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问题是:袁世凯会接受这一任命吗?他已向朱尔典爵士强调说明他不会这样做,并且他责成向所有其他外国政府发出类似的信件。他说,他和他的祖先忠实地为清廷服务,而他不愿将来被看作篡位的人。要是清廷本身要求任命他,又将如何呢?由袁世凯出任总统,则满洲人的利益比由帝国的任何一个汉人当总统都更有保障,因为其他可能当总统的人都反对过清朝,而袁世凯则竭其所能保全清朝的皇位。就我看来,这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我不明白为什么不能这样安排,即国民会议一旦提名时,清廷自己支持任命袁世凯当总统。这是我自己的意见,我还没有时间加以发挥,但在昨晚给你的电文中已提及。
在这一次危机的整个过程中,我们的官员们一直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服务。法磊斯在上海的做法好得不能再好了,他得到我的一位名叫威·亨·端纳的澳大利亚友人的协助。他是《纽约先驱报》驻上海记者,是一位爱国的不列颠人,他置国家的利益于他的报纸之上。他是伍廷芳和温宗尧的机要秘书,对革命运动的内幕的了解比任何外国人都多。我唯一的愿望是他能代替格林担任我们的记者。格林多少贻误了工作。他的文章开始时对整个革命运动加以贬低,虽然后来他站到革命事业一边,我了解他必须这样做,因为他的排字工人拒绝为与革命敌对的报纸排字。路透社的记者兼任《泰晤士报》的记者是件令人非常遗憾的事。
我和他谈及他在上海发生的不真实的新闻报道,说南京发生大屠杀而实际上并无其事。他承认是他的错误。我对他作为不真实消息的主要传播者而没有设法纠正表示遗憾。自然,我了解他这样做是出于诚意,但他没有采取适当的措施核实报导的可靠性。他的主要消息提供人名叫查尔斯·马圭尔,这人和哈里·布什·文纳和里金诺德·贝特并列为中国沿海的吹牛大王。
上海和扬子江流域旁的地方充满了恐怖和讹诈。
为了赶邮班,必须搁笔。十分感谢你那些友好和令人鼓舞的来信。
谨向你致以最好的祝愿。
你非常诚挚的
[乔·厄·莫理循]
11.致达·狄·布拉姆函
[北京]1912年1月5日
我亲爱的布拉姆:
事情发展如此之快,以致正在发生的事连一半也不可能通知你。让我从以下开始吧:
民国临时政府已经在南京建立,孙中山任大总统。他由李何默“将军”陪同回到中国。李何默是《无知的勇敢》一书的作者,是个小罗锅。如果报纸上有关他的报导有一半属实,他一定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撒谎者。我无法找到任何人知道他什么时候在中国军队中服役过,但在一次接见记者时,他宣称他曾经组织四个师的中国部队(原文如此)于1898年向北京进军,去解放在苦迭打后被监禁的皇帝。他所说的拥有“将军”的头衔,可能根据这样的事实,即他住在洛杉矶时,教过几个中国的洗衣工人走鹅步(走正步)。
和孙中山一起的还有一个私人秘书,日本人,还有另外好几个日本人。毫无疑问,所有这些日本人多少都和我们在北京的朋友伊集院保持密切的联系。
孙中山迄今给人们良好的印象。人们认为孙中山随身携带巨额的外币,因此对他有好印象,但印象好到底多少是由于所传他带来巨款却很难说。据我了解,实际上他什么钱都没有带来。一旦此事为人所知,人们很可能会对他产生反感。
孙本人当选后立即致电袁世凯,表示他是临时接受职务,时机一到即行辞职,让位给袁世凯。稀奇古怪的事一再发生。主持总统宣誓的中国人是汪兆铭。他曾因投弹谋刺摄政王而被捕,被判处终身苦役,最后获释。他是我所见到的最为可亲的人之一,长得挺好看的广东人,风度翩翩,通晓语言,一个日本语学者,近代中国知识界的名人,中国评论界一致推崇的文章能手。
孙中山顺利地组织了内阁。昨天北京收到内阁的名单,我已向你发电报加以评述。最为出色的成员是王宠惠,过去信中曾提及此人。王已就任外交总长,此人的语言学造诣是非凡的,他通晓日、英、法、德等外文。他是广东人,但精通官话,总之,是个非凡的人物。他是耶鲁大学的民法博士,他将德国民法典译为英文,在伦敦出版并受到好评。
实业总长张謇,过去曾在满洲组织过大规模的工业和农业开发机构。他是个巨富,真正的工业先驱。正当盛年,大有前途。
内务总长程德全,四川人,当代最优秀的省长官之一。他曾任江苏省巡抚,上海即在该省内,革命军攻占南京后,他曾任南京临时都督。他是个思想有条理的人,见过他的领事以及其他外国人对他的印象极好。
财政部总长陈锦涛,是现代中国人中最有财政知识的人。据我所知,他在柏林会议上结识的外国银行专家,如大卫·巴倍尔爵士,德国人顿伯格和美国人詹克斯等对他的印象都极好。
