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75900000004

第4章 踌躇满志

元顺帝至正十一年,即公元1351年5月,江淮流域各地区的农民,一色短衣草鞋,头包红巾,擎着鲜红的大旗,扛着竹竿锄头,长枪板斧,杀官僚,占城邑,开仓散粮食,破牢放囚犯,自立名号,敲响了元朝政权的丧钟,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红巾起义。

红巾军的队伍到处都是,著名的有:

东系红巾军是在颍州发动的,头目是韩林儿、刘福通、杜遵道,他们占领了元朝的米仓河南光州固始,开仓散米,一下子就发展到十几万人。又攻下汝宁、光州、息州、信阳;芝麻李(李二)的队伍控制了徐州和附近各县,以及宿州、五河、虹县、丰县、沛县、灵璧、南边到了安丰(今安徽寿县)、濠州、泗州(今安徽临淮)。

西系起于湖北蕲春、黄冈,由彭莹玉和尚组织,推徐寿辉作头目,连续攻下湖北德安、沔阳、安陆、武昌、江陵和江西九江、南昌诸府。

起于湘水汉水流域的,推布王三、孟海马为头目:布王三的队伍叫北系红由、红巾军,占领了河南唐河、邓县、南阳、嵩县、汝州、河南府;孟海马率领南系红巾军,占领了湖北均县、房县、襄阳荆门、归峡。

这几支起义军都打着明王出世、弥勒佛降生的旗帜,前后不过几个月功夫,东边从淮水流域,西边到汉水流域,漫山遍野、农田乡村到处插满了红旗,像腰斩似的把元皇朝拦腰切作两段。

元朝此时的确已经腐朽了,没落了,它已经走到死亡的边缘,再也经不起农民起义军雷霆万钧的打击了。

就在一帮农民叱咤风云打天下的时候,朱重八还在老老实实当他的游方僧。

当游方僧,说到底也就是当叫化子,到处讨吃的,吃了上顿没下顿,因此少不了常常要到他二姐夫李桢家揩些油水。

这一天,他又来到盱眙,到了他二姐家。二姐一见他就皱眉,说道:“此处屡经旱荒,你二姐家日子也过得艰难,哪里留得你住,你不如去滁州投娘舅郭光卿,寻个生计,才是长久之计。”

朱重八答应了。毕竟是自家兄弟,二姐看到八弟蓬头垢面的样子,也怪心酸,就安排些酒果相待,恰好这时外边走进一个孩子来,朱重八定睛细看,只见这孩子:燕额虎头,蛾眉凤眼,丰仪秀爽,面如涂粉,口若凝朱,骨格清莹,耳若垂珠,鼻如悬柱,身子不长不短,体型不胖不瘦——

好一个英俊少年!

朱重八便拉住他的手,问:“这是谁家的孩子?”

二姐说道:“是你外甥李文忠啊。”

李文忠怯怯地叫了一声舅舅。朱重八十分欢喜。

但朱重八那时也只是喜欢,当然不会想到,这个小外甥后来成为跟着他纵横天下、建功无数的帅才。

第二天早起,朱重八取路上了滁州,见到了自己的娘舅郭光卿。朱重八将父母、兄弟的苦楚诉说一遍。郭光卿说:“你既然来了,正好给我做个帮手,比你捧个钵子到处化缘,到底要强些。”

此时朱重八已经快20岁了,力气自然是够的。这一天,郭光卿收拾几车梅子,同朱元璋上金陵贩卖,进至和州,时适夏初天气,路上炎热,郭光卿走得又累又渴,便对外侄说:“你可推着车子先走,我歇息片时便来。”

朱重八便推着车子先走了。

说来也巧,郭光卿两年前曾与一个光棍发生争执,官司打到官府,那光棍理亏输了,但经常出入衙门,却把关系混熟了,最后反做了一个听差的公人,今天偏偏就同一伙公差,在路上与郭光卿撞见了。

那光棍本是个泼皮无赖,此时睁圆两眼,叫道:“仇人相见,分外眼红,郭光卿今日哪里走,且吃我一拳!”

