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65200000045

第45章 参考文献

张蕊:《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王化成、刘俊勇、孙薇:《企业业绩评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孙伟龙:《论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历史演进》,载《财会研究》,2004年第6期。

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张蕊:《论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理论依据》,载《当代财经》,2002年第4期。

朱翠贞:《企业业绩评价的产生与发展》,载《审计与理财》,2004年第10期。

陈艳、刘德江:《中外EVA应用现状的比较及思考》,载《理论界》,2008年第7期。

雷莉萍:《EVA业绩考核指标在国有企业应用的思考》,载《商业现代化》,2008年第1期,第117~118页。

陈萍、朱霏:《我国推行EVA评价体系的现状及解决办法》,载《会计之友》,2007年第1期,第40页。

[10]南开大学公司治理评价课题组:《中国公司治理治理评价与指数报告——基于2007年1162家上市公司》,载《管理世界》,2008年第1期。

[11]张纯:《EVA业绩评价体系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12]曹建安、张禾:《国内外绩效评价发展的几个新特点》,载《生产力研究》,2003年第1期。

[13]董逢谷等:《上市公司综合评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4]薛爽、王鹏:《影响上市公司业绩的内部因素分析》,载《会计研究》,2004年第3期。

[15]林华:《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综合评价:未来公司业绩评价新方法》,载《现代财经》,2004年第6期。

[16]王一农、陈婉青:《企业效绩评价中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综合集成研究》,载《四川会计》,2003年第10期。

[17]吴润衡、英英、张勇:《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多因素层次模糊评价》,载《运筹与管理》,2004年第13卷第4期。

[18]黄辉:《企业财务预警与企业业绩评价的比较》,载《经济师》,2004年第5期。

[19]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0]苏莉:《改进公允价值应用研究》,复旦大学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

[21]葛家澍:《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探讨》,载《会计研究》,2007年第11期,第3~8页。

[22]丁方飞:《新会计准则颁布对我国上市公司长期资产减值准备影响实证研究》,载《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1期,第67~71页。

[23]张金福:《新准则中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探讨》,载《现代商业》,2008年第1期,第226~227页。

[24]张乃慧:《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问题研究》,载《河北企业》,2008年第10期,第32~32页。

[25]王芳:《资产减值准则实施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吉林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26]叶颖立:《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上市公司财务的影响》,载《现代商业》,2008年第10期,第239~240页。

[27]王金芝:《浅析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载《当代经济》,2008年第10期,第140~141页。

[28]葛家澍:《当前财务会计的几个问题——衍生金融工具、自创商誉和不确定性》,载《会计研究》,1996年第1期,第3~8页。

[29]葛家澍:《财务会计的本质、特点及其边界》,载《会计研究》,2003年第3期,第3~7页。

[30]葛家澍、徐跃:《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市场价格、历史成本、现行成本与公允价值》,载《会计研究》,2006年第9期,第7~14页。

[31]陆建桥:《关于会计计量的几个理论问题》,载《会计研究》,2005年第5期,第31~36页。

[32]陆宇建、张继袖、刘国艳:《基于不确定性的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研究》,载《会计研究》,2007年第2期,第18~23页。

[33]路晓燕:《公允价值会计的国际应用》,载《会计研究》,2006年第4期,第82~85页。

[34]马学国:《论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使用》,载《会计之友》,2006年第5期,第48~49页。

[35]姜彤彤:《股份支付准则中存在利润操纵空间及相应建议》,载《财会学习》,2008年第10期,第34~35页。

[36]刘霞:《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载《现代企业教育》,2008年第9期,第101~102页。

[37]王霞:《债务重组准则有关问题的探讨》,载《会计之友》,2007年第9期,第68~69页。

[38]许文静:《我国债务重组准则的变革分析及实施效果评价——基于沪市ST公司2007年年报分析》,载《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9期,第93~96页。

[39]施天明:《新旧债务重组准则之比较》,载《经济师》,2007年第11期,第157~158页。

[40]沈烈、张西萍:《新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载《会计研究》,2007年第2期,第53页。

[41]吴铭:《我国委托资产管理业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载《上海投资》,2004年第1期。

[42]李仁良:《企业价值管理——战略、融资、投资和绩效》,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2003年博士学位论文。

