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70800000007

第7章 向孩子学习,孩子会成长得更好

周晓虹

今天的孩子已有能力影响成人世界

当一向自以为是在家里为长为师惯了的父母们在自己的孩子的指点下“怯生生”地打开电脑,移动“鼠标”,或学富五车的大学教师、经验丰富的管理干部被自己上中学或小学的不起眼的孩子问得“一愣一愣”时,我们不得不承认,今天亲子之间的关系确实在发生着一场“革命性”的变化。

这种变化之所以能够称之为“革命性”的,是因为它毫不留情地“颠覆”了几千年中形成的“父为子纲”的亲子关系,将我们社会中原本的教化者和被教化者的关系不时地倒个个儿。我们知道,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不论社会发生过怎样的变化,不论文化传承和社会化的内容有何不同,其传递方向和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角色总是固定不变的:就文化传承的方向而言总是从上一代人向下一代人。与此相应,在家庭内部,亲代总是扮演教育者的角色,子代总是扮演被教育者的角色。亲子两代在生物繁衍链条上的前后相继性,决定了双方在社会教化上的不平等性。社会教化过程中的“父为子纲”称得上是一切文明社会文化传承的基本法则。

但是,上述法则及其天经地义的合理性在近代以来逐渐开始面临挑战。

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从宏观背景而言,社会变迁的加剧,新事物和新规则的层出不穷,使父辈原有的知识、经验甚至价值判断丧失了解释力和传承价值;从内在原因而言,两代人在了解和接受新事物方面存在着差异。面对同样急剧的变迁,父辈常常受到传统和经验的束缚,年轻一代则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吸收能力。对年长的一代来说,当出现与旧有的经验不一致的新知识时,新知识可能被视为是怪异的;但对脑袋里根本没有旧框框的年轻一代来说,新知识则是天经地义的。除此以外,年轻的一代好奇心强、吸收能力快以及现今的正规教育打下的基础牢(所有的父母都承认,他们当年上学学的那点东西起码比现在的子女落后好几个学年),也是他们对新事物能够很快适应的原因之一。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原本十分优秀甚至拥有世界冠军头衔的球员,会因为无法适应新制定的比赛规则名落孙山,而那些名不见经传的新手此时却常常会脱颖而出。今天的世界也好像是一个巨大的赛场,在这个赛场上角逐的真正对手是年长的一代和年轻的一代,在新变化和新规则面前,年长的一代常常茫然不知所措,而年轻的一代却顺应良好、运用自如。

亲子冲突的出现,预示了单向的由父及子的传统社会教化或文化传承模式的危机。由于社会的急速变迁,以及面对这种变迁亲子两代的适应能力不同和对新事物的理解和吸收快慢不同,在亲代丧失教育的绝对权力的同时,子代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

中国社会近20年来的变革举世瞩目。它在以极快的速度将年长的一代从传统带入现代,使他们以往近乎奢望的理想变成现实的同时,也废弃了他们在前半生中获得的许多知识经验。相对于孩子,他们在知识、经验、观念等方面的优势正在日渐削弱。在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和飞速发展的社会文化面前,敏感而适应力又强的孩子在许多方面不仅突破了只有接受长辈教育才能获得知识、技能的传统的社会化模式,而且还具备了对成人进行“文化反哺”(反过来帮助、指教成人)的能力。一位身为大学教授的家长肯定地说,现在父母的许多科技知识、医学知识以及历史知识是从孩子那里来的,现在的孩子对各种社会、文化、生活、消费方面的信息的了解明显多于父母。一位从浙江到北京从事个体服装加工业的父亲说:“如果没有儿子,我们在北京一天也活不下去。我们一不懂北京人的话,二不知道北京人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还怎么做生意?”即使作为孩子的教师,在科技知识和文化信息方面不如孩子的现象也十分普遍。一位刚刚从重点大学毕业没几年的教师说,学生知道的许多新东西自己根本不知道,或者知道得比较晚。而另一位教了几十年书的教师“越教越发现孩子知道得越来越多,自己知道得越来越少”。

众多的事实正在表明,在电视、报刊、网络铺天盖地的现代社会,父母已不再可能是知识、资讯、观念、技能的绝对权威了。孩子每天都会从传媒、同伴等广泛的渠道获得最新的知识、信息向父母发布,给家庭带来兼具个人及全球性两种极端性质的文化。这些文化,无论是个人的还是全球化的东西,对父母来说,都是陌生的,但又是真正属于现时代的。

“文化反哺”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在我们进行的社会访谈中,几乎所有的被访问者都认为在现代社会包括在自己的家里,父母向孩子学习或孩子“指点”父母已经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不仅文化程度低的父母承认在许多方面不如自己的子女,就是那些文化程度较高的父母也一致肯定了向孩子学习的现实性和必要性。

