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普及生态文明理念、探索生态文明建设规律,借鉴国内外成果推动生态文明实践,打造对外交流合作平台,贵阳市从2008年开始谋划举办生态文明贵阳会议,2009年贵阳市承办第一届生态文明贵阳会议,此后连续举行了四届。2013年,生态文明贵阳会议正式升格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成为国内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论坛。
论坛影响
2013年经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批准,外交部同意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升格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成为继博鳌亚洲论坛之后又一个得到中国政府支持、国内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论坛。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是一个非官方、国际性高端平台,致力于汇聚官、产、学、媒、民及其他各界决策者开展交流与合作,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分享知识与经验,促进政策的落实与完善,抓住绿色经济转型的机遇,应对生态安全的挑战,形成国际、地区和行业议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从而有助于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人类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国际生态文明交流的重要平台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搭建了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政府、企业、专家、学者等多方参与其中,共建共享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探索和经验交流;贵州、贵阳与参会城市、企业、大学、国际组织广泛交流,建立紧密联系,采取务实行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重要窗口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成为跨领域、跨行业、跨部门、跨国界合作的重要桥梁,成为交流各方经验和信息、总结各类实践和典型案例、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举办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展、中国·贵阳节能环保产品与技术展、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经验交流会、全国低碳发展现场交流研讨会、名人生态环保公益活动、贵阳市十大工业园区展示暨项目推介会等,有效展示和交流了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共签约并实施40余个、总金额近200亿元的绿色、低碳项目。
让中国政府在国际上确立了生态文明话语权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让中国政府在国际上确立了生态文明话语权”。会议向国际社会发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声音”,展示了加快绿色发展的“中国行动”,有效树立了中国自觉应对气候变化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有力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各届会议均形成了会议成果《贵阳共识》,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观点和具有操作性的具体措施,并由全国政协向党中央、国务院做了汇报,相当部分建议被充分运用到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之中。
贵阳共识
每一届生态文明贵阳会议所达成的《贵阳共识》,不仅能为贵阳生态文明建设事业提供科学指导,还能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展生态文明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生态文明,不是选择之一,而是必由之路
2009年首届生态文明贵阳会议达成的《贵阳共识》提出: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不是选择之一,而是必由之路。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以高投入、高能耗、高消费、高污染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在物质生产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对地球资源的索取已超出了合理范围,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已达到临界状态。当前各类自然灾害呈增加趋势,特别是气候变化已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严重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显得尤为迫切。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已日益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2010年第二届生态文明贵阳会议达成的《贵阳共识》提出:
绿色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是后危机时代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也是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重要内容。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要从当前的事情做起,从能够做到的事情做起,立即把凝聚的共识落实到行动上,让生态文明走进楼宇、走进社区,走进车间、走进田野,渗透到每一个角落,深入到每一个人的脑海,不仅把生态文明作为一种理念,而且要作为一种行动指南,作为一种道德标准。《共识》倡议要把环保投入到足以加快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消除生态赤字、达到良性循环的幅度;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积极推动绿色消费;大力发展绿色科技;各方要形成合力。
