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伦·巴菲特从小就极具投资意识,他对股票和数字的痴迷程度远远超过其他人。他满肚子都是挣钱的道儿,五岁时就在家中摆地摊兜售口香糖。稍大后他带领小伙伴到球场捡大款用过的高尔夫球,然后转手倒卖,生意颇为红火。上中学时,除利用课余时间做报童外,他还与伙伴合伙将弹子球游戏机出租给理发店老板,赚取外快。1941年,刚刚跨入11周岁,他便跃身股海,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
1947年,沃伦?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但他觉得教授们的空头理论不过瘾,两年后转学到尼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一年内获得了经济学学士学位。
1950年巴菲特申请哈佛大学被拒之门外,考入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拜师于著名投资学理论学家本杰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门下,巴菲特如鱼得水。格雷厄姆反对投机,主张通过分析企业的赢利情况、资产情况及未来前景等因素来评价股票。他传授给巴菲特丰富的知识和诀窍。天才的巴菲特很快成了格雷厄姆的得意门生。
1951年,21周岁的巴菲特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硕士学位。学成毕业的时候,他获得最高的A+成绩。
1952年,巴菲特和苏珊?汤普森结婚,他们双方的父母是多年的老朋友。在西北大学读书时,苏珊和巴菲特的妹妹罗伯塔是舍友。当巴菲特顺路拜访她并向她求婚时,苏珊离开了就读的大学和他结了婚。巴菲特夫人是在离巴菲特目前的家只有一个半街区的地方长大的。
1957年,巴菲特掌管的资金达到30万美元,但年末则升至50万美元。
1962年,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资本达到了720万美元,其中有100万美元是属于巴菲特个人的。当时他将几个合伙人企业合并成一个“巴菲特合伙人有限公司”。最小投资额扩大到10万美元。情况有点像现在中国的私募基金或私人投资公司。
1964年,巴菲特的个人财富达到400万美元,而此时他掌管的资金已高达2200万美元。
1966年春,美国股市牛气冲天,但巴菲特却坐立不安,尽管他的股票都在飞涨,但却发现很难再找到符合他标准的廉价股票了。虽然股市上疯行的投资给投机家带来了横财,但巴菲特却不为所动,因为他认为股票的价格应建立在企业业绩成长而不是投机的基础之上。
1967年10月,巴菲特掌管的资金达到6500万美元。
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历史上最好的成绩:增长了46%,而道?琼斯指数才增长了9%。巴菲特掌管的资金上升至1亿400万美元,其中有2500万美元属于巴菲特。
1968年5月,当股市一路凯歌的时候,巴菲特却通知合伙人,他要隐退了。随后,他逐渐清算了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几乎所有的股票。
1969年6月,股市直下,渐渐演变成了股灾。截至1970年5月,几乎每种股票都比1969年初下降了50%,甚至更多。
1970年至1974年间,美国股市就像个泄了气的皮球,没有一丝生气,持续的通货膨胀和低增长使美国经济进入了“滞涨”时期。然而,一度失落的巴菲特却暗自欣喜异常,因为他看到了财源即将滚滚而来:他发现了太多的便宜货――被市场低估的股票。
1972年,巴菲特又盯上了报刊业,因为他发现拥有一家名牌报刊,就好似拥有一座收费桥梁,任何过客都必须留下买路钱。1973年开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蚕食《波士顿环球》和《华盛顿邮报》,他的介入使《华盛顿邮报》利润大增,每年平均增长35%。10年之后,巴菲特投入的1000万美元升值为两个亿。
1980年,他用1.2亿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单价,买进可口可乐7%的股份。到1985年,可口可乐改变了经营策略,开始抽回资金,投入饮料生产。其股票单价已长至51.5美元,翻了5倍。至于赚了多少,其数目可以让全世界的投资家咋舌。
1992年年中巴菲特以74美元一股购下435万股美国高技术国防工业公司――通用动力公司的股票,到年底股价上升到113美元。巴菲特在半年前拥有的32,200万美元的股票已值49,100万美元了。
1994年底已发展成拥有230亿美元的伯克希尔工业王国,它早已不再是一家纺纱厂,它已变成巴菲特的庞大的投资金融集团。从1965至1998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0.2%,高出道?琼斯指数10.1个百分点。如果有人在1965年将10000美元投资到巴菲特的公司,到1998年,他就可得到433万美元的回报,也就是说,谁若在33年前选择了巴菲特,谁就坐上了发财的火箭。
