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是一种美好,一种纯净与纯粹的情怀。单纯本身并无可厚非。然而社会是复杂万千的,如果在一个社会关系纵横交织的环境中,你还以单纯去应对,那就注定要碰壁,此时的单纯就成为幼稚的代名词了。因此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就要懂得伪装自己,以防被人欺诈被人骗。
做人表面天真可以,但内心一定要留点“心机”。
中国古代大哲学家荀子在论人性时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也就是说,人的本质如果看来是善的,那是他努力装扮成这样的,人性本来就是恶的。这就是著名的性恶论,同时也告诉人们做人要有“心机”,必须适度地伪装自己,以防被恶人所害。
人性究竟是善还是恶,这是一个复杂辩证的问题,绝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与人打交道要谨慎小心,对人不妨考虑一些防范对策,预防万一,否则事情发展到糟糕程度时就再难弥补。
一般人都不喜欢谋略意识强烈的人,也就是心眼太多的人。然而,在现实社会里,欺骗、狡诈的人大有人在。大到国家之间的争端,小到个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这种欺诈无处不在。因此,与其说欺瞒他人不正当的行为太卑鄙,倒不如说吃亏上当的人太单纯、太大意。
生活是第一需要,在生活中,为了求生存,必须要有慎重的生活方式和态度,这样才不至于上某些人的当,吃大亏。当然,为人并不需要自己去欺骗别人,但是,社会上鱼龙混杂,到处都是陷阱、圈套,必须小心提防。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不知你是否见到过乌龟在遇到天敌时如何保护自己?当人开始抓乌龟头,乌龟便将头和爪子全缩进壳内,以装死来迷惑敌人,等敌人走了,它才慢慢地将头伸出来张望,然后爬动起来。还有,兔子蹬鹰的故事,鹰的眼睛锐利,在高空中便能看清地面上的兔子,而此时兔子并不慌忙,它顺势打个滚,装作死去,鹰志在必得,一个俯冲下来,本想这下可抓住兔子,可是奇迹发生了。当鹰到达地面伸开双爪时,兔子却一跃而起,双爪猛抓鹰的胸肚部位,鹰只得悲鸣几声,带着伤痕逃离了地面。
这都是发生在自然界里的事,也是以欺诈对手求生存的实例。在人性的丛林中,人人都想战胜对手,当敌我力量悬殊或势均力敌时,用反间计或欺诈对手,会使对方上你的当,处于你的摆布之中,而你已成了狩猎的猎人了。而当你的力量处于优势时,也不妨采用一下欺诈的战术,这样会使你事半功倍,达到成大事的目的。总之,欺诈是一种计谋。
竞争的特性决定了欺诈的必然性,竞争使得我们不得不谨慎行事,竞争也使得我们每个人必须以自我为中心,必须永远走在同伴的前面,否则优胜劣汰的法则便不会饶恕我们。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朋友应该提防呢?
《庄子》中指出:“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就是说,因利害关系相结合的人,在遭遇困难逆境时,很容易背弃对方。与此相反,“以天属者,迫穷祸忠害相收”。而那些建立在彼此极为信赖关系基础上的朋友关系即令在逆境中,也会经得起考验,彼此相互帮助,同舟共济,患难与共。
因为利害关系结合的朋友,早晚会中断。在商业关系中,许多朋友只是生意场上的朋友,因此,当你飞黄腾达时,这些人就会趋之若鹜,来奉承你,沾你的光。而当你一旦失势,这些人便会对你避而远之,另攀高枝了。
生活中的朋友也是如此。有些人交朋友只知道利用别人,而自己却很少为别人做事情。这种朋友关系,很难维持长久。因此,交友时一定要慎重,尤其是那些有利害关系的朋友,交往时更要小心谨慎,保持距离。
欺诈有很多种,其中有:
(1)利用人性的弱点,以利诱人。人是逐利的动物,无论大利小利他都不会放弃的,当然他也会考虑自己的成本和风险。但更多的情况下,他是不怕风险而敢于铤而走险的。而这时,你最好的办法就是予利而诱之。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给予都不是白白付出的,以利诱人,比较常见而且也易成功。
(2)声东击西,制造假象。这种方法就是要在对方信息颇为迷惑之时,故意发布一些让对方上当的信息,当然这些信息对敌人来说可能得之不易或认为准确可靠而极其有用,所以才运用它。要做到假做真时亦假的境界,这样假象也便被认为真的了。
(3)诈死和装败也是很好的战术。若诈得像,装得真,则可以认清对方的判断,制造困难,并使其做出错误的判断而落入陷阱。助长对方的骄气,使其松弛警戒;而你则趁此寻求生的契机;另外还可以解除对方对你的压力,因为他巴不得解下心头的重担,你的诈死装败也正好制造了他们心理上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