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财政厅行政事业资产处 李晨
建设、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是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创新管理手段的要求;是实现资产管理科学化、信息化、动态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从2009年10月到2010年6月底,山东省深入开展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全面构建起了以财政部门为中心,横向“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纵向“省—市—县”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框架。在山东省成功建设信息系统的实践中我们看到,建设信息系统的过程是新技术在管理实践中成熟和运用的过程,是资产管理流程再造的过程,是锻炼队伍、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的过程,更是从根本上升级和转变资产管理方式,大力促进资产管理工作的过程。建设好、利用好信息系统,对提升行政事业资产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优化公共资源配置等都具有重要而长远的意义。
一、山东省信息系统建设的成效和启示
(一)“大集中,网络化”保证实现资产动态化管理
实现资产的动态化管理,提高各项管理工作的时效性和管理信息的一致性,是信息系统建设的核心目标。为此,山东省在总结近年信息体系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决定采取各级财政“大集中”模式、完全“B/S”架构建设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全省以省、市、县三级财政部门为中心,部署数据集中管理点116个。主管部门和单位通过安全可靠的网络体系登录本级财政服务器,完成资产信息输入和日常资产管理工作,资产数据信息统一存储在本级财政服务器中,实现了资产核算口径、信息披露工具、数据格式、存储方式的集中和统一。信息系统采集了大量规范的资产信息,建立了全区域行政事业单位基础数据库,形成了内容广泛而丰富的资产信息体系。目前,山东省(不含青岛)纳入系统管理的单位已超过20000个,资产总额超过6000亿元,收录固定资产卡片2700多万张。通过资产信息数据的集中存放和规范化采集,借助网络技术,信息传递的环节减少,时效性大大增加,真正实现在线实时监管,彻底改变了过去只能收集固定时间点静态统计数据的情况,使资产管理方式实现了分散管理向集中统一管理的转变、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
(二)“统筹安排,科学规划”保证系统顺利实施
信息系统着眼于资产的规范化运作,对资产管理的各个细节都提出了许多严格的规范性要求。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不仅是软件应用和实施的过程,也是财政、部门和单位重建管理流程,规范信息披露体系,完善资产管理工作机制的过程。因此,信息系统实施工作的组织任务十分繁重,只有各个管理层次、各个管理环节和多个管理角色共同努力、相互协作才能使预期的目标和效果得到落实。为此,山东省在系统实施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一是科学制定方案和实施规划。山东省以全国统一部署为基础,结合本地区实际,不仅对系统实施的目标、步骤、时间计划、技术支持方式、所需软件与硬件配置作了细致、周密的安排,还重点对相关资产管理政策文件、业务流程和信息规范等做了梳理和完善。二是建立政策指导、软件开发和实施服务一体化工作机制。财政部门、基层单位和软件公司的开发与服务人员建立一体化快速反应机制,由省财政资产管理部门统一调度、指挥,对系统实施、资产管理业务要求、软件操作等各方面出现的疑难问题在第一时间协同研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网络、现场指导、内部信息等各种方式快速传达到相关各方,为圆满完成系统实施任务提供了有力保证。三是加强培训指导,保证系统顺利实施。在系统实施过程中,全省各级分期分批结合系统建设实际展开层层培训,共举办培训班130余期,培训11000余人次,使不同层次的资产管理人员都可以熟悉软件的使用、操作,理解资产管理的新标准、新要求。
(三)“高标准,严规范”保证系统获得符合管理要求的基础数据
数据质量是信息系统建设的“生命线”,高质量的信息是保证信息系统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石。为配合信息化建设,山东省着力完善资产信息披露规范,采取多项措施严格控制数据质量,保证系统获得符合资产管理要求的基础数据。在固定资产的卡片数据收集过程中,各基层单位要求每件资产都明确具体的使用责任人、存放地点和使用部门,真正实现账实相符、账表一致。山东省专门下发了“固定资产卡片基本要求”、“基本业务流程”、“固定资产计价规定”、“常用仪器主要规格指标”、“资产报表编制说明”等多个文件,统一相关数据的口径、填报要求,规范数据收集的每个环节。同时,按照规范化管理的具体要求在信息系统中统一优化、固化单位内部资产管理流程,从源头控制数据质量,构建保证信息准确的长效机制。在汇总数据过程中,采取多种方式,层层审核,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山东省财政厅专门下发了《资产报表和产权登记审计、审核工作指引》对数据审核工作进行统一指导。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分别通过网上在线审核、召开会审会议等多种方式,对单位上报的报表逐户进行了审核。编制报表所用软件系统中设计了严密的审核公式,对表间、表内勾稽关系逐户审核,并通过将资产报表数据与决算数据以及上年数据进行比对,校验数据的真实准确性。各级财政部门还聘请中介机构对部分重要数据进行了现场抽样审计、核实。
