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大量FDI的引入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在国内外都很少有争议。但是,FDI在中国是否形成了良好的技术进步效应却没有取得学术界的共识。因此。本节选择以技术进步的角度来研究FDI对中国的影响,在经过严谨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后,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
1、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确实促进了中国的技术进步,但FDI主要是通过技术进步的直接效应,即在华子公司相对本土企业具有要素生产率优势,从而提升了中国整体的技术水平,而间接效应——外资企业对本土企业的技术外溢是微弱的。很显然,这一结果对本土企业并不理想。中国通过引进外资引进了技术,但这些技术目前都主要掌握在外资企业的在华予公司手中,并没有成功的向本土企业扩散。
2、外资企业具有相对生产率优势,它们的技术水平普遍高于本土企业,近年来,又加大了对华R&D投资。可是,在中国的外资企业引进什么技术、进行哪方面R&D都服从于母公司的全球发展战略,具有强烈的技术外向性特征。中国的经济发展、邮电通信水平和知识产权保护程度都不是外资企业引进技术和提升生产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但中国激烈的市场竞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跨国公司向中国转让先进的技术;同时,外资企业对中国普通层次人力资本的需求远大于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量,大学教育程度的人力资本在促进FDI技术输入中并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
3、外资企业对本土企业的技术外溢不明显,这主要表现在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之间产业链接程度低、人才流动少,外资通过R&D溢出的可能性小,本土企业无法通过与外资企业之间的竞争提高自身对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等方面。虽然说,来自跨国公司方面的客观制约因素是很难改变的,但是技术吸收方自身的学习、模仿与消化能力也决定了技术外溢效应的大小。针对中国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升、与外资相结合的国内研发资源、知识产权保护状况和单纯的具有中等教育程度的人力资源积累都无法起到促进FDI技术外溢的作用;具有大学教育程度的人力资源是提高中国FDI技术外溢吸收能力的最重要因素,但其一旦与FDI相结合却成为抑制中国对FDI技术外溢吸收的关键因素:相比高级人才,与FDI相结合的中等教育程度人力资本却有效地促进了技术外溢;邮电通信事业的发展、本土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均有助于对外资企业技术外溢效应的吸收;但中国当前以外资为主导的市场竞争格局制约了FDI技术外溢效应的发挥,同时政府目前的廉洁状况也不利于本土企业吸收FDI技术外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