郭光卿喝道:“你这厮还不学好,还敢如此无礼。”

那汉子劈面打来,郭光卿把手一横,那汉子想是虚张的气力,眼中对日头昏花,一跤跌倒,正好跌在一块尖角的大石头上,来得凶,跌得重,把脑袋撞碎,一命呜呼了。

那些伙计叫道:“不得了啦!无缘无故杀了公差,赶快把他送到官府,再作理论。”

郭光卿凭着一身武艺,杀开一条路,连夜逃奔去了。

朱重八将车向前等待,多时不见娘舅跟来,心中奇怪,回头去找,只听路上人言汹汹,只说前面有一个人被人打死,那凶手逃走了。朱重八心下思量道:“大概是我娘舅做出这等事了。”

朱重八又担心自己的那车梅子,转回至三岔路口,正没主张,只见那柳荫之下,立着有四五个人:或是舞刀的,或是弄枪的,或是要棍的;演了一回,又坐了歇一回。

朱重八见他们个个都是好手段,便将车子推在一边,把眼睛注定来看。那些人又各演示了一回,其中一个人叫道:“好口渴!真想喝杯茶啊,一口也好。”

其中有一个便指着车子说:“知道望梅止渴么?”

朱重八便从车中取出一百多个梅子,送给他们吃,说道:“途中少尽寸情。”

那些人哪里肯受。朱重八拿着舅舅的梅子做人情,很大方地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便收了罢。”再三送去,他们才收了。

这也是天结的缘,该在此处相逢。朱重八也问他们姓名,只见一个最年少的,便指着说道:“这一个是我们邓大哥,单名邓愈,从来舞得好长枪。”

又指一个道:“这是我们汤大哥,单名叫汤和,自幼惯使两把板斧。”

再侧身扯过另一个,介绍道:“这是郭大哥,单名郭英。七八岁时看见五台山和尚在此练功,那和尚使一条花棍,如风如电一般,郭大哥便从他学这棍法。而今力量甚大,用熟一条铁棍,哪个敢近他。”

一伙儿正说得好,忽起一阵怪风,那风拔树扬沙,对面不识去路。

几个人都劝朱重八:“且到我们家里避一避恶风,待风声停了,你再推车上路如何?”

朱重八觉得不好意思,说道:“邂逅之间,岂敢打搅。”

这四五个人一齐说:“不必过谦。”刚才说话的那个后生,先把朱重八的梅车推走了,口中叫道:“你们同到我家来。”

那后生借着大风之力,把梅车如飞似水地推着跑,其他人也劝朱重八:“你到我们家权避一回,再作打算。”这些众人,把朱重八扯了就走。不上半里,就到那后生家里。后生便将车子推进,叫道:“哥哥!我邀得义兄弟们到家避风,又有一个客人也到此,你可出来相见。”

只见里面走出一个人来,那后生说:“这是家兄。”

分宾主坐下后,后生又说:“小可姓吴名祯,家兄名吴良,原是庐州合肥人。家兄也能使两条铁鞭,三十余斤,运得百般闪烁。他原来在神策营十八万禁军中做个教师,因见世道不宁,辞职回家了。”

朱重八便问:“长兄方才在柳荫下也逞威风,幸得注目,看这两把长剑,每把有八尺余长,长兄舞得如花轮儿一般,空中只见宝剑不见人,这方法从哪里学来,真是奇怪罕有,愿闻愿闻!”

吴祯说:“小可年轻力少,哪能如得这几位义兄。”

只见邓愈对朱重八说:“这个义弟的剑法,前者从云中看见两条白龙相斗,别人都躲过了,不敢看;他偏看得十分清楚,自后便把剑来舞动。几次有侠客在此较量,再没有一个胜得他的。人人都道此是鬼神所授。”

朱重八应声说:“各位果然武艺高强。但如今混乱世界,只恐怕埋没了各位英雄。”

这四五个人都叹气说:“唉,正是如此。前些天有一个会望气的人说:‘金陵有天子气。’我们兄弟正在此打探,约同去投纳,至今未有下落。奇怪的是,昨天又有一个道人,戴着铁冠在此叫来叫去,说什么:‘明日真命天子从此经过,你们好汉须要识得,不要当面错过。’我们兄弟几个就当了真,今天一大清早就在此等候了,直至如今,也不见有人来往。”

