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期望,不同于愿景。期望是指对企业未来发展情况与形式的一种期待,是指作为企业的领导人,在创业成功、企业进入正常发展之后,希望企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成长。
在中国人的思维意识里,成功了,就该给自己放松一下,而这个放松一下很可能会造就你放松懒散的作风。这也是一个文化区别,中国人喜欢把自己的奖杯放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而外国人则是放在自己的书房或者杂物间里。
史玉柱在自己的保健品销售业绩趋向稳定的时候,便开始寻找新的增长点。而寻找出来的这个新的增长点,恰恰是史玉柱对巨人的一种感性的期望,在这种感性的认知中,更像是一种归心似箭的回归。
不可否认,第一次的成功会在个人心理上,给自己的后续突破带来一定的心理障碍。人因为懒惰和自我满足,往往不会再有耐心和创造的激情去做下一个产品。
现在国内的网络游戏行业,闲钱多,好的产品少,好的团队更少。一些优秀的团队在完成了一款出色的作品后,会有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也缺乏可借鉴、可对比的竞争对手。
无论第一次的成功有多大,在这个物竞天择的商业社会里,只有不断去突破自我,才能一直把握市场的发展,从而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的发展,最重要的是产品的突破性,而产品的突破靠的是人才。
所以,成功在商业场中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相反,在一定程度上会成为一个比较大的心理负担。前人的成功,往往会给后来者带来必须超越的一种强大的心理负担,这种压力反而会阻碍后来者的自由发挥。
世界上永远存在这样两种非常极端化的人物:一种人眼里,到处都是赚钱的机会,似乎遍地都是钱没人捡;另外一种人眼里,到处都没有赚钱的机会,觉得社会压力真大,处处受剥削。
换言之,能发现赚钱机会的人,无论一时失败还是时运不济,最终他都会积累起财富;而没有能力去发现机会和创造机会的人,是永远不可能赚到大钱的。而具有赚钱天赋的这类人,赚的钱总归是有限度的,比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该他赚的,他碰都不会碰。
做企业也一样,很多企业,一旦做大了,就开始圈地,喊出走向世界、布局全球的口号。看见别人做这行赚钱,自己也好奇跟着去做;看见别人干那行赚钱,又屁颠屁颠跟着去投资。这样的企业显然是没有长期规划和对自己缺乏基础认识和基本定位的,手里有了点银子,就以为天下之大,自己无所不能。
这里就涉及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那就是人的自我约束能力。平时倒还罢了,在大堆机遇面前,在纸醉金迷的环境中,就容易放浪形骸,甚至铸成大错。史玉柱当年就是约束不了膨胀中的自己,把巨人的身家都丢到房地产去了,结果输得一塌糊涂。因此,复出之后,他给自己规定了几个清晰的投资方向,这也是一种行为约束。有些公司也会打出“不作恶”的约束口号:钱可以赚,但是不能作恶式地赚昧良心的钱。
在我们身边的绝大多数企业都还在为未来的发展空间而乐此不疲地奔波时,要相信最终能走出去的那些企业,都是有约束能力的企业。
憧憬未来,并不是每个企业的专利,有心的企业家,不会整天做着没边际的白日梦。相反,只有把握住现在,才有憧憬未来的资格;只有把握住眼前的得失,才能有基础去展望未来。在史玉柱去追求网络游戏的回归梦之前,他就对资本处理做了最大程度的努力,把展望和追求梦想的风险系数降到了最低,然后轻装上阵。
而对于自己的企业,史玉柱和马云一样,对企业有种延续下去的平凡的期望,都希望把企业做成百年老店。在现今社会,这样的理想显得很伟大,因为,真的要做成百年老店,是很难的。
案例1·转型——企业发展的一个跳板