二、信息系统建设的难点和问题
(一)组织实施信息系统的难度较大
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强大,能够满足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单位内部和外部多方面、多维度的管理需要。同时,信息系统精密复杂,而且具有一定业务指导性、超前性。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启用和推广一套软件,更需要摸清家底、统一规范资产信息体系、规范资产管理业务流程和促进资产管理水平提高。因此,系统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与上报数据、编制报表、操作软件等等直接获取资产信息的工作密切相关,也与财务管理、设备管理、后勤服务、房产车辆管理、信息管理等各方面紧密关联。需要软件、硬件设备以及网络环境的密切配合,需要计算机技术和资产管理业务的紧密结合,系统组织实施具有较大难度。如果不能解决协调配合问题,不能有效组织实施,将严重制约系统建设进程。在系统建设实践中,部分部门和单位对系统建设的重要性和面临的困难没有充分认识,没有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相关各方没有积极参与,工作态度推诿、拖沓,存在畏难情绪。个别地方财政部门缺少组织建设大规模系统的经验,资产业务管理部门和信息中心等其他相关部门之间存在工作脱节的情况。由于系统大规模集中实施的经验不足,财政部门和参与系统建设的软件公司存在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不高的问题,服务质量和速度不能与系统建设的要求相适应。人员、经费、设备投入普遍不够,更增加了系统组织实施的困难。
(二)信息系统的操作难度较大
动态化、精细化、规范化是信息系统建设的最基本要求,是信息系统有别于传统资产管理方式、方法的核心。为此,信息系统为资产管理的相关各方,包括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都提供了严密的管理流程,大量的业务报表、卡片和单据。要想按照既定的目标和标准完成信息系统建设任务,就必须要求财政、主管部门和单位的资产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业务和信息技术能力,既要熟练掌握、了解软件中涉及的数十个页面、上百个图标按钮,明白它们的区别、联系;又要充分理解掌握各项资产管理政策和业务要求。由于操作难度大且与传统管理方式、方法区别较大,一些资产管理人员不能较快的掌握软件的操作、使用方法,难以熟练运用信息系统,不能充分理解资产管理的新标准、新要求,给工作进展带来较大困难,一定程度影响了整体工作的进度。
(三)网络条件制约系统建设
采用“大集中”模式建设信息系统,好比建设一个功能强大并有着严格安全保密要求的专业数据处理网站,技术有较强的先进性,但同时也对网络环境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信息系统网络覆盖面广,涉及区域大,但各单位、各地方网络环境和连通条件不尽相同,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主管部门和单位不具备通过安全网络登录财政服务器的硬件条件,或者连通质量不高、速度较慢,同时财政部门和基层单位的设备性能、运行环境、型号千差万别,给系统的部署实施和顺畅运行都带来较大困难。此外,网络涉及各类行政事业单位,一些单位和信息涉及国计民生,有较高的安全和保密要求,网络本身正常运转也需要严格防范来自病毒、黑客等各方面的安全隐患。
(四)系统建设技术难度较大
信息系统建设对人才和软件设计方案都提出了很高的技术要求,需要做出最优的技术选择和最充分的人才准备,确保系统实施水平可以与系统建设的要求与目标相匹配。从山东的实践情况看,系统需要处理的数据规模十分巨大,初始运行半年的点击率已超过600万次,单个数据集中点同时在线工作人数最高超过1000人,初始阶段全省存储的数据已超过40G,以后数据还将逐年递增。另外,信息系统的建设时间必须服务于资产管理改革和财政管理改革的进程,并与单位的会计核算期间相适应,系统建设任务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比其他系统的研发、推广时间大大缩短。短时间内处理如此庞大的数据,是系统建设技术必须面对的巨大挑战。财政部门作为信息管理中心,是系统的中枢,在设备和人才、软件与硬件等各个方面更要做出充分的技术准备。
三、深入推进信息系统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一)精心组织,加大投入,保障系统建设顺利推进
建设和完善信息系统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但信息系统建设任务艰巨,难度不小。应当利用媒体宣传、内部简报、网络发布等各种渠道,采取会议动员、集中培训、检查督促等多种形式,在多个层面进行宣传发动,推动各级领导和社会相关各方了解系统、重视系统、应用系统,形成良好的建设氛围。宣传发动的重点,不仅是系统本身的功能和使用,更要着重宣传资产管理的新要求、新规范、新政策。要制定详尽的实施方案,成立实施工作协调领导机构,明确分工,统一部署,统一步骤,统一实施,保证系统建设的进度和质量。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基层单位都要在设备配备和经费安排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给予必要的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应保证专机专用,为资产管理信息系统配备专用微机。