伍廷芳,这位对中国刑法法典进行修改并使之人道主义化的人,担任司法部总长,是极好的任命,因为尽管此人是个笨驴,但他的正义感却是中国少有的。他是林肯法律协会律师,出生时是英国臣民。
其他任命看来也是合理的。占领南京并显示颇有军事才能的将军被任命为陆军部总长,而在革命中最为活跃的湖南人黄兴担任副总统。袁世凯的内阁无法与这个内阁相比。袁世凯的内阁是袁世凯强制组成的,根本无法工作,大部分阁员请病假,避不就职。
袁世凯的日子很不好过。他累死了。他患严重的失眠症,就职以来益形苍老。他所显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精神不能不令人钦佩。你可能乐于知道,我所写的关于皇宫珍藏的文章已引起他极度的重视。
如同我给你的电文中所说的,他星期二又从皇太后处得到三百万两银子,这个数目在必要时可以支付军队和政府人员两个月的薪饷,供政府开支六个星期则绰绰有余。毫无疑问,在袁的完全同意下,十五位将军向皇室的每个成员发出了警告信,要求他们对国家的需要作出贡献,贡献的方式就是认购爱国公债。利用这种方式,又取得近三百万两,因此,就财政而言,袁世凯获得了足够三个月开支所需的钱。这显然使他的地位得到了改善。根据这种理由,我相信他对十五个将军所发出的通函是事先知道的。冯国璋和姜桂题两位将军星期二晚和袁世凯一起进餐,他们一起把此事作为笑谈。他们的主要话题是清廷的地位,他们谈话的要点是清廷一定要下台。
我并不怀疑清廷要垮台。此外,尽管这不是朱尔典所持的观点,我相信一定会出现一个民国,而袁世凯只要在此期间不被炸死,会成为民国的第一任总统。我曾对蔡廷干提到这些,蔡也向袁世凯提及。我曾经说过,应该设法劝使清室支持袁世凯担任总统。袁世凯本人对各国公使馆说,他要继续效忠清廷。公使们把这一点解释为袁世凯决不会接受民国总统的职务。我则表示,他应以接受这个职务作为忠于清廷的表示,因为这样才能保证清廷得到应得的抚恤金,如果由公开宣称反满的人物出任总统,例如孙中山,则清廷势必处于岌岌可危的地位。
昨天我把《官话报》(KuangHuaPao)文章的摘要用电报发给你。《官话报》是北京各报中最反对共和、强烈支持清廷的报纸。该报昨天的社论完全改变了立场。社论敦促朝廷接受必不可免的事情并逊位,因为这是人民明显的意志。该报竟以路易十四和理查一世的命运告诫朝廷。我认为这件事极为重要,特别是在兰州驻军进一步骚乱之际。
我未能在电报中向你解释清楚铁路中断是为了提防叛军利用火车迅速运兵到北京。我们生活在一个东方国家,这里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我不知道袁世凯对兰州驻军的行动应负多大责任。我见到袁世凯时,他小声对我耳语:“再加些压力,朝廷就垮台了。”正在热河筹建宫廷。如果朝廷去热河,事情就简单了。为什么他们还不去热河呢?
内地的一些省份情况实在十分糟糕,尤其是四川省。我们驻宜昌的领事昨天来电称,英国驻成都总领事务谨顺和成都的外国人已于12月初全部离开成都,顺江而下前往重庆,而重庆同样无法无天的状态可能迫使那里的外国人和成都去的人一起前往汉口。驻宜昌领事的电报中还提到,12月2日在成都附近的资州被叛兵杀害的端方和他兄弟的首级装在煤油桶中已运到宜昌示众。革命党负责的领袖们并不同情这种残酷的暴行。端方在中国享有广泛的威信。他是满人,但属于满人中之佼佼者。端方的机要秘书温秉忠是广东人。我和端方甚熟悉,曾多次和他恳谈。他可能算得上当今最权威的古董收藏家,他收集的古物为中国之最上品。野蛮杀害端方,引起人们普遍的谴责。
前天意大利公使馆的中文秘书威达雷男爵在太原作短期旅行后回到此间。太原的意大利教区有许多意大利传教士。威达雷在太原的见闻使他甚为吃惊,于是向公使作了有关太原外国人处于危险境地的耸人听闻的报告。他说,“城市在匪徒的手中”,无法律和秩序可言。意大利和英国的公使已写信给袁世凯,强烈要求袁给在太原的外国人足够的保护。袁世凯决定派兵去太原。朱尔典爵士致电伍廷芳说明袁世凯的举动,伍廷芳可能把这一行动误解为破坏停战,因而应向其指出这一行动是得到列强完全同意的。
然而根据我的经验,我要指出,来自意大利方面的情报可能完全靠不住。据我回忆,我从来没有认为意大利提供的消息是可靠的和认真考虑过的。他们经常对任何事情都提供夸大的甚至是歇斯底里的消息。
我12月13日打电报给你说叛乱已蔓延到蒙古。东喀尔喀的亲王们已宣布独立,我认为以乌里雅苏台为首府的西喀尔喀亲王们也要卷入这一运动。一封由柏林发来的电报援引俄国人的消息说这已经发生。这一消息是可靠的。你处接到柏林的消息比这里知道得快,所以我没有将此消息电告。
[……]
你非常诚挚的
[乔·厄·莫理循]
12.致达·狄·布拉姆
[北京]1912年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