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女儿的“大朋友”,而不是“男朋友”,在她成长的每个阶段给予她最有价值的帮助。做儿子的“好哥儿们”,而不是“严领导”,让他长成像爸爸一样大度、豁达的男人。
我曾经在《智慧妈妈用脑爱》这本书中提出,要在中国人的家庭里面引入“性别教育”这个理念。
所谓“性别教育”就是承认两性的差异化,确认男孩女孩所需要的成长教育是不同的,给予他们以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方法的差别教育。
为什么我要特别倡导这种性别教育?这是因为多年以来,我们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甚至是学校教育里,都比较缺乏这种承认男孩女孩成长过程的确是有差异的现实的理念。
一直到今天的社会,我们最常常听到和看到的,几乎都是男孩女孩一个样,女孩还要有比男孩更强的教育理念。尤其是在家庭里,父母教育孩子的策略常常是不具备差异化的,所以,我们就看到了现如今的许多男孩像女孩一样娇气、胆小、缩手缩脚,而许多女孩却泼辣、张扬、处处咄咄逼人,这种男孩女性化、女孩中性化甚至男性化的趋势,已成为目前孩子成长中最大的现实问题。
这种长期对男孩女孩成长中的差异化的漠视和忽略,已经开始造成大众审美情趣的异化。2005年的湖南卫视超级女声冠军李宇春的走红,实际上已标志着大众对中性化女孩的推崇。那种特别明显的具有女性特征的女孩仿佛已经不被欣赏,取而代之的是留一头男孩式的短发,从来不穿裙子,脸部的线条柔中带刚,身材单薄瘦削,缺乏女性特征的中性化女孩。
作为一个娱乐事件来看,大家喜欢谁、追捧谁无可厚非,可要是把它上升到一个理性的角度来看,我不得不说,这实际上是一种教育的失败。
让女孩不像女孩,男孩不像男孩,这种教育你能说它是成功的吗?
且不说男孩女孩的确有天壤之别,就是从生理和心理上来判断,男孩子和女孩子天生就是两个角色,如果我们不正视这种差别,一心想模糊这种差异化的话,最终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男孩女孩都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男孩子不认为自己是生来就需要承担责任的,需要顶天立地的;女孩子也不知道她的职责是温良贤淑,做一个好的母亲。这样混淆的两性角色意识只会给世界带来混乱,甚至导致道德崩溃,这是一种后果极为严重的教育失败。
为什么说是一种教育失败?因为在男孩女孩的成长过程中,性别意识的确主要是由生理特征决定的,但性别的角色意识更多的却来自于对他们心理成长的引导和培养。
这种引导和培养常常是来自于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主要是一种让孩子极早地建立性别意识的角色感的教育。
如果在孩子应当具备强烈的角色意识的时候,他们对自己的角色感都没有认知,缺乏承担这种角色感的意识和责任,这当然是一种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失败。
尤其是对家庭来说,这种对孩子的角色感和性别差异化的教育就更为重要,因为孩子最早是在家庭里获得有关角色区别的教育的,几乎从孩子诞生之初,这种性别教育就开始了。
男孩子常常从爸爸身上看到一个男性所应该具备的特征,而女孩子则是通过观察妈妈的行为来确定女性的思维状态和行为模式。
在一开始的时候,这种性别教育一般是无意识的、自然的一种行为影响,而等孩子大一些以后,父母就应该有意识地去针对男孩女孩的差异化,进行不同的教育。只有这样,才会在孩子有一定的意识和行为控制能力后,确认自己的性别角色感,明确自己的性别归属,建立有强烈角色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在生活中,男孩更多的会去学习和模仿爸爸的一些思维和行为习惯,而女孩则知道自己将来要成为像妈妈一样的母亲,因此,也对自己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有一些与男孩的界定。
等孩子再长大一些,他的行为特征和思维状态更稳定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发现,性别意识明确的结果就是让男孩更像个男孩,女孩更像个女孩,而非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有些男孩娘娘腔,有些女孩却性别特征模糊,并且,以自己的中性化或男性化引为骄傲的局面。
强调孩子成长中的性别差异化,实际上就是为了让他们将来明确自己所归属的角色感,极早地针对孩子性别中的不同特征、不同要求进行引导和培养。这有利于孩子的心灵成长,有利于孩子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从小就认知自己的责任和能力范围,尽量减少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因为对自己性别意识的困惑和缺乏认知所带来的影响和痛苦。
应该告诉孩子的是,人的中性化状态是不存在的,也许你的外表可以是中性化的,行为可以是中性化的,但你的生理绝不可能是中性化的。而如果你的心理是中性化状态,那你将来会感到非常困惑,因为你会面对选择而无能为力。因而,要让孩子尽量摆脱追求中性化状态的行为习惯,尤其是在心理的培养上,要给孩子极为明确的性别意识暗示,让他认同跟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相统一的心理状态;这样孩子在他需要选择的时候,才会毫不困难地选择归属于他的性别角色的生活状态。
对爸爸们来说,孩子的性别差异化教育,常常跟他的行为模式有关,这就要求爸爸对自身的家庭角色有所认知。如果说妈妈的教育多来自于很多的细节和行为习惯中,那么,爸爸对孩子的影响应该更多的在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上。也就是说爸爸更多的时候要起到把握大方向、引导家庭的宏观局面的作用。那么,对于孩子的性别教育,爸爸需要掌握的常常是:针对孩子的性别不同而导致的心理与生理不同、角色反应不同进行不同方式方法的引导与培养。
由于现在中国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因此很多爸爸无法体验同时拥有儿女的两种教育的感受,这也给爸爸们在如何与性别不同的孩子相处,如何引导男孩或如何培养女孩的问题上增加了难度。
但是,在我看来,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儿子或是女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虽然有多少孩子就有多少种个性,但总体上还是有一个大致的规律。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个大致的规律,再根据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成长环境进行具体调整,教育孩子就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
对想要掌握针对孩子不同的性别,进行不同的角色教育的爸爸们来说,只要你把握这样的几条原则,你的教育可能就是比较成功的教育,而你的儿子或女儿,可能就会成为角色意识特别强烈、性别归属感很明确的孩子。这对于他们将来的成长和生活,都是一件特别有价值的事情。
一、爸爸要和女儿把握好距离,千万别以女儿的“男朋友”自居,并为此洋洋得意。
我认识这样一个父亲,由于妻子工作繁忙,性格比较粗暴,这位父亲从女儿生下来,便一直自己带。每天照顾孩子饮食起居,接送孩子上学放学,时间一长,女儿跟爸爸有了强烈的感情依赖,爸爸也对女儿倾注了全部心血,父女俩的感情到了形影不离的地步。
转眼,女儿读高中了。每天下晚自习后都要求爸爸来接的女儿有一天突然宣布不需要爸爸来接了。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为了弄个究竟,这位爸爸一天在女儿晚自习放学的时候,偷偷跟踪了女儿,结果让他大吃一惊,原来16岁的女儿有了男朋友,是她的男同学。爸爸见女儿跟这个男生放学以后,骑着自行车一起往家走,而且,走到自己家门口,这个男生还吻了女儿。一直把女儿视若珍宝,当做唯一的感情寄托的父亲,当场就受不了,回到家里他跟女儿吵了起来。女儿认为自己长大了,有恋爱的自由,认为爸爸管得太多了,一点儿也不顾她的感受。
这位爸爸来心理咨询中心求助的时候,状态非常不好,他一脸憔悴地对我诉说:女儿是他的唯一,他不想看到女儿这么小就谈恋爱,更受不了那个男孩吻她。为此,他已经去找了那个男孩,要求那个男孩离开自己的女儿,可等他回到家里,女儿已经离家出走,几天没有音信。
看到自己多年精心照顾的女儿,为了这个男孩会跟他决裂到这个地步,这位爸爸伤心透顶,委屈至极,觉得女儿辜负了自己这么多年的心血,认为现在的孩子太无情,根本就不在乎父母对他们的付出。
虽然,在他最终接受了女儿恋爱的这个事实以后,离家出走几天的女儿又回到了他身边,但这位父亲的精神状态一直处于特别低落的边缘,他总觉得自己太受打击,有些难以承受女儿会有男朋友的这个事实。
这就是一位典型没有跟女儿把握好距离的父亲,这种距离不仅仅是指生活当中的,更多的是指心理上的。
在很多家庭中,父亲跟女儿的关系要好过妈妈跟女儿的关系,这一方面是因为一种生理原因,所谓异性相吸,另一方面是一种心理原因,因为男性和女性天然的心理差别,使他们彼此之间永远有一种神秘感,这增加了他们相互吸引的程度。
更重要的还在于立场与想问题的角度不同,由于爸爸大多数都可以站在更高的立场和更深的层面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对于女儿来说,爸爸的看法有时比妈妈的判断更准确、更有力度一些。
这是女儿在生活上习惯与妈妈相处,而在精神领域更喜欢与爸爸交流的重要原因。正是因为爸爸的这种思想魅力,它对女儿的心灵成长和思维方式的建立都有巨大的影响。
可以说爸爸跟女儿之间更多的是心灵相吸,正因为是这种触及灵魂的心灵相吸,让爸爸跟女儿的感情在某种意义上有可能成为一种超越父女关系的感情依赖。
这种感情依赖一旦把握不好,便会形成我们所看到的那种所谓“恋父情结”,或“恋女情结”的情感状态。这两种情感状态对于女儿的成长来说,都绝非是有良好意义的状态,对于一个父亲来说,也不是一个正常的情感选择。