[43]唐勇军:《价值管理研究综述与评价》,载《财会通讯》,2007年第5期,第78~85页。

[44]丁君风:《我国上市公司价值管理中的战略结构与治理结构因素研究》,河海大学2003年博士学位论文。

[45]何瑛、彭晓峰:《价值管理研究综述》,载《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年第4期,第110~113页。

[46]汤姆·科普兰等著,郝绍伦等译:《价值评估——公司价值的衡量和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47]丁君风:《我国上市公司价值管理中的战略结构与治理结构因素研究》,河海大学2003年博士学位论文。

[48]李仁良:《企业价值管理——战略、融资、投资和绩效》,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2003年博士学位论文。

[49]蒋国云:《市值管理成为全新课题》,载《中国证券报》,2006年8月25日。

[50]巴曙松:《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市值溢价途径有三》,载《上海证券报》,2006年9月15日。

[51]邢会强:《试论银行上市后的投资者关系管理》,载《金融论坛》,2006年第10期,第10~15页。

[52]徐林:《市值管理不能只关心股权增值》,载《中国证券报》,2006年11月28日。

[53]吴议昕、黄前松:《市值管理:牵一发动全身》,载《新财经》,2007年第1期,第38~39页。

[54]赵冰:《市值管理前提在于企业能自我定价》,载《中国证券报》,2007年3月5日。

[55]唐志勇:《市值管理三板斧》,载《上海国资》,2007年第5期。

[56]刘国芳:《市值管理应谨防七大误区》,载《上海国资》,2007年第5期。

[57]施光耀、刘国芳、梁彦军:《我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评价研究》,载《管理学报》,2008年第1期,第78~87页。

[58]刘国芳:《市值管理应谨防7大误区》,载《上海国资》,2007年第5期,第6~7页。

[59]施光耀、刘国芳:《市值管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60]施光耀、石磊:《市值考核在我国》,载《资本市场》,2009年第4期,第48~50页。

[61]迈克尔·E。S。弗兰克尔著,曹建海主译:《并购原理:收购、剥离和投资》,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2]帕特里克·A·高根著,朱宝宪、吴亚君译:《兼并、收购与公司重组》,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63]干春晖编著:《并购实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4]干春晖著:《并购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5]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编:《并购与重组》,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6]王子林、张昌彩、沈琦编著:《企业并购重组与国有资产结构优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67]彭进军编著:《股份制企业兼并与收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8]洪银兴主编:《资本市场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9]王巍主编:《我国并购报告——2009》,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年版。

[70]王巍主编:《我国并购报告——2007》,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年版。

[71]王巍主编:《我国并购报告——2006》,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版。

[72]王巍主编:《我国并购报告——2005》,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年版。

[73]王巍主编:《我国并购报告——2004》,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版。

[74][美]大卫·G·爱泼斯坦、史蒂夫·H·尼克勒斯、詹姆斯·J·怀特著,韩长功等译:《美国破产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5][英]丹尼斯·吉南著,朱翼馄等译:《公司法》,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76]李永军:《破产重整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77]李永军:《破产法律制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78]李飞:《当代外国破产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

[79][日]龙田节著,谢次昌译:《商法略说》,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80][法]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81]潘琪:《美国破产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82]沈达明、郑淑君:《比较破产法初论》,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3年版。

[83]王欣新:《破产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84]王书江、殷建平译:《日本商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85]肖金泉、刘红林:《破产重整:我国企业新的再生之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86]周正庆主编:《开拓我国证券市场新局面》,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87]邹海林:《破产程序和破产法实体制度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

[88]张穹主编:《新公司法修订研究报告》(中册),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

[89][英]丹宁勋爵:《法律的训诫》,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90][日]宫川知法:《日本倒产法制的现状与课题》,载《外国法译评》,1995年第2期。

[91]李曙光:《上市公司重整五大问题急需司法解释规范》,载《法制日报》,2008年10月12日。

[92]王欣新、徐阳光:《上市公司重整法律制度研究》,载《法学杂志》,2007年第3期。

[93]王卫国:《论重整制度》,载《法学研究》,1996年第1期。

[94]李军:《上市公司破产重整制度研究》,载《证券市场导报》,2002年11月4日。

[95]唐晶:《浅谈上市公司破产重整》,载《经济与法》,2008年第7期。

[96]许美征:《论上市公司破产重整管理人制度》,法制网,2009年4月1日。

[97]刘宁:《论破产重整程序中出资人权益的调整》,载《我国律师》,2008年第10期。

[98]石慧:《上市公司破产重整程序中投资者权益调整之思考》,载《我国律师》,2008年第9期。

[99]邓艳君:《破产重整与破产和解程序之比较》,载《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100]褚玉顺:《上市公司破产重整之法律问题研究》,载《我国律师》,2008年第2期。

