李敖,1935年4月生于哈尔滨,1936年随家迁至北京。1948年秋考入北京市第14中学,后转入上海缉规中学。1949年4月迁居台湾。1959年,他从台大历史系毕业,开始服预备役。1961年2月,他结束军役,考入台大历史研究所。

李敖的突出特点是对传统的反抗,是60年代台湾文坛反传统派代表人物。1961年起,他大量投书于《文星》杂志,对传统势力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对国民党文化专制表示不满。

这个时期,李敖对胡适的观点非常赞同。胡适关于中西文化的基本观点是完全排斥和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全盘西化”,并为此长期在中国致力于推进英美式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他的这种主张,和国民党的专制独裁也有矛盾。1949年以后,胡适虽然在政治上继续支持国民党,但不断对蒋介石的独裁提出批评。1960年的《自由中国》事件给胡适以很大打击,国民党内和军队内充满了反胡的气氛。胡适感到很苦闷。

胡适的主张很适合李敖的口味,他决定出面维护胡适的自由主义。因此,他在《文星》上发表一系列文章,肯定胡适社会改良主义思想和“全盘西化”的主张。与此同时,他又批评胡适,认为胡适作为主张“全盘西化”的人,却不在推行“全盘西化”上下工夫,而花太多的时间去研究东方文化,这是美中不足,因而自己要“超越”胡适。

李敖主张“全盘西化”,主张自由主义,反对国民党一党专制,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势力,触及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必然为国民党当局所不容。

李敖的文章和观点得到了港、台一部分知识分子的支持,但也触怒了一大批台湾党政要人和学界名流。被李敖指名道姓批评的就有张其昀、陈立夫、陶希圣、胡秋原、任卓宣、钱穆等。

一些人发表文章对李敖进行批评,主要有胡秋原、郑学镓、任卓宣;刊物有《政治评论》、《民主评论》、《世界评论》。双方展开了一场论战,即中西文化的论战。

胡秋原批评李敖的“全盘西化”主张,认为李敖是“西化青年的标本”,如全国青年皆为李敖,则中国无望。他还使用许多讽刺挖苦的语言。

李敖则抓住胡秋原的历史大做文章,揭胡30年代参加反蒋的福建人民政府,之后又去苏联避难,抗战时又写了大量“亲苏”文章。李给胡扣上一顶“亲共”的帽子。

由于论战双方都不冷静,互相挖苦、攻击,使论战还未就学术问题交锋,就已闹得不可开交。一场文化论战终于闹到了法院,并一直打了多年的官司。最后,胡秋原一方得到了国民党的支持。1965年10月,李敖在《文星》上发表《我们对国法党限的严正表示》,公开批评台湾当局。当局于1965年12月封闭了《文星》杂志。李敖仍写攻击胡秋原的文章。1967年,“台湾高等法院”首席检察官指令侦办李敖,并以“妨害公务”的罪名提出公诉。1971年3月,李敖被捕入狱,次年2月以“叛乱”罪被判刑10年。一场长达10多年的中西文化论战在台湾当局的高压下结束。

在这场论战中,李敖所代表的是台湾一部分知识分子,在国民党高压政策下要求民主,反对专制独裁,反对蒋介石的倾向。他们以西方文化作为武器,对国民党的专制独裁进行攻击。但他们主张“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民族文化,陷入了民族虚无主义,脱离了台湾社会的实际,因而得不到广泛的社会同情和支持。台湾当局对知识界的不满情绪进行镇压,暴露了国民党独裁统治的真面目。

国民党去台后,利用政治上的垄断地位,成立了“中国新闻出版公司”、“中央文物供应社”、“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等文化出版机构,垄断文化出版事业。在国民党的高压下,台湾50至60年代初,笼罩着低沉的气氛。

(二)国民党九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和“当前文艺政策”的制定

1967年11月12~23日,国民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台北召开。蒋介石主持开幕式,严家淦代表国民党中常委作了政治报告。

会议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党政革新”的问题。

这次会议作出了“当前文艺政策”的决议,共8项40条。主要内容是推进三民主义的文艺建设,发扬民族伦理精神,坚持文艺的反共立场,为光复大陆服务。

(三)“中华文化复兴运动”的开展

1966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诞辰100周年,正值台北市阳明山新建的中山楼“中华文化堂”落成,蒋介石为此发表了《中山楼中华文化堂落成纪念文》。在这篇文章中,蒋介石论述了三民主义与中华文化的关系,认为伦理、民主、科学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本质,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石。三民主义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汇归,是中华民族文化之保卫者,台湾则是“汇集中华文化精华唯一之宝藏”。

