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49600000006

第6章 纲常伦理

孝道观是中国社会伦理纲常的主导核心,这是毋庸置疑的。孝道思想是社会伦理的核心思想,是衡量一个人的品德的标志,也是世人追求仕途的基本条件。

孝道思想作为一种伦理原则,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全社会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汉代《孝经》的出现,开始把孝作为天经地义的事,并提出“以孝治天下”的主张,成为维系人伦纲常的精神纽带。

孝心、孝道、孝敬、父慈子孝应该继续发扬光大。

什么是君君臣臣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君臣”在现代就是领导与群众的关系;职工、职员、雇工等与单位、公司、企业等的关系。

如何理解君君臣臣

君君臣臣,简单说,就是君要像君,臣要像臣。

很多人看见君,就容易联想到暴君、独裁、专制以至奴才、贱民。于是,君君就成了封建代表了,就成了腐朽思想了。其实,君就是主,就是领导者、首领而已。

其实传统思想早已有了,得民心者得天下。什么是君?百姓拥戴的才是君。

儒家思想说,君待臣要用礼,臣对君要忠。有人又要说了:君王只要对臣尊敬有礼貌,臣却要对君愚忠,这本来就不平等,当然是封建等级制度。

可惜,礼,却不是礼貌,而是礼法。君是社会的最高领导人,就像一个企业里的总裁,负责决策指挥,他可不可以为所欲为呢?不能!因为他要做正确的决策发正确的号令才行。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依法行政。礼法怎么来的?传统思想说,合乎规律的东西,记录下来,并制度化作为行动指导,这样才形成了礼。

一个好领导做了正确的决策发出了正确的指令,下面的人该怎么办?执行的时候要有责任心,把领导交办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和自己的利益去完成。这样的臣,才像个臣。

臣辅佐君是分工方式形成问题,总之没有哪个社会是没有分工的。不管怎样的社会,不管怎样的分工,不同的角色需要做好自己,这是不变的真理。

怎样做个好领导

服人之术: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

说服别人的方法:对待别人的态度要严肃端庄,正直诚恳、热情和气。自己要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并把这种情绪感染给别人,谈话还要讲究方法,可以用比喻的方法启发别人,用指出差别的方法使别人明白。

决策之术:一多闻慎行。领导者言行要谨慎,在言行之前要多闻多看,掌握真实可靠的信息。二深谋远虑,小不忍则乱大谋。三执经达权。

品质特征:尽心尽责、服务精神、淡泊名利、知人自知、稳重清静。

道德修养之道:强志、重信、轻财、守道、明察、诚实、自省、实干,谦虚,睿智、无私、公心、重民、贵信、不矜。

什么是父父子子

《论语·颜渊第十二》:“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意思是说: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孔子教导他,一个好的社会,国君应该做好国君的角色,臣子要做好臣子,父亲做好父亲角色,儿子做好儿子的角色。齐景公懂了,回答说,如果国君不像国君,臣子不像臣子,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国家就一团糟,就是有饭,我也吃不上啊!

孔子其实在倡导人人要敬业爱岗,各个机构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孔子这话,其实说的就是这样一个大原则。

如何理解父父子子

分析任何历史问题,都不能脱离时代背景,在孔子所在的春秋时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有很强的进步意义的。

每个人都必须尽自己所在职位的责任,即都必须各司其职。这是封建社会对所有人的责任要求。

也就是说,在其位谋其政,否则就不能在其位,让有爱心、有责任感、有能力的人来在其位谋其政。

当然,这是一种理想。如果要实现理想,必须有一套合理的、能上能下的制度来保障在其位谋其政!

怎样让父爱激励人生

儒家讲“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些人际秩序在大家庭与小家庭里都是不能乱的。

“父与子之爱”,是发自于真诚、发自于真心,是没有条件的。

父爱是一座山,高大威严;父爱是一汪水,深藏不露;父爱更是一双手,抚摸着我们走过春夏秋冬;而父爱更是一滴泪,一滴饱含温度的泪水。

在爱的照拂下,父亲更像个父亲,子女更像个子女,一切秩序井然,人生变得更加美好。

如何理解夫妻关系

在古代宗法社会中,作为男人的丈夫,当然要负起比妻子更大的责任,称为“一家之主”。但中国古代又有一个传统,就是“男主外,女主内”。就是男人在对外关系上,是一家之主,是发言人。但家庭的内部事务,都由女人处理,俗称“内当家”。