前面说到的那位父亲,就是由于没有把握好与女儿的心灵距离,当女儿离开他时总感觉自己受到了伤害,并且无法承受这种打击。这是因为他已经处于典型的“恋女情结”状态,他把与女儿的感情上升到一种超越了父女关系的高度,因而,当他发现女儿的心灵已被另一个男生吸引的时候,他就犹如失恋一般的失落,感觉自己被女儿抛弃了,因此陷入非常糟糕的精神状态,并且长久不能恢复。
这样的父亲自己痛苦,同样也会给女儿造成痛苦,同时会对女儿造成心灵的伤害,有时候这种伤害是可以持续一生的。
还有一种女孩,在她成年以后总是对自己的同龄人不感兴趣,常常会喜欢年龄比她大很多,甚至外形、精神状态很像自己父亲的男性。
从心理意义上讲,这样的女孩大多是因为有一种“恋父情结”的潜在意识,也就是说因为跟父亲的感情状态过于密切,她常常把父亲当做了自己要喜欢的那个男人的参照物,希望按着父亲的标准去挑选她心爱的人。这也是父亲没有把握好跟女儿的心灵距离,对女儿的感情状态过于左右和深入所导致的对女儿选择生活能力的影响。
从女孩是否能获得幸福的角度来看,这种所谓的“恋父情结”并非是一种正常的精神状态。事实已证明,那些把父亲当做一种标准来选择男朋友的女孩,不见得真的能得到她想要的幸福,因为父亲跟丈夫的角色与立场永远是不同的。
不管是“恋女情结”,还是“恋父情结”,对于女孩子的成长来说,这都不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会造成她未来获得美好生活的障碍。
所以,尽管你很爱自己的女儿,可以为她付出一切,可你一定不要忘记,你只是她的父亲,她只应该在生命的某个阶段属于你,你细心地呵护她、培养她,只是为了让她属于她将来的幸福,属于她自己的家庭和丈夫。
你不是她生活里的唯一参与者,也不应该成为她心灵里的唯一,要想让她一生都快乐和幸福,你应该引导她如何去学会爱自己,也爱别人。
在生活中,我也经常遇上这样的爸爸,不管女儿有多大,6岁还是18岁,他都会以女儿的“男朋友”自居,尽管他可能不会这样说,但他的行为就在表示,这个世界上只有他会对女儿好,只有他会为女儿不惜一切代价,满足女儿所有的要求。在女儿稍大点儿以后,他对所有接近女儿的男孩子都特别戒备,并且,反感女儿会对哪个男生表示欣赏,经常对女儿进行心理暗示,告诉女儿这个世界上的男人都很坏,都是骗子,要求女儿只把他一个人当成好人。这种父亲常常把对女儿的爱看成了是一种占有,一种对女儿心灵的占有,这对女孩来说是一种非常不利的影响,它会造成女孩心理状态的发育滞后,盲目地把父亲以外的男人都看得很坏,导致她在成年以后感情选择上的种种不幸。
这样的父亲非常不利于女孩的成长,实际上也是一种心理上的不健康所导致的行为失调。
作为一个父亲,你完全有责任告诉女儿很多人生的经验,但一定不能过于主观,把自己的情感意识当做一种唯一的形式灌输给心灵纯真的女儿,这会造成孩子在认知上的盲区。
所以,要做一个成功女孩的父亲,首先要把握好与女儿的距离,要做女儿的“大朋友”,以你的智慧与思想力,在女儿成长的每个阶段给予她最有价值的帮助,帮助她提升掌握判断与选择生活的能力,而不是替她选择。
二、爸爸与女儿相处的四要四不要原则:要“娇”不要“惯”,要“爱”不要“宠”,要“收”不要“放”,要“奖”不要“罚”。
做女儿成长中的“大朋友”,对于父亲来说非常有利于把握与女儿的距离。在生活中,父亲既不能像妈妈那样可以跟女儿毫无拘束,也不方便跟女儿零距离的接触。所以,掌握一定的原则,保持微妙的距离,应是爸爸们跟女儿和睦相处的方式。
成为女儿的“大朋友”,爸爸一方面可以跟女儿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另一方面也完全可以把自己对女儿的感情用一种友谊的方式传递给女儿,让女儿对这种友谊式的情感既产生依恋,又不会过于依赖,有助于女儿学会控制和界定自己的情感走向。
我们会跟朋友的感情很亲密,很依恋,我们却不会只爱自己的朋友,我们还懂得去爱自己的亲人、父母和喜欢的人,让女儿把父亲当做朋友来爱,就是在帮助女儿建立掌控自己爱的能力和原则的思维方式。
这会使她不至于陷进对自己父亲的盲目和非理性的感情依赖,使她在感情上拥有成熟的选择。
那么,作为女儿的大朋友,爸爸应该对女儿有哪些原则呢?在我看来:
1.要“娇”不要“惯”。
很多妈妈都曾经告诉我,自从有了女儿以后,很多爸爸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对女儿的疼爱和娇惯远远超过对妻子的关心与体贴。尤其是对于女儿的要求,那是有求必应,让他上天去摘星星,他也得想办法去。
爸爸对于女儿的格外疼爱,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因为女孩生来就比较乖巧、弱小,更加会让爸爸怜爱。
对于那些无原则地娇惯溺爱女儿的爸爸来说,她的女儿常常会成为一个个性放纵、性情极差、过于自我、对物质有强烈依赖、从来不会关心与体谅别人的、品质较低的女孩。
这样品质的女孩一旦走向社会,她遭遇的常常都是挫折与打击。因为任性和放纵,她会很容易就被不好的事情所诱惑,因为娇气和不懂得照顾别人的存在,她通常也会被身处的社会所拒绝。
这样的女孩,心理承受力差,使她无法有良好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态,常常是等她饱受挫折,终于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的时候,她的青春已经结束了,生活的弯路会让她备感人生的艰辛。
所以,我完全赞成爸爸们对女儿“娇”一些,呵护多一些,但一定不要太“惯”着她,由着她的性子来,这只会让她过于任性。
“娇”和“惯”仅一字之差,结果却是完全不同的。“娇”对于女孩子来说,只会让她更加懂得自己的价值,更加珍惜自己,在乎自己;而“惯”则是一种无原则的放纵与纵容,这是一种极为不理性的行为方式,它只会让女孩子更加不珍惜别人为她付出的一切,行为更加的自我。而一个被惯坏了的女孩,还常常是一个从来不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孩子,这对女孩子来说是一个极大的人生风险。
爸爸“惯”女儿的方式可能只有一种,那就是无条件地服从她、满足她。
而爸爸“娇”女儿的方式却可以有很多种。比如我所认识的一位爸爸,他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带女儿到处旅行,带女儿住最好的酒店,吃最好的美食,他的理由是:让女儿享受最好的生活会让她懂得自己生来就是珍贵的,让女儿到处去见世面,会让她长大以后不会轻易就被物质的东西所诱惑。
还有一位爸爸,在女儿还是个婴儿的时候,就每天一定要让女儿在音乐中入睡,女儿稍大一点儿,他经常会读书给女儿听,他选择的都是那些优雅、高贵的女人的传记,那些女人的经历深深地吸引了他的女儿。现在,他的女儿18岁了,不仅极富音乐修养,还出落得文静、优雅,成为这个家庭的骄傲。
爸爸可以为女儿做的事很多,只要你希望你的女儿将来成为一个优雅、高贵、有心灵力量的女孩,你就必须看重对她的情操和心灵的塑造。
这是爸爸对女儿“娇”的内容之一。
现在也有一些爸爸把女儿当做男孩来看,让她尽量地去和男孩竞争,生活上大胆泼辣,个性上粗糙马虎,男性化十足,让女孩子去经历些磨炼,有一些承受力。这绝对是一件好事,可如果过于让女孩子不正视自己的性别,忽视自己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一味地去追求和男孩子争高低,有时就让她们产生性别模糊的感觉,这对她成年以后的角色意识会有很强烈的影响,会成为她无法胜任家庭角色的障碍之一。
因此,我建议爸爸们,对女孩还是要多几分疼爱,多几分照顾,培养她个性的细腻,性情的温柔,绝对比让她总要去赢得跟男孩子的竞争有价值得多。
这并不是说女孩一定要比男孩弱,而是要她客观地去面对她们将来要承担的角色。我们不能总是让女孩子在做了妻子以后,才会想到去学习如何做一个好妻子;在做了母亲以后,才去学习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妈妈。
这些应该成为女孩性情中的东西,实际上在她成长之初就应该有所熏陶。可是,我们现在有太多的女孩子长大成人以后,对自己的责任和角色茫然无知,不得不重新去学习。
所以,有时候爸爸对女儿的“娇”,会让孩子更加明确自己的性别意识,懂得去顺应自己的天性,知道作为一个女孩她应该享受一些什么样的生活和去实现一些什么样的要求。
我的一个朋友带着女儿从澳洲回国内度假,这个刚刚9岁的小女孩的一举一动,让我颇见识了她的特别女孩化的心理状态。
首先在穿着上,她在家里时跟别的孩子一样都是穿着一条牛仔裤跑来跑去,可是如果有人请他们全家出去就餐,她一定会自己回房间换上一条漂亮的裙子,配上合适的小饰物,把自己打扮起来。她告诉我,爸爸给她买了很多漂亮的短裙,让她知道,从小她就与弟弟不同,要根据不同的场合,搭配自己的穿着,这是一个女孩子最起码的修养。
在吃饭的时候,她很知道照顾身边比她小的小孩,一会儿给他们夹菜,一会儿给他们倒水,根本不用大人说她就很懂得如何去关注他们。
由于都是很熟的家人在一起吃饭,吃到一定程度时,她很自然地就把空了的盘子递给身边的服务员,然后,把有的盘子里剩下不多的菜拨到另外的盘子里集中起来,当然,这一切都是在征得身边的大人同意后才去做的。
因为有一次爸爸带她出去拍照,胶卷不够用了,旁边却找不到卖胶卷的,留下了不小的遗憾。女孩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爸爸带她去故宫时,她看到卖胶卷的摊位,不断地对爸爸说:“爸爸,你不需要胶卷吗?你确认胶卷带的够用了吗?我希望你再确认一下,否则,进到里面可就不会有了。”
在她的不断提醒下,她的爸爸只好把自己带的胶卷又拿出来清点了一下,在确定了这次胶卷不会不够用以后,这个9岁的小女孩露出了妩媚的笑容。
短短的几天时间,朋友们都对这个小女孩印象很深,觉得她很美丽、也很有魅力。我一直在想是什么让这个只有9岁的小女孩如此魅力十足呢?那当然是她身上浓浓的女性的味道,虽然她还是个孩子,但她的身上已经充满了让人感动的细节。譬如她在大众场合的美丽、文雅,譬如她对别人的细心照料,再譬如她对生活琐事的细腻、体贴,这些都是一个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品质,最不可缺少的人格修养。
跟这个小女孩父亲交谈时,他告诉我们,因为小女孩的妈妈工作很忙,因此,她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爸爸的照顾下生活。这位爸爸还有一个5岁的儿子,因此,他从小就刻意地把对女儿的教育跟对儿子的教育区分开来,在孩子的天性方面,他从来不去约束。因此,女儿玩起来也会很“疯”,很放得开,但孩子的教养方面他很注重给孩子一些角色教育,让女儿从小就知道,她是个女孩,她的一切是跟弟弟不一样的,她应该有她的表现状态。