蒋介石的文章发表后,孙科、王云五等1500人联名给台湾“行政院”写信,建议发起“中华文化复兴运动”,要求将每年的11月12日即孙中山诞辰日,作为“中华文化复兴节”。台湾“行政院”接受了这个建议。1966年12月,国民党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华文化复兴方案》,决定开展“中华文化复兴运动”。

1967年7月28日,“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发起大会在台北举行,决定成立“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蒋介石任会长,孙科、王云五、陈立夫为副会长,谷凤翔为秘书长。随后,在台湾及海外开始推行“中华文化复兴运动”。

蒋介石发起“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有着各方面复杂的原因:

第一,蒋介石想从民族文化中寻找一个安身立命的思想基础。蒋介石一直以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人自居。他一直宣传以往统治阶级的道统思想,将马克思主义说成是外来文化,不适合中国国情。到台湾以后,进一步宣传所谓的传统文化,以便维护自己的统治。

第二,为了治理台湾日益下降的社会道德和风气。60年代中后期,西方的价值观念猛烈冲击着台湾,人们普遍注重物质生活的享受,一切都以金钱为中心,社会风气和道德日益败坏,特别是青年,道德水准日益下降,犯罪率明显上升。于是,国民党又请出所谓中国的“固有文化”,宣传“礼、义、廉、耻”,力图根治日益下降的社会道德和风气。

第三,用宣传“中华文化”来对付李敖等人的“全盘西化”。李敖等人大肆宣扬西方文化,主张“全盘西化”,猛烈抨击作为国民党统治支柱之一的“传统文化”,在思想文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对整个台湾社会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台湾当局对此感到非常忧虑,感到李敖等的冲击已威胁到国民党的统治,因而举起“恢复中国传统文化”的旗帜,以对付“全盘西化”的挑战。

“中华文化复兴运动”自1967年发起,在70年代初形成高潮。这场运动的内容主要有:

第一,要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本精神”。蒋介石在1967年《行宪纪念大会致词》中讲道:“时代的经验已经教训我们,如果脱离了人本精神和伦理观念,仅仅民主与科学,实不足以建设现代化的健全轨道,很容易走到放任与机械的歧途上去。有些西方国家,目前显然已经面临着这一困扰。‘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就是要凭借我们传统的‘人本精神’和伦理观念,来唤醒这一代人的理性与良知,以建立起反共斗争真正坚强和必须的心理基础与精神动力,随后才能彻底的消除共产邪说,摧毁匪政权。”

第二,“文化复兴”需要“发扬创新”。蒋介石讲,“文化复兴”,所谓“复”,就是恢复其固有的、已失的潜力;“兴”就是发扬和创造。他多次强调“天下事并非一成不变的。‘文化复兴运动’不是文化复古运动,那么,我们就要不仅能够守经如常,还要能够创新应变。”

第三,要发扬三民主义。蒋介石认为,“文化复兴运动”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发扬三民主义。“中华文化的精髓,就是以伦理、民主、科学为内涵的三民主义”,“‘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乃为伦理、民主、科学之发皇,亦即为三民主义的实践运动。”

为了推行“文化复兴运动”,台湾当局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台湾普遍设立了推行“文化复兴运动”的机构,并在总会下设置各种专门委员会,如:国民生活辅导委员会、文艺研究促进委员会和基金委员会等。台湾当局还颁布了《国民生活须知》、《国民礼仪规范》,从一般守则到衣、食、住、行各方面订出规定条款共99条之多。

这场“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首先,它对整理中华文化遗产起了重要作用。在台湾当局的资助下,编出了各种科技史,包括中国数学史、中国物理学史、中国天文学史、中国文学史、中国水利史、中国农学史、中国医药学史等。同时,还出版了大批古籍今注。到1981年3月止,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古籍今注今译28种,如《尚书今注今译》、《周易今注今译》、《诗经今注今译》、《老子今注今译》等。除商务印书馆外,其他出版社也出版了一些此类书。

其次,“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也产生了较强的政治影响。它唤起了台湾和海外一部分华人注重中国传统文化、回归民族传统的思想意识。这种思想在文学上的反映比较突出,形成了乡土作家群,促进了台湾人民对整个国家历史命运的思考。

再次,这场运动也拉大了一些台湾和海外华人同大陆的距离。一些台湾和海外华人在同新中国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一定程度地接受了“中华文化、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三位一体论”,把国民党统治下的台湾视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从而加强了同台湾的联系,拉大了同大陆的距离。

总之,“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实质上是一场文化复古运动,它以传统文化否定现代文化,否定社会主义文化,目的是为巩固国民党一党专政服务。