[101]李万里:《破产重整制度的评析》,载《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33期。

[102]胡旻佳:《企业破产重整制度评析》,载《现代商贸工业》,2008年第9期。

[103]王楠:《破产重整经济分析》,载《北方经贸》,2008年第9期。

[104]魏志义:《破产和解与破产重整制度之比较》,载《文史博览》(理论),2008年第6期。

[105]王克飞:《破产重整制度的理论依据探索》,载《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第8期。

[106]彭金超:《论破产重整审核制度》,载《才智》,2008年第15期。

[107]穆慧:《浅析破产重整制度》,载《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8年第2期。

[108]叶林:《上市/证券公司破产、重整、和解问题的法律思考》,载《法治论坛》,2008年第2期。

[109]胡戴民:《破产重整制度对有担保债权限制的法理思考》,载《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13期。

[110]李志强:《关于我国破产重整计划批准制度的思考——以债权人利益保护为中心》,载《北方法学》,2008年第3期。

[111]宋文霞:《破产重整的法律问题探析》,载《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

[112]杨柳:《从“浙江海纳”看我国的破产重整制度》,载《企业活力》,2008年第1期。

[113]付茜茹:《浅析旨在企业拯救的破产重整制度》,载《科技广场》,2007年第12期。

[114]张世君:《略论破产重整中劳动者的权益保护》,载《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115]何旭强:《上市公司破产和重整的选择机制、经济效率及法律基础》,载《管理世界》,2006年第7期。

[116]余艺:《论企业破产和解与重整制度》,载《商场现代化》,2006年第36期。

[117]李辉志:《美国破产重整制度的几个特点》,载《晟典律师评论》,2005年第1期。

[118]刘文宇:《破产重整制度中各方主体的角色定位》,载《行政与法》,2005年第12期。

[119]汤恩婧:《公司重整与公司破产、和解和整顿之比较分析》,载《内蒙古电大学刊》,2005年第4期。

[120]叶佳昌:《论破产重整制度之精神》,载《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121]陈霁:《论我国破产重整制度的构建》,载《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122]刘源:《论我国企业破产重整制度的完善》,载《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123]黄沙:《我国建立破产重整制度的具体构想》,载《现代商贸工业》,2007年第3期。

[124]梁鸿飞:《企业破产、重整与市场机制的完善》,载《经济评论》,2007年第3期。

[125]王欣新:《破产重整立法若干问题研究》,载《政治与法律》,2007年第1期。

[126]贾林青:《企业重整制度与破产和解制度比较研究》,载《法律适用》,2005年第1期。

[127]李荣君:《论破产重整程序中的担保物权》,载《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128]李棽:《论破产重整制度的若干问题》,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129]付翠英:《关于建构我国企业破产重整制度的思考》,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130]车军:《上市公司破产重整制度研究》,载《证券市场导报》,2002年第11期。

[131]陈鹏飞:《论建立我国破产重整制度的几个问题》,载《律师世界》,2001年第5期。

[132]王朝阳:《建立破产重整制度的法律思考》,载《政府法制》,1997年第11期。

[133]秦鹏:《浅议企业破产的债务重整》,载《兰州商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

[134]周国红:《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2005年硕士毕业论文。

[135]周劲龙:《论我国破产重整制度的建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硕士毕业论文。

[136]刘文军:《论破产重整与破产预防》,载《北方经贸》,2004年第2期。

[137]张鑫:《破产重整中的债权人保护问题》,载《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138]代瑞:《试论破产和解与重整程序中对有担保债权优先性的限制》,载《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2期。

[139]杰弗里·C·胡克:《兼并与收购实用指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40]张应杰:《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分析及控制》,载《财会月刊》,2005年第6期,第24~25页。

[141]赵宪武:《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及其控制》,载《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3期,第68~69页。

[142]汤谷良:《企业改组兼并与资产重组中的财务与会计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1~12页。

[143]艾志群、陈共荣:《论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载《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2期,第35~37页。

[144]孙文军:《上市公司资本经营效果与风险》,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45]张桢:《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控制研究》,载《贵州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146]翟雪改:《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探析》,载《华东经济管理》,2005年第6期,第133~134页。

