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50000000034

第34章 宇宙未知

宇宙生成之谜

千年的狂欢不会让人忘掉一切,纪元的更迭也无法带走一切疑问。在新的世纪里,仍然有许多长期困惑着我们的问题在心头萦绕。20世纪末,科学家们对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到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后发现,宇宙大爆炸理论出现了矛盾,宇宙可能并非由大爆炸而开始的。倘若真的如此,宇宙又是从何而来呢?

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期,创世的问题是留给神去解决的。对于宇宙的起源和人类从哪里来等问题,许多宗教都给出了一份自圆其说的答案。直到近几个世纪人类才开始撇开神,从科学的角度去思考世界的本源。

20世纪初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横空出世。这个推翻传统时间和空间观念的理论,给空间、时间和引力都赋予了完整的新概念。按照爱因斯坦的想法,宇宙应该是静态的。

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埃德温·鲍威尔·哈勃发现,距离越远的星系越以更快的速度远离我们而去。这个后来被称为“哈勃定律”的发现,阐明了宇宙在膨胀的事实。

1946年,美国的伽莫夫提出“大爆炸”理论。此后,“大爆炸”理论逐渐形成体系,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诞生之前,没有时间、空间,没有物质,也没有能量。大约100亿年前,在这片“四大皆空”的虚无中,一个体积无限小的点爆炸了,宇宙随之诞生。大爆炸炸开了空间,也创造了时间,星星、地球、空气、水和生命等就在这个不断膨胀的时空里逐渐形成。

此后,人们制造了以“哈勃”命名的太空望远镜,希望能够决定以“哈勃”命名的宇宙膨胀率——哈勃常数多年以来成为整个宇宙中最为重要的数字。它不仅牵涉到宇宙的过去,还将决定宇宙的未来。宇宙有一个开始,是否还会有一个结束?宇宙产生于“无”,是否还会最终回归到“无”?

围绕哈勃常数,一开始就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按照哈勃本人测得的值推算,宇宙的年龄约为20亿岁,小于地球40亿岁的年纪,这显然不可能。显而易见,宇宙必须先于其他星球更早地诞生。因此,自20世纪70年代始,科学家们陆续用各种手段测出了不同的哈勃常数。然而根据这些值推算出的宇宙年龄,总是颇有偏差。

相对于围绕哈勃常数而展开的喋喋不休的争论而言,科学家们对某些确定星体年龄的测定却要确切得多。目前,天文学家们已经测知,银河系中一些最古老的星系的年龄约为160亿岁。这样,大爆炸只能发生在160亿年以前,但是,科学家们根据新近用哈勃望远镜观测的结果分析,推算出宇宙的年龄约为120亿岁左右。

这就意味着:宇宙的确比一些孕育其中的星系更年轻。

如果测算没有出现差错,解释只有一种——原先的假设出现了错误,宇宙可能并非从爆炸开始!

宇宙因为“年轻”而再度给自己的身世披上了神秘的色彩。

1999年9月,印度著名天文学家纳尔利卡尔等人提出一种新的宇宙起源理论,对大爆炸理论提出挑战。

在纳尔利卡尔和另外3名科学家共同提出的新概念中,他们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定名为“亚稳状态宇宙论”。

他们相信,宇宙是由若干次小规模的爆炸而不是一次大爆炸形成的。新理论认为,宇宙在最初的时候是一个被称为“创物场”的巨大的能量库,而不是大爆炸理论所描述的没有时间、没有空间的起点。在这个能量场中,不断发生爆炸,逐渐形成了宇宙的雏形。此后,又接连不断地发生小规模的爆炸,导致局部空间的膨胀。而时快时慢的局部膨胀综合在一起便形成了整个宇宙范围的膨胀。

新理论如一块沉重的巨石,在人们平静的心海里激起狂澜。人们开始重新反思生命甚至赋予生命的茫茫宇宙。

早期人类看见浩瀚的天空,便说这是神的作为。但16世纪时期的天文学家开普勒却以三条自然定律来解释天体的活动,并启发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科学的一大假说,便是宇宙乃是一个可预料而有秩序的系统,就如钟表结构一般,虽然有些现象比其他的复杂,难以理解,但其背后仍是有规律的。

然而,开普勒和牛顿在20世纪末期终于遇到对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两位科学家表示,整个太阳系根本是个无法预测的星系。宇宙变幻莫测这一说法的支持者也越来越多,他们相信,简单而严格的规律虽然会衍生出永恒及可预料的模式,但同样会导致混乱的复杂。

科学目前仍未能解释为什么宇宙会从混乱复杂中制造秩序,我们只能说:宇宙本身似乎浩瀚宇宙从何而来,至今仍困扰着人类是倾向创造规律模式的。

在空间和寿命上,宇宙真是无限的吗?也就是说,宇宙到底有多大?

没有人知道宇宙有多大,因为人的头脑根本无法想象出宇宙大到什么程度。

如果我们从地球出发,来看看四周,便可明白究竟。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个行星,而且只不过是太阳系中很小的部分。太阳系中包括太阳、环绕太阳运行的地球等九大行星以及许多小行星和流星。

而太阳系不仅是大“银河系”的一小部分。在银河系中有千千万万的恒星,其中有些恒星都比我们的太阳大得多,同时这些恒星也都自成一个“太阳系”。

因此我们夜晚在“银河”中看到的那些数不尽的星星,每个星星都是一个“太阳”。这些星星离我们很远,远得不能用千米而必须用光年计算,1光年就是光在1年里走过的距离。光的速度为每秒30万千米,1光年为9.65万亿千米。我们能看到最亮的也就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是“人马星”,但你可知道它离我们多远吗?110万亿千米!

现在我们还只谈到我们自己的银河系呢,这条银河系的宽度据估计大约为10万光年,我们的银河系却又是一个更大体系的一小部分。

在我们的银河系以外还有千千万万个银河系。而这千千万万个银河系的整体,又可能只是另一个更大体系的一部分罢了!

现在你可以明白我们无法想象出宇宙有多大的原因了吧。另外,据科学家说,宇宙的范围还在继续不断地膨胀呢!也就是说,每隔几十亿年两个银河系之间的距离就增加一倍。

以前我们认为,宇宙是无限的,时间是无始无终的,空间是无穷无尽的,因而是不生不灭的。自从人们在观测中知道宇宙正在膨胀,速度又正在减慢下来,于是一个全新的宇宙有限观,几乎代替了宇宙无限的旧观念。宇宙学家根据观测估计,宇宙在超空间中的一个小点上爆炸,经过膨胀再收缩,最后崩溃死亡,大约要经过800亿年,目前大约只过了160亿年。但在以后的600多亿年中,宇宙间的一切,正向中心一点集拢,走向末日。当时空都到了尽头,我们的宇宙便“消失”了。正如超级巨星在热核燃烧净尽,引力崩溃,所有物质瞬间向中心收缩,形成不可见的黑洞,成为存在而不可见的超物质,这便是宇宙死亡的模型。

宇宙的大小跟它的年龄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问题。部分天文学家相信,宇宙是经历了一次大爆炸后诞生的,诞生后随即不断扩展。因此若以地球为中心,一直伸展至看得见的宇宙边缘,这距离(以光年计算),就透露了宇宙的年龄。

天文学家尚未能一致肯定看得见的宇宙究竟有多大,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大爆炸发生的确切时间是个谜。

20世纪20年代,天文学家哈勃发现,宇宙原来是以恒速扩张的。宇宙中的星体就如气球上的波点。当气球愈胀愈大,波点之间的距离也愈大,换句话说,两个星体之间的距离愈大,它们互相抛离的速度便愈高。

“哈勃常数”就是星体互相抛离的速度和距离之比例。常数数值愈高,表示宇宙扩张至现今的“尺码”所需的时间愈短,宇宙也就愈年轻。

不过,天文学家对“哈勃常数”的数值仍未有一致意见,但大多数天文学家均认同宇宙较老的说法,因为有些银河系存在已有150亿年,而地球一些石层,也有40亿年的历史了。

星体互相吞食之谜

我们知道,宇宙中星体之间相距十分遥远,相互靠近的机会很少,但经过天文学家的观测和研究,发现星球之间也在互相吞食,互相残杀。科学家们把这类星球称为宇宙中的“杀星”。

前不久,美国天文学家就发现了这样一颗“杀星”。这两颗恒星本来是一对双星,都已进入晚年,均属白矮星。这两个星球体积很小,可质量要比太阳大得多。经观测发现,这两颗星体靠得很近,相互围绕对方旋转运动。其中一颗大的恒星,时刻都在吞吃比它小的那一个。大恒星把小恒星的外层物质剥下来吸到自己身上,使自己越来越胖,体积和质量不断增大。而那颗被吞食的恒星,逐渐变得骨瘦如柴,现在只剩下一个光秃秃的星核了。