2006年1月,史玉柱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曾说:“巨人集团的元老基本上是IT出身,当年我们起步时就是做汉卡,我们都有IT情结。后来我们进入了保健品行业,而且做得不错,但是三四年前我就一直考虑转型,巨人投资慢慢就变成了一个投资类的公司。这几年我们除了产业投资外,还进行了一些财务投资。”
因为那次轰然间的失败,史玉柱不得不对他的理想绕道而行。一群IT出身的人才,为了巨人的再次辉煌,选择了一条看似漫长的“曲线救国”的道路。而事实证明,史玉柱和他的团队的决策是十分正确的,做保健品的利润远远大于做IT产业。通过保健品的成功运作,史玉柱和他的团队只用了短短的三年时间就成功复出了。而从史玉柱的多次接受采访的言论来看,其实做保健品并不是史玉柱最喜欢的事。就如落叶归根一般,搞IT的,最终还是要回到这块来,这里曾经是巨人走向辉煌的起点,因此,当巨人重新站起来后,也该返璞归真了。
在还了债之后,史玉柱就着手考虑转型了。当然,史玉柱放着高利润的行业和产品不管,去考虑转型,一个方面是来自于这个团队成员内心对于理想的再次憧憬,另一个方面来自于史玉柱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的战略部署和先觉先知。史玉柱是非常睿智的。首先,在保健品这个行业,他的产品已经数年占领着销售冠军的位置,自身的突破空间已十分狭窄;其次,国内现在对互联网行业和金融行业相对比较支持,对于保健品行业的监管则过重;最后,保健品行业的未来主导权谁也无法预测,这个以生物技术为基础的行业,明天的霸主会是谁,史玉柱是没有信心的,因为他没有建设一座世界一流的研究所。而进行金融投资,是把手中的钱拿出去升值的一种非常好的手段。进驻网游,然后在全国部署研发基地,这就是巨人未来的主心骨了。对于网游来说,未来谁能掌握技术实力和制作能力,谁就能主宰这个市场。
事实证明,史玉柱的这种前瞻性再一次成就了巨人的蜕变,巨人从保健品到网络游戏的转型,无论是从资本运作还是市场空间来看,无疑都是十分正确和明智的。作为一名企业的领导人,在企业的各个阶段,都要做好计划,要为企业的明天和后天做好打算。
当然,转型中,作为企业的领导人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比如网络游戏行业的门槛就高得很,唐骏曾说网游的门槛是一亿元人民币。而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史玉柱能靠着《征途》后来居上,有些不讲理的感觉。他的意思是,没一亿美金还是别来玩,趁早干点别的。这也说明了网游是个吸金的行业,同时也是个花钱如流水的虚拟行业。你想想看,要是拿几亿去盖楼房,几年之后,你会在一片荒芜之上看见一个大型的居民区,这些东西,都是一吨吨水泥,一根根钢筋,在工人的工作下一天天建起来的。而开发网游就不同了,就是一堆工程师没日没夜地讨论和面对电脑。一眼看过去,和别人上班还真没什么区别。然后做出来的东西,都是基于互联网上的应用,要是哪一天服务器挂了,你的游戏也拜拜了,要是哪一天联不上网了,网络游戏也就拜拜了。2010年6月,主管网络游戏行业的文化部出台《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并于8月1日正式实施。办法规定,从事网络游戏上网运营、网络游戏虚拟货币发行和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服务等网络游戏经营活动单位,应具有不低于1000万元的注册资金。
不过,我们需要看到的是,作为企业的领导,一旦选择了某个行业,就要有砸几个亿学习的胆魄。还有,作为一个领导,对于企业的成长,要敢于担当和不怕牺牲。选择了一条新的路,那么这一路肯定会绕弯,甚至会遇到各种挫折。而你,应该告诉你的团队,不要怕,有什么事,你顶着!这样,最终走向成功的时候,你们一起回忆这段历程,你和你的企业都会有一种长征之后的征服感,从而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