现在社会,夫为妻纲,妻也为夫纲,三纲五常全都不能够是单向的,而都应是相互的。辩证才是王道,才是夫妻和睦。夫妻和睦是家庭幸福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夫妻关系应以平等互爱为基础。夫妻之间不存在谁侍候谁、谁主宰谁的问题,“大男子主义”“妻管严”等倾向,都是要不得的。作为夫妻,应该努力做到互敬、互爱、互信、互帮、互谅、互让、互慰、互勉。

把婚姻自由看作可以轻率地结婚和离婚,这是十分错误的。那种朝三暮四、喜新厌旧,对妻子丈夫、子女和社会不负责任的所谓自由,是不符合我们所说的婚姻自由原则的,必须坚决反对。

要保持夫妻和睦,还必须不断巩固、培养夫妻之间的感情,使爱情之树常青。有的夫妻结婚以后,发现身边的配偶与理想中的丈夫妻子大相径庭,因此夫妻感情日益淡薄,继而发生“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的感叹。

其主要原因是夫妻间对婚姻、对对方的期望值过高。期盼婚姻永远像爱情故事一样充满浪漫是不现实的,日常生活是平淡琐碎的,男女双方经过恋爱浪漫期之后步入婚姻组成家庭,应学会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巩固、培养感情。

要在互相适应对方的同时,经常寻找夫妻双方都感兴趣、都愿为之努力的共同点,使两人有共同的生活目标,使家庭生活生动、活跃起来,充满活力和乐趣。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婚姻枯燥、乏味,“婚姻危机”也就很难出现了。

怎样做到夫妻和睦

夫妻关心是家庭关心的核心,夫妻和睦,志同道合是婚姻美满的必要条件,也是处理好家庭关系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夫妻和睦、相敬如宾呢?

夫妻之间应该平等互助。夫妻间要尊重对方的工作,积极支持对方的事业。双方要摆正夫妻关系,克服“男尊女卑”或“妻管严”倾向,共同承担家务,教育子女,对家中的事要先商量再作决定。

夫妻之间要互相尊重。要尊重对方的正常习惯、兴趣和爱好。彼此说话要和气,家庭问题在家庭内部解决,不要对外大肆宣扬,更不要公开揭短。产生矛盾应由大化小,由小化无。

夫妻之间要以诚相待,凡事不隐瞒,保持良好的信任感。彼此不要无端猜疑,疑神疑鬼,也不要诸多限制,事事都问个“底儿”。

夫妻之间要互爱。夫妻双方应学会在平淡琐碎的生活中培养感情,彼此关心体贴。

夫妻之间要注意不断更新爱情生活内容,提高夫妻生活的质量。要经常寻找双方都感兴趣的共同点,使家庭生活活跃起来。

什么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在《论语·颜渊篇》中说到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卫灵公》中说:“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经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华之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

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恕道是仁的消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所阐释的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这种行为当然就包括着宽恕待人这一方面。

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倘若自己所讨厌的事物,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

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如何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然而在现实中许多人都不能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信条,一切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只顾及自身的感受,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

无论是在处理人际关系,还是政治关系方面都应当毫不犹豫地认识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条经久不衰的人际关系原则的重要性。

对于一个命题,我们要做全面的分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不能逻辑的地推出“己所欲,施于人”。从逻辑学可以看出,原命题成立,这个命题的逆否命题同时成立,但是“己所欲,施于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命题的否命题,否命题并不必然成立。

己所不欲,只是不能强加给别人,但是如果对方愿意,则不属于“施”的范围。己所欲,别人未必所欲,所以也不能强加给别人。

总的说来,无论是否“己所欲”,都不能施,即强加给别人,给别人的东西,只有一个标准,即别人自己是否愿意,而不能依据我们的标准来强加给别人。

自己不想要的,未必是别人不需要的;勿施于人的正是拥有自己不想要的事物时的个人看法;强加给别人欲,包含个人看法,有着主观方面的内容和含义,勿施于人的正是拥有自己不想要的事物时的个人看法。

怎样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过去人们曾经崇尚斗争哲学,凡事争个输赢,不是你死便是他亡。共赢,是商品经济时代产生的新词汇,简单地说,就是大家都能获利,或者说共同获利,对比只求一枝独秀进步了许多。

然而,身在职场一些人并不知道共赢是一种心态,是一种取向,更不清楚怎样去追求共赢。

两人对弈,可能有三种状况分别出现:我赢你输、我输你赢,或者和局。不论棋艺多高明,也不论棋局如何错综变化,都逃脱不了以上三种结果。

人生的棋局、市场的博弈比黑白棋盘复杂得多,精彩得多,远不止以上的结局,其中最吸引人的,最耐人寻味的结局就是共赢!

