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57300000031

第31章 元帝败家

——司马光评汉元帝信谗杀萧望之(臣光曰35)汉元帝既无文治,又无武功,司马光缘何如此“器重”他,在《通鉴》卷28、29里面,连写了五篇“臣光曰”(第34、35、36、37、38)来加以评论?汉武帝也不过五篇,其中一篇还是专写李广,实质才四篇。

我的理解是,汉元帝一朝,是大汉的分水岭。元帝在位时间虽不长,从公元前48年继位,至公元前33年,前后十五年,却将大汉拖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宣帝当年对儿子的预言不幸成了事实。司马光大概是想通过他的评论,将这个历史的节骨眼,指示给我们看。此便是“臣光曰”的大好处。

当皇帝当领导而没有一定的手段,实在不是好事。武帝讨厌刘据,幸而刘据没当上皇帝,否则大汉会怎么样,就不得而知了。看看同样好儒仁弱的元帝,就足以惊心。

要说武帝也宠外戚,也任亲信,但他有手段控制得了局面,一有过举他就杀。宣帝也用外戚,许氏是他元配的外戚,史氏是他外祖父家的外戚,均得到重用。但宣帝的杀伐也干净利落。然宣帝比武帝多了一条,那就是信用阉人,这就坏事了。

不是宣帝坏事,而是元帝坏事了。因为元帝根本不及武帝、宣帝之一毛,他见到宦官作非,弄权杀顾命大臣萧望之,毫无办法,只懂得哭。一哭二闹三上吊,这是妇人的伎俩,作为皇帝而近妇人之举,岂能不坏事。

元帝26岁继位,什么都不懂,书算是读死了,竟将朝政大权交给宦官弘恭和石显,大事小事全由他们说了算,贵幸倾朝。而弘恭、石显二人又与外戚、车骑将军史高,搅在一起,沆瀣一气,互为声援,一致对抗前将军萧望之、光禄大夫周堪等人。由此引发外臣与宦官的第一波争斗。

萧望之、周堪不满宦官专权,提出改革“中书”机构。“中书”最早由秦所置,汉武帝时以宦官担任中书,首长称中书令、中书仆射,在宫廷里帮助皇帝处理政务、传宣诏命,地位非常重要,一般由皇帝亲信的太监担任。弘恭于宣帝时为中书仆射,石显为中书令。元帝觉得他俩久典机要,明习文法,索性放手让他们管事。于是宦官大权云集,这一步演变非常之关键,以至尾大不掉。

萧望之、周堪认为,中书是施政之根本,国家枢机之所在,古训又有“君子不近刑人”之义。因此,提出罢中书宦官,遴选有声望有才能的士子居任。然而元帝却不想就机构方面做太大的变动,所以久议不决。

萧望之、周堪看看罢宦官不成,又出一招,想先卸去宦官的帮手——外戚。结果让弘恭、石显找到反扑的借口。

初元二年(前47),元帝继位的第二年,弘恭、石显指使手下人告发萧望之等人密谋罢黜史高,疏退外戚许氏、史氏。元帝却将此事交给弘恭查办。萧望之对弘恭说,外戚在位多奢淫,疏退许、史,是为国家着想,不是什么邪谋。弘恭、石显却上奏元帝:萧望之、周堪、刘更生互为朋党,谮诉大臣,毁离亲戚,目的就是为了专权。于是建议将他们“召致廷尉”。

元帝真是蠢到家了,疏广、疏受是怎么当老师的,教出的学生竟然连“召致廷尉”是什么意思都不懂,也不问问,就准奏了。过了几天,元帝要召见周堪、刘更生,却找不着人,才知道“召致廷尉”就是逮捕下狱。于是要弘恭、石显立马放人,让他们即刻回来办公。

这时史高出场了,他对元帝如是说:陛下刚即位,还没有什么政绩,在公众心目中也未树立起伟大的形象,如果就这样放了他们仨,不是向天下人显扬自己的过失么;不如就此免职,省得百姓议论。结果通通免官。

元帝这时还有点脑子,他先用了缓兵之计,紧接着就赐萧望之为关内侯,不久复征周堪、刘更生为中郎,并有意任萧望之为丞相。宦官们又坐不住了,第二波争斗随即展开。

不服气的刘更生让他的亲戚上书,要求元帝罢退恭、显二人,进用萧望之。弘恭、石显又将刘更生逮捕下狱,免为庶人。萧望之的儿子上书替父亲“召致廷尉”一事呼冤,弘恭、石显反诬萧望之教子上书,有失大臣之体,准备再次逮捕。

萧望之想想,都一大把胡子了,还得第二次面对狱吏,不如给自己留点尊严吧。于是饮鸩自杀。噩耗传来,元帝正准备吃中饭,哭哭啼啼得连饭都吃不下。终元帝一生,每年都派使者去祠祭萧望之。而元帝如何处理害人性命的弘恭、石显呢?只是让他们在阶下磕几个响头了事。