不但星体之间存在着互相吞食的现象,星系之间也在互相吞食和残杀。现在有一种理论认为,宇宙中的椭圆星系就是由两个漩涡扁平星系互相碰撞、混合、吞食而成。有人曾用计算机做过模拟实验:用两组质点代表星系内的恒星,分布在两个平面内,由于引力作用,以一定的规律相向而行,逐渐趋于混合。在一定条件下,两个扁平星系经过混合确能发展成一个椭圆星系。

在宇宙中,除漩涡扁平星系和椭圆星系外,还有一种环状星系。天文学家们发现,这类星系从外形看,恒星分布在环状圈内,有时环中央没有任何天体,有时有天体,有时环上还有结点。有人认为,这种环状星系的形成,是由两个星系碰撞,互相吞食的结果。环中心的天体和环上结点,就是相互吞食后留下的痕迹。

加拿大天文学家科门迪通过观测还发现,某些巨椭圆形星系,其亮度分布异常,好像中心部位另有一个小核。他认为,这就是一个质量小的椭圆星系被巨椭圆星系吞食的结果。

前面说过,天体之间、星系之间距离都非常遥远,碰撞和吞食的机会很少。所以,要想证实以上说法能否成立,还需一定的时间。

大吸引体之谜

什么是大吸引体?到目前为止,这还是个未被破译的谜。

1986年,天文学家发现银河系北、南两面的几千个星系除参与宇宙膨胀外,还以每秒600公里的速度涌向同一方向——南十字星座,这被称为哈勃星系流。通过对它的进一步分析,表明我们正被一个众多星系组成的大物质集团——直径3亿光年、质量相当于1万多倍银河系的所谓大吸引体所吸引。这个大吸引体离我们大约有2亿光年。

1987年以前,天文学家德雷斯勒等人对星系运动的测量既未达到大吸引体的中心,更未超出它远离银河系那一边的边界。打个比方说,大吸引体就好像坐落在银河系南面的一座大山,山峰是大吸引体的中心,他们只测量了处于山北坡诸星系的运动。1988年以来,他们又进行了延伸测量工作,既测量了椭圆星系的运动,也测量了漩涡星系的运动,所测星系是过去测量的5倍。测量结果表明:处于大吸引体中心的星系,对于银河系来说,很难看出有什么运动,而更远的星系则向我们涌来,恰与已知的哈勃星系流形成镜像。

大吸引体究竟是什么?现在还不能做结论。目前虽已探测到发光星系是其质量的组成部分,但90%的质量可能是不易被探测到的暗物质。

反物质之谜

要想弄明白宇宙中有没有反物质,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反物质。

反物质是和物质相对立的一个概念。众所周知,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而物质又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有个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原子核里的质子带正电核,电子带负电核,它们携带的电量相等,不过一正一负,是相反的。从它们的质量角度看,质子是电子的1840倍,形成了强烈的不对称性。因此,20世纪初有一些科学家就提出疑问,二者相差这么悬殊,茫茫宇宙中存在着不为人知的反物质吗,我们生活的地球还有它的另外一面会不会存在另外一种粒子,它们的电量相等而符号相反,如:一个同质子质量相等的粒子,可带的是负电荷,另一个同电子质量相等的电子,可带的是正电荷?这就是反物质概念的最初观点。

1928年,英国青年物理学家狄拉克从理论上提出了带正电荷电子的可能性。这种粒子,除电荷同电子相反外,其他都一样。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安德逊经过实验,把狄拉克的预言变成了现实。他把一束γ射线变成了一对粒子,其中一个就是电子,而另一个同电子质量相同的粒子,带的就是正电荷。1955年,美国物理学家西格雷等人在高能质子同步加速器中,用人工方法获得了反质子,即质量同质子相等,却带负电荷。1978年8月,欧洲一些物理学家又成功地分离并储存了300个反质子达85个小时。1979年,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的科学家把一个有60层楼高的巨大氦气球放到离地面35公里的高空,飞行了8个小时,捕获了28个反质子。从此,人们知道了每种粒子都有相应的反粒子。

人们从反粒子自然联想到反原子的存在。一个质子和一个带负电的电子结合,便形成了氢原子。那么,一个反质子和一个正电子结合,不就形成了一个反氢原子了吗?类推下去,岂不会形成反氢分子、反元素、反分子吗?由此便构成了一个反物质世界。有人认为,宇宙是由等量的物质和反物质构成的。

从理论上看,宇宙中应该存在一个反物质世界。可事实上并不这么简单。经研究发现,粒子和反粒子一旦相遇,它们就会同归于尽,从而转化成高能量的γ光子辐射。可这种光子辐射人们至今还没有发现,在我们地球上很难找到反物质,因为它一旦遇到无处不在的普通物质就会湮灭。

那么,宇宙中存在着反物质吗?存在着一个反物质世界吗?按照对称宇宙学的观点,是存在的。这一学派认为,我们所看到的全部河外星系(包括银河系在内),原不过是个庞大而又稀薄的气体云,由等离子体构成。等离子体既包含粒子又包含反粒子。当气体云在万有引力下开始收缩时,粒子和反粒子接触的机会就多了起来,便产生了湮灭效应,同时放射出巨大能量,收缩的气体云又开始膨胀。这就是说,等离子体云的膨胀,是由正反粒子的湮灭引起的。

按照这种说法推论,在宇宙的某个部位,一定存在着反物质世界。如果反物质世界真的存在的话,那么,它只有不与物质会合才能存在。可物质和反物质怎样才能不会合呢?怎样才能判断出宇宙中哪些天体是正物质,哪些是反物质?为什么宇宙中的反物质会这么少?这些都是留给人们的待解的谜团。

暗物质之谜

不少天文学家认为宇宙中有90%以上的物质是以暗物质的形式隐蔽着的。有些什么事实和现象表示宇宙中存在暗物质呢?

早在20世纪30年代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就注意到,为了说明恒星来回穿越银道面的运动,银河系圆盘中必须有占银河系总质量的一半的暗物质存在。20世纪70年代,一些天文学家的研究证明星系的质量主要并不集中在星系的核心,而是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星系中。这就暗示人们,在星系晕中一定存在着大量看不见的暗物质。这些暗物质是些什么呢?

科学家们认为,暗物质中有少量是所谓的重子物质,如极暗的褐矮星,质量为木星30~80倍的大行星,恒星残骸,小黑洞,星系际物质等。它们与可见物质一样,虽也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等组成的物质,但很难用一般光学望远镜观测到它们。相对而言,绝大部分暗物质是非重子物质,它们都是些具有特异性能的、质量很小的基本粒子,如中微子、轴子及探讨中的引力微子、希格斯微子、光微子等。

怎样才能探测到这些暗物质呢?科学家作了许多努力。对于重子暗物质,他们重点探测存在于星系晕中的暗天体,它们被叫做大质量致密晕天体。1993年,由美澳等国天文学家组成的三个天文研究小组开始了寻找致密晕天体的研究工作。到1996年,他们报告说,已找到7个这样的天体。它们的质量从1/10太阳质量到1个太阳质量不等。有的天文学家认为这些天体可能是白矮星、红矮星、褐矮星、木星大小的天体、中子星以及小黑洞,也有人认为银河系中50%的暗物质可能是核燃料耗尽的死星。

关于非重子物质,现在尚未观测到这些幽灵般的粒子存在的证据。

近年来对中微子质量的测量取得了一些新结果。1994年美国物理学家怀特领导的物理学小组测量出中微子质量在0.5~5电子伏(1电子伏等于1.7827×10-36千克)之间。在每一立方米的空间中约有360亿个中微子。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宇宙中全部中微子的总质量要比所有已知星系质量的总和还要大。

到目前为止,宇宙中暗物质的问题仍是未解之谜。

月面闪光之谜

自从1587年以来,关于月面闪光的记录,真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了。以前,人们就把这种现象说成是不可解释的现象,直到现在,这种现象仍然是个谜。

在记载中,人们经常谈到月面上的“闪光”或“闪电”、“影子”,这些“闪光”忽而亮忽而暗,有时由暗变亮,有时由亮变暗,有时又变得非常明亮;有的闪光持续几分钟,有的则持续几个小时;有时在月球的表面,有时则离开月球表面。闪光的颜色有时是红色的,有时是深黄色的;形状有直线形的,也有发光点形状的,有的还像星星一样在放射光芒。这些闪光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有时由西向东移动,有时则横过月面,有时还离开月面。

