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62500000002

第2章 从张家门到宣家滨

杭州湾北岸,浙江省海盐县。

海盐县境内的第一大河盐嘉塘,逶迤地由西向东流经了几乎整个海盐县境。盐嘉塘的东端贯穿县城武原镇,在镇东不远处的古刹天宁寺旁,陡地转了个直弯,径自北折奔向黄浦江。北折后的河流名为盐平塘,是海盐县境内的第二大河。

盐平塘自天宁寺起向北流过九华里是白苧镇。由白苧地界向东派生出一条不知名的支流,长约三华里。支流尽头处是宣家浜村。离宣家浜村正东约一华里,张家门村与之相望,两村鸡犬之声相闻。再从张家门、宣家浜向东约三华里,就是杭州湾北岸,当地居民习惯上称之为“海边”。

张筠秋,这位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共当湖地下党支部书记的出生,与张家门、宣家浜这两个村子均有关联。

张家门、宣家浜,清末隶属于沈荡区十七图。经民国、新中国的时代更迭,虽行政建制、隶属关系几度变更,但作为村庄名,却一脉沿袭至今。

张筠秋家,源自海盐县张家门张氏家族。

张家门及张氏家族的渊源,几乎没有任何文字资料留下。在近代的张氏族人中,被称为“三毛之父”的漫画家张乐平先生是最著名的人物了,海盐县设有张乐平先生纪念馆。张筠秋的父亲张礼甫与张乐平先生,是同祖父的堂兄弟。我们本想从张乐平先生纪念馆得到一些张氏的资料。但可惜的是,有关张家门和张氏家族的历史资料,馆中仅有一帧张乐平先生与其父亲的合影,以及一行张乐平父亲曾当过小学教员的简略到不能再简略的文字说明。

看来,只能从健在的张氏后人的口授相传中,寻觅一些张氏先人的雪泥鸿爪了:

张氏的先人,来自杭州湾南岸的余姚。照当地居民的习惯说法,张氏先人来自“对江”。

据张礼甫的孙女、张筠秋的外甥女张欣华回忆:“听父亲讲,从前海盐白苧的地方,从余姚来了一对做栲栳的夫妻,姓张。他们定居下来后,做生意,生儿育女。几代下来就有了张家门的地方。”

张女士的回忆,没有这对余姚夫妻越海迁来的确切时间,但从一对夫妻到繁衍成几百人口的村落,从地名的初称到约定俗成的认可这历史的进程来推算,张氏先人的始迁来海盐,最迟总应在明末清初的四百年前左右。

我们可以这样推测:大约在明末清初,一对年轻夫妻,带着他们的藤竹编织手艺和对未来的憧憬,冒着横渡杭州湾风高浪急的凶险,从南岸来到北岸。凭着他们的勤奋和坚忍,获得了在异乡生息的立足之地,繁衍了张氏人口,也逐渐累筑成了张家门这个氏族聚居的江南小乡村。

在走访张氏后人的过程中,他们中的许多人都不约而同的每每提及张家门人的择业方向,这与当地一般其他小乡村中的大部分人务农种地只求温饱生存卓然不同的理性识见,不由引起了我们对张家门人的刮目相看。

在几千年来浸淫着官本位文化的中国人的职业选择中,张氏先人们的从业方向,也不可避免地打上趋时的烙印。

张欣华回忆道:“后来就请了拳师教武术,练武术,让子孙们去考武状元,也有中了的,被朝廷派去守边关,受到皇上嘉奖。”

考武状元,是应武举的一种民间通俗说法。张氏早年传人一开始习武,是一种最适宜他们当时生存状态的选择。对于背井离乡的入迁异姓来说,习武既可以强体防身,又可免受本地土著居民的欺凌。再则,对于文化起点不高,经济实力又不太殷实的手工业者近裔来说,求一个武职,是一条既可支撑门户又可再求进一步发达的捷径。

当然,有了一定的积累和基础,就改谋更为优渥的文职官员了。张欣华继续回忆道:“后来因武将均是战死沙场居多,所以就改考文状元。”

张氏先人中,后来是出了一些文职官员的。

张惠娟女士,张筠秋的远房堂妹,平湖刚解放时,就由张筠秋介绍参加工作,一直在平湖县级机关任职,现退休在家。她回忆起张家门祖上入仕的事说:“张家祖上是出过官的,而且据说官还不小。有一年,在外面当官后衣锦还乡,船到平湖。由于官船大,又刚巧遇到大潮汛,船过不了桥。船上老爷说,天意要留我在平湖居住。就吩咐停船上岸,看地方,造房子,居住了下来。这是海盐张家门人到平湖来居住的起源。还乡的船,大到不能过桥洞,可以想见,这官员还是有一定级别的。”