这位爸爸还很注重培养女儿的审美情趣,经常带着她参加有品位的时尚发布会,观摩服装展览,出席一些朋友聚会,这让他的女儿很小就懂得如何审美,如果去欣赏有品位的生活,如何去做一个优雅的、引人注目的女孩子。
这实际上也不需要爸爸多花一些什么精力,他只要懂得一点儿这样的理念,稍稍留心一些这样的——让女儿见世面的机会就可以了。对于这位爸爸来说,这可能就是他很“娇”自己女儿的最直接的方式了。
看到这位爸爸把自己才只有9岁的女儿调教得让周围的朋友都羡慕不已,纷纷以成为这个可爱的小女孩的“粉丝”为荣,我不由想到国内的这个年龄的小女孩,有很多还像小男孩一样,在教室里冲冲撞撞,一点儿女孩子的意识都没有,这可能也跟爸爸的娇疼女儿的方式方法有很大关系吧。
2.要“爱”不要“宠”。
这是智慧爸爸跟女儿相处的第二个原则,为什么说爸爸对女儿要爱不要宠呢?在这里我把爱看成了父亲对女儿的珍爱、爱护、尊重,把宠归类为一种非理性的感情,也就是溺爱。
谈到爱与溺爱,为人父母者都知道,这其中的一字之差,却是很多父母都难以把握的。
目前中国人的家庭里面,在对孩子的教育中,真正有理性的爱并不多,最多的是非理性的娇宠与溺爱。这一方面是由于很多家庭几代人只守着一个孩子,也就是独生子女,另一方面也来源于为人父母者所欠缺的家庭教育的素质和水平。
正是由于这种非理性的宠爱过多,才导致目前中国人的家庭里面,问题孩子、问题父母的矛盾冲突不断升级,导致全社会都在面对孩子的成长教育问题不断地寻找良方。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最天然、最纯粹的一件事,但同时它也是一种最本能的情感,正因为有时候这种情感过于本能,所以,它才会导致盲目的非理性的行为。
现在有很多父母生活上对孩子百依百顺,物质上对孩子有求必应,似乎所有的生活都是在为了这个孩子转,以孩子为中心成为所有的生活目的。而目前的事实是,越是这样为孩子付出一切的父母就越容易受到打击,因为当他们将毕生的爱都给了这个孩子时,他们也在渴望孩子的回报。可从小就生活在溺爱中的孩子,通常是担当不起父母如此的期待的,结果是各种各样的,但规律只有一个,那就是这样的孩子一般都很难成才,这样的父母一般都会失望大于期望。
所以学会如何爱孩子,如何理性地把握你在孩子身上的付出,当是中国的父母们亟待需要学习的一门功课。而对于爸爸们来说,如何爱自己的女儿,如何让你对女儿的爱成为一种有助于女儿智慧成长的教育,也应当成为你作为智慧爸爸的一种职责。
真正的爱一定是建立在尊重与信赖的基础上的,尤其是对于女孩子来说,尊重她的生命,尊重她的情感,尊重她的选择,就是一种厚重而大度的父爱。
父亲的爱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跟妈妈的爱是完全不同的,在引导女儿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去建立一种什么样的人生理想的层面上,父亲的爱远远比妈妈的爱更有力量。
大家众所周知的国母宋庆龄,小的时候跟别的普通女孩一样,也是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可就在她刚刚开始懂得一点儿人生道理的时候,她的父亲,一位富有而开明的绅士结识了正为中国的革命四处奔走的有识之士孙中山,宋庆龄的父亲为孙中山忧国忧民的品质所折服,积极地资助与支持孙中山和他所领导的革命党人。
父亲的壮举深深影响了正在成长中的宋庆龄,而父亲的仁慈、善良、开明和富有理想的爱,也给了这位宋家的二女儿立志投身国家命运的人生理想。后来,宋庆龄勇敢地选择嫁给了正在流亡当中的孙中山。从一个活泼好动的小女孩,成为一位端庄、沉静,颇具人格魅力的领袖夫人,宋庆龄的父亲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作为一位父亲,他不仅给了女儿最好的受教育的机会,还给了女儿一颗仁慈、高尚、知晓民族兴亡的心,这种爱当是他做父亲的一种大爱,是他做父亲的一种成功。
当然,像宋庆龄这样的杰出女性在生活中的确并不多,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的爸爸们用宋庆龄的父亲般的那种“大爱”去爱自己的女儿,去为女儿打造一颗仁慈、善良、高尚的心。
所以,爸爸的爱对女儿来说,常常是一种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感情付出。也就是说,爸爸的爱有时候就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坚信女儿可以成功的手势、一段帮助女儿走好每一步的叮咛。
爸爸的爱有时就是一些生活中小的细节,譬如雨天的伞、雪中的牵手以及女儿孤独时的陪伴,爸爸的爱不需要每天表白,但它一定是时时存在的,能让女儿感受得到的东西。
爸爸的爱还体现在帮助女儿建立人生的目标上,在女儿面临的每个关口,爸爸都应该伸出手来帮女儿一把,要让女儿学会向他人求助,不要养成一切都自己扛的个性,因为这对女孩子来说稍微残酷了一些。
在现在的生活中,我见过很多对女儿娇宠过度,却在女儿需要心灵的导引时束手无策的父亲。真正的父爱一定是能够帮助女儿建立人生方向的一股力量,是确定你的女儿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的决定性因素。
父亲的爱里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对女儿的尊重。因为爸爸常常是女儿的人生接触最直接、最为密切的第一个男性,女儿通常会从爸爸的态度上判断她的个体的存在价值。
如果她有一位很尊重、很珍视她的父亲,她自然便会对自己的存在有一种重视和珍惜,因而,她会成为一个很在乎自己的存在状态,非常自尊而自重的女孩。
因为女性自身的成长特点,有时候她比男孩子需要更多的尊重和关爱。父亲对于女儿来说,是来自一个异性的立场,因而,父亲的尊重与信赖,就更加会左右女儿的个性中自尊自重的成分。
所以,尊重女儿,不管她是3岁还是16岁,处处都要给女儿留足面子,这并不是说可以随意地纵容女儿,而是说在凡事都要把道理讲清楚的情况下,不要随便轻易地伤害女儿的自尊心,形成她对自己容易轻视的思维习惯,这对她将来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生活中还常常有这样的爸爸,对女儿的一切事务都大包大揽,大方向把握不够,细节处却过分细腻,这样的爸爸爱得很真切,却常常因为得不到女儿的理解而总是出力不讨好,父女关系也因此变得很糟糕。
乐乐是我在心理咨询中心帮助过的一个16岁的女孩,这个刚刚上高一的女孩,生活却一点儿也不快乐。她到心理咨询中心来接受心理辅导的时候,已经因为心理抑郁出现轻微的幻觉,那就是对一切都感到害怕,尤其害怕陌生人,常常在马路上看到不认识的人走近她就被吓得哭起来,后来已经根本无法再坚持学习,无奈之中她在爸爸的陪同下来到心理咨询中心。
乐乐的爸爸是个朴实憨厚的中年男人,由于乐乐的妈妈工作很忙,他失业以后就一直没再出去找工作,照顾女儿、呵护女儿成了他生活的全部,为此,他没有朋友,没有自己的生活,他的一切都是为了女儿。
可就是这样,他也没给女儿带来快乐。那天,当乐乐在诉说中突然情绪激动地大喊“爸爸我恨你!爸爸我讨厌你,是因为你我才变成了这样!”时,我看到一直站在旁边的他,眼泪也夺眶而出,满脸的委屈与不知所措。
这就是一位典型的因为实在不懂得爸爸的真爱是什么,而导致跟女儿如此相互伤害的父亲。
在我对女孩乐乐做了一系列的心理了解以后,我确信这个女孩的心理状态已处在一种极为不健康的边缘,用专业的术语来说,也就是出现了一种心理机制防御过剩的心理障碍。
她的这种心理障碍首先来自于她的父亲对她的过分保护与不信任。由于对女儿的一切都不放心,这位爸爸从女儿上小学就接送孩子上学放学,一直到女儿读高中了,爸爸还要天天接送,这让女儿很被同学瞧不起。
为了让女儿不被外界伤害,乐乐的爸爸从小就告诉女儿,这个世界上可以信赖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爸爸,这让女儿在感情交流能力上几乎是空白的。等她大了以后,想要有自己的朋友,要自己需要的友谊时,她发现她根本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根本无法赢得别人的友谊,这让乐乐成为一个很孤立的人,总是不被别人所接受,造成了乐乐内心对自己的存在价值的否定,使乐乐非常自卑。
爸爸对女儿的不信任还体现在生活琐事上。因为从小就照顾女儿的饮食起居,乐乐的爸爸对女儿的生活细节参与得过于细致。女儿已经16岁了,每天什么时间大便还要爸爸时时提醒,这让乐乐觉得很没面子,很是尴尬,可爸爸觉得为了女儿的健康他必须这样做,对乐乐的反感常常是视而不见。
因为每天接触的人都是爸爸,而乐乐的爸爸又永远把女儿当做一个婴儿来宠,因此,乐乐的心理发育水平严重滞后,在做心理测试时,我发现乐乐的心理发育状况,也就是七八岁孩子的状态,这也成为乐乐造成严重的心理压抑的原因。
因为处处像个低能儿童的心态,乐乐在她的同龄人中找不到友谊,同学们都觉得她有些过于幼稚,都不喜欢跟她交往或者是做朋友,这让从生理上讲已进入青春期的乐乐特别苦闷,一方面她很想得到大家的接受,进入到同龄人的圈子,另一方面她又很难摆脱自己与其他同学发育不同步的心理状态。为了得到朋友,她曾经以不断地送同学礼物的方式来赢得一段友谊,可这样的友谊往往很短暂,接受了礼物又很快离她而去的朋友常常又给她造成了心灵伤害,让她更加痛苦并困惑。一个本应充满了活力和朝气的美丽女孩,在父亲的这种缺乏理性和信任的爱中心灵已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
由于父亲对女儿的生活能力缺乏信任,事事大包大揽,16岁的女孩乐乐还是一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离了爸爸就寸步难行的女孩。在爸爸乐于享受女儿对他的这种依赖的同时,乐乐却对自己生活中的低能特别烦恼,她认为是爸爸剥夺了让她自己面对生活、安排生活的权利,是爸爸让她变得成为一个无法料理自己生活的女孩,为此,她对爸爸的全方位照顾并不领情,甚至有些深深的痛恨。
