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回购是指上市公司利用现金等方式,从股票市场上购回本公司发行在外的一定数额的股票的行为。公司在股票回购完成后可以将所回购的股票注销。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公司将回购的股票作为“库藏股”保留,不再属于发行在外的股票,且不参与每股收益的计算和分配。库藏股日后可移作他用,如发行可转换债券、雇员福利计划等,或在需要资金时将其出售。
如果公司有多余的现金,却没有足够的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为满足股东的要求,公司就应该向股东分配股利。股票回购可以使流通在外的股票数量减少,从而减轻公司的分红压力,减少用于股利支付的现金支出,最终使得每股利润和每股股利增加,每股市价也随之上升,股票回购所带来的资本利得应等于增加股利发放情况下的红利。但如果公司直接派发现金,股东不但没有选择权,而且还会增加公司未来的派现压力。云天化和申能股份回购参看:试论上市公司股份回购问题――云天化,申能公司的股份回购案例浅析。成功后总股本分别只占回购前总股本的64.80%和62.02%。虽然股票回购现在可能会带来大额的现金支付,但从长远来看,这两家公司在将来每年由于减少股利支付而增加的现金净流量都比较可观。
更重要的是,股票回购替代现金股利还可以产生较大的节税效应,这是巴菲特最看重的。由于个人资本利得税低于股利收入税,且可延期支付,加大了公司以股票回购来代替现金股利支付的动力。我国股息、红利的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而股票转让所得的个人所得税还未征收,将来需要卖出股票换取现金时只需付出成交额7.5%左右的佣金、过户费和印花税,相必股东也不原意把好不容易赚到的钱上交国税。因此,通过股票回购,用提高股价的方式代替向股东支付现金股利,对公司和股东均有好处。
让我们来举个例子消化一下:比如某公司今年赚取了5000万美元的利润,同时向市场发行了100万流动股,那么该公司每股收益每股收益(Earning Per Share,简称EPS),又称每股税后利润、每股盈余,指税后利润与股本总数的比率。它是测定股票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分析每股价值的一个基础性指标,是综合反映公司获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它是公司某一时期净收益与股份数的比率。为50美元。年终股东大会决定调整公司相关政策,一部分人认为公司股票被低估了,应增加流通股的数量到200万股,结果是股票的每股收益被稀释为25美元这是理论值,一般来说公司不会这样大幅度增发流通股,而且一般在股票被低估时公司才会选择增发流通股数,这样也不会影响股票的内在价值。这将会使很多股东利益受损,所以被否决了。另一种决策就是回购一半的股份,那么公司的流通在市面上的流通股每股收益增加为每股100美元。结论:流通股数量越多,意味着每股收益越低,流通股数量越少则意味着每股收益越高。因此,一个公司回购自身股票将增加它的每股收益,尽管净利润没有增加。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股东们在出售其股份之前,他们的财富增加了,却不需要为此上交个人所得税。这被当作了送给股东们最好的礼物。
巴菲特发现,一个公司具有持续性竞争优势的特征是公司曾经回购过自身股票。通过使用公司多余的资金用于回购股票,会减少流通股数量,从而提高每股收益,最终促使公司股票价格上涨。在现金流量表上仔细查看其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在那里你将看到名为“发行(回购)股票,净值”的一个账户。该账户列出了公司发行和回购股票的净额。如果一家公司每年都进行股票回购,那么很可能这是一家具有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公司,因为只有这样的公司才有充裕的资金从事股票回购。
下面我们普及一点股票回购的相关知识,让我们对股票回购有一个更深的了解。
股票回购市场受到热捧,有时还能起力拦狂澜的作用,对于企业来说,其进行股票回购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归纳有以下四点:
第一目的:上市公司为了防止国内外其他企业的兼并与收购。
现在我们就以美国为例,80年代后期,特别是1984年以来,由于对并购的盛行之风很是敌视,大部分上市公司于是大举进军股市,通过股票回购方式回购了本公司股票,从而稳住自己的控制权。最为典型的就是1985年菲利普石油公司花81亿美元回购了公司8100万股的股票;埃克森石油公司也在1989年和1994年分别动用150亿美元和170亿美元回购本公司股票。同样的情况也在日本上演,在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日本国内的公司为了防止本国企业被外国资本吞并,企业界于是发动了著名的“稳定股东工作”,也就是职工持股制度和管理人员认股制度。职工持股制是指企业对职工购买、持有本企业股票给予某种优惠或经济援助,奖励职工持股的制度;管理人员认股制度是指企业给予高级管理人员优惠认购本企业股票权利的制度,其初衷就是为了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感,确保企业的优秀人才。其中,允许企业在一定条件下回购本公司股票,是建立职工持股制度和管理人员认股制度,维持企业控制权的前提条件。因此,进入80年代,在欧美国家修改《公司法》的同时,日本亦相应修改了《公司法》,相应放宽了企业回购本公司股票的相关限制。
第二目的:上市公司为了维持或提高每股收益水平(即给股东以比较高的回报)和公司股票价格,以减少经营压力。
根据记录资料,美国联合电信器材公司1975年到1986年期间,都在采用股票回购现金红利政策,这一政策帮助公司股票价格从每股4美元上涨到每股35.5美元。巧合的是,在80年代中期,日本的许多企业亦步入成熟期,按照企业发展理论,一个企业一旦步入成熟期,片面追求增加设备投资,扩大企业规模就不是企业关注的重点,相反剩余资金的高效率运作才是企业重视的焦点,这时摆在日本企业面前的就是如何高效率地运用剩余资金。恰巧,美国的HBO&CO。公司利用剩余资金回购了26%的发行在外的股票,而且市场反响不错,受此启发,许多日本上市公司开始选择利用剩余资金回购本公司股票。
同样,在经历了五六十年代快速增长时期的IBM公司,70年代中期出现大量的现金盈余,1976年末现金盈余达到61亿美元,1977年末为54亿美元。高额现金盈余却缺乏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于是IBM公司在增加现金红利(1978年的红利支付率为54%,而五六十年代红利支付率仅为1%至2%)的同时,于1977年和1978年共斥资14亿美元用来回购本公司股票。据统计,1985年到1989年期间,IBM公司光用来回购本公司股票的资金就达到56.6亿美元,一共回购4700万股自己公司的股票,使得平均红利支付率为56%。
第三目的:上市公司为了提振股市,发挥股票回购力拦狂澜的作用。
1987年10月19日的纽约股票市场发生了股价暴跌,股市处于动荡之中,市场信心受到重挫。那时,美国许多上市公司选择回购本公司股票,试图稳定和提高本公司股票价格,防止因股价暴跌而出现的经营危机。根据数据统计,当时在两周之内将近有650家公司发布了大量回购本公司股票计划,其最重要的动机就是抑制股价暴跌,刺激股价回升,从而提振市场信心。
第四目的:优化上市公司资本结构。
通过大规模借债用于回购股票或支付特殊红利,迅速和显著提高长期负债比例和财务杠杆,从而达到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优化。一般来说,重新资本化往往发生在那些竞争地位相当强,经营进入稳定增长阶段,但长期负债比例过低的公司。原因是,这些公司往往具有可观的未充分使用的债务融资能力储备,按照资产预期能够产生的现金流入的风险与资本结构匹配的融资决策准则,通过提高财务杠杆的方式,可以优化公司的资本结构,一定程度上降低公司总体资本成本,增加了公司的价值,从而为股东创造更多的价值。而且这样做还有助于防止敌意并购袭击(参看第一目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