始终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2011年第三届生态文明贵阳会议达成的《贵阳共识》提出:
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互动双赢。在现代化进程中,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引领工业化和城镇化,构建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实现新型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互动双赢,做到既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又合理开发、永续利用自然资源。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研究和专题研究。绿色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摆脱困境、度过后金融危机时代、合力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共同选择。要立足国内、面向国际进行战略思考和综合研究,推动我国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技术、政策、措施与国际发展趋势相对接,确定现阶段我国绿色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坚持把建设生态文明、推动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长期战略。机制上,加快节能环保标准体系建设,建立“领跑者”标准制度,促进用能产品能效水平快速提升等。政策上,重点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完善污水和垃圾收费政策,深化政府推广高效节能技术和产品的激励机制。技术上,加快低碳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行动上,大力开展生态修复、生态治理活动,带动更多人关注生态环境保护。
走绿色转型与包容性增长之路
2012年第四届生态文明贵阳会议达成的《贵阳共识》提出:
绿色转型与包容性增长本质都是寻求经济与社会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体现了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绿色转型与包容性增长,相互关联、相互促进。通过绿色转型实现绿色发展,可以做出高品质的财富蛋糕,为社会分享成果打好物质基础。坚持包容性增长并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可以有效地提高民众的幸福指数,凝聚各方力量参与绿色转型、实现绿色发展。绿色转型与包容性增长,应当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打牢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物质基础,增加社会财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应当探索绿色经济的有效模式,注重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经济体系,注重培育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应当遵循以人为本、公平公正的发展理念,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实现经济增长、人口发展和制度公平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
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达成的《贵阳共识》提出:
要重新思考和审视现在的政策、规章、制度等,来保证绿色转型的有效实施。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能源资源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当今世界,地球变暖已经日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生产发展,人类所消耗的资源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已经远远超出地球的自我修复能力。必须找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保之间的平衡,采取一种更宜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彻底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工业化思维模式,走出一条既不破坏生态,又能让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共赢发展新路,给未来世界留下一个宜居地球。面对能源资源危机和气候变暖、环境破坏,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应该顺应历史潮流,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履行共同但有区别的义务,建议把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体纳入联合国后2015年的发展议程,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以造福世界人民,造福子孙后代。
行动深化
从务虚到务实,从理念到行动,贵阳市积极把生态文明论坛期间科学的、生态的、绿色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转变为可操作的部署规划和实际行动,在更深入的层次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大力推广清洁能源
2009年,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和壹基金创始人李连杰在贵阳共同启动环保项目“太阳能LED照明千村计划”,花溪区摆贡村成为该计划的全球第一个示范村庄,为贵阳的生态文明建设由会场走向会外、由理论转为实践,吹响了第一声号角。
2012年年底,贵阳市全面完成“油改气”工程,已有2000余辆公交大巴实现了“油改气”,实现尾气减排7万吨,有害物质排放减少了一万余吨。为进一步实现节能减排,贵阳市还开发并投放了部分天然气电混合动力车型,在“油改气”大巴的基础上再减排20%。在农村,农户家庭使用了沼气,推广了垃圾分类和污水处理,种植了有机粮食和蔬菜;当然,这点滴“绿色”不可能使生态文明建设一步到位,但正是这些渗透到思想、机制、政策、措施、技术、行动等方面的“绿色”,让贵阳市形成了具有“贵阳特色”的节能发展模式,开创了一个全社会人人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积极倡导“低碳行动,绿色消费”