时下,很多企业受到资本市场的巨大诱惑的冲击,整天做着500强的白日梦,企业文化也严重高空,企业家经常天方夜谭、扯些不切实际的东西,仅仅对上市以及500强的财富感兴趣。
当然,不排斥那些整天高喊着要造就富翁,整天活在世界500强企业的幻想中的企业,有目标总比没目标要好。一家有远景的企业,就是一家有希望的企业。没有憧憬,就没有对未来的想象,就不会凝聚在一起,各取所长。目标应该是很多的,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小目标,甚至每个季度每一天都有着各种各样的目标。只有把目标进行微分,细分成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你的企业才会不断找到奔向大目标的成就感,也才会在既定的方向上一路高歌,最后积分出美好的结果。
如前所述,把企业的期望值定得太高并不好,这样容易导致企业文化上的空虚和幼稚。就像史玉柱当年喊出的“做中国的IBM”之类的口号,不仅会拉开期望与现实的距离,让员工迷失方向,还会把自己也搭进去,使得上上下下都华而不实。对于企业,无论你是在主持工作,还是从管理层上退了下来,都要有长远和近期的期望。并且期望值要合乎实际,要学会通过阶段性的胜利来鼓励士气,避免公司集体堕落。比如史玉柱做网游的目标就是成为第一梯队,而在这个过程中,他并没有定过于虚的阶段目标,而是清晰地知道,全面竞争是以卵击石。他很巧妙、很实际地对自己的网游公司进行了阶段性的部署,先做细分市场,然后主攻一块,接着在大力推广产品的同时推广自己的公司,然后再通过公司积累起来的名气继续做后续的产品服务。
转型,无疑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寻找新的增长点的选择之一,是企业发展的一个跳板。如果企业腹背受敌,而刚好发现有更好的行业可以进入的话,那么,转型就是一种伟大的重生。
案例2·IT行业——用技术创新驱动经济
IT行业一直都是热门行业,有关话题一直处在大众的关注范围内,而且,也一直都是投资家的最爱。之前有消息传言说Facebook准备上市,市值有望达到1000亿美元。这个绝对算是爆炸性的消息了,当然也同时印证了IT行业的那句老话:科技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现在,在比较成熟的都市交际圈中,Facebook已逐步取代电子邮件和MSN,成为一种全新的社交方式。
而在这里,史玉柱的网游公司只抓研发的方式的确有待商榷。从保健品只注重营销到网游只注重研发的角色极端性的转变,或多或少影响了其团队的人。并且,这极有可能会是造成巨人后续产品在策划上的不足。一般来讲,老板注重什么,倾斜哪一块,哪一块就会做得十分好。这是一个过程化的东西,在产品研发阶段,就应该主抓研发,而且企业领导应该少去干预,同时可以多去接触游戏,这样才有足够的发言权;到了产品测试阶段,领导就应该积极着重在产品的营销推广等市场计划上下工夫。
说白了,网游市场现在依然是个产品极其匮乏的行业,钱多得没处花,好产品少得可怜。所以,企业要想有长远的发展,想在未来的发展中逐渐脱颖而出,就必须培养严谨的作风,并且领导人应该在需要的阶段做需要做的事,而不是个人主义式的所谓详略得当,应该给团队足够的发挥空间。
网游产品的强大,在于其内容上的强大,副本只是内容的一个向导。人都是有情感诉求的,对于一款陪伴了他两三年的游戏来说,要他一下子转到别的游戏里面去,就意味着这两三年他在这款游戏中的所有都将归零,都将成为过去,一切又将重新从零开始。大部分玩家都是带着感情玩了好几年的,这样的游戏,一般是不容易失去市场的。就拿《魔兽世界》来说,网易公司因为各种问题迟迟没有开服,这并没有导致玩家大面积的流失。相反,通过非常强大的危机处理和各种公关手段,倒是导致玩家们空前地怀念这款游戏,大家坚持等到开服的那一天,重新找回游戏的感觉。这件事告诉我们,一款好的游戏,深入玩家的心灵的游戏,是不会轻易随着时间和外围市场变化而受到影响的。