司马光在“臣光曰”第35篇,批元帝“易欺而难悟”,被人玩于股掌之上却还“谢谢呵”,连中等之智商都没有。司马光说,元帝本来知道,凭萧望之的刚烈脾气,怕是不肯再接受耻辱,但弘恭、石显保证不会自杀,结果还是自杀了。自此弘恭、石显的诈谋已败露,即使是中智之主,也会加以严厉惩处。元帝则不然,虽涕泣不食以伤悼萧望之,但对弘恭、石显却没有惩罚的意思,遂使他们越发无忌惮。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萧望之自杀当年,弘恭就病死了,肆无忌惮的只有石显一人。当初他还没那么胆大,为测试皇帝对自己的信任度,石显耍了一个计谋。

石显奉命出宫办事,故意说担心回来太晚,宫门关闭,没有特批进不来。元帝给了他这个权利。当天晚上,石显称诏成功打开宫门。不久,有人告发“石显专命,矫诏开宫”。元帝还自以为是地拿奏章给石显看。石显知道元帝中计,却假意流着眼泪说,陛下信任小臣,让我处理政事,可是朝臣们眼皮子浅,都想陷害我,类似的事情远不止一次二次了,希望陛下明辨是非。元帝为显示他的真心,大大地奖赏了石显。于是石显的放肆,便没人能节制得了。

我认为,元帝之所以弄成这个样子,连起码的“召致廷尉”都不懂,他的老师应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南宋陈普写有一诗,咏萧望之,“石显深持两世枢,尚书何苦恋中书。九原若遇韩延寿,祇共咨嗟叹两疏”。他是抱怨萧望之不能如“两疏”的全身而退。这“两疏”便是元帝的老师疏广、疏受叔侄二人。

太傅疏广精通《春秋》、少傅疏受精通《论语》、《孝经》。他们轮番教授七岁的元帝,一直教到十二岁。一边教书,一边还教训元帝,做了国君以后要以民为贵,省徭薄赋,缓刑宽政。元帝原本仁弱,有霸气也霸不到哪去,再这么耳提面命,越发无主见起来。

司马光批贡禹有这么一句话:“忠臣之事君也,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劝而遂。”这句话也可以用来批“两疏”的教授不得法。孔子是因人设教,在这点上疏广、疏受差得远了。史上盛称疏广、疏受功成身退,不恋权势,回家养老后又不为子孙置产业,皇帝赏他的钱,日日拿来请客喝酒。为人是值得称道,为师就极不称职。

而元帝一朝,还有一个重要之极的节骨眼——外戚,这也是西汉挥之不去的痼疾。元帝时,宦官风光得很,外戚似乎没什么声息,只帮帮腔。但元帝立王政君为后,结果王氏掀起的声浪比宦者还大。

我总是觉得,历史是历史的产物,后之历史必是前之历史之延伸,有所鉴借,亦有所总结地延伸。而延伸的结果有好有坏,有时前进有时也倒退,并不都如西方工具论所说的,都是一路演向文明。元帝的父亲宣帝立王倢伃为皇后,便是鉴借后宫争斗的结果。

宣帝本来不宠王倢伃,本想立宠妃、淮南宪王的母亲张倢伃,但担心霍显谋害太子的故伎重演,遂打消了这个念头。公元前64年,宣帝立没有生育子女的王倢伃为后,史称邛成皇后,命她养育太子刘奭。

王政君与王皇后没有什么关系,只是同姓而矣。甘露二年(前51),刘奭的宠姬司马良娣病死,太子很伤心。宣帝让王皇后去寻一个合适的人,以替补太子心里多出来的爱情窟窿。于是王政君就来到太子身边。当初王皇后中意王政君,或是看在同姓的份上吧,打个帮手,后宫那么杂。可是这一帮,将大汉给扳倒了。

王政君当年就生下一个儿子,即后来的汉成帝。元帝临终顾命王政君的兄长王商,职位是大司马大将军,王氏自此得势。王莽便是王政君的侄儿。

附:臣光曰35:甚矣孝元之为君,易欺而难悟也。夫恭、显之谮诉望之,其邪说诡计,诚有所不能辨也。至于始疑望之不肯就狱,恭、显以为必无忧,已而果自杀,则恭、显之欺亦明矣。在中智之君,孰不感动奋发,以厎邪臣之罚。孝元则不然,虽涕泣不食以伤望之,而终不能诛恭、显,纔得其免冠谢而已。如此,则奸臣安所惩乎。是使恭、显得肆其邪心,而无复忌禅者也。(《通鉴》卷28)

