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54300000103

第103章 周恩来冷静平息“谋杀”风波

周恩来得讯,即和国民党宪兵司令张镇一起,驱车赶往市民医院。当周恩来和张镇赶到时,已是8时50分,晚了一步,李少石已于7时45分因流血过多而去世!

周恩来见到李少石遗体,泪如雨下。他不由得想起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在广州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口遭到枪击而惨死的情景。周恩来泣道:“二十年前,在同样的情况下,我看到你的岳父……到如今我又看到你这样……”

周恩来马上想及的是毛泽东的安全问题,他随即对张镇说:“请你协助办两件事。第一,详细调查李少石遭害的原因,迅速弄清真相;第二,晚会结束后,你用你的车,并由你亲自陪同,送毛泽东主席回红岩村,绝对保证他的安全。”张镇一口答应照办。

周恩来和张镇又匆匆赶回军事委员会大礼堂。晚会仍在进行,毛泽东和张治中仍在看戏。

这时,周恩来和张镇都忙着布置紧急工作。周恩来在剧场旁的一间休息室里,召集机要人员开紧急会议。据当时在场的石西民回忆,周恩来曾非常悲愤地说:“少石同志是为我而死!”石西民听了周恩来这话,才想及李少石的外貌颇似周恩来,可能是国民党特务欲暗害周恩来而误杀了李少石。这表明“李少石事件”是一桩非常严重的政治性事件。

张镇也处于高度紧张之中,因为他事先一无所知,而眼下除了知道死者是廖仲恺之婿外,仍不知那枪弹是谁射来的。他急忙把张治中叫出,告知这一突发事件。张治中懵了!

他从热情洋溢的剧场,一下子跌进了冰水里……

张治中和张镇当即叫来在剧场负责警戒的国民党宪兵第三团团长张醴泉,命他火速赶回第三团团部,调动宪兵,追查此案。

剧终人散,等候在门口的桂园警卫班长李介新却迟迟不见“何先生”出来,颇为着急。可是,他没有通行证,又无法人内。直至夜深11时,“何先生”才在张镇的陪同下,走了出来。本来,毛泽东是坐蒋介石派来的专车,由李介新护送,这一回,却忽然改坐张镇的车,跟张镇坐在一起。车前车后,还有几辆宪兵三轮摩托车护送,可谓“前呼后拥”。李介新也就随他们一起护送毛泽东。

车抵红岩村,张镇随毛泽东下车,说:“我送毛先生到办事处。”

毛泽东连声说不必,上山石级多,夜已深,请张司令早回。

张镇仍旧不放心,令李介新和另一宪兵护送毛泽东到办事处门口,见毛泽东安全人内,这才回去……

这一夜,周恩来和张镇都没有睡,双方都在紧急调查着“李少石事件”真相。蒋介石从张治中、张镇那里得知此事,也十分着急。

据张醴泉回忆,他回到宪兵第三团团部,马上召集了上清寺到沙坪坝沿公路线的宪兵队长、区队长和分队长等来团部紧急汇报。其中驻化龙桥的宪兵队长汪云集报告了重要线索,据他手下的宪兵报告,傍晚在红岩嘴六号靠近嘉陵江岸方向,曾听到一声枪响。于是,张醴泉抓住这一线索,加以追查。他组织了“专查组”(中共则习惯于称“专案组”),连夜赶往现场侦查……

这时,周恩来让毛泽东休息,他自己则在红岩第十八集团军驻渝办事处连夜召集机要人员会议,分析情况。由于事出突然,情况不明,会上占压倒性的意见认为这是蒋介石密谋的政治性暗杀事件,暗杀的对象是毛泽东和周恩来。大家之所以把周恩来列为对象的原因,如前所说,乃是考虑到李少石长得像周恩来——因为李少石并非中共领袖,似乎不可能去暗杀他。

会上,有一年轻人独持异议。他提出了一个疑问:“我有一点不清楚,为什么事情发生之后,我们的司机就自己跑了?”