当然,有些企业的发展是猴子掰玉米的形式,本身没有提供太大优势的游戏产品,后期游戏玩家的逐渐流失会使利润逐渐减少,而每年固定的各种运营成本只会往上涨,至少员工的工资会越来越高。这就存在一个博弈问题。很多游戏公司因为资本的主导,最终放弃了长期性游戏的路线,转而被资本抽空,就算是完成了资本使命了。
去教育华尔街的投资分析家,最好的办法不是拿着几个案例去和他们争论,而是通过国内的资本或者依靠自己的实力,把游戏做到极致。从史玉柱的战略布局来看,史玉柱向来都是自己打天下的,巨人的资产中没有华尔街投行的影子。
网络游戏无疑是中国互联网增长最快、盈利模式最简单、资产最健康的产业之一。有关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中国网络游戏营收为8.15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了73.5%。预计2011年中国网络游戏营收将达到30亿美元。也就是说,2006年到2011年期间,中国网络游戏营收将保持30.2%的年均增长速度。基于这样大的蛋糕效应,原本不从事网络游戏的国有企业,在房地产等投资遇到政策上的束缚时,纷纷对这块蛋糕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
史玉柱高调地劝说国家队不要进入网游行业,有点房地产行业的任志强的风范。有意思的是,苏宁电器老板张近东在“两会”上一副瞧不起电子商务的架势,可事实却是苏宁电器在一边猛推苏宁易购网。
资本的力量何其大,可以驱使史玉柱跳出来说些吓人的言论,当然,这也反映了国内的国有资本的凶悍。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政策的倾向会带来绝对的资本的倾斜,就好像现在的房地产行业的火爆离不开政策的倾斜一样。从大局来讲,政策要是能产生倾斜的话,多少会对中国的高科技行业的积极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这阵春风一刮,肯定会改变现在国内互联网行业的赚血汗钱或者说山寨模仿的初级阶段的现状。
而一款游戏的寿命,往往是比较短暂的,《征途》因为成功得过快,因而也很快暴露出了各种潜在的隐患。在这种隐患下,《征途》的游戏内幕设置,即服务高端消费者的意图逐渐被大众知晓,在媒体的质疑声中,加上《巨人》游戏差强人意的表现,以及越来越凸显的游戏与社会家庭之间的矛盾,史玉柱和他的巨人网络略显被动。于是,收购51.com,打造社区概念,以及继续坚持开发研发基地,成了史玉柱的应对措施。而上线《绿色征途》则明显是应对时下局势的缓兵之计。
2009年10月,史玉柱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曾说:“我们的内容模式其实是一个玩家创造玩法,现在所有游戏都是研发者创造玩法,然后玩家去玩,这个就跟报社一样,报纸是编辑部的人在那儿编内容,读者去看;网络为什么会发展得很快,比如说BBS,是因为每个用户在创造内容,而每个用户又是信息的享用者;游戏的未来的大的突破,必须要走到这条路上来:玩家创造内容,玩家创造玩法,玩家去玩,把它当做社区去经营。”
是不是人到达了极限,思想的突破就会异常困难,所以常人无法理解史玉柱的游戏开发思路。就连史玉柱自己也谈到,现在所有的游戏都是研发者创造游戏的玩法,但是他想背道而驰,让玩家来创造玩法。只是,对于玩家创造内容这个概念,也许连史玉柱自己也定位不了。具体怎么让玩家创造内容?难道这只是史玉柱收购51.com的一个天真的想法?时至今日,不少人仍然认为史玉柱收购51.com是个失误,建立社区,史玉柱完全有这个能力,没必要去收购。而我们清楚这一浅显而粗暴的道理:想要在一个原有制度上进行改革,就必须先摧毁它。孙中山当年的辛亥革命是怎么失败的?血的教训啊。喜欢阅读近代史的史玉柱怎么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呢?还是被那些所谓的资本收购、产业布局迷昏了直觉呢?