2010年“低碳行动让城市更美好”要求从当前的事情做起,从能够做到的事情做起,把凝聚的共识落实到行动上,让生态文明走进楼宇、走进社区、走进车间、走进田野,渗透到每一个角落,深入到每一个人的脑海,不仅把生态文明作为一种理念,而且要作为一种行动指南,作为一种道德标准。低碳行动,绿色消费,对贵阳市而言,并不是新概念。早在2007年8月,在贵阳召开的全国首届生态环境与绿色消费研讨会就已经颇有远见地提出:“每一位消费者要以‘绿色消费’为己任,用正确的需求取向,通过市场机制的传导和调节,对生产者和经营者产生良性的利益导向,从而有效促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责任是一份担当,行动才是硬道理。随着理念的深入,2010年生态文明贵阳会议的主题从2009年“责任”开始深化到“行动”上来。《贵阳共识》发表一年后,贵阳市乌当区“碧水人家”设立首个低碳社区,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172吨。试点社区内使用了太阳能路灯,家家绿化阳台,户户使用节能灯和节水装置,小区实行了垃圾分类,试行“碳中和”,普及低碳生活方式。生态文明在贵阳已不单单是一种理念,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2010年,贵阳市成为我国首批低碳试点城市之一,并编制了《贵阳市低碳发展计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增加低碳经济总量,狠抓节能减排,提高工业低碳生产力,打造低碳产业体系的总体思路。经过两年的“试点”,贵阳市在经济较快发展的同时,也较好地完成了节能减排任务。
着力推动经济绿色转型
为全面发展绿色产业,贵阳市政府设立绿色经济导向标尺,强化生态政策激励,运用金融和税收杠杆扶持绿色产业发展,对绿色产业给予更优惠的信贷政策。同时,在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产业发展等领域的建章立制也一直走在全国最前沿。贵阳市制定出台了国内第一部和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地方性法规——《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用于规范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违规行为,从而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依法治理轨道的法律制度体系。
2012年“让绿色改善生活”,把绿色转型作为促进增长的首要选择;把绿色理念深度融入社会生产生活各个环节;在加速绿色发展、绿色转型中推动民生改善;运用新的模式提升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更加深入广泛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合作。为人民谋幸福,是贵阳市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契合了2012年贵阳共识——用“绿色”推动民生改善。
在大力实施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贵阳市牢固树立绿色理念,摒弃以大量消耗和浪费资源为代价的非绿色增长方式。近年来,贵阳每年婉拒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总投资规模都在300亿元以上。
永久会址
2013年1月,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外交部批准,生态文贵阳会议升格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成为我国目前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论坛。由此,贵阳市决定规划建设一个具有贵阳特色的生态文明实践区,作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永久会址。会址最终落户于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西部的朱昌镇百花湖畔,百花湖水域面积14.78平方千米,有岛108个。拟建的生态文明实践区和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永久会址地块位于百花湖东侧,地块内形成“三横两纵”道路结构,通过金朱路向东与观山湖区和贵阳老城区对接,通过金湖路向北与北部沙文工业新城对接,通过金湖路和环湖路向南与清镇及贵安新区对接。
朱昌镇的建造规划将遵循国际生态文明理念,运用顶级生态技术,并融合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及地方原生态文化,打造成为集生态文明国际论坛、生态产业、生态文化、生态教育、旅游度假、民俗体验、生态宜居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文明先行实践区。根据初步策划和规划方案,生态文明实践区将形成以论坛岛为核心,建设包括生态酒店、旅游休闲小镇、城市综合体、生态总部办公基地、科技农业特色交易中心在内的重点项目;以会展业为核心,打造生态产业服务业、休闲旅游业、城市综合服务业、生态休闲农业等多种生态产业集群。
聚焦2014
2014年7月10—12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在贵阳市举行。本届年会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内第一个强调以改革为驱动,围绕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变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体制的千人国际绿色发展大会。本届年会以“改革驱动,全球携手,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政府、企业、公众:绿色发展的制度架构和路径选择”为主题,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官、产、学、媒、民各界高层人士提供了最新、最有价值的关于十八届三中全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第一手权威解读,和探讨绿色商机与共同应对生态环境挑战的机会。
本届年会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四个内容支柱展开讨论:“绿色发展与产业转型”、“和谐社会与包容发展”“生态安全与环境治理”和“生态文化与价值取向”,共将安排约40场讨论,并突出五个主线:改革驱动,抓住绿色产业转型和升级的战略机遇;以人为本,推动绿色城镇化;创新引领,重塑生态环境安全;文明对话,建立生态文明的价值体系和推动可持续消费;合作共赢,搭建参与后2015年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治理体制的桥梁。例如“绿色发展与产业转型”聚焦十大产业,包括能源、节能环保、先进制造业、信息产业、城镇化与绿色建筑、可持续金融、生态农业、医药、生态旅游、绿色基础设施等领域。“生态安全与环境治理”则更加关注时下的焦点、难点和热点民生问题:水、PM2.5、食品安全等。本届年会还发布了多个报告,包括绿色债务、生态产品认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