有人认为这是太阳光照在月亮表面积雪上的反光,可月球上早已被证明不可能有雪存在。还有人认为那是月球山峰顶上金属物质反射的太阳光,可对于这种奇异而又频繁的闪光,有许多解释不了的地方。

还有人认为是火山爆发的结果。这是在人类未登上月球之前,科学家们做出的解释。可当“阿波罗”把人送上月球之后,这一说法自然而然地被推翻了。1973年,“阿波罗”17号的《预备报告》写道:“至少在30亿年前,月球上就终止了火山活动,月球实际处于一种‘死亡’状态。”再说,火山爆发这种说法也解释不了闪光在月面上的移动。

对月球上的闪光现象,也有人解释为“处在阳光下的萤光物质”、“从月球内部喷出的气体”、“来自阳光的萤光物质和含有离子的放射线”。如果月球上的闪光来自它的内部,那么,离开月面处的闪光又如何解释呢?看来,这种说法也缺乏概括性。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倾向认为月面闪光是“在智慧生物操纵下”产生的。有人说:“发光物是由月球上的生物控制的,他们忽而接通电源开关,忽而关掉电源开关,所以看去发光物忽明忽暗。”著名光学专家奥斯卡·卡塔尔认为月球是UFO的基地,月球上的闪光就是他们所为。世界一流的天体物理学家莫里斯·杰萨普也认为:“这些发光物除了UFO之外,不可能是其他东西。”并指出UFO在月面上的核心基地就是柏拉图环形山。还有人提供证据说,在几个世纪以前,智慧生物就已经来到月球上了。

这一说法仍给我们留下许多疑问,月球上的智慧生物是些什么样的“人”?他们到月球上来干什么?当人登上月球以后,他们又到哪里去了?

月球上的水蒸气之谜

人们都知道月球是个极为干燥、没有大气的星球,“阿波罗”11号、12号、14号飞船上的宇航员也证实了月球上没有水。可“阿波罗”15号飞船上的宇航员,却发现了令人震惊的事情,他们观察到月球上有100平方英里的地方被水蒸气覆盖着。这一消息引起了科学家的高度重视。

有人不认为这是月球上的水蒸气,而是“阿波罗”飞船留在月面上的贮水容器,每个容器装着60磅至100磅水。那100平方英里的水蒸气云雾,就是这些水形成的。还有人认为这些水蒸气是宇航员排出的尿液形成的。

“阿波罗”16号飞船的宇航员在月球上的发现,有力支持了月球有水这种观点。因为他们发现了生锈的铁:没有水,铁是不会生锈的。后来,英国的天文科学家在月球岩石标本中又发现了含氢物质,“月球上有水”这一说法,才得到了认可。

那么,水蒸气是从哪儿来的呢?苏联科学家认为,月球内部充斥着气体,水蒸气是从某种熔岩缝隙中溢出来的,这一说法也得到了其他科学家的证实。

一些科学家还把这种现象同“月球—宇宙飞船”之说联系起来。

火星上的灾难之谜

从1976年美国发射的“海盗”1号飞船发回的照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火星上的一座高山上,耸立着一尊巨大的五官俱全的人面石像,从头顶到下巴之间足有16公里长,脸心宽度达14公里,与埃及的狮身人面像极为相似。这尊石像仰视天空,呈现凝神静思的样子。在人面石像对面约9公里的地方,还有四座类似金字塔的、对称排列的建筑物。

起初,两幅有关火星人面石像的照片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许多人都认为这不过是30亿年前,火星表面或许有水自然侵蚀的结果,或者是自然光影构成的图像。后来人们用精密仪器对照片进行分析,发现人面石像有非常对称的眼睛,并且还有瞳孔。对此只能有一种解释——石像是由智慧生物创造的。

后来人们对这些照片进一步研究,又有了许多惊人的发现,火星上的石像不止一座,而是有许多座,并且连眼、鼻、嘴,甚至头发都能看得很清楚。金字塔也同样有许多座,同时还看到了类似城市废墟的遗迹。科学家们通过研究,估计这些石像和金字塔都已经有50万年的历史了。那时火星上具备生物存在的条件,这些以石头为材料的建筑艺术,很可能就是当时智慧生物制造的。然而也有人认为,这些建筑物也可能是外星人在火星上创造的。

根据“海盗”1号传回的资料,有的科学家推测,在很久以前,火星曾有过一段辉煌的时期,上面生存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后来大概是遇上了什么大灾难,就像地球上的恐龙一样,一下子都死光了。那么到底是什么灾难使火星上的生物一下子都死光了呢?这是留给科学家继续破解的谜团。

火星运河之谜

运河是人工开凿的河道。如果承认火星上有运河,就等于承认火星上有智慧生命存在,这无疑是一个刺激人们兴趣的问题。

最早指出火星上有运河的,是意大利天文学家斯基阿帕雷利。他在1877年,利用火星近日点与地球会合的机会,用口径24厘米的望远镜观察火星,发现在火星的圆面上有些模糊不清的直线条,这些暗线把一个个暗斑连接起来。他经过继续观察又发现,有的暗线宽达120公里,长4800公里,纵横交错,形成覆盖火星大陆的网络。并发现有两条暗线相互平行,还有季节变化。他还将自己的发现绘制成图表,公之于世。开始,斯基阿帕雷利猜测这些暗线只是连接海湾的水道,并未说明这是人工开凿的运河。但到了19世纪80年代,他的发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人把这些暗线说成是智慧生物开凿的运河,这个人就是美国的洛韦尔。

洛韦尔被斯基阿帕雷利的发现迷住了。为了观察火星,他自己出钱在亚利桑那州建了一个天文台。经过多年的观测,不但证实了斯基阿帕雷利的发现,还新发现了几百条新的河道,说火星表面像“蜘蛛网”一样。他还把自己的观测写成三本书:《火星》、《火星及其运河》、《火星——生命的住所》。他认为,因为火星表面空气非常稀薄而导致缺水,由冰雪组成的火星极冠到夏季开始融化,成为水源,火星上的水道,目的就是将极冠上的水引向干旱的热带地区,用以灌溉那里的田地。从这些水道看,都是到大陆的中央汇合在一起,显然是有目的地干的。其暗斑则是绿洲。

洛韦尔的理论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很快风靡世界。

但是,洛韦尔的理论并不是一边倒的,也在不断地受到挑战。比如美国的巴纳德就认为,火星上的暗线根本就不是直的,很不规则,并且是断开的,希腊的安东尼阿迪通过自己的观测,支持了巴纳德的观点,认为把火星上的暗线条说成是运河,纯粹是眼睛的错觉,“属于想像力过于丰富的人。”

由于上述观点的出现,关于火星人的神话逐渐消沉下来,美国的“水手”9号探测器进一步证明了火星运河的存在是虚假的。不过,“水手”9号却有了意外的发现,那就是火星上有许多类似河床的地质构造,其位置与洛韦尔描绘的大相径庭。

有人把火星上的河床分成三类:经流河床、流出河床与侵蚀河床,与地球上的河床极为相似。他们分析,大约在很久很久以前,火星上曾经有过温暖的气候,它的上空有大气层,有降水量,保证了河流的存在。后来,“海盗”1号(1976)不但证实了火星上运河的存在,还证实了人工建筑的存在。

土卫八探秘

早在1671年,土星的第八颗卫星就已经被人们发现,当时人们就注意到了它有悬殊的亮度变化,它在土星西边要比在东边亮两个星等。当“旅行者”1号和2号飞近这颗卫星时,发现有一条暗带蜿蜒穿过前半球,分别在经度和纬度方向延伸220°和110°。黑暗的区域在运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动的向点,最亮的区域在卫星的两极。土卫八的奇怪现象,引起了科学家的兴趣。

通过观测表明,土卫八较亮的部分覆盖着大面积的冰层,较暗的一面则是由类似陨石中的碳化物所覆盖。加拿大科学家克劳蒂斯认为暗的部分像是地球上的焦油沙粒,是一种泥土、石英颗粒、碳氢化合物和微量无机物的混合物。

有人曾认为土卫八暗的一面可能是由火山活动造成的。扬斯顿大学的泰贝克和扬经过研究,否定了这种说法。他们认为,如果是火山爆发冲出的物质填满盆地,而使土卫八这一部分变暗,那么,这一面应该在面向土星的一面,而不是在前面。

早在15年前,有人就曾假设土卫八暗的一面是它吸收土卫九抛出的物质而形成的。对此,泰贝克和扬提出了三点怀疑:从颜色上看,土卫九是灰黑色,土卫八的暗物质微红,说明土卫八吸收土卫九物质的可能性不大。从距离上看,土卫九绕土星轨道比土卫八远3倍,说明二者接触的可能性不大。从运行轨道看,土卫九是颗逆行卫星,与土卫八绕土星运行的轨道正好相反。这都说明,土卫八暗的一面的形成,与土卫九关系不大。