如果期望自己的公司能打造出《第二人生》那样的游戏,史玉柱完全可以从最开始的一点一滴做起。很多东西,你需要通过不断地累积和事件来引导用户。当然另一方面,未来的游戏必将更加人性化,不过,这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中国的游戏商不断地努力。其实按照这个方向,可以切入的点实在是太多了,仔细琢磨下去,是十分刺激和富有憧憬的。只是,开辟一条路,应该是先从小路入手,然后再建设宽广的大路。
2009年10月,史玉柱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说:“很多免费游戏,经常会碰到玩家在里面抱怨,主要是消费能力很弱的玩家在里面抱怨。开始我认为任何一款游戏,被玩家骂是正常的,后面我又玩过其他几个公司的一些游戏,包括现在几家上市公司的游戏,其实我基本上都进去看过,基本就是一个规律了,每次玩家都骂。后来我就在思考一个问题,我能不能做出一款让玩家不骂的游戏?过去行业里都认为被骂是理所当然的。我就在怀疑,后来我就跟大家探讨,有没有可能做一款让大家不骂的游戏。”
史玉柱的这个期望做得够悬乎,越来越缥缈了。朋友们可以发现,自从史玉柱把《征途》带上成功之后,就开始淡出管理层,逐渐迷上了幕后操作。对于资本的太极拳和战略级别的战役布局,让现在的他越来越痴迷和醉心于资本层次上的东西。当然,这样极端的角色转变会造成一个人原来的天赋逐渐黯然失色。
做一款大家不骂的游戏只能属于正常的玩笑。要想别人都夸你的游戏好,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只准别人讲这样的话,每个人身边跟一个市场管理员,见谁大逆不道敢说史家游戏不好的,直接抓起来关几天。
最近金山的《剑网3》比较火,但是出来之后还是一片倒戈式的讨伐声和犀利的骂声。游戏画面做得精致,就有人说了,玩家怎么会为你的游戏去更换高配置的硬件呢?也有人说是游戏空洞,副本垃圾等。可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就是,很多原本《魔兽世界》的玩家,以及别的游戏的玩家,现在正在陆续进入《剑网3》的游戏中。而且,在一款游戏出来没多久,就出现的种种所谓的“玩家”的多种骂声,大多是只进过游戏初玩几次,找找小毛病,然后写点文章赚点钱的幕后枪手,跟风的是那些或许连该款游戏玩都没玩过的杂志报社的编辑们。
从很多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史玉柱选择网络游戏的出发点,明显与选择保健品的出发点不同。现在的网络游戏行业依旧存在着诸多争议,很多公司也已经深陷泥潭,可是,史玉柱却依然坚持走精品以及自主知识产权的路线,在外围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依然执著地建设着南方研发基地。
史玉柱已经多次表示自己将把下半生的精力集中奉献在网游这块。而《征途》成功之后,史玉柱就开始淡出管理层了,逐渐把公司交给年轻人来打点。自己则真的成为幕后的规划师,不是从产品的模式和营销的计划上进行幕后操作,而是对于企业的走向和资本的布局进行调整了。
对于企业的发展,史玉柱经过《巨人》的暗淡之后,大力支持年轻人突破思维的枷锁,做有创造性的产品。《绿色征途》就是这样出来的。史玉柱称这款游戏彻底改变了原来的商业模式,全面关注非付费玩家。有突破性,有创造性,这样的团队才能把握明天,才能做出好的产品。但在笔者看来,巨人目前的突破性仍然局限在他们之前的游戏氛围里。所谓的不卖材料,不卖装备,不开箱子,并且没有无敌玩家,杜绝秒杀等等一系列看似颠覆性的模式,其实不是在颠覆玩家的习惯,还是在颠覆网络游戏的一些墨守成规的游戏规则而已。这样的想法是好的,只是做法上仍然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最终这款游戏的盈利模式回归到了交易提成,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史玉柱跟马云走得近,受到了一些影响。而看似这么多的突破,其实并没有在根本的玩家感觉上进行大胆的突破,游戏还是一样的打怪升级。唯一值得说的是,这款游戏里面把很多规则的制定权转交给了玩家。
