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抗元英雄文天祥令昏庸无能的赵氏家族无地自容。
赵虽然死得凄惨,终不免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至多只能换来后世的一声叹息罢了。与他委曲求生而不得善终的经历相比,宋末忠臣的典型文天祥却是另外一种结局,同样成为阶下之囚,文天祥大义凛然,引颈就刑,其高风亮节代代相传,令人景仰。
文天祥,吉州庐陵人,原名云孙,字天祥。中举之后,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佑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又改字宋瑞,后号文山。文天祥少年得志,20岁状元及第,一举成名。然而,他生逢末世,朝政黑暗,被权臣贾似道排挤,37岁便被迫还乡闲居。
咸淳十年(1274年)十二月,蒙古大军攻占鄂州,举朝震惊,当时,皇帝年幼,主持朝政的谢太皇太后发布《哀痛诏》,号召各地发义兵勤王,时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慨然奉诏,随即征募义兵万余人,筹集大量粮饷,准备入京勤王。
此时,陈宜中把持着朝政大权,和战不定,文天祥空有一腔报国之志和满腹才华,却无用武之地。直到元军兵临城下,文武官员都纷纷出逃,谢太后才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而文天祥这时的使命却是充使乞降。文天祥到了元军大营,并没有按谢太后的意思无条件投降,反而要求元军先从京城后撤300里,再进行和谈,同时,他对元军的贪婪和残暴进行声讨。伯颜为文天祥的气势所逼,只得遣回其他使臣,却把文天祥扣留起来。
元军占领临安以后,两淮、江南、闽广等地尚未被元军完全控制,伯颜企图诱降文天祥,以利用他的声望来招降这些地区。文天祥宁死不屈,伯颜只好将他押解到北方,行至镇江,文天祥冒险出逃。
景炎元年(1276年)五月二十六日,文天祥辗转到达福州,被端宗赵昰任命为右丞相。但小朝廷立足未稳,一些大臣已忙于争权夺利。文天祥很快被排挤出朝廷,北上招兵抗敌。文天祥回到江西之后,各地豪杰和溃兵纷纷前来投靠,先后从元军手中夺回了许多城池。但由于孤军作战,遂接连为元军所败,文天祥的妻妾和孩子被元军俘虏,老母亲和大儿子也在随军转战中去世。最后,文天祥遭到元军突然袭击,再次被俘。
文天祥试图服毒自杀,未能成功。张弘范将他押往崖山,让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断然拒绝:“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能教别人背叛父母吗?”张弘范一再强迫文天祥写信,于是,文天祥将自己前些日子所写的《过零丁洋》一诗抄录给张弘范。张弘范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时,情不自禁地赞道“好人好诗”,此后不再强逼文天祥。
崖山之战后,张弘范向元世祖请示处理文天祥之事,元世祖说:“谁家无忠臣?”命令张弘范对文天祥以礼相待,并将他送到大都,企图加以劝降。
文天祥到达大都后,拒绝元朝的利诱,被关进大牢。元世祖派投降元朝的南宋丞相留梦炎等人和恭帝赵出面劝降,都被文天祥一一回绝。元朝平章事阿合马和丞相孛罗也碰壁而归。孛罗想要杀掉文天祥,但是元世祖一来抱着爱才之心,二来又恐杀了文天祥民心不服,始终没有同意。因此,文天祥在监狱中度过了三年。
文天祥像元世祖要以儒家思想治国,至元十九年(1282年)八月,问议事大臣:“南方、北方宰相,谁是贤能?”群臣回答:“北人无如耶律楚材,南人无如文天祥。”此时,京城出现匿名招贴,外地起兵反元,有人声称要来救“文丞相”。元世祖决定作最后的努力,亲自劝降文天祥。文天祥见了元世祖,不肯下跪,只作了个揖。元世祖问他还有什么话说,文天祥回答忠臣不事二主,愿求一死。元世祖知道劝降已没有希望,便下令处死文天祥。
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菜市口刑场,引颈就刑,时年仅47岁。数日后,其妻欧阳氏收其尸,在他的衣带里发现了一段赞文:“孔曰成仁,盂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元世祖闻之亦感叹不已:“好男子,不为吾用,杀之诚可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