泰贝克和扬对土卫八明暗的不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大约在过去1亿年的某个时刻,一颗彗星撞击了土卫八的前面,导致易发挥的水消散了,但在以后的100万年里,较暗的物质又重新聚集在前半球上。一次正好击中垂直点的碰撞——既不能使卫星粉碎,又没破坏土星的潮闸——造成卫星极轴回摆,周期5年,这可能有助于在经度方向的宽带上展开下落的物质。

对土卫八阴暗面的形成,还有其他见解。有人认为,土卫八暗的部分可能被一层逐渐浸蚀的水冰覆盖着。可经研究,水点腐蚀不能说明暗带在经度方向比纬度方向延伸更远,这是个令人费解的现象。也有人认为,土卫八暗的部分可能是太阳的紫外光把甲烷转换成更复杂、更暗的碳氢化合物。事实证明,这种说法也不能成立。

关于土卫八为什么明暗不一,诸种说法还都属于假设,其真实面目,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金星的卫星失踪之谜

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发现太阳系内有67颗卫星,但人们又一致认为,水星和金星没有卫星。不过金星曾经有过卫星。

金星全景那是在1686年8月,法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巴黎天文台第一任台长G·G·卡西尼宣布发现了金星卫星,并推算出这颗卫星的直径是金星的四分之一,即1500公里,类似于地球和月亮的比例。在当时,卡西尼已经发现了9颗卫星,金星卫星的发现,也曾轰动一时。

继卡西尼的发现之后,又有许多人就金卫的位置、亮度、轨道根数、距离金星的半长径、绕转周期等问题进行观测研究,发表了他们的观测资料。直到1764年,还有人发表观测金卫的文章。

可到后来,尽管人们的观测技术比以前的观测仪器都有了很大提高,却再也没见到这颗金星的卫星,它神秘地失踪了。

由于长时间找不到这颗卫星,有人便怀疑卡西尼的发现。但由于卡西尼在天文学上的卓越贡献,人们又不愿意这样怀疑他。因为自他发现金卫后,还有许多人的旁证,简单否定卡西尼的发现是不客观的。

那么假如金星确实有过一个卫星,这颗卫星跑到哪里去了呢?它是什么时候离开金星的?什么原因离开金星的?这些还都是留给人们的问号。

金星大海之谜

因金星同地球有相似的自然条件,大小、质量和密度都差不多,同时还有含水汽的大气。所以人们推测,金星上可能有大海,如果有大海的话,就可能有生物存在。可由于在20世纪70年代,苏联的“金星号”系列飞船在金星上着陆,推翻了金星上有大海的假说。尽管金星上有许多与地球相似的地貌,如平原、峡谷、高山、沙漠。可人们对金星上的大海并不死心,到了80年代,这一问题又被提了出来。

重新提出这一问题的,是美国科学家波拉克·詹姆斯。他认为金星上确实存在过大海,不过后来又消失了。他还分析了大海消失的原因。一种可能是太阳光将金星上的水蒸汽分解为氢和氧,氢气因重量轻而纷纷背叛了金星。第二种可能是,在金星的早期,它的内部曾散发像一氧化碳那样的还原气体,由于这些气体与水的相互作用,把水分消耗掉了。第三种可能是由于金星上大量的火山爆发,大海被炽热的岩浆烤干了。还有一种可能是,水源来自金星内部,后来又重新归还原处。

美国密执安大学的科学家多纳休等人在波拉克·詹姆斯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的看法。他们认为,太阳的早年并不像现在这样亮和热,太阳每秒的辐射热量要比现在少30%,金星的气候也就不像现在这样热了。有了适宜的气候,大海也就应运而生,生物也就有可能在大海里繁衍生息。可后来,太阳异常地热了起来,加上金星一天等于地球117天的缓慢运转,经不起烈日的酷晒,金星上的大海就这样被烤干了。

后来又有人对金星大海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美国衣阿华大学的科学家弗兰克认为,金星根本就不曾存在过大海,经金星探测器的探测表明,金星大气是由不断进入大气层的彗星核造成的。1986年空间飞船通过对哈雷彗星的探测表明,彗星核的主要成分是冰水。

看来,金星大海问题又成了一个意见不统一的未解之谜。

彗星起源之谜

彗星是怎么来的?这一问题也是天文学家极为感兴趣的,因此也提出了种种假说。

一种观点认为,彗星是在太阳系内部形成的。人们推测,它可能是木星之类的大行星以及卫星上火山喷发出的一些物质形成的,也许是由于太阳系内的两颗大行星互相碰撞形成的。

还有一种与这种观点截然不同的观点,认为彗星不是在太阳系内形成的,而是来自太阳系以外的恒星际空间,是由于太阳的引力把它们从恒星际空间俘虏过来的。

后来,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又提出了奥尔特云假说。这一观点受到了科学界的普遍重视。这一观点认为,在距离很远的太阳系边缘之外,有一个彗星冷储库——彗星云。因此云是奥尔特提出来的,又称奥尔特云。在这里,聚集着大量的彗星核,质量比地球小,成为“新”彗星产生的源泉。因为彗星处在太阳与其他恒星之间,由于受到恒星的吸引,使一部分彗星改变了自己的运行轨道,便跑进了太阳系之内,另有一些被抛到太阳系之外。

还有一种观点,虽然与奥尔特不同,但也认为彗星产生于离太阳很远的地方,那里的气温形成-170℃以下的寒冷环境,长期接触不到高温气候。

最近又有人提出,彗星是从原始太阳星云的旋转碎片中产生的,是形成太阳和大行星的稠密星际云的一部分,起先是气体分子、水、二氧化碳和其他物质,后来凝聚成硅尘微粒,逐渐又凝结成较大的粒子,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彗星。

对这一有趣的问题,真是众说纷纭,看来还得探讨下去。

“扫帚星”探秘

彗星在人们心目中的名声一直不好,总是把它同瘟疫、洪水、战争、死人等不祥之兆联系起来,所以,人们又把它叫“扫帚星”。历史上有许多关于“灾彗”的记载。

早在公元前44年,古罗马的恺撒大帝于3月15日被暗杀,9月23日为他举行了追悼仪式。这时,天空出现了一颗彗星,持续7天之后才离去。人们说这就是恺撒的灵魂。

公元66年,耶路撒冷的人民忍受不了罗马帝国的残暴统治,纷纷起来反抗,但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耶路撒冷陷落了。在这以前不久,曾出现过一颗彗星。人们就说,这是耶路撒冷出没无常灭亡的先兆。

类似这样的记载,实在是太多了,都为彗星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迷信色彩。但是无风不起浪,有时在彗星出现的前前后后,地球上确实也出现过一些异常现象,如酷暑、干旱、寒冷等。据记载,1835年哈雷彗星回归时,世界各地都出现了灾难,在日本就出现了“天保大饥荒”,这是德川幕府时代最大的饥荒,有20-30万人被饿死,因此还发生了全国性的大暴乱。1910年哈雷彗星再次回归,日本东京发生了明治时代最大的水灾,淹死53人,170多人受伤,淹没了19万多户人家的房屋。这一现象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关注,纷纷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其中比较引人注意的,是霍伊尔和尤里的观点。

霍伊尔是英国天文学家。他认为,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冰河期,很可能就是彗星与地球相撞造成的。因为彗星的中心部位是冰核,是由水、氰化氢、乙腈、二氧化碳等冻结而成,并有尘埃混入。当彗星冲入地球之后,立刻把大量微粒子撒向大气层,就是小彗星的百分之一的尘埃也有1亿吨重。这些尘埃铺天盖地倾泻下来,造成地球日照量急剧下降,陆地气温降低,水蒸汽变成冰雹降落下来。这样,用不了多久,陆地就会被冰河所覆盖。

尤里的看法正好与霍伊尔相反。他认为彗核如果真的与地球相撞,由于压缩加热的作用,将产生爆炸,其能量就会变成地震能和热能,这样一来,地球大气的温度就要升高200℃。如果彗核落入大海,海水的温度就会升高1.5℃。在彗星波及的范围内,就会变成“灼热的地狱”,生物将遭灭亡之灾。如果有幸存者,得到适当的机会重新繁殖,那就进入了一个新的物种时代。