正说时,只见吴良、吴祯兄弟托出一盘酒菜来,扯开桌子,说:“先喝它几杯再说。”

朱重八不好意思蹭饭,便起身告辞,吴良兄弟说:“哪有这个道理,今天相逢,也是前生缘分,况且外面刮着这么大的风,你怎么走路啊?略请少停,喝两杯,待风停了好走路。”

另外几个兄弟也说:“我们几个借花献佛,请客人留下来喝一杯。”

朱重八只得坐了。酒至数巡,风越刮越大了,天色渐渐将晚。吴祯开口说:“尊客今日不如在此住宿一宵,明日风息了,才好走路。”

朱重八连忙摆手说:“如此搅扰,已觉难当,怎敢再在此住宿。”

大家都说:“太阳都快落山了,此去过了五六十里,方有人家,我们众兄弟,每人都从家里凑一盘子酒菜来,大家好好喝它一场,便明早再去吧。”

朱重八见他们十分殷勤,心里又想如果真的没有人家,我到何处歇脚?便说:“既然承教,岂敢过辞,但是十分打搅。”

说话间,这些兄弟们各整了七八样菜,都拿酒来敬朱重八。朱重八连干了十数杯,不觉微醉,便说:“酒力不堪,容我憩息片刻,再起来奉扰。”

吴祯便举烛照着朱重八,转弯抹角,到一所清净的书房,说:“请小息,我们一会再来相请。”便反手关了房门又喝酒去了。

其他人都还在喝酒,汤和开口对兄弟说:“列位看这梅子客人,长相生得如何?”

众人都说:“此人相貌异常,将来必定是个人物。”

汤和点头说道:“昨日的道人,也来得稀奇,莫非应在此人身上?”

正说话间,只见外面多人簇拥进来,说:“吴家后面的书房起火了!”

众人跑到后面看,不见响动,只见一片红光罩着书房,旁人也都散了。

汤和说:“这事也不必猜疑了,我们六弟兄,不如乘此夜间,请他出来,拜他为大哥,为日后找一条出路,怎么样?”

六个人都点头称是,一齐来到书房。朱重八也恰好醒来。六人倒头便拜。朱重八措手不及,一个个扶将起来。他六个把心事细说一遍。朱重八说:“我也有志于此。”

这一夜连朱重八七个人,都在书房中歇了。

第二天一早,天清气爽,朱重八作谢辞了众人起身推梅车。他们六个说:“我们都送一程。”

一路上大家说说笑笑,众兄弟轮流推着梅车,将近下午的时候,到了金陵。

当时金陵这个地方,正流行瘟疫,用乌梅汤服能治,因此梅子大贵,朱重八不多时便将一车梅子都卖完了,朱重八因此小赚了一笔。

朱重八对六人说:“我是个和尚,一直想去武当进香,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各位兄弟先回家吧,待我转回来再聚。”

那几个也是闲人,平时没啥事,因此都说:“我们也都往武当去走一遭,算去玩玩。”

当天便登船渡江,过了数天,到了武当。兄弟几个住了店,坐下来吃酒。正吃喝间,忽然有人来说:“滁州有个陈也先在此摆擂台,你们想不想去比试。”

朱重八说:“我们也去看看。”

大家一窝蜂出去了,只见陈也先身长丈八,相貌堂堂,站在台上说:“我年年在此比武,天下英雄,没有敢来比试的。倘若赢得我的,输银一千两。”

朱重八大怒,便跃上台来,说:“我便与你比比如何?”

两人便在台上交手,陈也先趁着朱重八将身一低,便一跳将两脚立在朱重八的肩膀上,喝道:“这个唤作‘金鸡独立形’。”

台下一齐喝彩。朱重八却趁势把肩膀一缩,把两手扭紧陈也先的脚,在台上旋了百十来遭,喝声道“咤!”便把陈也先从台上丢了下去,叫说:“这个叫做‘大鹏搅海势’。”

众人喊笑如雷。陈也先羞愧难当,招来步兵数百人,一齐涌上台动手。朱重八跳下台,望东便走,陈也先随后紧追赶来。只见邓愈、汤和在左边,吴祯、吴良在右边,两边迎着喊杀;郭英保着朱重八先走。陈也先并数百步兵,竟力怯而逃。