此言一出,遭到很多人的批评,说他的敌情观念太淡薄,警惕性太差。

唯有周恩来听了进去,说道:“这话有道理!”

见周恩来这么一说,那位年轻人也就继续说下去。他说,重庆的很多司机喜欢开快车,会不会是那位司机开快车,出了车祸,撞了国民党的兵,遭到枪击?正因为这样,那司机才会自己跑了!

周恩来听着,连连点头。

周恩来决定,也派出自己的机要人员,进行调查。

周恩来派出第十八集团军驻渝办事处处长钱之光,连夜到曾家岩车库查验了那辆车,查明弹孔的位置,查问司机熊国华的去向……

国民党的宪兵,骑着摩托车,行动甚快。

夜里2时,张醴泉在团部接到专查组组长盛先熙从小龙坎打来的电话:

本案案情已经查明,原来是驻壁炮兵团派到重庆请领冬服的一排人,因为没有领到,仍又开回壁山,今夜驻在小龙坎松鹤楼楼上。据带队队长说,他们从城内回来,过了化龙桥在靠近嘉陵江的公路上休息,恰遇一辆开进城的黑色小轿车把一个士兵撞伤倒地,在旁的男一个士兵喝令停车,汽车不但不停,反而加快速度开去。那个士兵一气之下,就朝天打了一枪,那个受伤的士兵已送到小龙坎传染病医院医治。开枪的那个士兵和步枪一枝、步枪子弹壳一个,现在均已查获,请示如何处理。

那个被撞伤的士兵,名叫吴应堂,是弹药一等兵。当时他正在公路边小便,所以躲避不及。领队的是中尉排长胡关台。开枪的不是吴应堂,因为他当时头部受伤,不可能开枪。开枪的是下士班长田开福。

这样,也就查明了真相:事情是由司机熊国华开车太快引起的,肇事后又不停车;但国民党部队不应举枪就射,却又误伤并无责任的乘客李少石。

也就是说,国共双方两个伤亡者都是无辜的,责任在司机熊国华和开枪者田开福。这样,“李少石事件”也就大体弄清了。

就在张醴泉打算向张镇报告专查组的调查结果时,电话铃声响了。他以为是张镇打来的,万万没想到,耳机里传出来的竟是周恩来的声音!

周恩来询问调查情况,并说抓到凶犯应送到他那里问话。张醴泉深知,倘若他把开枪者送到周恩来那里,非要遭蒋介石的责骂不可。于是,他只得撒谎:“凶犯已经解送走了。”

放下耳机,张醴泉对周恩来办事如此敏捷,颇为赞叹……

周恩来从张镇那里得知调查结果之后,也派人到现场进行调查,所得结论和国民党方面一致。这样,就排除了“政治性谋杀”的猜疑。

翌日早上,当毛泽东从红岩进城时,仍由李介新护送。他发觉,今日不比往常,从红岩到曾家岩桂园,沿途都有武装宪兵警戒。那是张镇下令,加强对毛泽东的保护。

《新华日报》对“李少石事件”接连进行了报道:

10月9日,即李少石遇害的翌日,当时周恩来尚未作出明确结论,就让《新华日报》报道了他和张镇去医院探望李少石以及李少石已突然遇害的情况。

这一报道,迅速把李少石之死公之于众,引起各方极大的关注。但是《新华日报》只作客观报道,未对李少石之死的性质作结论。

10月10日,发表国民党宪兵司令张镇关于事件经过的谈话。

IO月11日,发表第十八集团军驻渝办事处处长钱之光关于事件经过的谈话。

钱之光所谈经过和张镇一致。钱之光代表中共,表示了态度:

关于李少石之死,“是革命事业中的一个沉痛损失”;

关于司机熊国华,是他“肇祸后仍不停车”,“我们也当协同有关机关继续寻觅,使其归案”;

关于吴应堂,“我们愿负担他的医药疗养费,如不幸因伤逝世,并愿意负责予以殓葬”。

另外,周恩来还于同日中午去医院探望了吴应堂。

这样,一场突发的事件,经周恩来实事求是加以解决,平息了这场风波——倘若处理不当,“李少石事件”完全可能成为导火索,足以引发国共之间爆发一场剧斗,将重庆谈判以来国共和谐气氛破坏殆尽……

李少石于同日安葬,毛泽东为他亲笔题词:“李少石同志是个好共产党员,不幸遇难,永志哀思!”