[147]秦喜杰:《陈洪并购战略计划框架构建》,载《商业时代》,2006年第17期,第29~30页。

[148]付春娥:《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与管理》,载《大众科技》,2005年第10期,第163~164页。

[149]布瑞德福特·康纳尔:《公司价值评估》,华夏出版社2001年第9期,第124~127页。

[150]王基建、吴保先:《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及其防范》,载《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第11期,第151~153页。

[151][美]拉杰科斯著,丁慧平、孙先锦译:《并购的艺术——整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152]刘霞:《企业购并战略中的核心问题——购并目标的规划与目标公司的财务评价》,载《北方经济》,2003年第11期,第33页。

[153]王辉、许家林:《我国具体会计准则与IAS/IFRS的比较》,载《财会通讯》,2006年第4期,第33页。

[154]李继志、李明贤:《我国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及防范》,载《北京农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第36~39页。

[155]张永力:《企业并购风险及防范》,载《商业经济》,2004年第5期,第30~31页。

[156]孙涛:《企业并购中目标公司定价理论与方法》,2005年第8期,第52~60页。

[157]李新飞:《企业并购中的价值评估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载《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第41~43页。

[158]任永开、刘星:《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并购问题应对策略》,载《商场现代化》,2006年第7期,第140~142页。

[159]蔡晓琴:《我国上市公司并购融资问题分析》,载《金融与经济》,2007年第10期,第43~45页。

[160]陈重:《公司重组与管理整合》,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161]卢大新:《试谈企业并购后的财务整合》,载《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12期,第25~27页。

[162]姚伟、董卓等:《公司治理理论前沿综述》,载《经济研究》,2003年第5期。

[163]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我国公司治理研究报告(2004年)——董事会独立性与有效性》,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64]王跃堂、赵子夜等:《董事会的独立性是否影响公司绩效》,载《经济研究》,2006年第5期。

[165]谢肤胜:《论独立董事与公司治理结构——国际经验与我国实践的研究》,复旦大学2003年博士学位论文。

[166]王斌:《论董事会独立性对中国实践的思考》,载《会计研究》,2006年第5期,第25~29页。

[167]魏刚、肖泽忠等:《独立董事背景与公司经营绩效》,载《经济研究》,2007年第3期。

[168]李常青、赖建清:《董事会特征影响公司绩效吗》,载《金融研究》,2004年第5期。

[169]李有根、赵西萍等:《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构成和公司绩效研究》,载《我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5期。

[170]于东智、王化成:《独立董事与公司治理:理论、经验与实践》,载《会计研究》,2003年第8期。

[171]杨士军:《公司治理结构、公司绩效与股票市场效率——兼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复旦大学2003年博士学位论文。

[172]费方域:《控制内部人控制——国企改革中的治理结构研究》,载《经济研究》,1996年第6期。

[173]张维迎:《所有权、治理结构与委托-代理关系》,载《经济研究》,1996年第9期。

[174]青木昌彦、钱颖一:《转轨经济中的公司治理结构——内部人控制和银行的作用》,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

[175]施东辉:《股权结构、公司治理与业绩表现》,载《世界经济》,2000年第12期。

[176]徐延利:《面向监督行为的独立董事激励机制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2001年博士论文。

[177]廖理:《公司治理与独立董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59~179页。

[178]梁能主编:《公司治理结构:我国的实践与美国的经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79]陈湘永等:《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人控制》,载《管理世界》,2000年第4期。

[180]何自力:《公司治理:理论、机制和模式》,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81]李慧、王羽中:《中、西方公司治理理论综述》,载《经济纵横》,2005年第1期,第77~79页。

[182]黄少安、张岗:《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载《经济研究》,2001年第11期,第12~27页。

[183]刘力、王汀汀、王震:《我国A股上市公司增发公告的负价格效应及其二元股权结构解释》,载《金融研究》,2003年第8期,第60~71页。

[184]刘力、王汀汀:《不应忽略股票的流通权价值——兼论我国股票市场二元股权结构问题》,载《管理世界》,2003年第9期,第46~51页。

[185]陆满平:《上市公司增发新股的国际比较与借鉴》,深交所研究报告,2000年版。

[186]宋衍蘅:《我国上市公司的配股行为与业绩表现研究》,清华大学2003年博士论文。

[187]苏武康:《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88]王汀汀:《二元结构下的流通权价值》,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189]王汀汀:《减持:流动性需要还是信号发送——基于中信证券的案例分析》,载《经济管理》,2009年第7期,第122~129页。