可以说,今天青少年对父辈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如在涉及事物的好坏、对错判断的价值观方面,父母也受到孩子的影响,尽管这种影响比较其他方面而言可能要小一些。

如孩子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对消费和金钱的看法以及审美和生活情趣都开始影响到父母,使后者的生活态度在无形中发生了明显可见的变化。

又如父母在消费、休闲、社交等日常行为方面受到孩子的影响更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而且受影响的领域也十分广泛。我们发现,年轻一代现在向父辈提供的日常生活知识包括医学保健、家庭烹饪(尤其是各种新食品)、交通法规以及后面还要论及的电器使用方法,在移民家庭还涉及道路信息、商业网点、差旅常识等。有意思的是,今天的父母一方面在抱怨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生活能力差,另一方面也感到自己在这个充满变化的社会中生活得越来越难以招架,而被自己抱怨的孩子倒是得心应手。

最突出的是,在对新器物的使用和对新潮流的了解上,父母接受孩子的“指点”几乎是无条件的。如果说在价值观、生活态度或是在日常行为方面父母对来自子女的影响或“文化反哺”还多多少少有选择、抵制及反驳的可能的话,那么他们在新器物的使用及包括明星在内的新潮流的了解方面则几乎没有“发言”的余地。对这些领域你要么不关心,要关心就只有听孩子的“指点”,他们是今天这个新物品、新偶像层出不穷的消费主义时代的弄潮儿。

对父母们来说,电子计算机是他们人生的“滑铁卢”。有位父亲是社会学教授,对各种社会问题都有精辟的见解,但面对家中的计算机软件的不断升级却常常一筹莫展:“输入软件换了好几次,每换一次,我就对儿子发一次火,好不容易学会的又都改变了。然后要他重新教一遍。说实在的,新换的也确实不错,我只是担心,什么时候他又要换。”同这位社会学教授相比,另外一位年轻的美学教授,计算机知识在同代人里算是不错的,会用电脑来写文章、排版、打印、上因特网、发电子邮件,但即使如此,遇到安装软件、文件下载、网页制作或远程登录时,在儿子面前只能甘拜下风:“不如儿子的不是我一个人,你看系里为教师配电脑,哪家不是儿子开‘配置单’来决定中央处理器、光驱、调制解调器的型号以及内存和硬盘的大小。”确实,在电脑面前,说难听一点,父母的作用常常如一位父亲所说:“他们(指子女)说配什么就配什么,我们只负责掏钱。”

除了电子计算机以外,在VCD、音响、寻呼机、移动电话、传真机、扫描仪甚至微波炉、空调、电视机、录音机等各式各样的新器物面前,父母的知识以及动手能力都大大落后于自己的子女。从“依赖”儿子的亲身体验中,一位大学教授感到了忧虑。一种和社会上的通常观点相反的忧虑。他以为,现在要担心的倒不完全是子女的独立性问题,而是对子女的依赖所导致的父母生活能力的下降问题。“试想想,如果有一天子女因工作、出差或出国离开了我们,我们也许不知道怎样听音响,怎样选电视节目,怎样开微波炉,怎样使用空调的定时装置,怎样办理人身保险,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病应该去看哪个科室,更不用说发电子邮件,上网,开车去会老朋友……”

向孩子学习有助于我们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有位孩子当着自己的父母说:“我觉得我们这一代好奇心强,愿意接触新事物,但爸爸妈妈对什么都没有激情,从来不愿做深入思考。”他的观点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孩子的看法,在他们眼里,父母是教育子女要好学上进而自己却往往是得过且过的一代。孩子客观而率直的批评警醒我们,如果我们不坚持学习,不但有被时代淘汰的危险,而且还会丧失教育、引导孩子的优势。

对于家庭教育而言,向孩子学习的意义在于——

能够使父母从为长为师、俯视孩子的位置走下来,平等民主地面对孩子,以客观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智慧。当我们不再自以为是,安于为长为师的地位,不再总是板着面孔训斥孩子“你懂什么”“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时,我们才能用发现的眼光去捕捉孩子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看清孩子不可低估的自我观察与学习能力,认识到孩子巨大的潜能,才会承认并赞叹孩子的思路是那样开阔,对事物有着那样惊人的理解与洞察力,有时他们的确拥有比我们成年人高明得多的见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毫不吝惜地去赞赏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使敏感的孩子在肯定中得到激励,在尊重中获得信心。