16岁正是孩子的自我认知开始觉醒的时候,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开始对自我的能力和心理状态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当他们觉得自己长大了,想要去承担一些属于自己的生活时,却发现他们根本没有这个能力,根本无法应付那些看上去很简单的生活琐事的时候,他们的自信心就会严重受挫,面对生活自强自立的勇气也就无从谈起。而乐乐就是这样一个想要挣脱父亲的怀抱,却又无法相信自己有能力去面对生活,因此,便造成强烈的心理冲突的女孩。
每一位父亲都很爱自己的女儿,但是不是每一位父亲对女儿的爱都是理性而科学的,看看你自己孩子的存在状态,你就知道了。
有些人说,爱是一种无法用形态来表现的东西,我却认为,作为父母,你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找到你的爱的形态。尤其是对于父亲来说,你对女儿的“大爱”,会让女儿成为一个有理想、有目标的人;你懂得尊重女儿的爱,会让她成为自尊自重的女性;你对女儿充满信任的爱,会让女儿从小就知道自强自立,坚信自己拥有面对生活的能力。一个有充分的进取心、有自信及优雅的生存状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女孩,便是父亲的爱的表现形态。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有不少父亲把爱当成了宠爱、溺爱,当成了无原则、无理性的感情输出,这对于女孩子来说,是一种特别不理想的成长环境。
现在有很多人对第一代独生子女中的有些已成年的女孩印象不好,觉得她们任性、放纵,责任感极差,不懂得付出,只一味地索取,对他人缺乏关怀与体贴,只注重自我的感受。这已经反映出,这一代的有些父母是如何爱自己的孩子的。孩子是父母的爱的形态表现,有什么样的父母之爱,就有什么样的孩子的成长。
也许正是因为缺乏了爱的素质、爱的水平、爱的境界、爱的原则,才造成了如此之多的爱的失败。所以,真爱不是溺爱,它一定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智慧。它和本能的爱是有区别的,想要你的爱变得更加成功,更加有价值,你就要对自己的爱有一个判断。
3.要“收”不要“放”。
我常常对爸爸们这样说,如果你有一个女儿的话,你要很在乎给女儿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环境,这并不是在说你的家庭的硬件,譬如你的房子的大小,物质条件的好坏,这一定是说在于你的家庭的软件,也就是你的家庭气氛、家庭的氛围和家庭的教养。
要知道家庭的气氛、家庭的氛围和家庭的教养对于女孩子的成长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直接决定着她的性情、她的风格和她将来对自己生活的选择。
你很难想象一个成天生活在吵吵闹闹、战火不断的家庭里的女孩,将来会拥有一个比较温和、文静的性情。你也无法保证一个在生活中无人约束,习惯了放纵与夜不归宿的女孩,将来会成为一个受人尊重与懂得自尊自爱的女性。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经验,女孩子嫁人,男方很看重的常常不仅仅是女孩的容貌与嫁妆,更重要的是她的家庭背景,也就是她的父母给予她成长的环境,因为,这直接决定着她将拥有一个什么样的人格素质和个人修养,甚至包括什么样的生活习惯。
所以,作为一个父亲,你与女儿相处的另一个重要原则,在于给她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和什么样的家庭教养。
在这里我认为你首先要做的是要“收”不能“放”。
所谓“收”,实际上就是一种家庭的力量,你要使你的家庭对于女儿来说有足够的吸引力,要让女儿对家庭有充分的依恋,让她因为依恋家庭而有一种责任感。
我们常说,人都是因为对家庭有一种责任感,才会避免去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才会不舍得让自己的家庭受到伤害的。同样,这种对家庭责任感的建立,通常也是让你的女儿去不断地要求自己、规避一些人生风险的好方法。
但孩子的种家庭责任感的建立,一定是来自于家庭对她无条件的接纳与包容,因此,想要帮助女儿建立对家庭的依恋感,智慧爸爸首先要给孩子一个好的家庭氛围。
也就是你要有足够的能量,让你的女儿因为喜欢你而喜欢回家,因为信任你而爱自己的家。
我曾经在心理咨询中心接待过这样一个女孩,她21岁,就已经离过一次婚了。在她的生活中曾经充满了混乱与放纵,究其原因,她却认为跟她的家庭有关,跟她的父亲有关。
这个女孩的爸爸是一个普通的公务员,因为在单位不是很得志,就经常回到家里来宣泄,女孩的妈妈是一个特别软弱的女人,经常遭受女孩爸爸的暴力,在女孩的记忆中,她的家里从来就没有安静过。
因为自己不是很成功,刚开始的时候,女孩的爸爸对女儿期望值很高,处处对她有很高的要求,这让女孩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初中毕业时女孩没有考上重点高中,只好读了一所中专学校,这时爸爸对女儿的失望造成了他对女儿的冷漠和暴力侵犯,女孩在家庭里找不到任何的温暖,常常是放了学也不愿意回家,一个人在大街上逛来逛去,时间一长,女孩认识了一些社会上的闲散人员,开始了放纵的生活。
在女儿变得放纵以后,这位爸爸的暴力行为就更加变本加厉,他从来没在女儿变坏的背后找原因,而把这归罪为“她天生就是一个坏女孩”。
女孩在家庭的暴力环境中更加无法生存下去,中专毕业她为了逃离家庭,远离父亲,匆匆忙忙嫁给了一个她并不了解的人,结果结婚一年就不得不离婚,女孩的精神状态也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这个女孩有些悲剧的经历实际上已经在提醒那些不懂得给自己的孩子提供一个良好家庭环境的父亲们,如果你的家庭没有“收”的能量,你的孩子就会因为放纵而备尝生活的苦果。
所以,作为一个父亲,能够让你的孩子因为恋家而不会去轻易尝试错误的行为,这才是你很成功的地方。
对于女孩来说,她天生细腻、敏感脆弱的个性,更需要有一个充满了温暖和关爱的家庭氛围,有一个祥和、安宁、和谐的家庭环境,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她才会如你所期望的那样,出落得美丽、大方、端庄、温柔,成为一个懂得关爱别人,也接受别人的关爱的心理健康的女孩。
给了孩子良好的家庭氛围,你还要懂得,对于女孩,“收”的另一个含义是低调而有教养,因为女孩子天生的生理与心理的特点以及社会传统的约定俗成的观念,人们常常对那种个性张扬、性情夸张和处处咄咄逼人的女孩会有一种拒绝的态度。尤其是当这样的女孩再是那种缺少才华、欠缺真正的能力,只是仰仗外表或是一种什么样的背景时,大家对这样的女孩子更是敬而远之或评价极低。
从本质上来讲,这样的女孩不见得就“坏”到哪里去,只是她身上欠缺一些家庭的教养和教育,她失败在个人的修养和素质上。
所以,对于爸爸来说,你对女儿各方面的教育教很重要,但她的个人修养的教育,要比她能够考个什么样的大学更重要。
在她的个人修养中,家庭教养的教育是很重要的内容。这种教育应该从她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譬如她应该懂得如何地待人接物,如何礼貌而文雅地接受别人的帮助,如何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如何不能无故在外留宿过夜,如何不随意地与陌生人亲密接触,甚至如何帮助妈妈做一些家务,如何去发现别人的需要,如何去体谅别人的难处。这些都应当成为女孩家庭教养的一部分,让她深刻地体会自己的责任感,建立她的角色感。
这些教养会让女孩从小就有“收”的心态,也就是说她不会是在一种放纵与纵容的心理状态中长大,这让她明白自己的人生是在承担着一些责任的,让她懂得选择与自己的角色相适应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
这种对女孩“收”的家教,会让她避免那些因为放纵而带来的人生代价,减少她在生活中的风险,能够最大程度上保障她未来的幸福。
当然,我说的“收”绝对不是约束和限制,更不是一种盲目的管教,这些只会让孩子产生被动接受的心理;真正的“收”的家庭教育,一定是孩子自己积极参与的、民主而科学的,它不过是一种家庭教育的艺术或方法,而绝非手段。
有了良好的家庭环境,再掌握艺术的家庭教育的方法,你的女儿当然会成长得快乐而自信。
4.要“奖”不要“罚”。
这个原则实际上适应于所有的人,因为从人的心理状态上讲,人天生就喜欢被奖励,不喜欢被惩罚,天生就会在奖励中更加成功,在惩罚中不断失败,这是由人的生理和心理的特质所决定的。
对于父亲来说,“奖”与“罚”在与女儿的相处中,更有一层深刻的含义。
由于女性独特的心理与生理的素质,女孩对于奖罚所产生的后果,好像更具有一些强烈的反应能力。
因此,想让女儿成为更优秀、更美丽的女孩,做爸爸的一定要学会只奖不罚,因为女孩子的自尊心都非常强,而自信心却比较差,经常的奖励会让她们不断地受到鼓励,因而不断地加强自己的自信心,从而发挥超越自己本能的潜能。
我们现在经常强调人的潜能教育,实际上潜能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奖励的教育、赞美的教育、欣赏的教育。
因为潜能常常是存在于人们的能力之中,却常常不被人们自己所发现、所认知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能量无限,却通常需要一种力量来引爆它、点燃它,而这种力量便经常是来自别人的夸奖与鼓励。
在这里我所说的“奖”,并不仅仅是物质的东西,它更多的是一种欣赏的语言、赞美的目光和表示鼓励的肢体行为与语言。
也就是说它可以是物质的体现,但更多的是一种行为心态的体现。
对于女孩子来说,奖绝对要比罚更使她愉快,使她重视自己,使她更有勇气进步,而“罚”通常会大大伤害她的自尊心,改变她对生活的选择。
我曾经采访过这样一个女孩,她只有15岁,却已经成为街头很有名的“小太妹”,身边聚集了不少“小混混”。她本来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女孩,从学业优秀到完全放弃她只用了一年的时间。这其中她的父亲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因为学习一直不错,女孩本来很受宠,可自从上了高中以后,她的成绩突然下降,怎么努力也很难跟得上,几次考试不理想,爸爸的粗暴让女孩备尝皮肉之痛。从这以后,女孩开始自暴自弃,经常逃学、逃课,出去跟社会上的人鬼混,后来,女孩在一次醉酒以后与男孩发生了关系,造成了意外怀孕,这成为她永远不被父亲饶恕的弥天大罪。在饱受了父亲的痛打以后,女孩开始经常夜不归宿,后来,干脆离家出走。是这位对女儿只会“罚”而从来不懂得“奖”的父亲,亲手把女儿推到了这条路上。
