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谨是个走大运的人,未来的西魏八柱国大将军之一。之所以走鸿运,因为他善于选择搭档。第一个搭档元深让他成名,第二个搭档宇文泰让他成大业,第三个搭档宇文护让他安享晚年、富贵而终。
于谨鲜卑名巨弥,出身将门,于氏家族成员,红色子弟。
人如何选择职业,从事什么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才能,从个人爱好中可以一窥端倪。于谨喜欢读书,最喜欢读《孙子兵法》。
喜欢《孙子兵法》的人可以做军人,于谨这么想。于谨年青时代不肯做任何事,隐居田园,悠哉悠哉。亲戚朋友怕荒嬉岁月,劝他出来做官。于谨回答颇为洒脱,“小官不爱干,大官要等机遇,我之所以优游无事,靠时间呢!”
我们不能学于谨,他是贵族出身。穷人一天不做事,一天吃不上饭。故而人们论英雄,总喜欢把白手起家者排到前面,像刘备与曹操;刘裕与慕容垂。为了生计,刘皇叔必须卖鞋子织草席,刘寄奴则只能赌两个钱花花。
魏军出塞追击柔然可汗阿那瑰战役,30岁的于谨如愿做了参军。北魏大军出塞三千里没有追到柔然人,唯独于谨不肯放弃,率两千骑兵一路穷追到郁对原,终于发现柔然人。
郁对原具体位置在哪儿不详,毫无疑问应在漠北,离魏国边境三千里之外更远的地方。于谨与柔然人交手,前后十七战,屡战屡胜。孤军深入取得骄人战绩,令人惊讶。
战后于谨驻守边防,其间发生的一则战例可以载入骑兵作战教科书。当时于谨率一百多名轻骑出塞执行侦察任务,突遇铁勒部数千骑兵。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会选择赶紧逃跑,于谨属于少数人中的一个。
他让轻骑们分散开,隐藏丛林之中,再派出一名骑兵手持令旗跑到高地指挥,如同布置军队一样。
忽悠,不要以为一人一骑一杆小旗能吓唬住嗜血的铁勒人。即使你们有军队,我们也有好几千号人,足以一战。铁勒人没有上当,倚仗人多势多,小心翼翼包抄上来。
突然间,两名魏兵骑着一紫一黄两匹战马丛林中跃出,扬尘而去。铁勒人一看,以为是于谨。郁对原之战,于谨在塞外小有名气。不认识你的人,也熟悉你的马儿。铁勒人呼啦一下冲上去,争相追逐。
于谨下令全体出动,猛追敌军。铁勒人背对魏骑,不知身后有多少人马,大吃一惊,玩命跑。眨眼功夫不见踪迹。于谨不伤一兵一卒安全入塞,声威鹊起,奠定了他战术派大师的地位。
元深奉命讨伐六镇叛军,特意把于谨调到身边任参军。于谨告诉元深,叛军不是铁板一块。能拉拢的拉拢,能分化的分化,封官许愿配合金钱攻势,先让他们内部乱起来。
元深采纳了。采纳归采纳,塞外兵荒马乱,野蛮人聚居,诸部之间语言不通,谁去做工作?
学术派大师名不虚传,于谨通外语,精通北方数个民族的语言。什么汉语、鲜卑语、匈奴话、高车话、柔然话…… 只要有人说话,他都能插上嘴。
搞策反非于谨不可,元深直视他:“将军辛苦一趟。” 劝降是一件极有风险的事情。古往今来,多少巧舌如簧的说客死于敌人的刀下。汉初郦食其天下辩士仍不免油锅之烹。
什么叫有才?别人做不到的事我能做到就叫有才。什么叫有胆量?别人不敢干的事我敢干就是有胆量。
于谨单骑出塞,游说诸部,对形势正确分析是自信心的由来。西部铁勒酋长乜列河第一个响应,率三万多户牧民南下投降。
有人开头,会有人接着干。破坏内部团结的事决不允许发生,破六韩拔陵指挥军队截击乜列河部落。义军大队人马追上叛逃者,驱赶他们回去。原野之上突然冒出大批大批的魏骑。乜列河部落只是诱饵,于谨发动了对义军的突击战。
没有准备的义军惨败,破六韩拔陵向北退却,遭到柔然大队骑兵袭击。义军人马溃散,军心动摇。破六韩拔陵只得率残众南渡北河(今内蒙古乌加河)再次向南方转进。
元深集中魏军主力迎击。义军屡败,士气低落,军队被打散,多达二十多万六镇军民陆续向元深投降。
破六韩拔陵下落不明,可能死于柔然人之手,六镇起义第一个无所畏惧的战士失败了。破六韩拔陵不善交朋友,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比如柔然人,他们可以和北魏帝国刀兵相见,也可以同仇敌忾。
失败并非事业的坟墓。世上许多成功者总是隐藏在失败者的背后,陈胜背后的刘邦、刘福通背后的朱元璋、高迎祥背后的李自成。破六韩拔陵身后不止一个人。只要六镇庞大的军团和鲜卑精神存在就不乏后继者。
如何安置二十万洪水猛兽?解答这道题目的时候,北魏朝廷显然犯了一个错误,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
阿那瑰帮助北魏帝国打败了六镇人。战争进行时这位狡猾的柔然可汗下令捣毁六镇边城。昔日坚固的城池一片废墟,美好的田园一片荒芜。经过柔然军队的蓄意破坏,六镇荡然无存。
投降者怎么安置?有一种方法最简单,白起、项羽、拓跋珪的办法,永绝后患。搞大屠杀需要勇气,杀死手拿武器的人容易,杀死手无寸铁的人难。二十多万六镇军民,有兵有民,有鲜卑贵族子弟。元深不敢,胡太后也不敢,他们做梦也没敢想。
元深希望就地安置,恢复生产,重建家园。胡太后不肯接受元深重建郡县的建议。六镇兵民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足以摧毁一切的力量,把他们聚在一起,难道还想留下叛乱的后患吗?