同类推荐
  • 大隋崛起

    大隋崛起

    这是一个残破大隋崛起的故事,有热血争霸,也有红颜暧帐。杨广:“炎郎,你要什么就跟朕说。”杨倓:“孙儿要李靖做我的侍卫,李秀宁做我的婢女,长孙无垢做我的王妃,还要做太子。”杨广:“太子先等等,别的朕都准了。【读者群:336845887】欢迎来撩。
  • 这个刘邦都点狠

    这个刘邦都点狠

    从懦弱到强大到“无情”,要品尝多少酸甜苦辣,要吞噬多少人道沧桑,要豪饮多少壮士鲜血?
  • 一品书生

    一品书生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一个事故编织一段故事,谱写传奇。
  • 武将天堂

    武将天堂

    段空带着他的大英雄梦穿越了。。。来到了一个武将的世界,这里武将地位卓越。拥有金手指的段空,莫名其妙的成为了这个世界的培养大师。段空笑眯眯的对少年说道“少年,我看你骨骼惊奇,不如让我把你培养成吕布吧。”少年流着口水道“吕布是什么,可以吃吗?“欢迎加入武将天堂群,群号码:607058161
  • 大明王朝2

    大明王朝2

    明朝,取《易经》中“大明始终”之意,朱元璋,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他干脆利落地灭了元朝,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然而,他的王朝又要马上过去,化作历史的烟尘。
热门推荐
  • 仙路凶徒

    仙路凶徒

    凡家少年偶的机缘,一路杀伐,踏上仙道!什么是仙?当你杀够亿万人,自然为仙,若不成仙,只能怪你杀的不够多!!新书起航,希望大家多多保驾护航,推荐票和收藏一定要记得!
  • 《皇帝是受》

    《皇帝是受》

    一个男人的身体,一个女人的灵魂。然后……这个男人就被掰弯了成了个受。嗯……大概就是这样。
  • 缘世湘灵

    缘世湘灵

    唐宋之间有段五十多年的乱世,后人称作五代十国。乱世出英雄。五代十国是乱世,自然也有英雄。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然而英雄之为英雄,绝不仅仅因为气短,还有勇武还有侠义。宁做太平犬,莫为乱世人,乱世中的英雄往往比太平盛世的时候要新奇一点。
  • 重生之弃妇皇妃

    重生之弃妇皇妃

    前世,为了扶他上位,她一身伤痛,被灭满门,最后却落了个囚禁冷宫,断手断脚的下场!重活一世,她荣耀而归,发誓逆天改命,绝不再听天由命!再遇渣男,她深知他冷酷无情只为江山社稷!想利用?做梦!今生,她左有高贵太子,右有江湖侠客。只是夫君应该怎么选?前世凄凄惨惨戚戚,今生从头再活。是他,抑是他,还是他,将是她今生的良人。
  • 乔屿乔熙

    乔屿乔熙

    11岁,她被父母拖出了国,体验了人生的第一次别离;16岁,她学业有成,闪亮回归大家的视野;21岁,她大学还没毕业,却已经是国内排得上名的公司总裁;26岁,她作为“大龄剩女”,终于被某男收入腹中。某主持人:顾小姐,我可以问个八卦点的问题吗?作为Z国最年轻的地产大亨,您的择偶标准是什么?某女:身材好颜值高最重要的是宠我。某主持人:那……可真的有点难找呢。回到家某男把某女扔到床上,问:宝贝觉得我不好?想再找一个?某女:是的!你知道我现在是人家口中的事业有成的大龄剩女吗?某男:如果宝贝想结婚,我们家的规矩可是奉子成婚哦~某女:从我的床上滚下去!
  • 替嫁王妃,废王请让道

    替嫁王妃,废王请让道

    她,是医学世家的耻辱,不仅无才还丑的出奇;他是皇家的饭后笑点,软弱加残疾。一次意外的聚会把他们绑在了一起,风云突变,且看废物如何逆袭。。。
  • 背靠帝君好敛财

    背靠帝君好敛财

    一朝穿越,她才不想当什么冷宫弃后,还是当个太监好敛财。“皇上要选妃?”我来,我来;“大臣被抄家?”我来,我来;“什么?皇上要侍寝?”你们来,你们来,……看什么看?没见过我这么狂拽酷霸屌炸天的太监吗?不服来打一架呀!哎呀妈呀,快放开我,要死了,要死了。
  • 宁海将军固山贝子功绩录

    宁海将军固山贝子功绩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冥亡契约

    冥亡契约

    【暗界亡灵,帝王双星。权摄天下,幽独其身,终是虚名化孤魂;颠沛流离,前尘忘却,红颜命格徒多艰;星辰陨落,换命而行,方得归复帝王身。】降生时就已被决定的命运终将开启,经历种种生死世事后,她是否能再次找回失去的一切?
  • 凶灵直播间

    凶灵直播间

    凶灵,恶鬼,黑白无常,牛头马面,要是他们开启了直播会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