能够使家长下工夫去了解孩子,理解孩子,认识孩子,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把握其思维方式、情感表述,在亲子间建立起伙伴式的沟通交流关系,有效避免相互因认识方法、价值观念等不同而引发的对立、冲突。在对新知识、新文化的学习和共同探讨中,家长以自己人生经历中所积累的宝贵的经验、教训给孩子提供参照、参考,以较稳定的价值观去影响孩子的情感和品质,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能够帮助孩子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现代社会是知识社会,即学习社会,学习将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成年人和孩子只是处在个体成长的不同阶段。正如一位母亲所说:“孩子还小,在他们身上有着许多不可避免的缺点和错误,我们为人父母有责任去启发和教育他们,但是,做家长的也没必要为了教育孩子,在孩子面前努力扮演圣人和完人的角色。我们不是完人更不是圣人,我们只是一个长成大人的普通人,和没长大的孩子相比,我们做人要世故圆滑得多,不怎么样的地方更多。”家长不端架子,不刻意掩饰自己的不足,不耻下问,不仅可以赢得孩子的尊重,而且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为孩子树立好学上进的榜样,促进孩子端正学习态度。

能够赋予孩子自信和力量。每个生命都有表现自己能力的强烈欲望。在孩子眼里,成人曾经是巨大的、万能的,孩子的成长从特定的角度来说,就是一个力图尽快拥有能力战胜自己的微小和不足、在大人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的过程。一向处于被帮助、被指导地位的孩子,一旦发现自己也有能力给父母以帮助指导,并得到父母的积极肯定,必将受到极大地鼓舞,在感受自己的力量、为自己的能力所自豪的同时,学习的热情更会空前高涨。

当然,坦白地说,要长辈们承认自己不如孩子,心甘情愿地向孩子们学习或接受他们的“反哺”,确实是一件有些难堪的事。尤其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砸烂旧的教育制度”、“斗私批修”、“上山下乡”……这一系列连续不断的政治运动耗费了我们的青春年华,疲惫了我们的身心,也掏空了我们的大脑,退化了我们的智商。而我们的孩子今天面临的则是卫星或闭路电视、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3岁背唐诗,10岁学英语,13岁学高等数学……仅仅20年的光景,血脉相连的亲子两代在成长的岁月里面临的竟是有着如此天壤之别的社会和文化环境。这种差别怎能不使我们在惊叹孩子们的幸福的同时,也感慨世事沧桑和自己的人生;怎能不使我们在惊叹孩子们的聪明能干的同时,不自觉地维护起内心世界的一些自尊。

但是,情感和自尊不能掩饰放在我们眼前的事实,以往的苦难也不能成为原谅我们今天落后的借口。我想,我们这一代人最大的不幸在于我们以吞压缩饼干的方式体验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但我们最大的幸运其实也正在于此。这种前所未有的体验,应该养成我们宠辱不惊的品格。因此,从这样的意义上说,由我们这一代人自己喊出“向孩子学习”的口号,恰恰是我们不甘落伍的心灵写照。我想,如果我们这一代人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不仅能够填平两代人之间的鸿沟,而且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我们终究会树立起一块人格的丰碑。

(作者系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同类推荐
  • 亲子游戏:3~4岁怎么玩

    亲子游戏:3~4岁怎么玩

    游戏对于孩子来讲,其意义与价值是颇为广泛的。它既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生长,又可促进幼儿智力的发育,还可以激发幼儿的良好情绪。而亲子游戏恰恰是儿童游戏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家庭中家长与幼儿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游戏中培养能力是幼儿最乐于接受的启智方法,也是爸爸妈妈掌握科学育儿和快乐育儿的有效途径。本系列丛书根据幼儿成长的阶段,共分三册,涉及运动、认知、语言及情感培养等多方面内容,让幼儿在游戏中加强各种能力,形成各种良好的习惯,为今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 麻辣母女大对决

    麻辣母女大对决

    亲情,是一种默默付出,不求回报,是世界上最为美好的感情。赵静用她清新活泼的笔调,勾勒出一对平常人家的母女。在这些家长里短中,充满着现代摩登的气息,你我生活的投影,真实、自然。 作者很好的抓住了儿女与父母间的情感与矛盾,互相的依赖与碰撞,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记述着生活中零碎有趣的片段,让人在捧腹大笑之际又感受到其中的情深意切。
  • 十月怀胎营养必读(健康女人时尚阅读书系)

    十月怀胎营养必读(健康女人时尚阅读书系)

    顺利走过十月怀胎艰苦历程,一朝分娩带来母子平安喜悦。成功妈妈从这里起步,选择最佳怀孕时机,孕期营养的科学安排,孕期用药宜忌,每月胎教方案,分娩知识与技巧。
  •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孩子不听话、孩子不用功、孩子不合群、孩子喜欢撒谎……孩子全身上下都是毛病!父母谆谆教导、苦口婆心、连哄带骗、恶语相加,甚至在失去耐心的时候不惜动手。父母能想到的办法,能用到的手段都用尽了,孩子依然是「问题儿童」,让父母提到就头痛不已。孩子真的就是如此不可教化吗?
  • 把孩子培养成天才