我国的陈惟澈在《宇宙奥妙之一窥》一书中也认为,彗星如果真的与地球相撞,地球决不会平安无事的,根据地质学家们的研究,地壳曾发生过55次大的变动,发生在新生世的最后一次地壳运动,是最猛烈的一次。据他分析,这一次很可能就是彗星撞击的结果。因为不是与其他星球相撞,不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动,而彗星又是这次相撞的最理想的候选人。他认为这次相撞大约发生在6千年前到1万年之间,彗星撞在太平洋南纬30度以南,东经180度以东的地方。地球被撞得尘土飞扬,其中一部分碎片尾随彗星而去,一部分又回到了地球上,有一块则成了地球卫星——月亮。这一撞不要紧,挤出了许多山脉,如喜马拉雅山、安达斯山、洛矶山和阿尔卑斯山等。因东半球失去一大块,造成重心转移,北极遂从布剔亚移到今日的地方;南极也从原来的南纬70度、西经90度的地方移到今日的地方。地球的自转速度也减慢了。南美原来和非洲是连在一起的,这次也被震裂了,亚洲开始和北美接近,非洲东部开始和南美西部接近。地中海、大西洋、太平洋都是在这次碰撞中形成的。同时,地球上的气候也被改变了。

以上关于彗星撞击地球造成种种灾难的假说,还不能得到普遍接受,都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云状卫星探秘

大约在30多年前,波兰克拉科夫天文台的科迪留斯基报告说,他发现在月球轨道上,月球前、后60°处各有一个直径约几度的云雾状卫星存在。这两个位置就是L4和L5拉格朗日秤动点,处于月球、地球重力场的平衡点,行星际尘埃物质有可能在它们附近集积。在木星轨道的L4、L5点附近,就有著名的脱罗央小行星群。后来,人们把这种云称为“科迪留斯基云”。

但是这种云很难探测到,即使在十分黑暗的夜晚,它们也会被暗淡的黄道光湮没。1975年,曾有人用“OSO6”卫星寻找过云状卫星,期望根据它们出没于地球阴影时的亮度变化面辨认出来,但没有结果。

后来,另一位波兰天文学家维尼亚尔斯基宣布,他用照相法探测到了地球的新卫星。他改进了天体摄影技术,可以探测出天空亮度0.02-0.04星等的变化。他精心测量分析了18张有L5点的底片和36张L5远离时的同一天区底片。在消除了各种影响因素后,云状卫星就在底片上显露出来,它有几度大,偏离在距L5点10°甚至更远处。它的颜色比日照更红。维尼亚尔斯基认为云状卫星是陨石撞击月球时溅起的尘埃构成的。

但是,这种云状卫星毕竟看到的人太少,现在还难以下结论。

飞碟之谜

1947年6月24日,美国飞行员凯纳斯·阿纳特驾机在华盛顿州的纳亚山上空飞行时,突然看到几个圆盘形东西从他眼前飞过,形状很像盛菜的碟子。他估计这个飞行怪物的直径有30多米,闪闪发光,速度非常快。他把这个怪物叫做“飞行的碟子”,后来,人们便用“飞碟”一词称呼这种不明飞行物。官方则称“UFO”,即英文“尚未探明的飞行物”(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的缩写,因而又称“不明飞行物”。

这件事,成为当时轰动全世界的新闻,从此以后,关于飞碟的报告层出不穷,遍及全世界。几十年来,累计关于发现飞碟的报告大约有数万件。此外,还有人从历史资料中找到了许多关于飞碟的记载。说明发现飞碟并不始于凯纳斯·阿纳特,而是古已有之。

起初,美国以为飞碟是哪个国家新研制的秘密武器,因此,由空军出面,组成了UFO调查委员会,对飞碟进行全面调查和秘密研究,其代号为“号志计划”。“号志计划”实行不久,便出现了空军上尉曼德尔驾驶P-51型侦察机追踪不明飞行物,而造成机毁人亡的悲惨下场。这就促使“号志计划”的成员加速弄明白飞碟是不是外国制造的秘密武器。二次大战后,他们详细调查了被带到美国的每一位德国科学家,并通过他们又了解了被带到苏联的德国科学家。结果他们没有得到想要得到的东西。

后来,美国的研究机构通过对飞碟目击事件的分析,开始怀疑飞碟是外星人所为,不会影响国家安全,便把“号志计划”改为“遗恨计划”,由专门机构来进行研究。到1952年,又改为“蓝皮书计划”。到1969年,美国空军经过22年的研究,记录了12600多件目击事件,发表了长达8400多页的报告。最后得出结论说:不明飞行物对国防没有威胁,认为目击报告是可以解释的,不能算作“不明”,没有证据证明这些不明飞行物体来自外星球。因此,撤消了“蓝皮书计划”。

毫无疑问,美国空军UFO调查委员会的结论,引起了人们的强烈不满。它这一瓢冷水,不但没浇灭人们研究UFO的热情,反而使这种研究热情更加高涨。世界各国的科学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纷纷成立官方的或民间的UFO研究组织,出版了多种刊物。法国的“不明飞行物体研究会”,是目前世界上惟一的研究飞碟的官方组织,隶属于法国国家宇宙研究中心。这个组织由40名科学家组成,都是些高水平的科学家,其中有心理学家、天文学家、高空探测气球专家、气象物理学家等。美国除空军UFO调查委员会之外,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又陆续成立了空军现象研究组织、全国空中现象调查委员会、美国飞碟联合俱乐部、飞碟与不明天空事件研究学会、不明飞行物体情报探索中心等。其中空中现象研究组织和美国飞碟联合俱乐部都是世界性的研究组织。前者成立于1952年,有3千多名会员(其中国际委员占10%),有700多名调查员,在50多个国家中有特别代表,包括天文、生物、物理等各领域科学家数十人。这个组织用电脑收集、储存UFO目击报告,资料丰富、齐全。后者成立于1959年,拥有5千多名会员,这些会员来自美国的50个州和23个国家。苏联成立了“地球外智力活动联络委员会”。日本成立了“空中飞碟研究会”。英,德、加拿大、墨西哥等国也相继成立了UFO研究组织。我国对飞碟的研究也给予了应有的注意,于1981年出版了双月刊杂志《飞碟探索》,多次召开国际UFO研讨会。这些,都有力促进了UFO的研究。

根据目击报告,飞碟的形状有多种多样,扁圆形居多,还有雪茄形、球形、环形、蛋形、陀螺形和草帽形等。飞碟是由金属材料制造的,能反射光线,这大概是比较一致的看法。多数人看到飞碟喷射出火焰,其颜色为红、蓝、黄、白等多种,有的还冒出烟和雾。飞碟的性能也很多,速度能飞行得极快,也可极慢,可以像直升飞机一样在空中停留,能直角转弯,能反向飞行,能垂直升降,能中断无线电通讯和马达的运转。飞碟还能给人类造成灾难,有时造成飞机失事,有时形成狂风,有时引起火灾。也有报道说飞碟能救人,能治病。飞碟还造成多起劫持案,但他们对被劫持的人并无多大伤害,基本上都安全地回来了。当然,他们有时也强奸地球上的妇女。

由于飞碟同地球人关系越来越密切,所以,见到飞碟上外星人的报道也就越来越多。但对外星人的描述却很不—致。有人说像地球人,有人说不像,像是软体动物。有人说外星人身材非常矮小,有的则说非常高大,还有人说像机器人。有人说他们的脸呈三角形,扁平,小眼睛。有人则说他们的脑袋很大,眼睛大而有神,两个眼睛的距离稍宽,还有人说他们的脑袋像蘑菇。有人说他们的手与地球人的手差不多,只是少了一个指头,有人说他们的手像螃蟹的钳子,还有人说他们的手像拳头。他们的鼻子不明显,好像是两个小孔,有的鼻子则高而弯。嘴巴像一道裂缝,没有地球人那样分明、丰满的嘴唇。发音时喉音很重,听起来像在哼哼。皮肤有人说是白色的,有人说是灰色的,也有人说是橄榄色的,还有人说长着浓毛。总而言之,关于外星人的描述,真是五花八门、各式各样。

尽管关于飞碟的报告数以万计,但还限于观测,时至今日,还没有人拿出确凿的实物证据。所以,关于飞碟的有无,争议仍很大。有人就认为,所谓飞碟,不过是子虚乌有的“幻觉”,目击者不是患有歇斯底里症、梦游症,就是神经不健全,还有人不客气地说,所谓目击报告,不过是欺世盗名的骗术和恶作剧。也有人认为,飞碟可能是天文、大气现象,如流星、行星、云块、球状闪电、海市蜃楼、雷达目标等,也可能是飞机、人造卫星、其他飞行器、气球、降落伞,以及鸟类和昆虫群等给造成的错觉。

异常现象区之谜

俄罗斯联邦有个名叫彼尔姆的地方,城市里住着300多万人口,因这里经常发生怪异之事而闻名世界。当地老百姓把这个地方称为妖魔鬼怪居住的地方,专家们则叫它“异常现象区”。