共赢不是你输我赢,也不是我输你赢,而是我、你、他一起提升。

实现共赢的前提是合作,合作是有利的“利己策略”。合作既讲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要求人所不欲勿施于我。

合作的前提是信赖,必然有一方先主动伸出共赢的橄榄枝,大家遵守所谓的黄金律:按照你愿意别人对你的方式来对别人,但只有别人也按同样方式行事才行。只有这样大家才有可能走到一起,执手合作。因此,我们认为追求共赢的人心中要有气度,才具有共赢的心态;以尊重为出发点,以信赖为基石的人,才可能实现共赢!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人的“品”是实现共赢的核心。品字三个口,口能代表人,三个代表多数,意即众多的人。众多的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相互尊重,相互信赖,相互体谅,相互扶持,共同拼搏,何愁不共赢?

实现共赢是彼此尊重的开心游戏,实现共赢的最终目标是在和谐中各有所获。

五伦是什么概念

五伦,即古人所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用忠、孝、悌、忍、善为五伦关系准则。

人伦一词,最早见于《孟子·滕文公上》。书中载,上古时候,人们“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在《尚书·尧典》中,已有“慎徽五典”的说法,即要以五种美德教导自己的臣民。

据《左传》解释,“五典”就是“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后来,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增加了君臣关系。最后由孟子在整理和总结中国以往道德关系和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全面地概括了封建社会里人们之间的这五种基本的道德关系,并提出相应的道德规范。

《孟子·滕文公上》:“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孟子认为: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故应忠;父子之间有尊卑之序,故应孝,兄弟手足之间乃骨肉至亲,故应悌;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故应忍;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故应善。人伦中的双方都是要遵守一定的规矩。为臣的,要忠于职守,为君的,要以礼给他们相应的待遇;为父的,要慈祥,为子的,要孝顺;为夫的,要主外,为妇的,要主内;为兄的,要照顾兄弟,为弟的,要敬重兄长;为友的,要讲信义。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

中国古代许多思想家,特别是儒家最重视人伦。据孟子说,古代设立庠、序、学校,“皆所以明人伦也”。一旦“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就能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社会。

什么是仁

《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又“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又《卫灵公》:“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

《论语》一书中,仁字出现达109次,说明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儒家把仁列入“五常”之中。

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包括孝、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

孔子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

仁的内涵是什么

仁,一人两横。横指土,为薄土,较贫瘠;两横指中土,不厚不薄,正可融生万物;若为三横,则为厚土,厚土埋下,万物无活。所以,仁就是人要有中土一样可融万物之污、可生万物之命、可养万物之灵的美德。

仁,一人一二,人要行仁,即两人及两人以上的相互关系要靠仁才能维持。

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及适用性,成为儒家人学思想中永恒的“不灭之火”。这也是孔子思想的强大生命力之所在。

怎样做到仁

一是对待仁的态度。孔子主张任何人都应该有一种为仁的愿望,应该诚心诚意去求仁,如果这样做了,那么就会得到仁。达到仁的境界的根源在于自己如何去做,而不是由他人来推动,只有主体自己的主动追求,才有可能达到仁的理想境界。

表明孔子认为为仁是某种自觉的内在情感行为,任何人是无法替代的,只要自己态度端正,就可以实现仁的要求。

二是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达到理想人格。仁的精神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从理论源头上考察,孔子的爱人观点来自周初的保民、敬民思想。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三是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这首先是自我认知上的一种升华,是自我精神状况的内在反映。只有内心以仁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仁的境界来考察自己的思想,是达到真善美崇高境界的前提条件。

四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孔子关于仁的学说不是纯粹思辨性的形而上的理论体系,更多的是结合具体行为方式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做,这不是哲学意义上的实践理性的体现,而是对一般民众人格升华、人性解放的终极关怀。

孔子思想体系中仁这一重要概念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有内在的如何达到仁的境界,有外在的如何实现仁的方式方法;小到个人理想人格的培养,大到治理国家的理想社会行为,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包括个体及群体生活在内的思想和行为各方面的理想人格修养体系。