朱重八几个人也不追赶,天晚时走进一个玄帝庙,进了后殿歇息。一更左右,只听得前边草殿鼓乐喧天,朱重八同众探望,却正是陈也先饮酒散闷。

真是冤家路窄,朱重八大怒,当即招呼弟兄们四下放起火来,焚了这草殿,陈也先吓得仓皇逃走。

第二天,朱重八与众人离了武当,返回金陵,只见途中一人口里问道:“大哥莫非就是武当山擂台上比试的豪杰么?”朱重八拱手还礼,说:“不敢。”

那人拦路就拜,朱重八慌忙将他扶起,再看那人,一表人才,看上去只有十五六岁,便问:“尊姓大名?”

那人回答说:“小可姓花名云。从小学得一条标枪,也要图些事业。因见大哥台上本事,且没有一毫矜夸之色,后来必大有作为。因同这结义兄弟华云龙、顾时来投靠大哥,万望不要嫌弃。”

朱重八不胜欢喜,领着三个人见了邓、汤等人,大家一同回到滁州。

朱重八和他的一伙弟兄又在外面吃酒玩耍了几天,这才推着空车回到舅母家。舅母已经知道当家的郭光卿杀人犯事,出逃在外,单等朱重八回来报告消息,一问朱重八,他差点把这事给忘了,一问三不知,问他要卖梅子的钱,也早就被他花得精光了。

舅母很生气,心想他舅犯了这么大的事,他却有心思在外面玩得如此开心,可见这朱重八是个没有良心的人。自此这一家人便不给朱重八好脸色看了。

朱重八觉得再在舅舅家待着也没啥意思了,便重新披上他的僧衣,穿上草鞋,捧上木鱼、瓦钵,又跑出去四处游荡,当他的游方僧了。

朱重八的游方僧生活,一共过了三年多。

一直到元至正八年,即公元1348年,朱重八听说家乡一带很不安静,许多农民弟兄都在造官府的反,便勾起了思乡的念头,依然和出来时一样,一顶破帽,一个木鱼,一个瓦钵,回到皇觉寺。

朱重八在寺里也过得不宁静,来寺里进香拜佛的人接连不断给他带来外边世界的消息:前些日子红巾军占了襄阳,元兵死了不少;另一支占了南康,元兵不战而逃;芝麻李、赵社长八个人打扮成挑河夫,一晚上占了徐州,等等。

说的人津津有味,听的人心花怒放。

那时红军檄文贴得到处都是,指斥元朝罪状最能打动人心的话是“贫极江南,富夸塞北”。朱重八由此心想,可不是吗,种庄稼的一年到头劳碌辛苦,收了粮食,却吃草根树皮!什么好东西,粮食布帛,珍宝财富,都给刮空了运到北边!种庄稼的为什么穷?为什么苦?一辈辈受熬煎呢?

朱重八从他记事起,祖父是怎么过日子的,父母和哥哥是怎么死的,他心里当然清楚。以前只怪穷人命苦,这两句话却明确指出穷、苦、辈辈受熬煎的原因,敌人是谁,现在明白了。如要活命,就得改变这个局面,把吃人的朝廷推翻。

隔了几日,朱重八又听说徐寿辉已在蕲水建都,自己做了皇帝,国号天完,年号治平,拜普胜作太师,彭莹玉和尚、项奴儿带的一支军队已进了江西。元兵到处打败仗,好容易调了六千阿速军和几支汉军来进攻颍上红巾军,阿速军素号精悍,擅长骑射,只是纪律不好,到处抢劫。几个将军喝酒玩女人,昏头昏脑,刚和红巾军对阵,望见红巾军阵势强大,便吓得浑身直发抖,主将急急扬鞭勒马往后跑,嘴里连叫“阿卜!阿卜!”