所以,对女儿一定要多奖,不罚,这应该是每一位做父亲都要懂得的心理战术。这有助于帮助女儿建立足够的自信,保持足够的自尊,维持足够的心理平衡。
也许有的爸爸会说,要对女儿有奖有罚,才能保持合理与公平。我认为你的目的是为了让女儿不断地有上进心,不断地因为被重视而成长得更出色,因此,这决定了你的方法要看重效果而非手段。
我建议爸爸们在女儿即使有了一定的错误时,只要这错误是在被接受的范围内,你也要给予女儿一点点奖励的措施,去鼓励她走出这个错误,认识这个错误给她带来的教训和经验。把错误当成她学会选择正确的开始的“入场券”,这样既有利于女儿迅速地摆脱因为错误而带来的苦恼,更有利于她对爸爸的处理方法全面地接受,这会降低因为错误而给孩子带来的成长中的成本,减少孩子和家庭为此要付出的代价。对于孩子来说,“奖”比“罚”更容易让她记住错误的原因,更容易让她学会如何去规避错误,因为,她懂得爸爸的做法实际上是一种真切的期待。
当然,“奖”与“罚”之间的度还是应该由爸爸来把握,这其中要坚持大的原则,而对于细节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我想提醒爸爸们的是,那些对于孩子过多的“罚”,只会让孩子失去更多的自信,让她更加地无法从错误中走出,更加地放弃上进的想法。
对于女孩来说,任何方式的惩罚都将是对她们的自尊心的破坏,会让她们不断地降低对自己的评价,从而放弃很多她们原来坚持的东西。因此,这是一种很不科学的教育方式,惩罚也许会让孩子对自己的错误有一定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收敛,但它基本上不会解决本质的问题。经常惩罚孩子的父母都知道这样的一条规律,那些总被惩罚的孩子一般都是屡犯屡罚、屡罚屡犯,很少有他真正从自己的错误中走出来的时候,因为通常都是迫于父母的压力和怕被惩罚,他才承认自己的错误,但这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处理方法,只会让他更快地去重复自己的错误,惩罚的最后结果就是大家都彻底放弃,父母放弃了孩子,孩子放弃了人生,家庭放弃了快乐与安宁。
所以,多给女儿一些被奖励的机会,就多让她有一些向上走的台阶,这是做爸爸的技巧,更是智慧爸爸的品质,请你一定要坚持。
我知道在中国人的家庭里面,不少爸爸都会对女儿的教育比较放手,常常认为教育女儿都是妈妈的责任,实际上,在对孩子的教育上,父母的责任都是一样的分量,一样的不可缺少,尤其是父亲,因为背负了较为宏观的职责,更加需要帮助女儿建立一定的人生目标和人生准则,需要给女儿一个更适合她成长的家庭环境,因此,爸爸跟女儿的愉快相处就显得更为重要和不可或缺。
也许你已经是一位有自己跟女儿相处之道的父亲,只要你的女儿成长得健康、快乐,我相信你的相处之道就是成功的。
如果你是一位正在寻求与女儿快乐相处的父亲,那么,我坚信只要你坚持如上的成长智慧,坚持对女儿要“娇”不要“惯”,要“爱”不要“宠”,要“收”不要“放”,要“奖”不要“罚”的四要四不要原则,你就会收获最理想的父女关系。让你的爱以最佳形态展现在你的生活中,那就是你人格健康、性情美好、成长顺利的女儿。
自我检测
在下面的()中打“√”或“×”,来判断一下你自己跟女儿的相处是否处于最理想的状态。
()1.你的女儿有事总会请教你,但不会把你的判断当成唯一。
()2.你的女儿有很多朋友,大家都很喜欢她。
()3.你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带女儿见世面的机会,却从来不会无条件地满足她。
()4.你经常跟女儿谈心,跟她探讨人生目标问题。
()5.你认为女儿很崇拜你,你们之间像朋友一样。
()6.你认为你的家庭氛围对女儿来说,很有吸引力。
()7.你的女儿经常得到你的奖励,你很少惩罚她。
()8.你认为女儿跟你的关系和跟她妈妈的关系一样充满信任。
()9.你相信你的女儿将来会成为一个好母亲。
()10.你在乎她的家庭教养和人格品质超过了她的考试成绩。
()11.无论遇上什么挑战,你都是最坚定的支持女儿的人。
()12.你的女儿非常自信。
亲爱的爸爸们,如果你画的“√”在8个以上,我特别要告诉你,就目前来看,你和女儿相处得非常好,你们是父女关系比较理想的家庭,请继续坚持下去吧,你们会越来越好。
如果你画的“√”在12个左右,我真的要恭喜你,你和女儿的相处已到了最理想的状态,你们都很优秀,你这位爸爸也将收获智慧的果实——一个非常出色的女儿。
而如果你画的“×”在6个以上,你应该坐下来好好考虑一下如何跟女儿相处的问题了。要知道再这样下去,你会失去很多拥有一个女儿的快乐,更谈不上拥有女儿的成功了。没关系,只要你是一位有强烈愿望、想要跟女儿有愉快相处的爸爸,我相信你很快就会找到更科学、更智慧的相处之道。
而如果你画的“×”超过了10个,我相信你一定也是一位很着急、很苦恼的爸爸了,请相信你自己吧,只要你想改变,生活永远会给你机会,而给了爸爸机会,就等于给了女儿出路。我们常说,思路决定出路,只要爸爸们思路对了,一切问题将迎刃而解。要知道,女儿一天天在长大,她当然也需要爸爸不断地在学习中成长,做个跟女儿一起成长的智慧爸爸吧,这样的机会也许一生只有一次,请加油吧!我期待着你和你女儿的好消息!
三、不管儿子多大,爸爸都应该像对待一个男人那样对他。
在谈完了爸爸如何跟女儿相处以后,我还想跟爸爸们聊聊如何跟儿子相处。在现实生活中据我了解,大多数爸爸都认为跟女儿的相处要比跟儿子的相处容易得多。这一方面是因为女儿大多数比较温顺乖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爸爸跟女儿是两性视角,会有因为立场与角度不同带来的审美差异,因此,差异越大,相互吸引的能量就越大。所以,我们常常看到爸爸跟女儿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换成儿子都常常是一对“沉默寡言”人,不在一起争吵、冲突就已经算是不错的父子关系了。
对于爸爸和儿子的关系,我一直在观察研究,时至今日我还真没有遇到过太多那种特别融洽、特别默契、特别亲密的父与子。
包括今天的独生子女,由于大多数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因此,大部分父母一生只能体验面对一个男孩或面对一个女孩的经历,这给父母造成了很多抚育经验的缺失,也让他们少了针对不同性别的孩子,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的可能性。因此,不管是男孩女孩,过去的成长经验对他们来说,都可能不适应,但无论社会环境怎么变,家庭结构如何不同,健康、和谐的父子关系总是比较缺少,这不能不把问题归结到父母的教养方式上,尤其是爸爸们与儿子的相处方法上。
与女儿相比,爸爸们与儿子的相处可能会更困难一些。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较为接近的生理特征,都是“雄性动物”,都比较有征服的欲望,都喜欢竞争,甚至都想做强者。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非常相似的心理特征,都比较坚强,很少示弱,都比较自负,很少会服气别人,都比较骄傲,不喜欢别人的批评,甚至都有强烈的自尊心,为了面子可以不惜生命。
这种几乎没有距离的生理与心理的特征,造成了父与子之间比较自然的“相互竞争”的关系,都说异性相吸,同性相斥,这个道理用在父亲和儿子之间是比较有道理的。
也许你不相信,爸爸跟儿子之间是天然的血缘关系,他们怎么会“相互竞争”?
可事实上,这种竞争从儿子还是婴儿的时候就开始了,成为母亲的女性一旦有了孩子,便会处处忽视孩子的父亲,在孩子稍微长大一点儿,尤其是男孩子,他会对父母之间的亲昵关系表示不满,有时候他的啼哭、情绪的烦躁常常来自于他想完全占有母亲的感情的需要。
而同时,父亲也会有心理上失落,认为孩子过多地侵占了他与妻子的空间,形成了他在感情上比较受冷落的事实,这时候父亲也会对孩子有一种不满的情绪。当然,大多数时候,这种情绪是存在于父亲的潜意识当中,一般没有突发事件,它是很难显露出来的。为什么说婚姻有七年之痒,也就是说夫妻在走到第七个年头的时候比较容易出现危机,这也跟妈妈们在这段时间把心思都放在了抚育孩子上有关。因为6岁之内的幼儿还是特别依赖母亲的哺育,而常常是在这个时候,孩子的父亲容易感到失落和感情的空虚,从而引发婚姻的动荡,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孩子与父亲的竞争问题。
女性在做了母亲以后,常常会把孩子当成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感情寄托,这是由女人的天性决定的。而父亲跟孩子的潜在竞争,尤其是跟儿子的潜意识中的较量也更是一种极为天然的情绪,只是由于它没有特别明显的显性表现,人们常常没有意识到这实际上是天性使然,甚至连当事者也只会抱怨自己怎么生了这么一个叛逆的儿子,或怎么有这样一个无法相处的父亲,由于忽视了这种矛盾背后的实质,所以,我们就会缺乏科学和理性地来解决这类问题。
在我们知道了问题的实质以后,要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并不难,既然同性相斥有对父子关系不利的地方,那么它也一定有可以对父子关系的改善带来好处的优势。
首先因为大家都是男人,他们身上都会有男性所应该具备的优点,譬如心胸宽阔、志向高远、喜欢挑战、善于助人、同情弱者等等。
其次,因为他们的优缺点都很接近,因此,他们之间相互了解、相互沟通起来更加容易而简单,有时一个眼神就让他们知道彼此想做什么。所以,男人之间的默契有时比女人之间还容易达到,因为他们通常想问题比较直接,而且,讷于言而敏于行,想到就去做。
这些优点都有助于他们之间相处得简单而透明,关键在于父亲把不把儿子当成一个男人来看。
所以,要想有愉快的父子关系,跟儿子有和谐的相处,爸爸们首先要做的是,不管你的儿子是2岁还是18岁,你都要像对待一个男人那样对他,让你们之间像“哥们儿”一样相处,而切忌你在他面前永远一副“领导”的面孔,这只会让你的儿子一旦有能力叛逆,第一个反抗的就是你。
在我所了解的最糟糕的父子关系中,极为常见的就是“领导风格”的家长式的父亲,他在家庭里面常常是发号施令的角色,而孩子只有乖乖听话的份儿,连辩解几句都会被认为是“顶嘴”,从而遭到更严厉的处罚,这种氛围的家庭里,怎么会有和谐的父子关系呢?