对于近代张家门人的择业趋向,一生执律师职的张筠秋堂弟张寅初,在他79岁时有一段归纳性的讲述:“张家门人有两种职业,一种是经商做生意,一种是济世走仕途。”张律师将礼甫公一家,归入了济世入仕这一类。

张筠秋家世居张家门村,一直到她的祖父辈。

张筠秋的祖父母生平事迹,已几乎被历史的尘埃所封没,连名字和生卒年也无从知道。我们只能从张筠秋在1952年华东革大学习时写的一份向党交心的材料中,搜寻一些线索。照解放初期的政治气氛,写材料人的心是一定虔诚的,故虽只有只言片语,但所述事实还是真实可靠的。

“查阶级:祖父是浙江海盐人,是一个秀才,职业教书,很早死了。”

“五岁前后,祖母死,母亲死。”倡

张筠秋祖父应该逝于筠秋出生之前,即1911年前,而祖母的卒年大致可定为1914年。

张老先生是否进过学,只有这一处孤证。但他是当时的乡村中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应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教员”身份的介绍,也很得体。因为涵盖了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廷颁诏兴学前后塾师和乡村小学教员的两种称谓。

张老先生夫妻生有四子两女。儿子依长幼序为:礼甫、关甫、平甫、方甫。两个女儿:张秀英,嫁邻县平湖县金家;张丽英,嫁本县海盐县西塘刘家。

张老先生在世时的家境,据推算大致有租田三百亩、自耕田五十亩左右。这在当时的杭嘉湖地区,是衣食无忧的中等地主人家了。张老先生这个教员,不是为稻粱谋的职业,更多的是昭示一种身份:一方面表明与饱日终日无所事事的食租者不同,做着为乡梓服务的公众事务;另一方面,在公众目光中的张老先生是知书达理的读书人。在“读书人”如凤毛麟角般稀少,而“敬惜字纸”又成为社会习俗的当时乡村,使得村民们有着潜藏于心灵深处的敬畏和仰视。

在张老先生生命历程的最后几年,或者是他故世后不久的几年中,一场当地人称之为“天火烧”的无妄祝融之灾,使张家门村一夜之间沦为一片废墟。张家祖屋名为“知稼堂”,这是张老先生当年科举落第后为所筑住宅起的名谓。在这场大火中知稼堂虽未焚毁,却也半为倾圮,满目疮痍。灾后的修葺是在仓促和经济上捉襟见肘的窘迫中进行的。勉力修成的房屋已不见主人当年的殷实,再加上家中兄弟姐妹年齿渐长,都已到论婚嫁的年纪,祖屋供一家人居住已颇显狭窄。

张礼甫在婚后不久,大约在1910年左右,就迁出张家门祖屋知稼堂,租赁了一位朋友在宣家浜的一处空置住宅居住,成了宣家浜村中唯一的异性住户。

2005年金秋晚稻收割时节,我们专程来到宣家浜、张家门村,想寻觅当年张家的两处住所。可如今宣家浜村的主体已是马路边的一个农村菜市场,张家门村的房屋也全部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建造的农民新居。我们徘徊寻访许久,结果只能在沧桑之慨中驱车而返。唯一不变而隐约能听到的,是东去不远处杭州湾海岸边的涛声。

张礼甫租借的这处住房的主人及后人,笔者遍访多人,终因年代久远,不能访得其名,老屋也已荡然无存。最后在张礼甫儿媳刘佩贞1953年填写的干部登记表之“家庭情况及其家庭对本人的影响”一栏中,找到一处线索:“自己住屋是向人家租来住的,每月1斗半米(房东宣菊生,地主)。”

据此,房主是宣菊生。刘的回忆是可信的。月租大米一斗半,当时公办小学教员的月薪为大米一石半,是其十分之一,也在情理之中。至于张礼甫与宣菊生双方租借的缘起,仍不得而知。然质之以曾文正公家书中,文正公在当京官时,每有向旁人借钱,或别人向他赠钱之事,大概也可以推知其中的一二了。

对宣家浜当年的情形和张家在宣家浜住房的进一步了解,还可借助于张礼甫的孙子、张筠秋的侄儿,退休高级工程师张欣田的回忆。可贵的是,张工程师的回忆仍相当真切翔实:

