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的关系,有时就像唇与齿的关系一样,只要损害一方,另一方也将衰亡。这就是“唇亡齿寒”的道理。
春秋时,晋国重臣智伯瑶联合魏、韩两大家族,率军将赵军围困在晋阳。为迫使赵军投降,他决晋水堤岸水淹晋阳。城内军民困于水淹,在树上悬锅支灶,生活、作战都十分困难。
赵襄子急得团团转,却一筹莫展,忙找众人商量对策,家臣张孟谈讲道:“事态发展到燃眉之急,非收拾不可;国家存亡,危在旦夕。现在唯一的办法是破坏三家的联合。臣去魏、韩伺机策反,合力图晋。”
张孟谈出城见韩、魏两个诸侯。见面后,他并没有直接劝说两个诸侯放弃攻赵,而是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你们听到过‘唇亡齿寒’的道理吗?嘴唇在牙齿的外面,牙齿在嘴唇的里面,两者互相依存而发挥作用。如果嘴唇没有了,牙齿固然还在,可是得不到嘴唇保护,消亡也是迟早的事。现在晋国智伯瑶率领两位伐赵,如果赵国真的被智伯瑶攻取,他的领土欲望更会膨胀,魏、韩两家也必然遭殃。如今天两君不图良策,大祸很快殃及魏、韩。”
两个诸侯听听颇有道理,又怕事情不好办,便说道:“智伯瑶暴戾而寡情少义,万一我们的计划被泄漏出去,把事情弄糟糕了怎么办?”
张孟谈说:“这件事同意或不同意出于两位君主之口,到我为止,其他的人和智伯瑶怎么会知道?何况,这件事情关系重大,关系三家的利害得失和日后存亡,生死成败捆在一起谁不愿促成和参与此事?”
至此,魏、韩君主决定倒戈反晋,赵国危机顺利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