[190]王维钢、谭晓雨:《流通权定价理论应用与全流通对基金业发展的意义》,载《管理世界》,2003年第8期,第24~32页。

[191]袁国良、郑江淮、胡志乾:《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和融资能力的实证研究》,载《管理世界》,1999年第3期,第150~157页。

[192]曾昭武:《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

[193]许年行、吴世农:《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的锚定效应研究》,载《经济研究》,2007年第1期。

[194]Harker P。t。,Ienios S。A。Performance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195]Lapsity I。Mitchell F。Accouting and Performance Measurement,Paul Chapman Publishing Ltd。1996.

[196]Whittington G。Financial Statement and Performance Measurement,Accounting and Perfor mance Measurement,Paul Chapman Publishing Ltd,1996.

[197]Irving Fisher。The Nature of Capital and Income[M]。New York:MacMillan,1906.

[198]F。Modigliani and M。H。Miller。The Cost of Capital,Corporation Finance,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June 1958,53,433-443.

[199]Tom Copeland,Tim Koller,and Jack Murrin。Valuation:Measuring and Managing the Value of Companies[M]。New York:John Wiley&Sons,Inc。,3rd edition,July 2000.

[200]James A。Knight。Value Based Management:Developing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Creating Shareholder Value[M]。Hightstown:McGraw-Hill,August 1997.

[201]Donald DePamphilis。Mergers,Acquisitions,and Other Restructuring Activities[M]。Burlington:Academic Press,3rd edition,July 2005.

[202]Alfred Rappaport。Creating Shareholder Value[M]。Roseburg:The Free Press,1998.

[203]Gaughan,P。A……Readings i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M]。Oxford:Basil Blackwell,1994.

[204]Ameels A。,Bruggeman W。,Scheipers G。2002.Value-based management: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value creation。A literature review。In Peeters,L。,Matthyssens,P。&Vereeck,L。(Eds。)。Stakeholder Synergie:referatenboek 25e Vlaams Wetenschappelijk Economisch Congres,Hasselt 14 maart 2002.77-128.Garant。

[205]Julian R。Frals&Walter N。Torous,“A Comparison of the U。K and U。S Bankruptcy Codes”,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 Spring,1993 Vol。6,No。1.

[206]Gilson,Transaction Costs and Capital Structure Choices:Evidence from Financially Distressed Firms,1997,J。of Finance Vol。52.

[207]M。Miller&F。Moddigliuni,Dividend Policy,Growth&the Valuation of shares,Journal of business,Sep。1961:411-433.

[208]Gregor M2M Andrade,Mark L Mitchell,Erik Stafford。New evidence and perspectives on mergers[J]。Harvard Business School Working Paper,2001.1:65-67.

同类推荐
  • 向巴菲特学投资

    向巴菲特学投资

    本书从宏观的视野出发,以微观的操作细节为立足点,系统地介绍了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技巧和智慧。这些理念、技巧和智慧都是他用一生的投资经历证实过的,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 卓越管理者处事之道

    卓越管理者处事之道

    本书分为10章,内容包括“自身硬朗,魅力处事”、“树立威信,权威处事”、“以情感人,热忱处事”、“协调关系,沟通处事”等,讲解了用人管人之法、谋事成事之道。
  • 总经理:你就是企业形象代言人

    总经理:你就是企业形象代言人

    作为总经理,应有一个核心思维——点灯心态。即分享一盏智慧的明灯;多点灯,不挖坑;一灯能破千年暗,一智能解万年愚。作为总经理,应有一种水性思维。即低洼意识——低姿态、高境界;为而不争——善利万物而不争;以柔克刚——柔弱胜刚强。作为总经理,应经常看到:探求自己的方向;遇到障碍物时,能发挥百倍力量;以自己的清洁洗净他人的污浊,有容清纳浊的宽大度量。《总经理你就是企业形象代言人》讲述汪洋大海,能蒸发为云,变成雨雪,又或凝结成一面如晶莹明镜的水,不论其变化如何,仍不失其本性。
  • 粤商窗口:香港中资企业的公司治理

    粤商窗口:香港中资企业的公司治理

    本书作者运用所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结合自己长期在驻港企业工作的体会,从雇员、经理层、董事会和政府管理部门等不同层面、不同视角去研究香港中资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问题。
  • 中国民营上市公司金字塔结构成因及经济后果