不搞建设,二十万六镇军民生活怎么办?北魏朝廷决定将被俘军民分别迁徙到冀、定、瀛三州(即今河北冀州、定州、河间)吃饭安置。不能不说胡太后的算盘打得精明,势分力散,再想对抗朝廷就不那么容易,去中原居住慢慢习惯汉文化,足以同化成一只只听话的绵羊。
元深听到朝廷的措施后,哀叹道:“这些人将成为流民,如同西晋的乞活军!”六镇兵民不是农民工,他们是帝国曾经的精英,让他们去汉化区做低等平民必定激化矛盾。难怪六镇人要拥护元深做领袖,他深深懂得边民的心。
破六韩拔陵死了并不意味着北魏国太平无事。西方义军在羌人莫折念生和敕勒人胡琛率领下风生水起,席卷关中甘凉。
行台萧宝寅讨伐关中义军先赢后输。名将崔延伯在黑水河歼灭莫折念生十余万义军,转而北上,与各路魏军会师于安定城,意图一鼓作气拿下高平镇的胡琛。
胡琛针锋相对,部将万俟丑奴、宿勤明达向魏军发起攻击。黑水河的胜利蒙蔽了老将军崔延伯的眼睛,不顾军队长途跋涉,困顿不堪,领兵出战。双方交战,义军击败拥有甲兵十二万,铁马八千的北魏大军,临阵斩杀崔延伯,取得关中战役空前大捷。
南朝趁火打劫,梁军兵分三路北伐。益州刺史萧渊猷兵围剑阁小剑关,目标直指汉中;梁将曹义宗出襄阳包围魏国的荆州(今天的邓州);梁朝开国将领硕果仅存的名将裴邃总督东线兵马由合肥出师北伐。
裴邃亲率三千铁骑直插寿阳,西昌侯蔡渊藻、二皇子豫章王萧综各率本部兵马继进。老帅夜袭寿阳外城,一日九战,因别部迷失道路,未能按时赶到,丧失攻占寿阳的机会。裴邃绕过寿阳,连下魏城九座,克武阳三关,设伏围歼北魏河间王元琛的五万援兵,魏军龟缩寿阳不敢出战。
形势严峻,这是北魏国入主中原以来最危急的时刻。狼烟遍地阻挡不住胡太后对爱情的渴望。为消除元怿留下的寂寞,又一个情人郑俨睡上胡太后舒适的大床。郑俨相当于胡太后的老公,昼夜留在皇宫大内,很少回家。郑俨每次回家都有太监跟着,想在家呆一晚上绝不可能,想和老婆亲热一下,太监当中一站。郑俨和老婆只能说一说家务事,聊聊感情都不行。
除了郑俨,胡太后暗地里还有一个面首,那是个未婚棒伙子,卧虎李崇的儿子李神轨。李神轨做事小心,人们传归传,谁也没有拿到他和胡太后偷情证据。从一件事上可以看出胡太后对李神轨之关心。李神轨追范阳卢氏的一个女孩,人家父亲不乐意,把女儿许配给别人。女孩出嫁,高朋满座。胡太后派宦官下诏叫停,婚姻非法,酒席停办,为情人出了失恋的一口恶气。
有了情人们的滋润,胡太后再度焕发青春,特别注意仪表服饰,经常化妆做美容。她爱漂亮,元魏皇族不满意。一次游玩中,曾被元叉赶出朝廷,蒙胡太后召回的元顺公然讥讽道:“按照古礼,女人丈夫死后应自称未亡人,头去珠玉,衣不文采。陛下年将不惑,整天搞得和妖精似的,如何母仪天下,垂范后世!”
胡太后羞得面红耳赤,我打扮漂亮点碍你什么事了。好在胡太后不是泼妇,起驾还宫,把元顺召进宫内,私下无人臭骂一顿:“我千里迢迢把你召回朝廷,难道就是让你大庭广众之下羞辱我吗?”元顺面不改色,振振有词:“陛下不畏天下之笑,难道会为臣的一句话感到羞耻吗!”
胡太后默不作声,以后找个机会打发元顺去地方。胡太后的面首难与冯太后的情人相比,面首们报喜不报忧,朝局混乱不堪。河北大起义爆发,风雨飘摇的北魏帝国离末日越走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