什么叫作义

义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作的。儒家把“信”列入“五常”之中。

孔子最早提出了义。孟子则进一步阐述了义。他认为信和果都必须以“义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离娄下》:“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义所在。”

如何理解义

《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什么是义呢?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也。”又说:“义,路也。唯君子能由是路。”孟子认为自己做了坏事感到耻辱,别人做了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义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须遵循的正路。

义是安身立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全部生命智慧的源泉。正义体现着人与自然互动产生的全部人类文明发展所遵循的内在规律。正义更直观的揭示了中国传统辩证哲学的精气神,意义广泛而深远。

怎样做到义

要有感恩之心。自古以来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管什么人,只要对自己有恩就应该报答。比如父母,如果没有父母辛辛苦苦的养育我们,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比如朋友,多一位朋友多一条路,朋友之情不可不报。所以,作为一个人要知恩图报。

对待任何人都要真诚。用真心去对人,用真诚去打动别人,用真诚去换取真诚。要以德服人,一个人的品德直截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

结交真正的朋友。真正的好朋友是用真诚换来的。真正的朋友从来不会去奉承你,如果你是对的,他会鼓励你,如果你是错的,他会批评你。你有困难时他会站出来帮,他有困难时你就会尽力去帮他。当之间有矛盾时,会主动去化解矛盾,取得相互理解。在一起有说有笑,相互鼓励。

什么叫作礼

礼在《论语》中的含义包括礼制,指全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伦理秩序;礼仪,指具体的礼节仪式;礼貌,指个人在待人接物时所表现出来的道德修养,如恭敬、和顺、谦让。

礼在儒家思想体系里,其内涵和作用是十分丰富的。大则可以经天纬地,以正天下国家。小则可以修身立命,养生送死。实在是一门即重要又实用学问。

儒家把礼列入“五常”之中。

礼包括哪些内容

礼是古代的圣贤们禀承天理之规则所制定,用以治理“人之情”。《礼记·礼运》说:“人情者,圣王之田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故欲恶者,心之大端也。人藏其心,不可测度;美恶皆在其心,不见其色也。欲一以穷之,舍礼何以哉?”

人情有两层含义,一是生理需要,二是精神需要。礼是一种管理人情的手段。明确地说,就是政治、经济等社会制度。但是这种礼的社会制度是源于天道,合乎人情常理,是一种人性本善的管理。《论语·为政第二》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礼不但可以调节社会秩序,还可以规范个人行为的作用,即为大家熟悉的日常工作、生活与人际交往的礼节礼仪。如《论语·为政第二》记载,当樊迟问孝时,孔子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怎样做到守礼

遵守法纪。一方面要加强法律意识,认真学习,如要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做到防微杜渐,防患未然,把各种法纪安全隐患遏制在萌芽之中;另一方面要身体力行、落到实处,如遵守交通法规、文明交往等。

懂得礼仪。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地学习;另一方面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把学习到的礼仪知识和实践活动紧密相结合。

什么叫作智

《法言·脩身》:“智,烛也。”《韩非子·显学》:“智,性也。”《淮南子·俶真》:“智者,心之府也。”

儒家把智列入“五常”之中。

以智慧的多寡分类,人有上智、中智与下愚三种:上智的人清醒地过一辈子,多数都能达成抱负和宿愿,一生了无遗憾。下愚的人糊涂地过一辈子,无成就也无大错,通常也能平顺地度过一生。唯独中智的人可以清醒,也可以糊涂,一生的历程可好可坏;有人成就非凡,有人一败涂地,个人一念之间的抉择。

智慧等级的内涵

佛家说:“人的本性,生来就有贪,即贪婪、嗔,即怨恨、痴,即妄想三毒。”上智的人能以理性摒弃三毒,不受三毒影响;下愚的人智能低下,不足以使三毒为害;只有中智的人,有小聪明却常常理性不足,最容易见异思迁,最能被三毒肆虐。

孔子说:“性相近,習相远。”“唯上智与下愚不移。”意思是说上智与下愚者都有比较稳定的个性而很少改变,唯有中智的人最易受环境影响而由善变恶。

老子眼中的理想国就是仅由上智与下愚组成的社会,能够把百姓之中会出问题的中智者完全摒除在外,上智者便可行“无为之治”。老子认为解决问题的根本之法是取消问题,则问題自解;所以老子主张:“绝圣弃智、反璞归真,民可无知无欲,则可无为而治矣。”在这一点上,老子的理想不是很实际的。

