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FDI地区分布的不平衡,是各种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共同造成的。邓宁将影响FDI的区位因素归结为:市场因素、成本因素、贸易壁垒和投资气候四大类。0ECD(2000)认为,影响中国吸引FDI的因素包括经济规模及其增长速度、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经济政策、基础设施、对外开放等。张海洋(2003)将影响FDI在华地区分布的因素概括为市场的规模、聚集程度及其需求、劳动成本、人力资本等。金相郁、朴英姬(2006)认为影响因素为基础设施、市场规模、教育水平和研发条件、地区金融规模等。徐瑕莲(2009)认为,引资政策的地区差异、成本的地区差异、产业聚集的地区差异以及开放程度的地区差异造成了中国吸引FDI的地区差距。综合以往的研究成果,本节把影响FDI区位选择的因素分为成本因素、政策法规因素、市场因素以及聚集因素。
减少成本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动力之一,本国投资成本的不断提高会削弱企业的竞争力,对策之一是企业将生产工厂外移,以维持企业的竞争力。以韦伯和杜能为首的古典区位理论将成本最小化作为FDI区位选择的重要标准。除了传统的生产成本、运输成本,还包括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
3.1.1 生产成本
1、劳动力成本
劳动力成本是主要的生产成本。劳动力导向战略是跨国公司来华直接投资的重要区位选择战略。中国富有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对跨国公司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就中国和其他国家相比较而言,劳动力成本是影响FDI区位分布的重要因素。但就中国内部而言,不同地区之间的劳动力成本差异不是一个主要的决定因素。目前,中国东、中、西部劳动力成本都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劳动力成本造成的FDI吸引能力的差距是有限的,更为重要的是劳动力素质的差异。随着中国产业结构逐渐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资金、技术密集型处于转变,外资企业越来越青睐高素质人才聚集的地区。据统计,中国东部地区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口约占全国大专以上学历人口的46%,此外,东部地区拥有国内一流的高校、科研机构,较高素质的科研人才和产业工人,这是外资企业在东部地区聚集的重要原因。
2、土地成本
土地成本也是重要的生产成本,土地价格便宜的地区更能吸引FDI流入。中国珠三角、长三角地带开发较早,外资企业聚集到一定水平以后,土地投资空间受限,使得投资成本不断提高,抑制了FDI的扩张。环渤海地区的土地尚有投资空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资。目前,环渤海地区实际利用的FDI额约占东部地区的25%。
3.1.2 运输成本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多为平原,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且陆海空交通便利。处于内陆的西部地区,山区面积较大,基础设施滞后,交通不便利,因而增加了西部地区的运输成本,限制了西部地区对外交往和经济发展。目前,在华的外资企业多为出口导向型的,即利用中国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发展出口加工贸易。进出口贸易具有“依海而生”的特性,即进出口贸易行为多发生在靠近海港的地方。西部地区离海港较远,商品从西部地区运往东部沿海地区,大大增加了运输成本,从而限制了外资的流入。
3.1.3 信息成本
相对于国内投资者,外商投资者缺乏对东道国经济、文化和商业环境的充分了解,信息成本较国内投资者要高。从而,外资企业会理性选择特定区位来减少外部不确定性,降低信息成本。在中国,地区性或全国性经济中心、东部沿海地区、可享受外商优惠政策的地区、已聚集大量外资企业的地区信息成本较低,受到外商的青睐。例如,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较早,经济较发达,且先期聚集了大量外资,信息成本较低,从而吸引外资大量进入。又如,中国的广东、福建与港澳台地区毗邻,语言、文化相似,不少投资者与当地还有亲缘、血缘关系,港澳台投资者进入广东、福建的信息成本相对较低,因此闽南地区和珠三角地区成为对外开放初期港澳台投资者的首选。
3.1.4 交易成本
由于对东道国的市场、政策法规等因素不熟悉,外商在寻找原材料和服务、雇佣劳动力、签订合同以及定位商品市场时,可能产生较高的交易成本。东道国内不同地区的交易成本差异很大,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吸引外资的能力越强。外资的流入倾向于经济性中心、外资聚集区以及开放地区等交易成本较低的地区。作为发展中国家,由于信息传输渠道较少,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空间发展不平衡,使得交易成本成为外资在华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开放较早,市场经济发展较快,市场体系较完善,在税收和土地使用等方面对外商实行超国民待遇,政府的工作效率较高,交易成本较中西部低,因此东部沿海地区吸引外资的增长率大幅高于中西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