阿卜是走的意思,全军立刻退却,红巾军往前直冲,元兵一败涂地。

淮东、淮西两边的人把这一仗当做笑话,无人不晓。又听说脱脱调其弟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儿为知枢密院事,统三十万大军收复汝宁,一支前锋部队几万人屯在汝宁沙河岸边,将军们白天黑夜沉溺酒色,都醉倒了,红巾军黑夜偷营,元军大败,大将也不见了,第二天才在死人堆里找到尸首。元兵一溃退就是几百里。也先帖木儿亲自统军,才到汝宁城下,尚未交锋,见红巾军势盛,便跃马后退,地方官急了,挽住马不放,也先帖木儿更急,拔刀便砍,叫道:“我的命也是性命!”飞马先逃,三十万大军跟着溃散,军资器械全数丢光。也先帖木儿只剩下万把人,踉踉跄跄溜回大都,仗着哥哥是丞相,不但没有罪责,还依旧作御史大夫。

至正十二年二月底,朱重八又听说濠州也给红巾军占了,头目是郭子兴、孙德崖和姓俞、姓曾、姓潘的一伙人,共五个头领。

讲的人说得有鼻子有眼,使朱重八听得浑身发热。

郭子兴是定远县(今安徽定远)有名的土豪,原是曹州(今山东曹县)人。他父亲到定远卖卦相命,有一家地主的瞎女儿,嫁不出去,他父亲娶了,得了一份财产,生下三个儿子,郭子兴是老二。兄弟几个都会盘算生意,贱时买进,贵时卖出,买田地,开店铺,一二十年间居然盘剥成地方上数一数二的地主了。

只是有一件懊恼事,门户低微,靠不上大官府,三天两头受地方官作践,地方上派捐款,出民兵钱,供应粮秣,总是头一户,连马快弓手也成天上门要这要那,稍不遂意,就瞪眼睛,拍桌子,好歹得花些钱打发。

实在气愤不过,郭子兴便入了弥勒教,索性使钱交结宾客,结纳江湖好汉,焚香密会,盘算有朝一日,要出这口气。红巾军大起义以后,钟离、定远的农民,背上锄头镐耙,一哄就会合起万数来人,地方官平时只会要钱,这时却一点办法也没有了,装不知道,惹不起,也犯不着多事。二月二十七日,郭子兴带了几千人,趁黑夜,里应外合,偷入濠州,半夜里一声号炮,闯入州官衙门,杀了州官,此前郭子兴已与刘福通接触过,得过小明王韩林儿的号令。此时濠州城里的五个起义军头目都称濠州节制元帅。

元朝军队前来镇压,元将彻里不花远远离濠州城南三十里扎营,怕红巾军厉害,不敢攻城;却派兵到各村庄骚扰,捉了壮丁,给包上红布,算是俘虏,向上官报功请赏。老百姓给元兵害苦了,村子里再也存不住身,呼亲唤旧,鱼贯入城,濠州声势越发壮大。

朱重八盘算了又盘算,心想眼下大概就是出头的时候了。

只有一条路:投奔濠州。

但是,又听人说起,城里五个元帅各做主张,谁也不服谁,甚不和睦,跟着他们走,怕有风险,去不得。留在寺里呢,迟早给官军捆去领赏,说不定脑袋都保不住,寺里看来也留不得。想了又想,委实决断不下。

一天,有人从濠州捎来一封信,是汤和写的,他已经带了十几个壮士投奔红巾军,并且积下大功作了九夫长,催他快来入伍。朱重八背着人读了,越发满腹心事。

在大殿上踱过来,踱过去,以口问心,以心问口,反复思忖。猛然省悟,把信就着长明灯烧了,但还是下不了决心。

又过了几天,同房的师兄偷偷告诉他,前日那信有人知道了,要向官军告发,催他赶紧逃走。朱重八急得无法,跑到村子里找着刚从外乡回来的儿时好友周德兴,向他讨一个主意。

周德兴也没主意,寻思了好半晌才说,看样子只有投奔红巾军才能活命,劝他向菩萨讨一个卦,再决定去留。

朱重八心头忐忑不安,慢慢踱回寺里,还不到山门,就嗅到一股烟焰气味,大吃一惊,飞奔进去,只见东一堆瓦石,西一堆冒烟的梁柱,大殿只剩下半边,僧房斋堂全烧光了,只剩下伽蓝殿,隔着一片空地还完整。满院子堆着马粪、破衲衣、烂家具,众僧星散,不知去向,冷清清只剩下几尊搬不动烧不烂的铜菩萨。