住在这个地方的人,经常能看到离奇古怪的人。一位老太太就曾看到过一群穿着黑衣服、身材高大的无面巨人。有两名在田里割草的男人,也曾见过这类“陌生人”。这些人沿着大路朝他俩走来,脸部模模糊糊,头部像个水桶。当陌生人距离他们只有40米左右的时候,割草人想从草垛上起来看看他们,可这些不速之客立即消失了。

这里的人们还能经常看到像碟子、香蕉、哑铃、球形的东西围着人群飞来飞去,还不断变换颜色。当人们接近它们的时候,它们便无声无息地消失了。有一次,在彼尔姆的河滩浴场,有100多人看到那里停着一只“飞碟”,从里面走出几个像人一样的生物,高矮不等。不一会儿,这些人上了“飞碟”,便不见了“飞碟”的踪影。1989年7月上旬,在离彼尔姆50公里远的库库申斯坦附近,人们又看到了飞碟及外来人。这些人形象类似雪人,有4米高的,也有1米高的。他们在少先队员夏令营营地和河沿上转了转,并不妨碍和伤害任何人。一个淘气的小男孩拿起一块石头,向一个半透明的“人”扔了过去,那个“人”随后拿起一个像梳子一样的东西瞄准小孩,小孩吓得赶紧跑了。就在他刚刚跑开的时候,小孩脚下的草就烧了起来。这个城里的司机们说,他们在偏僻的路上,也经常能碰到从未见过的怪物。

为了弄清这里到底是怎么回事,1989年9月俄罗斯组织了一个奇怪现象委员会,由工程技术科学协会联合会副主席埃米尔·巴楚休和生物学家、控制论专家弗·舍姆舒克为首的40多人的考察队前往彼尔姆进行科学考察。

可考察队一进入这块地方,就像进入迷宫一样,弄得他们晕头转向。他们有时在7公里见方的地方转悠,一连几个星期走不出去。白天,他们在两个相距30米的物体上做记号,可到晚上距离却增加了两倍。有一次,他们做了这样一个试验,把手表放入保温瓶里,发现无论是机械表还是电子表,都停止了摆运。甚至连集体农庄拖拉机的发动机也发动不起来。他们背包里的东西,会神不知鬼不觉地不见了,报纸也会无缘无故地丢失,就连考察队员刚作过记录的笔记本和钢笔,也会在眼皮底下被“偷走”。他们考察回来,经常看到屋里的东西被翻得乱七八糟,记录本也被藏到要几个人才能搬动的大箱子底下去了。

有时考察队员想拍摄夜间的异常现象,可总是出现种种故障。一天夜里,有20人带着闪光灯和照相机,还有电影摄影机。当他们拍摄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闪光灯闪过之后,立即有一束光反射回来,而且反射光的强度与闪光灯成正比。从反射光里,还可朦胧看到一些人的侧影,有一次虽然没有反射光,他们也清楚地看到了一些黑色人影。他们照了几张照片之后,闪光灯就不闪了,接着快门也按不动了。可到第二天一早,照相机和闪光灯又完好如初了,就好像从未坏过。可原来拍过的几张底片上什么也没有。

奇怪的事情接踵而来。有一次,考察队员穆霍尔托夫到河边打水,突然看到天上有个帽子样的“飞碟”,几秒钟后便不见了。回到营地后,他总感到有人在招呼他,于是又到河边去了。去河边的路上,他感到有人在注视他,且跟他同行,还可听到那人沉重的脚步声,但却看不见人。穆霍尔托夫有点害怕,扭头就往回跑。可过了不一会儿,又想到河边去,可他没有勇气去。后半夜3点,他又想到河边去,便约了4个人同行。事后,穆霍尔托夫说:“他们都感到有一股刺骨的寒风迎面扑来,好像有种强大的吸引力拖着他们往前走,两条腿根本不听自己的指挥,头疼得特别厉害。其中一名同伴还失去了知觉。”

在考察期间,队员们不但亲耳听到了他们的交谈,而且还曾经同他们谈过话。

最有意思的是,他们在考察期间,竟然看到了“时间电影”。在每顶帐篷里,人们都看到了许多人的画像和地球上各个时期的大陆图像,就像看电影一样。有人还看到地球及其他星球不同时期所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

考察结束后,当他们准备离开时,每个人都感到那些神秘的客人在为自己送行,虽然看不见他们,可又情不自禁地转过头去,向他们道声“谢谢”。

外星人遗骸之谜

关于外星人的研究,近年来进展较快,其中比较大的收获是外星人遗骸的发现。

严格说来,发现外星人遗骸并不是最近的事,以前就有发现,只不过是人们没往这儿想罢了。早在1938年,我国考古学家齐福泰在巴颜喀拉山脉考察时,发现了许多刻有太阳、星星、月亮以及头戴圆形盔的人像的岩画。在旁边,还发现了几处坟墓,他们从那里挖出几具纤细干瘦的尸体,与地球人的骨骸虽然相近,但脑袋特别大。在尸骨旁,还找到了716块用花岗岩制成的石碟。圆形的石碟有2厘米厚,中间有个圆眼,从圆眼向外延伸出双重螺旋沟槽,一直到石碟的边缘,都刻着一种谁也不认识的文字。后来,文字终于被节译出来,意思是,大约一万两千年前,他们来到地球上,飞行器没有能力再把他们运回去,他们试图与这里的居民友好相处,可这里的居民却驱逐和追杀他们,他们无奈,只好躲避在这个山洞里。

设在巴黎的一家监测UFO的组织的主席亨利·狄盖瓦援引一位不愿意披露姓名的尼泊尔军界人士的话,1990年初,一些登山运动员在喜马拉雅山的一座山峰的极顶上的冰雪中找到6具外星人遗体和飞船残骸。当时,尼泊尔政府曾请求美国政府帮助回收工作。因尸体和飞船残片散落在直径3公里左右的范围内,所以回收工作持续了好几个月。据报告,这些外星人遗体大约1米多高,脑袋和眼睛都很大,四肢却小得很不相称,显得柔弱无力。在发现地点,还收集到马、牛、狗和一头大象的遗体,此外还有鱼类和鸟蛋,都被摔得粉碎。遗体因被封冻起来,所以保存完好。他们或许在十多年前失事的,也许有一万多年。详情因美国和尼泊尔政府一直不肯披露,所以人们不得而知。

1990年1月27日,法国考古学家保罗·卡博和他的同事正在一座差不多5千年前的金字塔内研究建筑结构,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密室,里面的一个冷冻箱里冻着一具外星人尸体,估计已经冷冻5千年了。在密室里,卡博还找到了一份用埃及古文书写的手卷,手卷上说,当时有一架战车从天空落下来,停在开罗附近,上面只有一个活着的人,他就是建于公元前2600年的金字塔的设计者。卡博分析,他之所以建造这座金字塔,意思是留下一个标记,等待着他的同胞来搭救他。但不知他怎样建造的这个冷库,因为这里没有任何电源。现在,科学家们正在千方百计给他解冻,使他复活过来。

外星奇怪动物探秘

探索地外智慧生物尽管收效不大,可人们仍在不懈努力。在人们探索地外智慧生物的同时,人们自然也会想到其他星球上是否也存在动物。英国宇宙动物学家约翰·麦克洛克林根据科学家们对宇宙探索的新成果以及他本人的渊博知识,描绘了其他星球存在的奇特动物的形态。

在外星系的一颗名叫“水行星”的星球上,表面是一片汪洋。在大海里,生活着一种我们地球上没有的鱼类——圆帆鱼。它的形象介于鱼和鲸之间,有800多米长,比地球上的蓝鲸还要大。背后长着一个像蛇一样的尾巴——巨大的皮革状的“帆”,还有两片起支架作用的鱼臀鳍。它吃东西跟地球上的鲸差不多,当它张开漏斗样的大口时,海水和浮游生物一同进入口内,通过像肋骨一样的过滤器,留下食物,将海水吐出。它的整个身体像航行在大海里的帆船,帆上有能辨别方向的感受器,可以调整帆的位置,以便快速前进。平时它的大部分身体都浸没在水下,把头部和背上的帆露在水面,有时在狂风的推动下,全身也会升到海面上来。它就像地球上的恐龙一样,是水行星上的最大动物,如果没有寄生虫的打扰,它就什么敌害也没有。它的皮肤能从淡紫变成闪光的金黄色,这可能是跟同伴或配偶打招呼的联络信号。