父亲对男孩的发号施令、独断专行,只会让男孩的内心深处更加强烈逆反。小的时候他会是那种表面听话、背后调皮的孩子,而大了他就会干脆成为父亲的对立面,处处与父亲作对,处理问题特别容易极端化,严重一些的还会形成病态人格,甚至影响他成年以后的生活。
我在北京某中学采访时,遇到过这样一个正在读高一的男孩,他的破坏欲特别强烈,经常在学校闯祸,不是把同学打伤了,就是把班里的饮水机给踢翻了,属于那种极为容易冲动的男孩。常常是他父母来学校刚刚把儿子损坏的公物赔上,那边他又把教室的门给踢坏了。最严重的一次,是他一拳打破了窗上的玻璃,结果整个手臂全被割伤,到医院缝了20多针,留下了深深的疤痕,他个人遭受了很多痛苦不说,还错过了当时的期末考试,学习也受到很大影响。
在老师的介绍下,我得知男孩的父亲就是那种典型的领导式的父亲,对儿子的问题从来都是一味地压制和管教,从来不给儿子解释的权利,也从来不让儿子有跟他平等交流的机会。时间一长,这个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心理产生了严重倾斜,心态失衡的他缺乏正确的宣泄方法,便用不断地做出让父母难以接受的行为来平衡自己,这个在内心的矛盾冲突中痛苦挣扎的大男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在心理咨询中心还接待过这样一个男孩,他只有6岁,却已经跟爸爸冲突到无法相处的地步。有一次他在爸爸训斥他的时候,脱口说出了一句非常难听的脏话,这让他的爸爸特别惊讶,孩子这么小就已经学会骂自己的父亲了,那将来可怎么得了?这位父亲越想越紧张,带着孩子就来做心理咨询了。
在咨询中我了解到,这位父亲平时对儿子也是特别粗暴,经常非打即骂,他的目的也是想让儿子成为一个好孩子,却不知道他的这种极不理性的教育方式给孩子带来了很大心灵上的伤害,让孩子在行为上发生了模仿的意识。所以,在这个儿子的心理承受达到极限的时候,他也会用爸爸对他的方式来反抗父亲。
这可能是我所接触的年龄最小的儿子与父亲关系紧张的个案了,面对抱怨的父亲、苦闷的孩子,我想到最多的是他们之间相处的方式,这也许才是造成让他们无法彼此接受对方并和谐相处的最重要的原因。
过去有句老话说得很有道理,叫做“多年的父子成兄弟”,这是一个很朴素的道理,就是说当你真的跟自己的儿子像兄弟一样交流、像哥们儿一样相处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其实你们很像,无论是性格还是气质,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因为你们是世间最近的血缘,你们无法割舍那种亲密的联系。即使你们有时格格不入,那也大多是因为爱之深所以恨之痛。
因此,我见过许多那种恨铁不成钢的父亲,也见过许多嘴里嚷嚷着要放弃,却从来不肯放松那颗牵挂着儿子的心的爸爸。
既然今天我们无法真正放弃,那为什么不调整自己做父亲的策略,为拥有一段动人、和谐的父子情谊而做一些努力呢?
我坚定地相信,这世间不会有任何一对真正无法融合的父子,只要你是一位懂得把儿子当成跟你一样的男人来相处的爸爸,你就会收获快乐而幸福的父子关系。
在这里我把父亲与儿子愉快相处的秘密归纳为两大要素:
第一要素:要沟通,不要粗暴管教。
我相信很多爸爸都有这样的经验,在产房外听到儿子的第一声啼哭时,心里就想到了,既然是个男孩,就得严加管教才能成才,否则就容易成为调皮的孩子。
实际上这完全是一个误区,在教育孩子上管和教完全是不同的概念,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在一个相对比较民主自由的时代成长,他内心对“管”这个字是完全抗拒的,而“教”也得看是一种什么方式才能够让他接受。
如果你现在还把对孩子的教育局限在“管教”这个范畴里,你就可能是一位方法并不科学的父亲,你管不了孩子,因为你是一位知识更新并没有孩子快的爸爸;你教不了孩子,最终的结局是,你常常被你的孩子所“教育”,因为他对你的那一套根本就不“感冒”,你对他的一切都束手无策。于是,你感到了自己的教育很失败,可又不知道自己的失败到底是因为什么,这也是今天那么多的家庭和那么多烦恼的父母的困惑所在。
其实,父母的失败只在一点上,那就是他们常常把孩子看成自己的私有物品,看成一个“物”,却很少认为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生命,也应该拥有自己的权利和尊严。因为缺乏平等沟通的意识和行为,所以,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仅限于一种“管教”的水平,这种位置的不平等首先带来的就是沟通意识的不平等,于是,孩子的逆反心理过早地被这种不平等所激发出来,于是,有了那么多很小就充满反抗意识的孩子,也有了那么多在失败的“管教”中不断怀疑自己能力的父亲。
想要与儿子建立和谐的关系,我建议爸爸们要彻底放弃“管教”孩子的理念,把心态放平,尽快建立与孩子平等沟通的习惯。把你的儿子当做另一个男人来与他沟通的感觉真的很不错,这会让你们建立非常牢固的友谊,形成一种父子联盟,这对你实施父亲对儿子的引导是非常有利的平台。
我在美国学习的时候就经常遇到这样的场面,高高大大的父亲蹲在大概只有2岁多的儿子面前,为他想要喝什么饮料而跟他商量半天,如果父亲不希望儿子喝可乐,那他一定会跟他讲许多道理,直到儿子同意接受父亲的意见。这种过程在许多中国的父亲看来,也许是多余的,因为他是你儿子,他喝什么你替他决定不就行了,至于讲这么多道理吗?
但这就是美国父亲的风格,无论孩子有多小,他一定会耐心地给孩子讲道理,用跟孩子平等的沟通来说服孩子,这也是我们在机场、在酒店、在公共场合,你很少会遇上那种为了达到目的而哇哇大哭或满地打滚儿的外国孩子的原因所在。
美国父母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用良好的沟通来解决问题,所以,他们都有一种这样的心理模式,那就是合理的愿望一定会被满足,而不合理的愿望就是再闹也不会被答应。所以,跟美国的小孩子交往,你会发现,他哪怕还在上幼儿园,他也会像个大人似的跟你讲道理,很少胡搅蛮缠,浑不讲理。
良好的教育会带来良好的心理模式,而良好的心理模式一定是用良好的沟通习惯来养成的。我们中国的父母多的是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的无私奉献,却十分缺乏跟孩子沟通与交流的心理模式与行为习惯。
想要你的孩子服从你的教育,你首先要懂得服从孩子内心的需要,那就是给予他平等与尊重的沟通机会,让他有权利、有勇气、有兴趣表达他自己。
对于男孩来说,建立这种表达习惯就更加重要。因为从本质上来讲,男性主动倾诉的欲望要远远低于女性,如果家庭里再欠缺这种可以倾诉的气氛与环境,那就很容易造成男孩倾诉欲望的缺失,使他因为不善于与人沟通而拒绝沟通。
有很多父亲都抱怨,自己的儿子小时候挺活泼,大了以后反而变得沉默寡言,不爱说话,什么都不跟父母讲,害得父母天天要从他的表情上来猜他在想些什么,这样搞得父母很累,孩子也很不开心,家庭的气氛很郁闷。有的父亲为此而不愿意早回家,有的父亲为此不喜欢见到儿子,常常等儿子睡了才回家,这种家庭的痛苦实际上已经让这些父亲背上了太重的情感包袱。
这其实是因为父亲们从小没有给孩子养成沟通的习惯,等孩子大了发现这些问题,想要改变的时候,常常就已经晚了。
所以,父亲想要跟儿子保持愉快的关系,最重要的是要跟儿子谈心、沟通,每天坚持跟儿子说说话,哪怕你们聊的是无关紧要的东西,这都会让你和儿子身心愉悦。
对于儿子来说,因为他是个男孩子,因此,他更渴望跟父亲在一起,更渴望得到父亲的欣赏与尊重,因为只有这样,他才会觉得他是一个被父亲承认的男人,这会让他很自信也很有自尊。
有了良好的沟通,父亲就有了很多影响儿子的机会,因为儿子是从心灵上去接纳他的父亲,所以,你完全可以把你的人生经验和理想当做一种信息传递给他,这些都可以成为你跟儿子之间共同分享的东西。当儿子也很乐意跟你分享他的想法的时候,你还担心儿子的教育问题吗?
沟通,在你和儿子的关系中,是一个决定成败的环节,你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第二大要素:要放手,不要简单限制。
在对儿子的问题上,我建议父亲们要采用跟女儿不同的手段,如果把女儿比做花朵,过于放手,她会提前夭折,那么,儿子当是一只雄鹰,他应该属于有无限可能的天空。如果你是一位希望你的儿子有远大志向的父亲,那你就应该懂得在该放手时要放手,去帮助儿子实现他的理想。
令人遗憾的是,现在有太多的父亲在儿子的问题上不舍得放手,儿子小的时候全程接送,读大学的时候送到学校,大学毕业时又天天陪着出去找工作,工作稳定了需要成家的时候,父亲又承担了替儿子相亲的重任,不断地把一个一个在公园里“家长相亲角”认识的姑娘带给自己的儿子相看,好像连儿子搞对象的事都离不了他。这样的父亲真称得上是尽职尽责,可儿子到了结婚的年龄,父亲不放手的结果是什么呢?那就是儿子连谈恋爱的兴趣都没有了,只等着爸爸给他把姑娘带回来成家就算万事大吉了。
这不是我在夸张,是生活里真正存在的事啊!
这样的男孩子你还指望他顶天立地,成就大业吗?
如果说这其中有错,我认为错也绝不在儿子身上,而是父亲们剥夺了男孩可以自己去飞翔,去扮演征服者角色的权利。
所以,爸爸要懂得对儿子放手,这不是在他长大以后再做的事,而是从小就要给儿子养成好的性格习惯。
要想男孩子成为一个能干大事、能成就一番事业的男子汉,爸爸需要鼓励他从小就勇于接受挑战,大胆地尝试新生事物,要养成干脆、果断的生活作风,不要过多地考虑得失。
在接受生活的锻炼方面,爸爸要舍得放手,让儿子自己去体验,有些事父母说了一千遍,都不如他自己经历一回。
我有一个朋友,他的儿子刚刚5岁,晚上睡觉总是爱蹬被子,他的太太每天夜里都要起来几次到孩子房间给他盖被子,特别辛苦。后来,孩子的爸爸就劝太太,不要总起来给孩子盖被子,让孩子自己去体验总是盖不住被子的感觉。果然,孩子有一次感冒了,在吃药的时候,爸爸耐心地跟他分析,为什么他需要吃药,为什么他会感冒?