    中国民营上市公司金字塔结构成因及经济后果

    本书主要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从理论建模和实证检验两个维度对金字塔结构的成因进行解释,并从投资决策、资本结构、现金股利和公司价值等方面,对金字塔结构可能产生的经济后果进行经验验证。
热门推荐
  • 越缦堂读书记

    越缦堂读书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财智女人理财经

    财智女人理财经

    受传统观念影响。大多数女性不喜欢冒险,她们的理财渠道多以银行储蓄为主。这种理财方式虽然相对稳妥。但是现在物价上涨的压力较大,存在银行里的钱弄不好就会“贬值”。所以在新形势下,女性朋友们应更新观念。改变只求稳定不看收益的传统理财观。积极寻求既相对稳妥、收益又高的多种投资渠道,比如开放式基金、炒汇、各种债券、集合理财等等,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家庭的财富收益。
  • 调侃恶魔的笑花

    调侃恶魔的笑花

    被称为撒旦的段默勍遇上了在同一学校被称为笑花的辰依依。没人敢直视撒旦的眼睛,但是辰依依开创新记,不仅直视了他的眼睛,还一不小心走进了他的世界。好戏即将上演……
  • 花开并蒂,浮华声隐

    花开并蒂,浮华声隐

    一对来自桃花村的姐妹,为了追逐梦想,实现自己当歌星的梦,来到城市,开始在娱乐圈打拼,她们参加海选节目,一路博弈,最终获奖,在获奖后姐妹俩却得知了海选的黑幕,姐妹发生争执后各奔东西。此后,她们各自追梦,各自拼搏,历尽坎坷。姐妹俩在经历了各种磨难后,她们终于明白:桃花村还是真正属于她们的地方,在桃花村,她们最终找到了音乐的根和音乐的魂。在桃花树下,她们唱出了最真最美的歌。
  • 霸道总裁逍遥妻

    霸道总裁逍遥妻

    从小开始,他对她就是冷冷的,她多次想要逃离他,却总是被他突然的温柔打败他明明是爱她的!为什么不承认?当天真青梅杠上冷酷竹马又会发生什么呢?
  • 林魂大陆

    林魂大陆

    唐魂一觉醒来穿越了,穿越到林魂大陆,他的魂技被灼炎给废了,唐魂他来到这个世被别人欺负,天天被乞丐打,后来被灼炎给杀了,后来唐魂被一个陌生人给救了,这个陌生人把安魂收了当了徒弟,他师父给他了一个修炼白骨附身的魂技。
  • 上学的神使

    上学的神使

    李小清,性别男爱好女,却无奈单身十九年,究其原因,竟是他天生长了一副倾国倾城的美人面貌!为求得梦中女神,摆脱单身狗之名。为完成家族神使之职,走上人生巅峰。为信守友情誓言,无悔热血青春。且看李小清如何在校园与社会之中处理自己不同寻常的神奇命运,展开一段热血爆笑的别样生活。
  • 逗货王爷:你可知你王妃是谁

    逗货王爷:你可知你王妃是谁

    她,一觉睡醒便躺在树林里,往外走的路上碰上了一个受了重伤还中了毒的逗比,再次逃走后……“靠,你能不能我远点,我不需要你以身相许啊!”……她以为时间会就此流淌下去,不紧不慢;她以为就算身居高位依然能逍遥快活,但是,主角光环的笼罩害了她啊=..=
  • 首长大人:绝世宠妻

    首长大人:绝世宠妻

    为了忤逆家里的长辈,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背叛了和自己刚领证老公,却没想到将自己带走保证会爱护自己疼爱自己的男人确实骗人了,最终死在那个男人的手里,那个男人死在了自己老公的手里。再次醒来,回到了刚认识他的那一年,那么熟悉的场景,这生再来一次绝对不会背叛这个将自己宠上天的男人。
  • 让爱流浪

    让爱流浪

    多少人懂得爱情,却沉浸其中,忘了最初的的魅力。有人告诉我海上的日出很美丽,我站在板间享受此刻的美景,有些沮丧,太美太凄凉。我努力寻找真正的爱情故事,终于为了成长一个人去流浪。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这是个爱,欲望,成长的故事,主人公们从一开始就注定找到自己的位置,而生活也会这样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