2000年3月11日,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的网站上公开了当年的年度信件――一封沉重的信。数字显示,巴菲特任主席的投资基金集团伯克希尔公司,1999年纯收益下降了45%,从28.3亿美元下降到15.57亿美元。伯克希尔公司的A股价格1999年下跌20%,是90年代的唯一一次下跌;同时伯克希尔的账面利润只增长0.5%,远远低于同期标准普尔21%的增长,是1980年以来的首次落后。
2004年8月26日,巴菲特的夫人苏姗?巴菲特在与他一起看望朋友时,突然中风去世。拥有30亿美元财富,或2.2%BerkshireHathaway公司股权的苏姗?巴菲特享年72岁。巴菲特夫妇于1952年结婚,但两人自1977年起开始分居,此时苏姗从他们的家乡迁往旧金山,朝着音乐事业方向发展。两人从未宣布要离婚。两人常在一起旅行,苏姗也经常出席在他们的家乡Omaha举行的公司股东大会。
2007年3月1日晚间,“股神”沃伦?巴菲特麾下的投资旗舰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公布了其2006财政年度的业绩,数据显示,得益于飓风“爽约”,公司主营的保险业务获利颇丰,伯克希尔公司2006年利润增长了29.2%,盈利达110.2亿美元(高于2005年同期的85.3亿美元);每股盈利7144美元(2005年为5338美元)。
1965~2006年的42年间,伯克希尔公司净资产的年均增长率达21.46%,累计增长361156%;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分公司的年均增长率为10.4%,累计增长幅为6479%。
巴菲特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家,他依靠股票、外汇市场的投资,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富翁。他倡导的价值投资理论风靡世界。价值投资并不复杂,巴菲特曾将其归结为三点:把股票看成许多微型的商业单元;把市场波动看作你的朋友而非敌人(利润有时候来自对朋友的愚忠);购买股票的价格应低于你所能承受的价位。“从短期来看,市场是一架投票计算器。但从长期看,它是一架称重器”――事实上,掌握这些理念并不困难,但很少有人能像巴菲特一样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去。巴菲特似乎从不试图通过股票赚钱,他购买股票的基础是:假设次日关闭股市、或在五年之内不再重新开放。在价值投资理论看来,一旦看到市场波动而认为有利可图,投资就变成了投机,没有什么比赌博心态更影响投资。
巴菲特2006年6月25日宣布,他将捐出总价达31.7亿美元的私人财富投向慈善事业。这笔巨额善款将分别进入比尔?盖茨创立的慈善基金会以及巴菲特家族的基金会。巴菲特捐出的31.7亿美元是美国迄今为止出现的最大一笔私人慈善捐赠。
盖茨基金会发表声明说:“我们对我们的朋友沃伦?巴菲特的决定受宠若惊。他选择了向比尔与美琳达?盖茨基金会捐出他的大部分财富,来解决这个世界最具挑战性的不平等问题。”
此外,巴菲特将向已故妻子创立的慈善基金捐出100万股股票,同时向他三个孩子的慈善基金分别捐赠35万股的股票。
巴菲特被美国人称为“除了父亲之外最值得尊敬的男人”。
在巴菲特的投资世界里,价值投资是其核心投资思想,而价值投资最基本的策略是利用股票价格与企业价值的背离,以低于股票内在价值相当大的折扣价格买入股票,等待股价大幅上涨后再以相当于或者高于价值的价格卖出,从而获取超额利润,也就是巴菲特常说的“用40美分购买价值1美元的股票”。
估值是价值投资的前提、基础和核心。价值投资者在找到具有连续竞争优势的企业后,为保证获得超额利润,需要对其所要投资的企业进行估值,也就是准确评估企业股票的内在价值,然后再和该企业股票的市场价格进行比较。
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巴菲特为企业股票进行准确估值的三步曲:
第一步,选模型。
其实股票内在价值的定义非常简单,指一家企业在其余下的寿命中可以产生的现金流量的贴现值。
巴菲特认为,股票的内在价值非常重要,因为内在价值为投资者评估投资和企业提供了唯一的逻辑手段,是一种有客观依据的指标,例如:资产、收益、股息以及明确的市场(或产品)前景等可以作为根据的价值,完全有别于受到人为操纵和心理因素干扰的市场价格。
第二步,现金至上。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唯一标准不是企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而是企业的竞争优势能否在未来为投资者带来更多的现金,所以,股票内在价值的评估原则就是现金至上。
基于这个原因,对于巴菲特而言,正确的股票内在价值评估模型是1942年威廉姆斯(John Burr Williams)提出的现金流量贴现模型:即今天任何股票、债券或公司的价值,取决于在资产的整个剩余使用寿命期间预期能够产生的、以适当的利率贴现的现金流入和流出。
第三步,符合投资原则。
巴菲特使用伊索寓言中“一鸟在手胜过二鸟在林”的比喻,再次强调内在价值评估应该采用现金流量贴现模型。使用这一公式及原则只需要回答3个问题:你能在多大程度上确定树丛里有小鸟小鸟在这里指的是资金。小鸟何时出现?有多少小鸟会出现?