宣家浜全村只有三十多户人家,一条小河自南向北穿过村庄。这里的村民大多姓宣,故而名曰“宣家浜”。

从白苧过来,由西面入村,村口南边有一排高高耸立的老榆树,北边是一片青翠茂盛的竹园。

沿着村道向东不远,有一座村里唯一的小石桥横跨在小河上,四块厚厚的条石构成了桥身,它们搁在也是由条石构成的桥墩上。石桥没有栏杆,但很稳固安全,因为桥下的河面只有二三米宽。

走过石桥,村道蜿蜒向东,一直可以通到海边,到海边有五六里路。

我的家坐落在石桥的东南隅。过桥几步路有一条小路沿着我家的西墙,转弯就到了由四块青石板铺成的晒场,每块石块约五尺见方,是祖父当年从路远迢迢的绍兴运来的。

两扇朝南的黑漆大门正对着晒场,门上有一对铜环。跨进大门玄关是一个条石铺就的天井,天井两边放着五只七石大水缸,下雨时檐沟水汇集到缸内。

天井北面是正厅,厅不大,约30平方米。北墙两侧是窗,靠墙居中放着一张贡桌。天井两侧是厢房,东厢房是厨房和吃饭的地方。靠天井的西窗用薄绵纸糊着,靠着一张八仙桌,东边有一个大灶,南边有一扇边门。跨出边门是一个院子,院子东边是猪、羊舍,西边是柴廊,向西有扇木门。平时我们都从木门经边门进出,很少开大门。

西厢房是祖父办公用房,装过电话,所以我们都叫它“电话间”。

东西厢房的北面均隔着一个狭长的小天井,分别有两个房间。东厢房北面有三个卧室,是亲亲(祖母)及我和爸爸妈妈的卧室,铺着杉木地板。狭小的小天井中是冬枯春荣的铁杆海棠。

西厢房北的小天井中长着一棵高出屋面的黄杨树,北屋两间地面用青砖铺就,且没有北窗,显得又黑又潮,有一股霉味,里面放些农具和多余的家具。

我家晒场的前面是一片废宅基地,墙基石依然规则地嵌在荒草中,荒草地上生长着五六棵树和成堆的美人蕉。

从以上张欣田的回忆看,张家的居住环境在当时的乡村,是属于中等偏上或者上等偏下的水平,应该是与他曾祖张老先生、祖父张礼甫在当地的身份相当的。

公元1911年12月6日,张筠秋就出生在浙江海盐县宣家浜村的这所房屋里。

同类推荐
  • 大明朱文正

    大明朱文正

    朱文正,朱元璋之侄,为人狂放不羁,却又胸怀大略。洪都保卫一战,使其名扬天下,被誉为明朝第五大将。然而却在战后被告谋反,被朱元璋关进囚室,幸得马皇后求情,才保住性命,终其一生再也未能出战。其子最后却能获封藩王,令人诧异,其中到底有哪些内情,不禁让人浮想联翩。且后人多对朱文正洪都一战大加赞扬,却对朱文正的人品多加贬抑。试想,一位用兵的绝世奇才岂不会洞察天下大势,而昏庸的去背叛自己掌握大权的亲叔父?其中必有很多曲折与内情,或者说是误解,那么,我的这篇小说就以朱文正为中心,讲述一个属于朱文正、属于大明的故事。
  • 君临天下:皇城

    君临天下:皇城

    这是一个阴沉狠辣的太子成长的故事,他坐拥万里江山,却享有无边孤独,他人生中只信奉一句话:这个世界不够心狠手辣蛇蝎心肠,怎么配征战沙场坐守江山如画。
  • 混迹于元朝末年

    混迹于元朝末年

    一觉醒来,他发现自己居然穿越了,就在他窃窃自喜之时,他偶然得知自己居然穿越到了元朝末年。元末,在元朝政府的高压剥削下,农民起义不断,风云四起,他这身大少爷身份着实有些危险。在这混乱动荡的年代中,看他如何步步为营,成就一世霸业!一切精彩皆在书中!PS:本故事纯属虚构,若有雷同,实属巧合!
  • 刷新世界的100个技术发明(下)

    刷新世界的100个技术发明(下)

    人类的历史,犹如一串华美的项链,是由无数大大小小的事件连接而成的。那一个个辉煌的瞬间,便是历史链条中璀灿的宝石与珍珠,它熠熠生辉,警示着后人。
  • 乱时空大作战

    乱时空大作战

    本书猪脚——硕与一行同行的5人旅游团在玛雅占卜师的预言下来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意外获得了无限的生命,却发现自己要从现在一直活到将来,直到二十一世纪他们才能恢复正常,在这几千年内,又发生了什么事呢?来看看吧。
热门推荐
  • 无限之魔修死灵法师