原来是元朝军队以为僧寺里供着弥勒佛,红巾军念弥勒佛号,怕和尚为红巾军做间谍,把附近的寺庙都抢光烧光了,这一天轮到皇觉寺。

朱重八发了一阵呆,知道寺里再也停留不得了,但何去何从,仍然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想了一会儿,朱元璋觉得今天也实在没有一个可与计议的人了,不如到伽蓝殿中,问个终生的凶吉,料想神明也有分晓。

于是踱到伽蓝殿来,却有经卦在侧,朱重八一一诉出心事,问说:

“如我仍云游在外,另有好处,别创个庵院,神你就还我三个阴卦;如我不戴禅冠,另作主意,将就做得个财主,可还我三个阳卦;如我趁此天下扰乱,去投奔他人,能授得一官半职,可还我三个圣卦。”

许愿罢,朱重八将卦望空掷下,却见那卦仰立不倒,三次都立着在地。朱重八暗暗欢喜,但仍不放心,又向神祷告说:

“今我三样祷告,神明一件也不依,难道还要我做皇帝不成?如我果真有此福分,神明可再还我三个立卦。”

望空再掷,只见果然三个立卦。

朱重八就又祷告说:“这福分非同小可,且无一人帮扶,赤手空拳,如何图得大事?倘或做不成,落个砍头,倒不如做一个愚夫农民。再告神明,以示万全。如果我此去投濠州郭子兴,能帮我成就大事业,当再是三个立卦。”

哪知掷下去,果然还是三个立卦。

朱重八深深叩了三个响头,谢了大恩,心里许下宏愿说:“我若此去,一如神鉴,成得大业,我当重整庙宇,再塑金身。”

第二天一大早,朱重八简单地收拾一下自己的东西,用一个青布扎着,投濠州(凤阳)县城里的红巾军去了。

这一年,和尚朱重八25岁。

这一去,和尚朱重八果然闯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来。

同类推荐
  • 大唐功臣张士贵

    大唐功臣张士贵

    看过小说《薛仁贵征东》及相关文艺作品的人,恐怕没有人不知道张仁贵其人的,甚至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张士贵是一个嫉贤妒能的“小人”。而当我们翻开史籍时看到的张士贵却是为李唐王朝做出重大贡献的功臣名将。孰是孰非?还是让事实来告诉我们吧。
  • 图解曾国藩家书

    图解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三十年至同治十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经历和从武生涯,包含书信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小到人际琐事和家庭生计的指陈,大到进德修业、定国安邦之道的阐述.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精要总结。
  • 告诉你一个林肯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林肯的故事

    精选了林肯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林肯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王莽发迹史

    王莽发迹史

    有人说他是“野心家”、“伪君子”,有人说他是政治家、书呆子,王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本书《王莽发迹史》在史实的基础上,适当运用小说手法,为读者还原一个真实、矛盾、复杂的王莽。他是一个显赫家族中的没落户,最后却和平接管了国家政权,登上至高无上的权力顶峰;他骨子里是个书生,凡事都从书本上找答案,一言一行都遵循圣人的教诲;他是一个近乎完美的道德超人,靠着自身的道德感召力赢得了崇高的声望和举世的拥戴……畅销书作家磨剑将为读者揭秘王莽的发迹之路。
  • 在民国遇见鲁迅

    在民国遇见鲁迅

    《在民国遇见鲁迅》的宗旨:回到民国现场找回最真实的鲁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鲁迅通常以七种姿态出现:迷惘的青年,激愤的斗士,孤傲的文人,冷酷的批评家,幽默的旁观者,改造汉语的翻译匠,自我流放的精神导师。这七个鲁迅要么被涂上了意识形态的涂料,被捧上政治斗争的神坛;要么就被污化为刻薄、不近人情、冷落冰霜的批评家、刀笔吏。但这些都不是真实的鲁迅,真实的鲁迅离我们越来越远,最终竟成了谜!《在民国遇见鲁迅》把鲁迅放回他生存的年代和“语境”中,去掉意识形态,去掉遮蔽,全面真实地还原了生活中有血有肉的真性情的鲁迅。
热门推荐
  • 终情一生:竹马总裁甜宠妻