史玉柱是应该知道这些本质上的东西的,只是,他选择了这条路,也愿意让年轻人去交这样的哪怕对于公司来说都非常昂贵的学费。然后他耐心地准备着他的产业链布局,其实对于开发制作团队来说,这也是一种无形而巨大的鼓励和支持的特殊方式。因此,史玉柱内心其实仍然是疯狂的,他依然还是当年的那个“史大胆”,他希望自己的巨人集团能在将来的某一天主导国内的游戏产业链,只是这种大胆,低调地表现在了他的仔细布局和对团队的信任以及无声支持上。
案例3·修炼内功——稳中求发展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感慨,守业远比创业难。也正因为这样,管理者比执行者在公司中的地位要高得多。运筹帷幄的人往往能决胜于千里之外,而将军只能决定局部战役的成败。
有人也许会说,对企业的期望是很个人主义的东西,也是很虚的东西。可是,正是你对于企业的期望决定了你的企业的未来走势。因为,一个企业的领导人的思想很容易传递给公司的上上下下,形成一种思想氛围。比如,你的期望是企业最终上市,而没有比企业上市更高的期望的时候,你的企业在上市的那一天,也就是你的企业最终在资本市场里沦陷的时候。马云就在企业上市之后喊出了做百年老店的口号,这是他赋予企业的新的期望高度,通过给企业灌输这样的价值观,才会使有了钱、有了地位的旧部们继续跟着他积极地工作。史玉柱复出没多久,就开始通过资本手法处理自己的保健品企业,把人力和资本都用在了再次创业做网游的方向上;而网游初步成功之后,又开始积极着手部署全国的研发基地。环环紧扣,步步为营,而又恰到好处。
其实史玉柱前几年有足够的资本进入房地产行业,到现在,也仍然是阔得拔几根毛便比别人的腰粗。可是,他还是坚持了保健品、银行、网游这三块市场。这三块领域,足以让他背后的资本积累到一定的层次了。而到了一定层次之后,他并没有脱离老本行,去投资别的新兴行业,再去积累和挖掘资本;相反,史玉柱显得有些固执和保守,他采取了整合和建设网游的产业链的投资方式,把资本投入到这个行业中来。
一个再聪明的商人,他的智慧也总是有限的。不要因为自己一时的小有成就就忘记天有多大,海有多深。还有,一个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像史玉柱这样,他之所以要逐渐退出保健品和银行投资,转而做战略资本处理,这多少也是和他的精力有关系的。当然,这里面也有他的偏好成分在。一个聪明的领导者,会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精力怎么样,自己还适不适合给公司做决策,在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他们一般会变得小心和谨慎。他们会采取十分保守和安全的方式,处理资本的各个细节。
一个看似强大的企业,在危机面前也是很脆弱的。联想这两年也是因为PC行业的振兴才从各种危机中艰难地走出来。蒙牛当年也是因为“问题奶”事件差点倒闭,虽然牛根生最终保住了企业,但是却失去了对企业的控制。腾讯就很顽强,因为它足够稳,很多行业内的朋友聊得最多的也是腾讯。你真的不得不承认它的足够低调和异常强大,这点,和马化腾的性格又极其相似。最近也听到别人说一个关于腾讯的有趣的段子,说某人去跟天使投资人聊项目,结果天使就表态了,我不管你说的是电子商务还是什么样的项目,我只想知道,你做的这个东西,万一腾讯进来了,你怎么办?这已经足够说明腾讯的强大了。
而对于企业长期的发展,终究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来维系,所以关于企业期望的话题里,就自然而然包含了对于企业未来人才的期望。毕竟再伟大的宏图大志,也总要人去执行去做,才会实现。
史玉柱在对保健品进行资本运作的时候,已经开始逐步放权,甚至退出了管理层。而大胆启用忠臣和新人,积极培养人才,促进企业现在与未来的人才结合,才是企业的长久之道。
在武侠片里面,一些德高望重的人,其地位到了一定高度之后,就会极少行走江湖了。他们会找处幽静的地方,两耳不闻江湖事,一心只醉心于上乘武学的研习。当然,一切又都在他们的掌握中,真正的绝世高手,其实也是很多事情背后的操盘手。
当企业的领导面对难题一下子找不到解决方法的时候,可以把公司暂时交给手下们打理。同时,自己最好找个地方安静地想想,无形中思路会更加开阔,茅塞顿开。这样做,其实也是给了未来的企业管理团队一个比较好的机会,真正的人才,也往往会在这个时候闪光。