同类推荐
  • 最后的贵族,英国王室简史

    最后的贵族,英国王室简史

    不列颠岛处在欧洲西北部与欧洲大陆被之间相隔英吉利海峡、多佛尔海峡,与欧洲距离最近的多佛尔海峡(StraitofDover)离法国只有33公里。现在的英法海底隧道就是修健在这个地方。在远古时代,不列颠岛本来也是欧洲大陆的一部分,但阿尔卑斯山脉的地壳运动使得海峡地区陆地下沉,形成了当今的不列颠岛。岛上的原住民应该是与大陆相连是从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国迁徙而来。不列颠岛以文字形式第一次出现在世界文明史上是公元前55年。我们的故事也从公元前55年开始。
  • 帝国瑰色

    帝国瑰色

    本书通过一段段发生在中国古代的情感故事,揭示帝国宫廷深处的政治秘密和感情谜团,诠释中国皇权制度下的爱恨情仇,走出帝王将相崇拜的迷津。
  • 新秦纪元

    新秦纪元

    一个意外让他成为了扶苏,这个意外也让他成就了无敌的秦国。各位书友且主角收项羽,降刘邦,干匈奴,殖民世界...............真是够了,还是那句话请大家支持,有什么好的人物或者想法,都可以赐教!
  • 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主要内容分为七国之乱、吕后专权、文景之治等章节。七国之乱的产生也不是偶然的,它受汉朝初期的经济影响,可以说是汉高祖刘邦分封制度的缺憾,是吕后专政、文景帝改革的产物。而七国之乱的过程又是极其复杂的,同时在这个时期发生了许多沧桑分合的巨大历史变化,留下了无数令人扼腕叹息的故事。
  • 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

    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葬仙穹

    葬仙穹

    一气破万法,一血撼天地,这是属于仙的世界。我说每一人都是仙,每一物都为凡,一个只求仙路的少年,经历世间险恶,屠尽前路艰难,横霸天地之间,超脱生死之外,只为超然。
  • 流血千里帝皇道

    流血千里帝皇道

    世家奇才,遭遇灭门之灾,一夜之间沦为大荒孤儿。一步步成长,修道问天,君临天下。“你这一生为何而战,又为何修道?”“为所爱之人而战,为明悟本心而修道问天”“你这一生可有过憾事?”“我一生所求,不过是为了护她一世安好!为此我宁可负尽这天下人”“可我没想到,到了最后,我负了这天下人,也负了她!”
  •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当时主要是为了“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影响极为深远。本书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选取了部分精华,对原著中的书目做了适当删减,对标题做了重新提炼,撷取了一些在为人处世、才智谋略、道德修养方面具有现实意义的内容,帮助读者开启通往中国古典文化的殿堂之门。
  • 天光将明

    天光将明

    我只是想看看我可以走多远,在跟随你的道路上。
  • 咱去异界转一转

    咱去异界转一转

    她是千年前消失帝国长公主,灭国时被大法师传送出去,突遇差错落在地球,因身带空间穿越留存波动被一条骨龙带回到出生大陆,因位面不同,地球一年异界一百年,因此二十年两千年已过,大陆又将迎来血雨腥风,复仇之路如何,且看女帝如何从雪莲变为黑玫瑰,哇哈哈哈哈哈!
  • 星际传奇——三大文明

    星际传奇——三大文明

    在2030年,地球毁灭,为(了生存,为了人类的未来,主角(舰长)踏上了星际战舰,开始了与未知的文明的战斗。
  • 神木仙记

    神木仙记

    天地鸿蒙初开,有一神木,名曰昆仑。据传:得昆仑,证大道。昆仑木的传说已经在这片土地上流传了上万年。相传,修士师祖珉就是因了昆仑木才得以飞升。每一个修仙之人,无一不是以飞升上界,得证长生为最终理想。自三百多年前起,昆仑木现世的消息在整个无尽大陆疯传,令整个太昊界陷入了漫长的纷争。
  • 董事长,我想静静

    董事长,我想静静

    她只是一个实习小记者,他却是一名跨国公司董事长。初见,她求救,他冷漠的将她拒之门外。再见,她救他,他丢下一张银行卡不辞而别。第三次,他却直接拉她去民政局,登记?这次,某人终于爆发了,奶奶的,老虎不发威真把她当病猫了……一场无止尽的纠缠开始……小剧场一:“你要干什么?放开我!”“结婚!”“谁结婚?”“你和我或者我和你!”“……”有区别吗?“我不认识你!”“没关系!从今天开始就认识了!”“……”简介无能,剧情有爱,欢迎跳坑~么么哒……
  • 小学终点站

    小学终点站

    十二岁小学六年级毕业生依米在小学生活的最后一个月里与青梅竹马的同班好友优可,死对头学神宫天等同学的青春不舍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