如果你能回答出以上3个问题,那么你将知道这片树丛的最大价值是多少,以及你现在需要拥有小鸟的最大数量是多少,才能使你现在拥有的小鸟价值正好相当于树丛未来可能出现的小鸟的价值。使用该模型,只要输入正确的数字,你就可以对资本在宇宙间任何一种可能用途的投资价值进行评估。
巴菲特认为,按照会计准则(GAAP)计算出来的现金流量并不能反映真实的长期自由现金流量,所有者收益才是计算自由现金流量的正确标准,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包括了企业为维护长期竞争优势地位的资本性支出。
巴菲特说,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流量数值其实高估了真实的自由现金流量,他所倡导的所有者收益才是对企业长期自由现金流量的准确衡量。尽管由于年平均资本性支出只能估计,导致所有者收益计算并不精确,但大致的正确估计,远远好于精确的错误计算。
大量阅读财务报告是巴菲特每天要做的基本功课。巴菲特认为,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是进行企业内在价值评估的基本功。当人们问巴菲特是如何对一个企业的内在价值进行评价时,巴菲特总是这样回答:大量阅读!巴菲特阅读最多的书一定是企业的财务报告。巴菲特指出,阅读财务报表,不但要阅读自己所关注的企业年报,同时也阅读它的竞争对手的年报以及其关联企业的财务报表。
巴菲特认为,当一个企业的高级管理层试图向投资者解释清楚企业的实际情况时,基本可以通过财务报告的规定来进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他们想弄虚作假,欺骗投资者,他们同样可以利用有关财务报表的规定来进行。如果不能辨认出其中的差别,那么投资者就可能蒙受资产的损失。
巴菲特的成功给了我们如下启示:
(1)在危急时刻要有独特的投资眼光。
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风暴愈演愈烈。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巴菲特还是愿意出手,手持443亿美元现金的巴菲特在收购高盛后,先后投资上百亿美元。他让我们对金融风暴的观察有了一个很好的视角,那就是看到了“聪明钱”的运作方向,并明确了在危机中不必恐慌,不管全球风暴如何猖獗,最终总会过去。巴菲特对于稳定危机中人们的信心有很重要的作用。难怪全球各界都对金融危机中巴菲特的表现刮目相看。
(2)在危机中要善于捕捉机遇。
世界上没有人愿意遭遇危机,同时,世界上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危机,所存在的只是人们对待危机的不同态度和采取的不同行动。巴菲特在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中用自己的行为告诉我们,当前股市出现大幅动荡的时候,也许正是一个真正的投资者捕捉机遇的大好时机。
(3)在低位寻找自己的“长坡”。
巴菲特在2002年至2003年间购买了总价4.88亿美元的中石油H股,5年后出手时股价总值已达40亿美元,守了5年的“长坡”,增长了10倍的“雪球”。这一次,他投资的多只股票准备守几年呢?虽然我们无法全部了解,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巴菲特完全在用自己的投资理念和方式进行投资,他的成功秘诀是值得我们去好好学习和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