再回到武侠情节里面,我们发现,真正的高手,最后都退隐了,除非江湖大乱,这些人才会被一些社会知名人士诚恳地请出山。这些高手都有一颗淡泊名利的侠义之心。那些把权力看得过重、一心想做武林盟主的人,几乎无一例外,都没有好结果。高手们一般会把一些江湖中的事,交给他们的得力弟子去解决,这也给了他们的弟子扬名立万的机会。
很多企业总在拼命地追逐企业的销售业绩的持续增长,深陷“保持翻倍增长”的烦恼。事实上,企业的销售会随着市场的不断饱和,逐渐趋于稳定,那个时候,再要求增长,只是自欺欺人罢了。
公司发展到最后,市场的占有率就会比较稳定,稳定的同时就是销售增长率的放缓。这是常理之中的事,而挽救颓势只有开辟新的增长点,毕竟像微软这样一直占有强大市场份额的企业还是比较少的,在中国也几乎不存在。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微软这样的企业?道理很简单,中国的国情里面比较轻视创新和知识产权。
在中国倒是可以出现巨人这样的企业,国外的资本环境,可能造就不了这样的企业。假使在国外,腾讯也不会这么牛了,早就因为官司东分西散了。公司本身的发展一般都会遇到瓶颈阶段,冲出这个阶段的关键就是寻找到新的增长点。史玉柱现在明显有些暗自着急了,一边是企业的瓶颈阶段的挣扎,一边是国家队的虎视眈眈。实在有些骑虎难下的滋味。而新的战略部署是着眼未来的发展空间和机遇,通过研发基地的成熟,渐渐从产品研发这块去主导网游产业。但是,就短线而言,《绿色征途》等游戏究竟能否刺激巨人的销售增长,现在下定论还为时尚早。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因为史玉柱的过于保守,他和他的巨人显然已经错过了很多大吃小的机会了。
相反,史玉柱更愿意细心耕耘他手里的那几亩地。很难想象,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如今居然如此保守和求稳。
不差钱的史玉柱已经在他的研发基地的设施建设方向上透露给了我们,他想做的是打造中国的“谷歌”。在总部基地的设计上,巨人邀请了世界一流的设计师参与设计,此举打造了特色基地,也成为珠海市的又一大特色。从巨人的这几个战略基地的布局来看,史玉柱和巨人面对游戏开发后劲不足,技术和内容设计上与国际先进团队存在较大差距,放眼未来,奋起直追。从设计来看,史玉柱是真的想在下半辈子走高科技产业化道路的。
从投资角度来讲,并不建议大部分的中国企业在走国际化的同时,都去采用这种大支出的方式来进行硬件的升级。基础的建设,应该更加具有中国的传统文化特色,这样,就自然而然地会在产品设计中体现出中国人容易接受的软性方面的投入和建设。还有,中国的科研基地是给中国的高级人才使用的,应该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上进行软性方面的投入,这也会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性建筑,也会更加适合中国人去工作。在这方面,没有必要一味地模仿国外的模式和建设风格,而应该立足中国深厚的文化内涵。毕竟,中国的历史文化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财富。
学过建筑设计的都知道,其实很多世界上著名的设计,都有过在开始的时候被丢进垃圾桶里的经历。这说明一个现象,很多好的创意,不仅仅是在国内会流失和被遗忘,在国外也是如此。
其实企业发展到一定地步,它已经初步完善了,很多东西,比如预算的支出和销售的收入、管理上的消耗、推广上的支出等,这些都已经成为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了。公司到了这个阶段,你无法再期望公司的规模能够更上一个层次,公司的销售能够再翻几番。这个时候的公司,应该是一个不断追求自身完善的过程了,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讲的,锦上添花和未雨绸缪。
巨人在史玉柱的领引下,其开发能力已经具备一定的实力了,而且制作团队的完整性比较好,有了比较成功的产品。这样就给后续团队的工作以及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奠定了一定的运作基础。然而其后续产品缺乏创造力和突破力,是受了策划上的局限。史玉柱也多次在一些场合表达了自己对于巨人团队策划这块弱势的担忧。他也承认《巨人》的失败,主要还是由于策划上缺乏突破造成的,产品走不出以前的影子。