周恩来在李少石墓前讲话:“这样一个好同志的不幸死去,实在是很大的损失。”

至此,“李少石事件”画上了句号。周恩来以高超的政治艺术,迅速而正确地处理了这一突然而来的严重事件。

据当事者刘昂1972年7月25日回忆,钱之光的谈话稿是事先经毛泽东、周恩来审定的。

又据王炳南1973年3月9日回忆,周恩来“后来总结此事时常说:人不要有主观主义,不要有成见,李少石一事就是很生动的例子”。

又据童小鹏回忆,周恩来曾认为,张镇那天晚上护送毛泽东回红岩,又很迅速、认真调查“李少石事件”,立了一功。周恩来后来多次对童小鹏说:“对张镇在重庆谈判时期这一功劳,一定不要忘记。”

同类推荐
  • 中国历代军事将领成才故事

    中国历代军事将领成才故事

    本书按历史顺序精选了中国古代军事将领成才故事,讲述了他们从小立志立德、文武兼修的成才过程和征战沙场、报效国家的事迹。虽然他们的成长环境、性格特点和时代背景不同,但他们的智勇韬略、精忠报国、出奇制胜的品质与精神,给读者以新的启示与鼓舞。
  • 锦瑟哀弦:李商隐传

    锦瑟哀弦:李商隐传

    本书在晚唐时代背景下叙述李商隐的一生,着重写其面对社会压抑和种种困厄所作的抗争,特别是他追求精神自由、实现人生价值、终以杰出成就登上唐诗艺术**的生命历程,也描写了他爱情、家庭和性格的多面。全书富于哲理和诗情画意。——文史专家陶文鹏浓淡相宜的笔墨,勾画出一个真实的李商隐。不讨巧、不曲笔,用平实的描述,托举着传记文学以为标识的真实性,显见了作者在运化资料、筹划结构、通融文字等方面的功力。纪实体的方正严谨,并未局限写作的视野。探究传主如何将文学,特别是诗的作用充分发挥,从而超越和提升了生命的价值;再探究传主何以将汉字之美发挥到难以企及的**。
  • 民国范儿

    民国范儿

    本书特为撷取了五位民国著名人物,分别为一怪杰、一先驱、一情僧、一干才、一丈夫,他们生于天地间,杂然赋流形,或作黄钟雷鸣,为后世所感佩;或气韵流动,摇曳在历史的风景里。五种人生,展现了形神迥异的五种民国风范。
  • 一以贯之戴立宁的经历与坚持

    一以贯之戴立宁的经历与坚持

    个人有幸亲身参与了那个属于台湾曾经伟大的年代;目睹了台湾“经济奇迹”的起落。成功需要太多条件的配合和累积;环环相扣,步步演绎,成败得失,往往只是一线之差、一墙之隔。30年前,台湾在搞经济,大陆在文化革命;10年前,大陆开始搞经济,台湾却在文化革命。20年的间隔,许多台湾曾经发生的事, 如今在大陆又一一地重显身影。经济奇迹,那曾经是台湾的骄傲;骄傲的背后,也曾有不堪语外的辛酸。成功需要很多的条件配合,台湾成功的经验未必能够复制;但是,失败的因子只要一端,失败的经验绝对值得警惕。由于个人曾经亲身经历了这些成败得失,或许可以为这得来不易的警惕,添加一份活生生、血淋淋的批注。
  • 点评李小龙

    点评李小龙

    本书抛开传记体的束缚,以独特的评论形式再现了李小龙传奇的一生,对他的身世、事业、爱情做了全面的点评,对他对武术和武学理论的贡献进行了介绍,展现了他为追求理想不屈不挠的奋斗历程,同时也表现了中国武术走向国际的艰辛和气节。
热门推荐
  • BOSS来袭:丫头请注意!