也并非所有中智的人都是贪污枉法之徒,社会大众超过一半的人口都属于中智,其中仍以守法者居多。而且,中智者大半属于中产阶级,是支持国家最有力的纳税大众,整体而言是一个社会的稳定力量。

上智者是一个社会领袖级的人物,而中智者普遍受过中等以上教育,都有一技之长,是一和社会的中坚;下愚者则多半靠劳力谋生,做一些社会上不可或缺的基层工作。三种人能够充分地分工合作,各司其职,社会才能安泰祥和。

怎样成就智慧人生

负责任的人生就是智慧的人生。

一个负责任的人,就能够珍惜生命,为事业“健康工作四十年”;

一个负责任的人,就能千方百计把自己的子女管教好,为家庭、为社会作贡献;

一个负责任的人,方能“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慎思、明辨、笃行、慎独,做一个受学生爱戴,同事欣赏,家长赞赏,无愧于人生的良师”;

一个负责任的人,还能达到内心与外在的和谐统一,在他存在的每个角落,都由内而外地洋溢生命的喜悦,让这喜悦感染周围的人,体验人与人之间互相取暖的温情。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让我们从“心”开始,有心、用心、尽心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成就智慧人生。

什么叫作信

《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左传·宣公二年》:“麂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信既是儒家实现仁这个道德原则的重要条件之一,又是其道德修养的内容之一。孔子及其弟子提出信,是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互守信用,借以调整统治阶级之间、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儒家把信作为立国、治国的根本。信作为儒家的伦理范畴,意为诚实,讲信用,不虚伪。

儒家把信列入“五常”之中。

信用的内涵是什么

信字释义为“信有二义,信任与信用。其内容是诚实不欺。”其信用的涵义就是诚实不欺,恪守诺言,忠实地践行自己的许诺或誓言。我们常说的为忠信、诚信这些连词语,其核心说是真实不欺,在人际交往中对他人出自内心的忠诚,按许下的诺言办事。这些是从伦理道德范畴来说的。

恪守信用是从古至今所一贯被遵循的信用观,不仅对传统人际交往关系的价值肯定,本质上又要合乎义理要求,不是仅注重其形式,而是要看其精神实质。

“人无信不立”,信乃立人之本、立国之本,要求做到诚实不欺、信守诺言这一最起码的道德要求。而从言行一致与否,即讲信必须以义理为宗旨,坚持信的道德标准,守信、重义与正直。

怎样做到守信用

守信,就是遵守诺言,不虚伪忽悠别人。“言必行,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流传千百年的古训,都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品质。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人们不但为诚实守信的美德而赞美,并努力地以身力行。

不要轻易答应别人,如果答应了就一定要做到。可以效仿季布,他答应别人的事一向守信,故有“得千金,不如季布一诺”,此为一诺千金。

诚信是做人之根本。诚,就要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别人,答应别人的事就要履行,不管你的想法如何,宁可自责,但也不要失信于人,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信,就要讲信用,一诺千金,言必行,行必果,不要忽悠别人,有诚信的人面子上有自尊,目光里有自信,行动上有把握,生活中有朋友。诚信对我们每个人都有举足轻的作用,它是我们人类尊严的守护神,今天你失信于人,也就是戏弄忽悠别人,总有一天你会得到不守信用的报应。

诚信应该是我们生活中一道灿烂的阳光,让这道阳光点燃我们的心灵,照亮我们的人生,从点点滴滴做起,做一个讲诚信的人,做一个人格上大写的人。

什么叫我为人人

《围炉夜话》:“家之长幼,皆倚赖于我,我亦尝体其情否也?士之衣食,皆取资于人,人亦曾受其益否也?”

意思是说:家中的老小都依靠自己生活,自己是否曾经去体会他们心中的情感和需要呢?读书人在衣食上完全凭着他人的生产来维持,是否曾也让他人也由他那里得到些益处呢?