    无限之魔修死灵法师

    天魔极乐销魂汁,死灵妹子伴身侧。死灵魔功唤魔念,轮回百战铸真魔现实中的李思旭死了,暗黑世界中,李思旭又活了。千万骨龙怎么样?李思旭可是死灵法师!如果骨龙不够,阴魂大军怎么样?李思旭可是魔修高手!两个都不给力?那就融合在一起!所以,李思旭的职业叫做——魔修死灵法师!本书书友群16770780,欢迎大家的到来!呵呵!
  • 倾世凰妃,废材逆天三小姐

    倾世凰妃,废材逆天三小姐

    她,21世纪的金牌特工,阴差阳错,灵魂异转,穿越到了昭阳国人尽皆知的第一废材身上。一朝回归,她是十系天才,九天凤女,紫嫣神女,主神级丹药,主神级仙器,一抓一把,她是这里永恒的记录。白莲婊上门求安慰,她一脚踹飞。便宜老爹耍心机,阴谋诡计玩到他停不下来……他,昭阳国第一美男,绝世元素天才,是无数春闺女子的梦中情人,偏偏对废材庶女情有独钟,天涯海角,死缠烂打。“夫人,为夫发现一个新的修炼方法。”“什么?”“双修,既增长修为,又解了为夫的相思苦。”“呵呵,永远有多远,你就给本座滚多远。”“夫人,总不能让为夫憋死啊!”“憋死就憋死吧,大不了本座再找一个。”“嗤~全天下还有为夫这般完美的男子吗?”“……”
  • 唤

    厌倦了套路的小说,写点搞笑的,召唤的,无厘头的,捎带一点热血的。一个胖子的变强的故事
  • 轻日常

    轻日常

    身为普通女子高中生的主角与同样普通的友人们的普通校园生活。校园日常百合,主角略苏。
  • 造天传

    造天传

    这世上有很多事身不由己,比如非要我踏着强者们的磊磊尸骨问道补天。
  • 神未

    神未

    自小被追杀与亲人失散,重逢时物是人非;这世间,第一个好友利用了她,却也为她惨死;第一个恋慕之人牵住了她,最后又舍弃了她;于是她开始流落,遇见了星辰浩渺的风景,她以为可以停留了;惟愿与至亲相守,与挚爱白头,却不知,这才是流离的开始……此生,还能不能牵你你手,再唤你一声:大人?(请收藏,请鼓励,谢谢。)
  • 王者荣耀之荣耀王座

    王者荣耀之荣耀王座

    杨辰意外穿越到了王者荣耀的世界里面,一场穿越到底隐藏着什么阴谋,昔日的荣耀王座能否再次出现。为了心中的那份执着和信仰,杨辰毅然踏上了自己的征途。王座不灭,荣耀永存!
  • 天才邪魅王爷摊上废材少女

    天才邪魅王爷摊上废材少女

    “呵,我是废材?让我来闪瞎你们的眼!!”“呵呵,这个小姑娘真有趣”两个极端的人物一个超级天才一个超级废材相遇在一起,到底能擦出怎样的爱情火花??一场爱情的追逐战在悄悄开幕了......
  • 科学未解之谜大全集(优秀青少年最想知道)

    科学未解之谜大全集(优秀青少年最想知道)

    宇宙天文未解之谜,黑洞的引力有多大?神秘的暗物质是什么东西?银河系的中心到底是什么?太阳还能燃烧多久?火星上有生命吗……物理学未解之谜,物理学定律能被统一起来吗?万有引力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4℃时水的密度最大?为什么“低溫堡垒”难以攻克……数学未解之谜,毕达哥拉斯的数学思想源自中国吗?素数的本质是什么?扑朔迷离的“回文数猜想”是怎么回事?“黎曼猜想”能否得到证实……化学未解之谜,是否还存在元素周期表上以外的元素?水存在着一种新的形态吗?超强酸的强烈腐蚀性从何而来……医学未解之秘,为什么有的细菌能耐高温?艾滋病病毒是人制造出来的吗?
  • 张闻天译文集(上)

    张闻天译文集(上)

    这些译文,大多散见于当时报刊,因为环境复杂,译者不得不常常更换笔名,有的译文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公开发表。由于编者们的努力访寻、搜集、整理,今日终于产生了这个译丛。我可以想象编者们在浩如烟海的资料、文献中求索、考证的辛劳。这种填补空白的文化积累工作,其功绩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