    BOSS来袭:丫头请注意!

    他是夜集团的总裁,她是夜家收养的养女。某一天,顾洁儿“哥哥,为什么不让我和其他男同学玩?”“因为他们有传染性的病,不然传染给你怎么办啊!”某男回答道。“可是我也想去春游啊!”某女可怜的说道。几天后...“哥哥,为什么我们今天去春游男同学们都没去?”某女很疑惑。“哥哥不是和你说了吗,他们得病了,当然不能去春游要去医院检查。”某男心虚的回答。真相(某总裁让人在学校里把所有男同学的饭里放了点泻药。)欢迎加入读者聚,群号码496978357
  • 重生之定武皇后

    重生之定武皇后

    她本为嫡女,却被姨娘陷害逐出家门她本有良缘,但为庶妹所夺声名狼藉为了唯一的弟弟,她放弃一切尊严,当熊熊烈火漫上她的身躯,她双目泣血立下毒誓:如有来生,定要他们血债血偿但是她没想到的是,当她再次睁开眼睛,已是另一番天地只是多了一个亦正亦邪的他,站在复仇的业火中向她伸出了手
  • 时光不再至此地

    时光不再至此地

    《时光不再至此地》以寻找儿时伙伴王林为主线,勾勒处一个乡村少年的成长历程,文中描述了清新无忧的童年,日渐懂事的少年,以及初涉社会的青年,让我们从中寻找到自己的影子,跟随刘海洋一起经历蜕变成长。在这文字的前半篇章,作者以惯有的流畅笔风描述了刘海洋的童年时光。在主人公刘海洋日渐成长读大学步入社会的过程中,作者的叙述风格又显成熟老练,情节发展顺利成章却又出其不意,让人读罢觉得过瘾又回味无穷。作品中,那两个少年的影子跃然纸上,挂着鼻涕牛牛的刘海洋,总是跟在刘海洋身后的王林,以及二人之间看似清淡的少年友谊。
  • 何惧风流

    何惧风流

    李杰穿越到了一九零零年,只有五岁的幼小身躯里虽然只能算是一个升斗小民的内心,但是对历史的预知让其在痛苦挣扎后毅然决定为民族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在那个黑暗的年代里,让我们何惧风流!本书作为李杰的过去,现在,未来三部曲之一!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嘘!爱情

    嘘!爱情

    现在很多人都觉得爱情是生活的附属品,爱情已经没有了他那耀眼的光环,在这个充斥着欲望的社会中,爱情也不能免俗的成为了一种可以交易的商品,这是人性的悲哀还是生活的悲哀?我们无从给出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情烦恼,每个人都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打滚,每个人都只是每个人。
  • 华严经普贤观行法门

    华严经普贤观行法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守护甜心之莺语花落

    守护甜心之莺语花落

    习惯了,陷害。习惯了,冷漠。习惯了,背叛,习惯了,不相信,习惯了世界,习惯了一切……我,日奈森亚梦,回来了。
  • 君霸天上

    君霸天上

    阴阳互补,天地相对。有天下就必然有天上。君皓轩前世没有称霸天上,重生后看君皓轩如何从天下冲入天上,称霸三重天……
  • 魔道尊

    魔道尊

    挥毫泼墨惊鬼神,擎天一笔定乾坤。叶明,孤儿一个,在某个黎明之际被一云游真人收养,得道家真传,看的了风水,灭的了小鬼。十二三岁时,真人归西,自此浪迹天涯,看遍世间善恶,十八岁成年之际被人追杀,穿越至天魂大陆,踏上无尽腥风血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