(二)充分运用信息系统,发挥信息系统的重要作用
充分利用信息系统,促进资产管理再上新水平,是信息系统建设的根本目标。同时,只有使信息系统在管理中切实发挥作用,才能把系统建设工作推向深入。一是督促行政事业单位按照信息系统中规定的工作要求,认真运用信息系统开展日常资产管理工作。单位内部的资产使用、日常盘点、维护管理应逐步通过系统在线完成。二是应用系统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网上审批。财政部门要充分运用信息系统对单位的资产处置、对外投资等管理事项实行网上审批、在线监管。三是利用信息系统数据开展信息查询和分析服务。要运用系统的分析、查询功能,为财政政策制定和相关支出安排提供信息支持;同时,从多角度分析资产管理现状,形成一批有数据、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分析报告,为政府经济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四是利用信息系统促进资产管理各项改革的深入推进。信息系统的为建立健全资产管理、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的监管机制提供了数据基础和信息平台。应以此为切入点,完善、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将制度规定的业务流程镶嵌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夯实系统建设制度基础。
(三)开展检查验收,提升信息系统建设质量
为深入推进信息系统建设的各项工作,财政部门应当通过检查验收等方式,对信息系统建设的组织管理、实施质量、基础数据质量、应用情况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制订详细的检查验收标准和方案,对照检查,查遗补缺,及时整改,夯实基础。上级财政部门应当抽调精干力量,对下级财政部门和本级基层单位的系统实施情况分别进行检查验收。检查验收可以通过听取汇报,现场检验,抽查实物,抽检账、表、卡等多种方式进行。数据质量是衡量信息系统建设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志。由于信息系统中的数据量巨大,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基础又十分薄弱,提升数据质量必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基础数据质量应成为检查验收的重要内容。通过检查验收,督促单位加强基础管理,从源头提高数据质量,设置规范的资产账簿和资产管理卡片,账卡一致、账表一致、账账相符;督促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体系,高质量推进系统实施和应用。
(四)改善提高网络环境,保障系统安全高效运行
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动态管理资产是全新的管理方式,对规范管理和科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密切结合“金财工程”建设,改善和提高系统运行的网络环境,使资产管理与现代信息技术得到更好地融合,真正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力量提高资产管理工作水平。同时,需采取有效措施切实维护数据安全和系统正常运行。一是明确责任,保证基层单位数据安全。各基层单位要建立专门制度对系统的权限设置、密码设置、数据管理责任等做出明确规定。二是保证服务器安全运行。部署在各级财政部门的服务器是保障资产信息系统正常运转的核心设备。各级财政部门要制定详细的安全策略,确保其安全运转,保证信息系统稳定、不间断运行。三是增强保密意识,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基层单位都要认真学习、落实有关信息安全和保密工作管理的规定,提高日常防护基本技能。要及时掌握接入信息系统的计算机状况,明确管理责任人,禁止将连接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计算机接入国际互联网等公共信息网络。
(五)深入推广、完善信息系统,充分体现信息系统的先进性
实践证明,“大集中”模式是建设信息系统的最优技术选择,具有较强的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财政部门要针对“大集中”模式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集思广益,协调各方面力量共同克服。通过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可以使系统的各使用方都能熟练操作信息系统,熟知系统对资产管理提出的新标准、新要求,增强克服技术困难的能力。通过完善和建立服务规范,软件公司等多方力量培育一支既精通信息技术和软件操作又熟悉资产管理业务的专业服务队伍,帮助、指导各级各类系统用户会用、用好信息系统。通过不断优化、完善信息系统,使信息系统功能不断加强,可靠性和稳定性不断提高,使信息系统在推动资产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进程中发挥更大、更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