我为人人的意义何在

家中幼对自己的倚赖,并不仅是衣食上,更重要的是情感和精神。子游问孝,孔子回答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者,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就是讲到精神和心灵的问题。

衣食只能满足肉体,而不能及于心灵,要使他们心灵上感到满足,情感上获得幸福,就要靠自己在体会,去了解,更重要的一点,是要知道他们对自己的期望。在行为上要谨慎,不要做错一步,使亲人痛苦。

读书人不事生产,衣食皆是别人努力生产的结果,承受于别人的既多,而能够报答并回馈的,无非是学问。只要能勤奋向学,以学问为济世之本,便是对社会的衣食之恩最好的回报了。

我为人人的核心思想是真爱,是无私奉献精神。

怎样做到爱人

无私者无畏无求、无私者才显得真正的伟大。

无私奉献,要培育忘我的献身精神。有人把人生的境界分为小我、大我、忘我三个层次。小我者,利己也,只顾自己而不顾集体;大我者,热衷于为社会作贡献,但缺乏献身精神;只有忘我者,才能像一滴水溶化在大海里一样,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无私奉献,要树立不为名利的价值观。要使自己能够真正地做到无私奉献并非易事。无私奉献之难点在于无私两字。要做到无私奉献,就要树立不追逐名利的人生价值观。只有树立了这种价值观,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无私奉献。

什么叫待人宽厚

《管子·形势解》:“人主者,温良宽厚则民爱之。”《陈书·虞寄传》:“且圣朝弃瑕忘过,宽厚得人,改过自新,咸加叙擢。”《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江淮宣抚使皇甫倜,为人宽厚,颇得士心。”郭小川《登九山》诗:“历史老人最为严明,不过也有时过分宽厚;他让光明长存千秋万代,偶尔也容忍黑暗抬头。”

《围炉夜话》:“待人宜宽,唯待子孙不可宽;行礼宜厚,唯行嫁娶不必厚。”意思是说:对待他人应该宽大,唯有对待子孙不可太宽大。礼节要周到,唯有在办婚事时不必大肆铺张。

如何理解待人宽厚

待人宽厚,一方面是涵养自己心中辽阔的天地,不至于狭隘,动辄有气。另一方面是避开相处时产生的一些小磨擦,不生事端。而且可以化不愉快于无形,使生活变得更圆满。

然而对待自己的子孙,却不宜宽厚,因为自己的子孙在先天上已过于疼爱,若再加以宽厚,很容易变得纵容,往往爱之反而害之。人的天性总是不易爱他人,而易溺爱自己的子孙,倒不如多爱他人一些,少爱子孙一些,待人宽厚易于成事,教子严格易于成材。

人们常说:“礼轻情意重”,可见礼的意义主要是在情意,倘若情意真切,即使礼物微薄一点也是很重的。所以“行礼宜厚”,并不是指物质上的丰厚,而是情意上的丰厚。如果送了厚礼,却没有丝毫情意,那么这种礼就失去了意义,不如不送。如果收了,还怕有别的意思在里面,那就麻烦了,送多少礼,并无定则,但总要量力而行。至于婚嫁之礼,既已谈到婚嫁的地步,情意必然已经十分深厚,只要典礼庄严隆重,也就可以了。然而一般人的观念总要大肆铺张,这无非是面子作祟,已无关乎情意了。结果折腾下来,使得双方亲友反目成仇,这又是何苦呢?

怎样做到待人宽厚

容人之长。人各有所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相互促进,事业才能发展,相反,有的人却十分嫉妒别人的长处,生怕同事和部属超过自己而想方设法进行压制,其实这种做法是很愚蠢的。

容人之短。金无完赤,人无完人。人的短处是客观存在的,容不行别人的短处势必难以共事。

容人个性。由于人们的社会出身、经历、文化程度和思想修养各不相同,所以人的性格各异,因此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能够接纳各种不同性格的人,这不仅是一种道德修养,也是一门艺术,从历史上看,许多领袖人物,都是善于团结各种不同性格的人共同工作的典范。

容人之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历史上凡是有作为的伟人,多数都能容人之过。

容人之功。别人有功劳,本应该感到高兴,介有的人心朐很狭窄,生怕别人的功劳会对自己构成威胁,这些都说明容人之功不易,只有那些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胸怀开阔的人才能做到。

什么叫作克孝

克孝就是能够尽孝道。

《围炉夜话》说:“古之克孝者多矣,独称虞舜为大孝,盖能为其难也。”意思是:古来能够尽孝道的人很多,然而独独称虞舜为大孝之人,乃是因为虞舜他们能在孝道上为人所难为之事。

如何理解克孝含义

能尽孝道的人固然多,但是,像舜那般受子种种陷害,仍能保有孝心的毕竟少见。

舜的父亲瞽是个瞎子,舜的母亲死后,瞽续弦生了象,由于喜欢后妻之子,因此,时常想杀死舜。有一天,瞽要舜到仓廪修补,瞽从下放火烧屋,舜利用斗笠护身跳下逃生。瞽又要舜挖井,舜在挖井的时候,瞽和象趁机将井填实,舜从预留的孔道逃出,得以不死。瞽虽如此待舜,舜仍然孝顺他,并且友爱兄弟,若换了他人,早就因瞽“父不父”,而自己也“子不子”了,要不然也早离家出走,能像舜这样完美无缺,实在是十分难得。