后来,夫妻俩发现他们的儿子改掉了乱蹬被子的习惯,再也没有发生因为没盖好被子而感冒的事情。
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孩子自己体验到了他的行为的后果,他才会很快就纠正自己的行为偏差,而假设这位父亲从来不给孩子体验的机会,那我相信孩子永远不会知道他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而这个不好的行为习惯很有可能将会伴随他的终生。
舍得放手并不是说让父亲一切都撒手不管,而是要给孩子体验生活、经历生活的机会,让他在这些经历中建立征服生活的能力和勇气。
生活中常常见到这样的男孩,遇上事情缩手缩脚,性格懦弱而小气,心胸狭窄而脆弱,这样的男孩常常因为个性的问题而被周围的人所反感,他自己也会因为内心的矛盾冲突而深深地苦恼。这种性格的男孩通常是因为生活中缺乏开放的环境,父母管得太多,限制得太多,放手得却远远不够。
所以,给男孩制定一个必要的行为底线是应该的,只要他不会去做超越这个行为底线的事情,就要信任他,让他大胆地去争取自己想要的生活。
让男孩学会拥有自己的追求、自己的爱好、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友谊,让他学会独立地面对一切,坚强地承受打击,勇敢地接受挑战,拥有强烈的征服欲和竞争心,这些都是一个男孩所应具备的品质。
前不久,网上不断有大学生、博士生自杀的消息,我上网调查了一下,发现他们当中大多数是男生,一位上海的硕博连读的男生,在即将博士毕业的前夕选择从楼上纵身跃下,以这样惨烈的方式告别24岁的人生,而理由仅仅是他累了,他想偷偷懒儿。
这位从小就在父母眼里是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在老师心目中是优秀的好学生的大男孩,实际上就断送在他自己脆弱的心态、心理承受能力极差的个性上。
24年来,自从记事就在学校的校园里待着的他,估计从来没有经历过真正有磨难的生活,从来没有真正承受过生活的打击,所以,当他对生活稍微有一点点灰心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不是承受,不是面对,而是放弃,是逃避。
这就是父母从来不肯放手让他自己去经历的后果。
有人曾经对自杀者的经历进行过调查,结果令人特别惊讶,那就是99%以上的自杀者的生活经历大都是顺境多于逆境,有的甚至一直是顺境,偶尔一次逆境便造成了他如此决断的选择。
而在对成功者的调查中也发现,几乎每一位成功者都经历了大大小小、程度不同的逆境,几乎每一位在逆境中挣扎过的成功者都表示,即使再不成功也从来不会想到去选择以放弃生命的方式来结束努力。
逆境给了所有的成功者最坚强的信念,那就是他们永远相信这还不是最苦最难的经历,只要他们努力,他们一定会走出逆境。
对于男孩来说,肯于放手,让他们既能够体验顺境的快乐,又能够承受逆境的艰难,才可以锤炼他们真正坚强、豁达的胸怀,让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男孩。不是已经有人在放言中国的家庭里面缺少真正的男孩吗?在我看来,不是缺少真正的男孩,而是欠缺太多敢于放手、肯于放手,真的把儿子当成一个男人来对待的父亲。
当你懂得把你的儿子当成一个男人来面对的时候,我相信你这位父亲就会感到轻松很多,儿子不仅是你的朋友,还是你的伙伴和兄弟。你可千万不要以为你这样做,就会让儿子忘掉你还是他的父亲,中国的爸爸们太多这样的担心,我可以告诉你的是,当你把儿子当做你的朋友和伙伴一样来尊重和爱护的时候,你的儿子不仅不会忘掉你是他的父亲,他还会油然而生对你的敬重和钦佩,因为并不是每一位父亲都可以做到像你这样。
在你轻轻松松地就收获了如此美好的父子关系以后,我认为有这样10件事,是你作为一个智慧爸爸需要用心的、需要在未来的日子里跟儿子细细沟通的。
1.怎样面对失败。
你可以把自己曾经失败过的经历告诉他,让他知道一个人活在世上可能会失败无数次,更可能会因此而成功无数次。
2.如何处理被人拒绝的感情问题。
你可以告诉他,其实爱一个人就是一种感觉,如果被人拒绝,那就换一个人再换一种感觉好了;如果他实在无法自拔,你就告诉他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是最不值得的一件事了。
3.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会理财?
在我看来,你可以在儿子知道金钱会对他的生活很有帮助的时候,就开始引导他如何学会规划自己的支出和所得之间的平衡了。
4.先“赚钱”还是先“做人”?
作为一位父亲,你一定不要以为这是儿子成年以后才需要学习的一门功课,这是一种决定了他的行为模式的心理状态,直接决定了他对金钱的观念,即人的一生“做人”重要还是“赚钱”重要。希望你在这个问题上是一位立场坚定、概念清晰的父亲:人生在世,当然是“做人”比“赚钱”更重要。
5.万一破产怎么办?
中国的父亲一般只会给儿子讲如何胜,如何赢,很少讲万一不赢怎么办。实际上任何竞争都有两个结果,或者赢或者输,所以,你的孩子也不见得就是常胜将军,有一些东西早一点儿告诉他,只会帮他不会害他。虽然,破产在中国来说还仅限于企业,家庭破产还几乎没听说过,但没听说过的事不等于就不会发生,告诉孩子一点儿这方面的常识,让孩子对人生风险有足够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只会让他从容面对生活的风浪,别忘了,将来他也会成为一位父亲,他的家庭也需要他成为一个有智慧而又具有坚强意志的男人。
6.怎样对待承诺?
你需要提醒儿子的是,承诺不是一种行为模式,而是一种思维模式,只有你想到了处处信守承诺,你才会做到事事遵守承诺,承诺应该是一个男人在社会上获得尊重的最重要的品质。
7.怎样处理友谊?
男人需要多交朋友,但不可以不加选择地交友,尤其是不可以交那种有恶习,被大多数人所不接受的朋友。
8.怎样对待自己的性问题?
最好让该发生的事情在适合的年龄段里发生,也就是说什么年龄段做什么年龄段该做的选择,尽量不要“超常规发挥”,选择在你能够承担责任的时候去承担责任,尊重女性就是尊重你自己。
9.面对暴力怎么办?
尽量以最小的牺牲争取最大的胜利,帮助弱者、维护正义是你作为一个男孩义不容辞的选择,但也一定不可以盲目冲动,以暴制暴。
10.成年的你如何对待父母家人?
对于孩子来说,这更是一种行为教育,即身教远比言传来得更有力量,想让儿子将来如何对待你们,重要的是你们现在怎么对待自己的父母和家人。
自我检测
在下面各题的()中打“√”或“×”来判断一下,你跟儿子的相处是否是很愉快的。
()1.你从来都认为自己和儿子是平等的,就像兄弟一样。
()2.你和儿子是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有不少只有你们爷儿俩知道的小秘密。
()3.你的儿子很坚强,你经常鼓励他去迎接挑战。
()4.儿子从生下来那天起,你就把他当做一个男人来面对。
()5.儿子跟你的相处比跟妈妈的相处多。
()6.你的儿子很佩服你。
()7.你认为儿子很优秀,他一定会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8.你觉得儿子的个性和品质跟你很相似。
()9.你觉得做爸爸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
()10.与女儿相比,你还是喜欢有一个儿子。
()11.你认为儿子非常信任你。
如果你画的“√”在10个以上,那我相信你一定有一种非常愉快的父子关系,恭喜你们,因为这的确比较难得,好好珍惜吧,有其父必有其子,相信你的儿子将来也会是一位精彩的父亲。
如果你画的“×”在8个以上,我认为你需要换一种方式来跟儿子相处了,尽管我不了解你,但我确信你很不快乐。其实你很爱儿子,可是,你们之间因为方法不对而无法友好地相处,尽量地去改善一下自己的思维状态吧,也许你需要用另一种角度来面对儿子,你和儿子便会因此而轻松起来。如果你和儿子不能很好地相处,你的太太也会很苦恼,这是困扰你们家庭的大问题,请尽快解决吧!
四、如果你是一个单身父亲,你的责任将更大。
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2005年中国的离婚人数达到1768万对,也就是说每5对夫妻中就有一对解除了婚姻。
排除那些婚史短暂或一直没有生育孩子的离异家庭,我想这里面至少有一大部分是有子女的家庭,而对于有子女的家庭来说,离婚就不再简单的是两个人的分手,它一定决定了家庭里的孩子们的归宿。
我在写《约会单身女人》的时候,曾接触到大量的单身母亲,同样,在写《约会单身男人》的时候,也碰到了不少单身父亲,尽管在离异家庭里由妈妈来抚养孩子的占较大的比例,但也有一些婚姻解体后的父亲主动承担了抚养孩子长大成人的责任,成为了一位比单身妈妈还要艰难得多的单身父亲。
因为无论是从心理还是生理上来说,单独抚养孩子都算不上是爸爸们的强项,因为与单身妈妈相比,单身爸爸的付出可能就要更大一些。
不管是单身妈妈还是单身爸爸,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分离、家庭的解体当然是一件很不幸的事,但只要在这其中为人父母者,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责任,始终为孩子营造一份安宁、平静的生活,大多数孩子是不会因为父母的离婚而导致成长中的创伤的。
那些所谓因父母的离异而造成人格的创伤、心灵的伤害的孩子,常常是因为父母同时放弃责任或其中的一方彻底放弃职责而造成的。
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心灵发育的健全与否,并不完全决定于他出身于一个完整的家庭还是一个单亲的家庭。在这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完全是来自父母双方的责任感,和父母双方是否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对于单身父亲来说,尽管你的家庭形态也许和别人的不一样,但婚姻的结束并没有导致你的责任的终结,只要你是一位父亲,或只要你是一位非常有勇气选择做一位单身父亲的人,你的孩子和你的家庭就仍然是你肩上重重的责任,这一点在你决定成为一位单身父亲的那一刻你就应该明确。
在我看来,并不是每一位父亲都有能力或适合选择做一位单身父亲。排除那些意外和无奈的因素,在你还有选择的余地或条件时,你一定要给自己一个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地平静下来,考虑一下你是否真的可以承担一个单身父亲的责任,如果你的思绪很乱,觉得无从下手考虑这个问题,我建议你着重考虑这几方面:
1.你的婚姻是否真的到了只能用“分手”来解决的地步?
2.如果孩子归你,你是否真的有时间陪伴他、照顾他?
3.你的收入是否稳定?