    把孩子培养成天才

    本书为家长提供了全新的科学教育理念,让孩子在最早的时候接受最好的教育,使其成为一个天才。一个天才的培养需要全方位进行,不仅要注重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每个方面都要顾及到。因为天才并不单指特长生,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审美能力和情操都是其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热门推荐
  • 毒尊斗苍穹

    毒尊斗苍穹

    一个家族的天才变成废柴但是家仇师仇都等着自己去报艰苦的修炼一步步摊上顶峰美女尽收怀抱敌人的一次次追杀自己的一次次逃亡惊心动魄且看大陆为她掀起风雨
  • 宠妻成狂:娇妻天上来

    宠妻成狂:娇妻天上来

    陆湘瑜身为一个穿越的外星人,成功发挥了单细胞生物的威力。看不惯——打!不喜欢——打!!苏珣景……打!!!“苏珣景,我把叶家继承人给打了。”“小吴,去帮少奶奶摆平。”“苏珣景,我把你妈给气病了。”“不用管她,反正不亲。”“苏珣景,我把衣柜烧了。”“那就不穿了,不穿最好看。”
  • 鬼女如烛

    鬼女如烛

    一个美丽女孩,竟然变成了鬼,时而出现,时而消失,若隐若现,如蜡烛一般。
  • 斩瞳之命运战争

    斩瞳之命运战争

    这是一个异世生灵穿越异界,与悲惨命运抗争的故事!在这里有日常——“塔兹米,今天有好吃的么?”塔兹米懒散的回道:“恩,炸酱面。赤瞳,你该减肥了!”少女默不作声的抽出村雨,平静的眼光如同看着死人。感受着惊人的杀气,塔兹米一脸讪笑:“貌似我想起来了,今天的主餐是烤啾啾!”在这里有战斗——冷酷的一笑,少年目光森冷的注视着眼前的杂兵,呢喃自语:“战争要怎样才能结束呢?”顿了下,他的眼神越加冷酷,内心默然:“只有其中一方流干血液才能结束!”自此天空中寒气凝聚,无数寒冰利刃浮现空中,塔兹米右手轻挥,转瞬间眼前只剩下无数残肢断臂。以一人之力对抗整个世界的神话将由我来创造——塔兹米!
  • 狂浪哑妻:傲娇鬼王爷

    狂浪哑妻:傲娇鬼王爷

    她是圣雨中学的黑道大姐大夏沫,一朝悲催的穿越,竟成为刁蛮任性的大小姐落如烟。年纪轻轻,吃喝嫖赌,秦楼楚馆,都留下她“光荣”的足迹。因此,落如烟一出门,都会成为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喊打算不上,但都是离她远远的,她倒好,见谁不爽就爆打。为此,夏沫踏上了漫长的赔罪之路。路上,“嗯~娘子,等等为夫嘛。”“混蛋,闭紧你嘴巴跟菊花!”妈蛋的,想我一路上风风雨雨,不让我捡些盘缠也就罢了,偏偏让我捡个拖油瓶,还是个骚包男!(简介神马的都是浮云,收藏才是王道)
  • 冥神147号

    冥神147号

    一日之内,相依为命的哥哥死了,她也死了......猩红的眼看着她,这是一笔交易。147号公寓是冥神在人间的暂居地,现在作为冥神人间使者的她,负责来到这个地方寻求帮助的一切东西。包括人,鬼,或者妖魔。而那美男冥神余末,竟然将烂摊子甩给她,然后变成了一只黏人又无辜的正太......这世界上哪有什么好坏?鬼亦有情,魔亦有善。
  • 逆天穿越者

    逆天穿越者

    穿越者叶之秋,横行异界。吊打各路妖魔鬼怪。
  • 神奇的想象:南北欧作家与中国文化

    神奇的想象:南北欧作家与中国文化

    书中主要内容有:欧洲人眼中的中国,中国文化和文学在荷兰的传播,中国文化在北欧的传播,易卜生在中国,意大利作家与中国文化等。
  • 快穿日记:女配也有春天

    快穿日记:女配也有春天

    意外死亡的季安然穿梭在各个世界延续生命。恶毒女配、绿茶婊、白莲花、小清新、傻白甜,这些都是她?季安然表示压力有点大!作死路上畅通无阻,只是,一路相伴的神秘男人喜欢她?好可怕,我得躲起来~~PS:快穿文,有男主
  • 传说之城

    传说之城

    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会梦想去改变世界,他不想被这个世界改变,变成那个她所不喜欢的自己!师父说,所谋大者,皆为天下。若不想被世界改变,就要有左右命运的勇气与能力!所以,仗剑天下;所以,快意恩仇;所以,江湖才有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