在某一类地行星上,生活着一种名叫标枪龙的食肉动物,它的两个前肢已经退化,行动时靠一条粗大的尾巴来保持平衡。只会走,不会飞。这种动物的体形庞大而臃肿,可性情却很残忍,常以比它小的兄弟姐妹为食。显然,它那笨重的身体对捕捉食物极为不利,可它那呈炮塔形的头上,长着带毒液的长矛一样的标枪,用来捕食猎物。这支标枪大约有19.5米长,跟它的身长差不多。它常常隐藏在不易被发现的地方,它身上的斑纹又与周围岩石及植物的颜色十分协调。当它发现猎物时,靠肌肉收缩射出标枪,刺中猎物,猎物中毒倒下后,它才收回标枪,尽情地享受美味。

在火星上还生活着一种奇怪的食肉动物——钳齿四眼虎。顾名思义,在它的脸上长着四只眼睛,视力极强,只不过眼睛像蛇眼一样,没有眼睑。它猎取食物主要靠像钳子一样的牙齿,紧紧把猎物抓住。钳齿四眼虎为了适应空气稀薄、引力小、不利于声音传播的情况,有着灵敏的声音感受器和电磁波传感器,它那羽状触角既是电磁波发射器,又是接收器,能跟踪同类动物和猎物,还不时发出各种无线电波。羽状触角的构成也很奇怪,是由中心脊骨和3对肋骨组成,不但能接收四面八方的信息,还可以随时调整自己的行动。它的脚形像鸡蛋,由角质一样硬的东西组成,奔跑时,可以用足钩住地面。有意思的是,它的足底还长着许多乳头,能感知因动物的运动而引起的地面震动。它的身上有许多紫色条纹,同周围紫色植物协调。据研究,这是一种行动敏捷的食肉动物,最快时,每小时可奔跑64公里。

1989年,美国宇航局宣布说,他们根据空间探测器发回的照片,发现火星上有种三角形的怪物在活动。据美国天文学家观测,火星上有两个地区的水分比较充足,这也得到了美国火星探测器的证实,并且还指出,在这样的条件下一些生物可以存活。他们发现的会移动的三角怪物就是证明。

犹摩人事件探秘

本来,近些年来的关于外星人的宣传,让人们听来就感到太离奇了,假如说还有人跟外星人有书信往来,那就更耸人听闻了。然而,这并不是天方夜谭,而是从一位严肃的科学家口里讲出来的。他就是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著名的天文学家让·皮埃尔·佩季。

因为他在科学上的一系列发现,一直享有盛名。可突然有一次,他在《巴黎竞赛画报》上声明说,他的这些发明,不完全归他自己所有,多数是从外星人寄来的信函上得到的启发。他坚定不移地肯定,他手中的这些信函,肯定不是地球上的人类寄来的,并还说,他同外星人通信,已经有15年的历史了,尽管至今还未见到写信人的面。他所收到的书信,都是用打字机打出来的。他从这些书信中,整理出这样一条线索:1950年3月28日,由四男两女组成的探险团,乘三个飞碟降落在法国迪涅城郊。他们自称是“犹摩”人,居住在一个叫“犹摩”的星球上,距地球有15光年。他们是肩负着研究人类的使命来到地球的,并用法、西班牙、英、俄等语言与地球上许多科学家保持书信联系。外星人同皮埃尔通信最多的时期是1962-1967年间,他收到外星人的来信共有2000多页。

这实在是太离奇了,简直让人无法相信。可当面对皮埃尔提出的一个又一个独特见解时,人们又不得不冷静下来思考这件事的可能性。比如1989年皮埃尔为《物理模型》撰写的3篇论文,就是根据外星人的一封来信写成的。文章中提出的一些观点,可谓石破天惊,文章中说,“宇宙大爆炸”理论应重新考虑;光速并不是个恒量,它们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关于“黑洞”的见解,也令人耳目一新。外星人的信上说,认为“黑洞”是因星球爆炸产生的这种说法不对,而是一个星系消失的星球转移到与之相邻的星系中去。

有人问皮埃尔,外星人为什么不提供为人类治病的信息。他说,外星人认为,地球人把科学上的新发现首先用来制造杀人武器,对此他们很不理解;再说,如果他们帮助人类战胜了任何疾病,地球将承受不了巨大的人口压力。“犹摩”人还透露这样一个消息:美苏都在研制一种具有毁灭性的杀伤武器——光子湮没弹。

谈到“犹摩”人形象时,皮埃尔说,他们与地球人差不多,皮肤洁白,头发淡黄。发音因没有喉结而显得不够清楚。他们缺乏任何艺术欣赏能力,也缺乏抒情能力和幽默感,他们属于纯粹的技术智能。他们感到我们的地球生机勃勃,丰富多采,在这里他们学到了许多东西。

谈到通婚问题时,皮埃尔说,他们不打算同地球人通婚,因双方大脑发达的程度太悬殊,这样婚姻产生的后代是十足的怪物。

岩画之谜

近些年来,世界各地都发现了一些奇特的岩画,研究者认为,这是原始人见过外星人之后,把他们的形象刻在了岩石上。

人们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发现的塔西里岩画中,就有一幅身穿密封衣、头戴大南瓜样的密封帽的人,就连衣领看上去也是密封的。这种装束,与现在宇航员穿的服装极为相似。瑞士的厄里西·丰·丹尼肯在《众神之车》一书中指出,这种图案就是原始人所见到的外星人宇航员。

在乌兹别克费尔干纳市附近的岩石上,也发现了这种奇怪的岩画。画面上有一生物,头戴突起的密封帽,手里拿着像弓一样的东西,也像是等腰三角形,或是直角三角形的东西。

在我国四川琪县发现的“珙(僰)人悬棺”旁的岩画上,也有一幅像是穿了笨重宇航服的宇航员的岩画,在两肩上还竖着像天线一类的东西。

在中亚细亚的一幅岩石壁画上,还画了一个火箭的形象,画面上有紧绷的双臂和怪物的躯干的图案,象征着一股奇特的力量在支撑着火箭。火箭外侧还有一个人,鼻子上挂着一种东西,好像是呼吸用的过滤器或防毒面具。

在内蒙古阴山山脉的岩画中,有许多面容奇怪的、类似人头的画面,有些人头画面的头上还戴着像宇航服似的头盔。在这些画面的周围,还刻有许多天体的形象。有人分析这可能就是原始人所崇拜的“神灵圣像”。这种画面是否在告诉人们,这些形象是来自其他星球的。

在澳大利亚发现的一些岩画中,有的石头上就刻着“光的儿子”。这些“光的儿子”们,头戴着像是密封的宇航帽,帽子上还有像天线一样的东西,身上穿着臃肿的宇航服。

在贺兰山的岩画中,还有这样一幅奇特的画面:在画面的左上方有两个像飞碟状的飞行物,上部圆形,下有缺口。下方有个像是从飞碟上飘然而下的、身穿宇航服的人物。这个人戴着一个大头盔,头盔上有圆形的瞭望孔,衣服和裤子都极为肥大,脚上穿着靴子。在他的右边,还有一个像是外星人又像是飞机式的人物。

类似这样的岩画,在世界各地还有许许多多。这种现象,恐怕仅用幻想和偶合是解释不通的。如果这都是原始人亲眼见到的外星人宇航员,把他们的形象刻在了岩石上的话,那么,这说明外星人的足迹已经遍及了整个地球。可是这些外星人是什么时候到地球的?他们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又走了呢?为什么后来没有再发现他们来过呢?这些都是值得人们深思和研究的问题。

迪安圆之谜

1986年7月6日深夜,作家安德鲁斯和退休的电机工程师迪加多携带聚光双眼望远镜、照相机、录音机,坐在英国温契斯特镇风光秀丽的“彭奇波尔”山坡上,凝神盯着坡下那一片摇曳生姿的玉米田。他俩已经在这里守候3个星期了。

大约凌晨4时,下起了一阵毛毛雨,细雨停止以后,天色已经发白,这时他俩注意到离他们300米的地方,有一股看不见的沉寂力量,很快在田间扫画出一个巨大的圆圈。

圆圈内的玉米秆茎被压得扁平,贴伏在地上,呈美妙而整齐的涡状。压痕的轨迹都朝着顺时针走向,周边则由挺立的玉米像围墙般包住。虽然圈内玉米秆茎平行扑倒,但茎秆并未折断,而且后来仍随着时节的运转而成熟。

奇怪的是,这一切现象的形成,不知是什么原因,一直屏息凝视的安德鲁斯和迪加多竟然没有察觉,只是到后来打开整晚都开着的录音机,才惊讶地听到有种像是倒放着的人类说话的嘟噜声。