周公的美才,只要从周代的礼乐行政都出自周公之手便可见一斑,这样的美才已是后世有才之人所难企及的,然而孔子仍说:“使骄且吝,则不足观。”由此可知,周公最难能可贵的,便是他的道德了。世人稍有才华,便趾高气扬,然而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而毫无骄吝之色。

武王病时,周公祓洁斋戒,要以自己作为质押,代替武王死,武王果然痊愈。武王崩逝,成王年幼,周公又不畏流言,辅助成王摄理国政,等成王长大后,再把政权交还给他。周公不仅有美才,且能不骄不吝,以德为本,所以,孔子要独称周公,并不仅是因他曾制礼作乐的缘故。

怎样才能尽孝道

父母亲所喜爱的东西,当子女的都应尽力准备齐全,父母所厌恶的,都该小心排除。万一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一定会给父母亲带来忧愁,我们的品格有了缺失,会让父母亲感到羞辱、没有面子。

父母亲爱护子女,子女能孝顺父母亲,那是极其天然的事,这样的孝顺又有什么困难呢?如果父母亲讨厌我们,却还能够用心尽孝,那才算得是难能可贵。一般人总认为,父母要对子女有所付出后,子女才要有行孝的义务,这和菜市场的讨价还价有什么两样呢?

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改正,而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着面孔,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愉悦,话语要柔顺平和。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要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再劝谏。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亲陷于不义,甚至放声哭泣,来恳求父母改过,即使招父母亲责打也毫无怨言。

当父母亲有了疾病,熬好的汤药,做子女的一定要先尝尝,是否太凉或太热。不分白天或夜晚,都有应该侍奉在父母身边,不可随意离开父母太远。在父母重病时,最需要有人照顾,尤其是自己的子女能在身边陪伴,照顾起居,是父母心中最感温暖与满足的。在父母临终病重之际,为人子女岂能因为事业忙,或没有时间,而放弃这种机会呢?

当父母不幸去世,办理父母的丧事要依照礼仪,不可草率马虎,祭祀时要尽到诚意。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亲,要像对待父母生前一样的恭敬。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孔子说:“孩子生下来三年之久,才离开父母的怀抱,能够自己走自己吃,让父母稍稍松一口气,当子女的,我们在父母去逝后,为什么就不能在三年的丧期中时时刻刻想念父母,爱念父母呢?”

人生在世父母与我们最亲,给我们的恩情也最重,努力学习侍奉父母的礼节,把孝道当成一项大事业,用心经营,才能立足于天地之间。父慈子孝,不一定让我们的家富裕有钱,不一定有花园别墅可以住,但是,孝行却可以建立天然和谐的秩序,让我们活在安和乐逸的环境中。家,如果是一个人的堡垒,孝,就是堡垒下的基石。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障,让我们用孝行把家固若金汤堡垒。

什么是传统文化意义上的圣人

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来说,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即是“才德全尽谓之圣人”。

这个词语最初出于儒家对“止于至善”的人格追求,所以圣人的原意,是专门指向儒家的。但后来的诸子百家,乃至古今各种宗教、学派,也都有自己认定的圣人,但儒家认定的尧舜禹等圣人却受到诸子百家的公认。

其实将儒家和诸子百家对圣人的理解汇总起来,也就是圣人的真容了,因为并没有矛盾,不过儒学强调的是整体,诸子百家强调的是某个特征。在《孔子家语·五仪》中,提到了孔子对圣人的描述,孔子这段话对圣人一词的真实意涵作出了最详尽,最贴切的解释:

“所谓圣人,必须达到自身的品德与宇宙的法则融为一体,智慧变通而没有固定的方式。对宇宙万物的起源和终结已经彻底参透。与天下的一切生灵,世间万象融洽无间,自然相处,把天道拓展入自己的性情,内心光明如日月,却如神明般在冥冥之中化育众生,凡夫俗子永远不能明白他的品德有多么崇高伟大,即使了解一点,也无法真正明白他精神的边际到底在哪里。达到这种境界的人才是圣人。”