4.你是否有固定的住房?
5.你的家人是否会帮助你照顾孩子?
6.你打算在多长时间内再婚?
7.你认为自己是一位可以为了孩子付出很多而毫不吝啬的父亲吗?
8.在这之前你经常照顾孩子吗?
9.你对单身父亲要承受的一切都有过考虑吗?
10.你认为孩子会接受跟你一起生活的现实吗?
尽管这种考虑有时候显得很现实,但它也强过你不假思索、毫无心理准备的一步踏入单身父亲的队伍里,那时候你会觉得生活要比你想象的更加现实。
如果你真的考虑好了,或生活对你来说真的无从选择,那么成为一位单身父亲也不是一件值得你特别紧张的事情,相反,它将是一次让你特别有成就感,能够体验更多的美好情感的人生经历。
只是单身父亲的确是一种比较独特的人生经历,他需要你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需要你进行一些学习,在我看来,成为一个能够较好地把孩子抚育成人的单身父亲,以下四大原则也许是一种保障。
1.减少补偿心理的原则。
我在心理咨询中心经常接待这样的单身父亲,他面容憔悴,心理脆弱,满腹的委屈与伤心,常常在长达几个小时的诉说中,他对孩子的抱怨就占据了大部分内容。总的来说,就是觉得自己一个人辛辛苦苦地抚育孩子,因为怕孩子在单亲家庭里感到委屈,就不断地从各方面给予孩子补偿,不管是经济上还是生活上,都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以至于养成孩子任性、放纵的个性,处处不能够体谅父亲的艰辛。这种由于补偿心理过重,在生活中处处想要给孩子补偿的单亲家庭,往往最终换来的是教育的失败。
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通常没有养成体谅别人的习惯,生活上大手大脚,随意挥霍,一旦满足不了自己的要求便情绪失控,轻易地伤害别人。
而单身父亲也通常会在这种伤害中发现,自己一心一意想要补偿孩子的行为,只教会了孩子一件事,那就是永远不知道满足,永远认为别人为他付出是应该的。相信这样的孩子走向社会也是很难被别人所接受的,过度的补偿只会让他变得更加自私自利,更加地只知道索取,并从来不会付出。
单亲家庭中,不管是单身妈妈还是单身爸爸,常常会因为婚姻失败而造成对孩子的内疚感,又常常会因为这种内疚感而对孩子不加原则地进行补偿,这种补偿有时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情感上的。
所以,有的时候单身父亲们会抱怨,他如何地心疼孩子、体贴孩子,可孩子长大一些,他却发现孩子根本不会关心他的冷暖,不会体谅他的难处,甚至在感情上也很少对他付出。许多单身父亲会为此而感到失望甚至是伤心,我却告诉他们,这并不是孩子的错,是因为父亲们对孩子们付出的太多,满足他们的太多,已经让这些孩子失去了爱别人的能力,失去了学会体谅别人的思维习惯。爱,本应是双向的情感交流,可由于在这些孩子的成长中,父亲们一味地给予,一味地补偿,却忘记了教会孩子如何回报,如何付出。因此,当他们长大的时候,他们就会失去这种能力,忘记他们的责任。所谓“爱无能”便是这么来的。
这一点在今天已不仅仅体现在单亲家庭的孩子身上,有许多完整家庭里的独生子女也已形成了这种个性,那就是你为他付出再多也是应该的,但要他去爱别人他却觉得很困难。这主要是因为大量的父母只是情感单向输出。
一个理性的单身父亲,一定要懂得与自己的孩子做双向的情感交流,减少补偿心理在抚育孩子过程中的释放。因为对于你来说,勇敢地承担了父亲的责任,尽心尽责地为孩子的成长付出很多,从形象上来说你已经很完美了,你不必有内疚感,更不必一味地想要补偿。真正和谐的家庭关系,一定是大家都需要付出,也都懂得付出,在爱你的孩子的同时,让孩子也学会爱他的父亲,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能力,是需要你和孩子共同去培养的良好的人生习惯。
2.心态自我调整的原则。
很多时候,单身父亲会由于家庭关系的单边,与孩子相处的烦恼,甚至来自对自己未来生活的迷茫,产生情绪波动、心态极不稳定的心理状态。
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每个人都有对自己产生怀疑、信念动摇的时刻,更何况背负艰辛责任的单身父亲们。我相信自从你选择了与你的孩子相互陪伴的那一刻起,你就应该明白你的情绪将不再只属于你自己,你要随时照顾到你身边的孩子,处处想到你的负面情绪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我在心理咨询中心就曾帮助过这样一位单身父亲,他的婚姻是因为妻子的外遇而解体的,离婚后不久,妻子很快再婚,这位爸爸选择与自己10岁的儿子一起生活。
这位爸爸总认为是妻子抛弃了他们父子,所以一直感到比较委屈,总是处在情绪的旋涡中,一会儿情绪特别亢奋,发誓要带着儿子过得比再婚的妻子幸福,一会儿又情绪低潮到只能喝酒浇愁。刚刚10岁的儿子,在爸爸不稳定的心理状态中不知该何去何从,慢慢地也变得情绪波动很大,心理极度脆弱。
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孩子的成长自然特别艰难,一方面他知道爸爸对他的期望值特别高,另一方面他又由于心理状态不稳定而时时地在自卑中挣扎。爸爸的负面情绪给了他很大的心灵伤害,让他对生活感到恐惧,对未来感到困惑,中考前夕,这个孩子终于情绪崩溃,放弃了考试,而实际上他的学习成绩还是很不错的。
看到孩子这个样子,那位单身父亲也对自己非常自责,他知道是自己很不成熟、很不稳定的心态影响了孩子,甚至差一点儿毁了孩子。
所以,对一位单身父亲来讲,既然你选择了这样一种生活,那么你一定要学会如何进行心态的自我调整,如何有正确的情绪宣泄方式,记得不要随意地把你的负面情绪带进你跟孩子的生活里去,那样只会产生有时难以逆转的后果。
进行心态的自我调整有时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你有这种习惯,再掌握一些方法,便可以随时改善你的心情,调动你积极的情绪,缓解压力和负面情绪给你带来的不好的心理能量。
自我调整心态的方法很多,完全看你自己的选择。譬如你可以有几个好朋友,随时跟他们交流你生活中遇到的烦恼和麻烦。你也可以采取“暗示法”,即不断地在某些时刻暗示自己要保持平稳、愉快的心态,这样才会给孩子一个充满了安全感的家庭环境。你甚至可以跟前妻搞好关系,跟她做朋友,让她在你遇上了问题的时候与你沟通,相信对你的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很大的感情慰藉。
如果你真的觉得自己的心态很难靠自我调整到位,那么你不妨求助于专业的心理机构,这并不是一件多么难为情的事情,因为专业的事应该交给专业的人来办,想要做一个优秀的单身父亲,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很多帮助才能够成就的事。
3.懂得自信生活的原则。
请不要以为你是一个单身父亲,你的家庭形式跟别人不一样,你就为此而少了很多自信。要我看,你应该比别人更有自信才对,因为你是那么的勇敢,那么的富有责任心,要知道这些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是多么可贵的品质。
请仔细观察一下你的孩子,如果他在某些方面或某些时候出现了很不自信的倾向,那就是你这位父亲该反思一下的时候了。
因为你可能没有把一个完整的家庭带给他,但你应该并且可以把自信带给他。
自信是一种习惯,而不是一种想法,你一定要在你的生活中贯穿这种习惯,随时随地地表达你对自己和对孩子的欣赏,慢慢地他会形成一种印象,虽然我们家只有我和爸爸,但我们都是最棒的人。只有这样,孩子的自信心才会建立,他才不会因为来自单亲家庭而感到自卑和放弃,自信在单亲家庭的生活中是一条最重要的法则。
4.不放弃追求幸福婚姻的原则。
有不少单身父亲,因为自己单身父亲的身份,或因为孩子的缘故,而常常放弃追求新的婚姻幸福的权利,或在许多新的选择中,过多地患得患失而失去幸福婚姻的机会。
实际上幸福是每个人都想得到的,无论你如何满足目前的生活状态,作为一个单身父亲,在你有机会重新体验完整的幸福时,请不要放弃你的机会,因为有时候,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并不难,关键在于你自己的想法和选择。
新的家庭、新的婚姻关系也许会给你带来很多问题,但只要你懂得珍惜与用心经营,它也一定会给你带来更多的幸福与快乐,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关爱与呵护,这样的生活才会是有更多美好前景的生活。
本章智慧处方
1.在女儿面前保持良好形象。要知道有一半的女孩在选择丈夫的时候,参照的是自己的父亲。
2.别怕跟儿子是“哥们儿”,你就失去了权威,男人是用彼此敬重来赢得尊严的。
3.让女儿学会向他人求助,让儿子学会帮助他人,这是一位父亲的智慧。
4.如果你是一位单身父亲,你的眼睛也不能只盯着你的孩子,别忘了你还有选择爱情的权利。
亲爱的爸爸们,《智慧爸爸用心爱》的十大成长智慧到这里就要进入尾声了,看看你前面已经完成的成长,你会不会觉得很受启发,你会不会觉得自己真的成长了?如果你真的觉得有一些收获,感觉自己智慧了很多,那么,最高兴的将是我,因为这些辛辛苦苦写下来的文字,真的对你和你的家庭有了帮助,让你跟孩子相处得更加和谐而愉快。我相信经过这么长时间的阅读,你也已经很累了,没关系,你完全可以把书放下来,揉揉你的眼睛,做做眼部保健操,你可以做这样几个动作:
①闭上眼睛,把两手的食指和拇指放在眼睛的眉骨和下眼睑处,轻轻地摩擦,直到有发热的感觉,每一次5秒钟时间,停3秒钟做一次。
②把食指放在颧骨上端,闭上眼睛,轻轻地做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的揉搓,每一次5秒钟时间,停3秒钟做一次。
③闭上眼睛把拇指放在两侧太阳穴周围用力按,直到有发热的感觉出来,每一次5秒钟即可,停3秒钟做一次。
怎么样,现在感觉好多了吧,是不是视觉疲劳减轻了不少?这可是我独创的缓解眼部压力的保健法。
好的,当你感觉因为阅读而带来的疲劳消失了很多的时候,让我继续陪伴你们去体验《智慧爸爸用心爱》中做好爸爸的十大成长智慧里面的最后一步成长智慧吧!
如果你需要跟我沟通或需要我的帮助,请发邮件给我(yuxiubox@vip。sina。com),或登录我的博客给我留言,我很乐意帮助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