史玉柱对于游戏策划人才求贤若渴,明码标价开到了千万级别。可是,其实真正高明的策划,很可能出身平凡,或者他之前很少有成功的案例,甚至没做过上百万的项目。但是,他喜欢玩游戏,拥有看似不切实际的想法。这样的策划人才,往往才是有创造性思维的。不局限于传统设计思维,没有受过正规的游戏策划的洗礼,才会在策划上更加天马行空。也很可能他对技术一无所知,只是希望游戏能怎样怎样去玩。而恰恰是这样的人,却异常地难找,尤其是对于庞大而高高在上的企业来说。
本章启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这与好高骛远毫无关系,这只是内心的一种追求。人没有梦想就等于没有追求,没有追求的人,面对生活,总是碌碌无为。没有梦想的年轻人,是折了翼的天使。
在创业的时候,期望企业上市;上市之后,又期望能把企业做成百年老店。这种对于企业的期望,是会随着各个阶段性的任务而改变的。也正是有着一个又一个的期望,才能保证企业有序地运转下去。
在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手里的资金越来越充沛的时候,这对于绝大多数有心的企业家来说,都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作为商人,钱只是继续生钱的一种介质,绝对不是用来积累的固定价值。手里的资金越积越多,这对企业家来说,是一种对其投资能力的怀疑与侮辱。积累资本,只能出现在原始阶段,换句话说,地主才会永远只知道积累,然后做着同一件事,这是不思进取的表现。很多企业,在资本积累完成后,一般都会不知不觉地走上多元化的道路。这在传统的思维观念里,也就是家业大了得求稳,而在主业市场已经稳定,再无所作为的情况下,分散投资,从而减小风险系数,无疑是一个十分明智的选择。但分散投资需要企业家有超强的整合能力和管理素质,并且要善于把握机遇。
俗话说,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几个人手里。也许正因为这样,成功者往往少之又少。史玉柱就是这样的典型,我们暂时不能判断巨人网络在打造研发基地,继续坚持精品战略后的发展到底如何,但是,我们至少从史玉柱那段沉浮中看到,正是史玉柱的与常理有别的思想,一直在影响着巨人的发展。对于企业的期望,史玉柱这次坚决不走以前失败的老路,相反,他坚定地选择了精品和自主研发的战略。这将又是一场豪赌,史玉柱把巨人网络的未来都押在这上面了。
现在,将本章启示总结如下:
1.提前做好计划。做企业,应该具有长远发展的意识,提前做好未来的发展计划与企业设计。特别是企业在销售业绩增长逐步放缓、市场占有率越趋稳定的时候,企业必须提前做好转型或者多元化投资的战略准备。常言道,有备无患。对公司有了一定的期望,就要想方设法去实现它,并且,要把宏观的东西具体化,否则只会是一翻过眼云烟般的海市蜃楼。
2.技术实力是基础。在IT行业,技术创新驱动了市场销售,也刺激了企业之间的竞争,但是,千万别以为技术决定了市场上的成败。好的营销往往能提升产品研发,它们是环环相扣的,而不是分开独立的。但是,没有好的技术支持,做出来的产品,即便是营销工夫做得再好,结果终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只有在企业具备了足够的硬实力之后,软实力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无论未来的商场如何变化,无论未来的企业将会面对什么样的挑战,只有把技术能力不断进行提升,才是保证企业未来发展的根本。
3.做好人才储备。人才的长期储备一直是企业未来生存的根基,史玉柱也希望人才能积极流动起来,不一定要长久地留在一家公司。他也希望自己能够网罗天下更多的人才,来保障后续产品的市场效果。人才不足仍然是目前国内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一些企业上市后或者准备上市的时候,其原创人都会逐渐淡出管理层,而把公司的日常管理交给接班人或职业经理人,自己则坐阵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