迪安圆什么时间出现的,人们不得而知。迪安圆的真正被发现,则是在1975年。当时一名农夫在罕普什尔郡的田野附近,发现一个顺时针漩涡圆,这是最早的迪安圆记录。1978年,他又见到了同样的图案,一大四小像骰子般陈列于田中。自从1981年7月迪加多发现这类圆之后,才开始了有系统的研究。

一天,安德鲁斯在参加完“安多佛嘉年华会”的归途中,听到收音机虽说,有人在史托克布里基城见到了飞碟。“我费了很大功夫才找到那对报案的柯林斯夫妇”,安德鲁斯回忆道,“当时他们离那个看来像巨型游乐器的大轮子约200米,柯林斯太太说它四周有泛黄的光线,每根轮辐也如通电般闪闪发光。”

飞碟事件后的次日清晨,人们在艾尔瑞斯福德镇发现了5个圆圈。到8月间,在克莱特福德镇又发现了5个圆圈。如果将这三处圆圈画在地图上,正好连成一条直线。

迪加多和安德鲁斯经过多年研究,终于归纳出一个似乎可以肯定的事实——圆圈总是出现在固定的几个地方,如彭奇波尔、罕普什尔郡和威尔郡等地。并且多出现在一些无法解释的意外事故发生的地方,或者是经常出车祸的地方,或者是飞机失事的地方。

1987年夏,当威尔郡刚传出有几个形状奇美的圆圈后不久,就发生了“海鹰号”飞机的飞行员从机舱内被神秘弹出的事件,飞机坠落在离爱尔兰90里的大西洋里,而飞行员的尸首却横陈在威尔郡的圆圈旁。1986年,迪加多和安德鲁斯来到契尔德利镇的一个圆圈前,他们发现这个圆圈很特殊,在圆圈外还有个圆圈,并且还有一条短而直、状如箭头的通路,从外圈往外延伸。箭头的头部有一个好像被人挖空了的钵状洞口,但不管怎么找,也找不到那些被挖出的泥土。

当时,安德鲁斯顺手从大钵里挖了些泥土带回家。就在当晚(或次日凌晨4点1刻),工作房的警铃突然大作,家中客厅的大钟也停摆在4点1刻上。不管安德鲁斯怎样检查警铃,也没发现与平常有什么不同。就在接下来的两周,几乎在每日凌晨的同一时间,都要发生这种干扰,弄得全家鸡犬不宁。

尽管经过漫长追踪,他们掌握的线索与8年前没有多大进展,可圆的谜团却越来越大。

同类推荐
  • 安全化困境:亚洲的视角

    安全化困境:亚洲的视角

    在亚洲的语境中,安全化理论遇到了难题、受到了多方面的检验。当安全化的行为体或发起行为体不作为日寸,安全如何达成?当治理的主体变得多元日寸,安全化路径如伺进行有效的拓展?即便安全化对安全问题的解决有其效果,是否以“去安全化”的路径作为长期的政治目标更为合理?是否存在着“好”的去安全化行为与“坏”的安全化行为?亚洲学者们的理论努力有:对安全化行为体进行新的建构,对安全化路径进行多方面拓展,对“去安全化”研究进行某种深化。基于亚洲语境的“亚洲视角”的价值在于:从不同安全领域探讨安全化困境,检验安全化理论的效度,进而实现对安全化理论的某种超越。
  • 舌尖上的安全:破解食品安全危局

    舌尖上的安全:破解食品安全危局

    中国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食品是关乎民生的一件大事,也是民生的 一个重要内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食品安全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焦点问题。而近年来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也给世界敲响了警钟。董志龙所著的《舌尖上的安全(破解食品安全危局)》以食品安全事件为主线,多角度、全方位分析食品危机产生的根源及其危害,聚焦民生,贴近生活,着力寻找破解食品危局的方案,并以积极的行动引导食品企业走出一条安全生产、健康发展的光明之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努力。
  • 世界在变小与现代交通

    世界在变小与现代交通

    在21世纪到来之际,科学家们预测了未来汽车技术发展的新的突破点。从汽车工业诞生的那一天起,就率先采用各科学领域发明的新技术,并使这些技术更加完美。
  • 我跟师傅学工程管理

    我跟师傅学工程管理

    全书共分4章,旨在让工人了解装修的重要行业知识,为工人们提升自己,独立接恰装修项目提供知识储备。第一章,工程预算报价,介绍工程预算的基本方法;第二章,合同的拟定,介绍怎样拟定合同,并详细讲解工程中的甲乙双方各自承担的责任;第三章,施工现场流程管理,主要涉及装修工程中的成本、进度、质量和安全管理;第四章,装修中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是国家对装修行业的强制性法律法规,如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人身安全问题、合同纠纷问题等。并附录一套家装施工合同,以供参考。
  • 我是摩托车驾驶与维修能手

    我是摩托车驾驶与维修能手

    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热门推荐
  • 网游之神战纪

    网游之神战纪

    一代主播,一代超神。现实生活中的他,月赚百万,而当他突然穿越未来,发现自己是一个苦逼的吊死后,他决定用游戏改写另类人生。读者们都说很好看,何不进来看看呢?
  • 异世结缘

    异世结缘

    卫烁、一个普通的高中生是什么样的经历让他变成了H市、甚至整个商务界中叹声色变的一个猛人?、
  • tfboys的霸道女王

    tfboys的霸道女王

    贝灵是位又懒又无耻外加桃花运好到爆的妹砸,可惜就是没人爱~没人爱~一不小心,勾搭了个千总,又一不小心,拐跑了个二源。。。但素,王俊凯你来干什么?别告诉我你只是个打酱油的,姐姐可不吃这一套,╭(╯^╰)╮
  • 超时空穿越幻想

    超时空穿越幻想

    主角小彬是一个十分爱幻想超时空的男孩子,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在宇宙里随便穿越,却不小心掉进了魔法学院的世界,他便开始了魔法学院的学习……
  • 滇蛮佚传之先祖灵念

    滇蛮佚传之先祖灵念

    一群以狩猎为生的村民,不听尤老爷子的劝诫,贸然闯入西南原始丛林,结果只有两人伤痕累累地逃回,其他人下落不明、生死未卜,尤老爷子通过通灵神术定位,进山搜寻;而就在这个时候,尤老爷子的孙子尤正与他的铁哥们儿铁牛在放牛羊时因为“吃祸”而掉进了一个枯井,巧遇盗墓寻宝的麽公老杨,无奈之际他们跟着老杨的足迹下到了枯井下面的魔窟,在魔窟中,他们看到了传说中的荧光玉树、幽冥鬼虫、通灵宝珠、千年尸王、青铜神器……
  • 重生之梅开二度

    重生之梅开二度

    她,备受苦楚地跻身于服装设计行业,却在飞回国内的航班上遭遇意外。再次重生却成为魔教教主。她原以为可以过上呼风唤雨高枕无忧的生活,却没曾想一次次的心塞遭遇才刚刚开始。。。。。
  • 陨界

    陨界

    身怀史上最为神秘而又危险至极的界域,少年将如何脚踏实地步入巅峰!
  • CQ创商:提高创新能力的54个秘密法则

    CQ创商:提高创新能力的54个秘密法则

    CQ(创造商数)是指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开放能力、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总和。创商是智商的一种深化和外化,是衡量一个人的智商在发现未知问题与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应用转化程度的标准,也是衡量一个人现实行动能力和成功能力的砝码。创商与智力相关,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智力高的人,不一定有高创商:但是具有高创商的人,一定具有高智力。《CQ创商:提高创新能力的54个秘密法则》从五个部分来做系统化的训练:冲破传统观念、激发自我心智、发现创造的潜能、树立创新的意识、拥有创造的智慧,每部分都提供了提升CQ的方法,青少年朋友只要认真阅读与实践,就可以使自己的创商得到提高。
  • 彪悍农家炮灰媳

    彪悍农家炮灰媳

    一觉醒来,冯兰花发现又回到被婆婆逼供,被亲生母亲打骂的农家小院里,好吃懒做的弟弟想法设法坑她钱,最好的闺蜜处心积虑的陷害她外遇,勾引她老公……叔可忍婶不可忍,冯兰花一咬牙一跺脚,老娘今天跟你们拼了!
  • 大道神帝

    大道神帝

    诸多仙帝视他为至交好友,恭称一声帝师。稀世神兽受过他的恩惠,甘愿供他差遣化为坐骑。王朝圣地皆在他的脚下,葬仙之地都要为他开路。洛轩,出生于太古时期,九世大贤,纵横神州。他曾镇压过恶龙,也曾培养过女帝,还曾挽人族于狂澜。这是他的第十世,灵绝时代末期,转生轮回为早已凋零陨落的太古圣体,而洛轩誓要证道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