    终情一生:竹马总裁甜宠妻

    他是尊贵的皇室继承人,A市太子爷。冷血无情,却对她倾尽温柔。那年他十岁,那年她七岁却因一场意外,她失忆了。十四年后两人再次相遇,他将她禁锢在自己身边,只等她恢复记忆。好不容易她恢复了记忆,十四年前的阴谋却在芭蕾女王金允淑回来时公开。面对爱情和隐瞒,他和她到底该如何选择。男女主身心干净,1v1完全宠文。(PS:两位作者正在拼命改文,各位看官先移步,收藏一下以后再来看w。)
  • 万古龙君

    万古龙君

    吾在这世间一日,尔等终究只是天下第二!一纪乱世一少年,身怀神秘血脉,自乾坤界一路崛起,打破天地封印,降临强者星空。诸天万界,谁主沉浮?逆踏仙佛!屠戮神魔!闻风丧胆者,乃域外邪冥!万古悠悠,谁人不朽,巅峰长啸,唯我龙君是哉!
  • 位面之外

    位面之外

    你知道吗?夜空中那些闪烁的星星是神灵的国度,而它们的旁边则是无尽的位面。那看似短暂的距离,被时空扭曲之后,却是连神灵也无法跨越的沟壑。当位面破碎后,夜空中一闪而过的流星,则是它留给世间最后的灿烂。我曾想,这便是世界的全部。但一天,我的神告诉我:位面之外,还有一片天!
  • 神罗九禁

    神罗九禁

    一次神秘任务,一个全新的世界,三无轻年的逆天路,一切从一块白玉乾坤锁开始……
  • 罗马异界全面战争

    罗马异界全面战争

    末代皇朝的消亡,先古盟友的背弃,黑暗中的阴谋。背负陨灭帝国最后的希望,誓言勇士、加拉太皇家剑士、罗马鹰旗军团,这些罗马2的战士终将助我高举王座。
  • 创世的重生

    创世的重生

    无尽虚无中,龙玄望着那无数将他包围的虚神笑了:“贪婪是原罪,吾生于虚无,不死不灭,你们的贪婪,将把你们拖入深渊!”随后,他消失在那灭世般的攻击下。(新人新书,带给你不一样的小说。)
  • 误惹腹黑四皇子

    误惹腹黑四皇子

    她,是杀手组织的老大慕清月,而因手下人的背叛一次任务失败一朝穿越变成了南宫家的嫡小姐----南宫清月。他,是青龙帝国的四皇子----慕容轩。一个倾国倾城,一个腹黑无敌,将是这个大陆的主宰者。
  • 偷香邪医

    偷香邪医

    林逸,一个身怀上古医术的超级高手,在大都市中混得如鱼得水!他脚踩敌人,怀抱美女,一步步踩着尸体,登上世界巅峰!正可谓是权势霸道横行无忌,怀里美妞成群,数钱数到手抽筋,打人打到脚发抖!且看超级功夫神医,如何在诺大的都市混的风声水起!
  • 嫁给法定监护人

    嫁给法定监护人

    她,一个15岁的小女生,爱上了一个比自己大12岁的男人。而这个男人又恰恰是她的法定监护人!第一次去他家,她就泼了他女朋友一身水,他第二次带女人回来,被她咄咄相逼以至于哭着离开,他第三次带女人回来,她给他下了最后通牒:“以后不准再带女人到家里来!”第四次,她哭着求他:“如果你只是缺女人,如果你只是想满足身体,你要我吧,你要了我吧。”当他们终于走到一起,命运却再次将他们分离。可是,她却带走了一粒种子。5年后,她领着一个4岁的小帅哥出现在义卖活动上,“大家好,我叫的的,我有很一个漂亮清纯的妈咪,可是我还没有爹地,今天我就是来给我家婉儿找个老公的。”“爹地~我已经把妈咪骗来公司了。”某男拍拍的的的头,“苏婉儿,我找了你5年,这次,你再也逃不掉了。”一个天才宝宝配上一个天才爹地,这两人一组合,她就一当炮灰的料。。。
  • 佛说无能胜幡王如来庄严陀罗尼经

    佛说无能胜幡王如来庄严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