按照上述这段话理解,基于圣人一词原始的儒学立场,中国古典中记载的、著名的、比较受认可的圣人主要有:伏羲、黄帝、炎帝、颛顼、帝喾、尧、皋陶、舜、禹、伊尹、伯夷、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等。

到孔子之后,中国文化就没有公认的严格意义上的圣人了。但还有许多专业领域的精英被后人尊称为“某圣”,犹如今人呼为“股神”之类,但这些世俗之圣都已经与圣人的本意无关。

什么是传统文化意义上的贤人

中国传统文化意义上的贤人指的是有才德的人。《易·系辞上》:“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史记·太史公自序》:“守法不失大理,言古贤人,增主之明。”唐杜甫《述古》诗之一:“贤人识定分,进退固其宜。”

贤人是有才有德的人,所爱好、厌恶的情感与人民完全相同,想要选择与舍弃的事物与人民完全一致。行事完全顺应天道、地道、人道客观规律,处理问题能够标本兼治,尤其注意从根本上解决。

所说的话能够作为天下人的行为准则,按照他说的话去做就能成功。身为平民时有志向、有抱负,希望能够身居高位为人民造福,成为王侯将相时也不积攒财物。这样的人,就可以称作贤人。

贤人,是古代被崇尚敬仰的人。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是贤人?世人的廉洁和标准就不同了。晏子对贤人的评判自有独到之处。

据《晏子春秋·内篇问》下第二十八记载:曾子曾问晏子隐士算不算贤人,曾子曰:“古者尝有上不谏上,下不顾民,退处山谷,以成行义者也?”

晏子认为,观察一下那种人,没有什么才能,却推托不愿意劝谏君王,这叫荒诞虚亡,君王昏愦,不行德,不施义,坏人成帮结伙,贤才不被任用,士不修养自己的品行,却顺从邪恶求得晋升,所以有退隐的有不退隐的。所以晏子回答说:“夫上不谏上,下不顾民,退处山谷,婴不识其何以成行义者也”。

在晏子看来,所谓贤,只能是有道行道。因为道是治世的根本,也是治身的根本。据《晏子春秋·内篇问》下第二十五记载:当叔向问“傲世乐业能行道乎”时,晏子回答说:“婴闻古之能行道者,世可以正则正,不可以正则曲。其正也,不失上下之伦;其曲也,不失仁义之理。道用,与世乐业;不用,有所依归。不以傲上华世。不以枯槁为名,故道者,世之所以治,而身之所以安也。”

意思是说:古代遵行事理的人,世道可以匡正就匡正,不可以时就委婉处世。他匡正世道时,不失掉下下的顺序;他委曲处世时,不丢掉仁义道德。主张被采用时,就跟世人一道安居乐业:主张不被采用时,也有所归从。不拿傲视上司的做法向世人炫耀,也不以贫困为荣。所以说事理是用来达到治世安身的凭借。

晏子还主张从处上位、处下位、为政、交友、显贵时、困厄时等多种角度,来观察分析人的品行。

他认为正直的人做了官,不徇私偏袒,治国不忘成规,国家养备充足;通达显贵就事奉上级,使之体恤下民;困厄时就教导下民,使之顺服上级;事奉君王能尽礼尽忠,不为求得爵位和俸禄;不被重用时,就离开,也没有什么怨言。

正直的人交朋友讲诚信,不随便亲近,观点不同就分开,并不诽谤对方;不靠抵毁手段求得君王重用,不靠苛害百姓而获取高位。所以,这样的人被上级重用时,百姓就能安定,在下面办事时,能让君王受尊重;所以下得民心上得信任,被重用不违背原则,因此,做官时不会失掉官位,退隐时也不会危及自身,这就是正直人的德性。

什么是传统文化意义上的君子

中国传统文化意义上的君子指的是才德出众的人。《易·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汉班固《白虎通·号》:“或称君子何?道德之称也。君之为言羣也;子者丈夫之通称也。”宋王安石《君子斋记》:“故天下之有德,通谓之君子。”明王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时神庙方静摄,章奏不报,极言君子小人之辩,总揆噎之。”清方文《石桥怀与治》诗:“昔年居南邨,卜隣近君子。”

君,原指古代国家最高统治者,俗称君主。君子,原本是国君之子的意思。根据古代宗法制度要求,国君之子从小就要进行理想和人格的规范教育,所以自然成为个人修养上的楷模。后来,君子一词便被引申到所有道德、学问修养极高之人的统称。

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义就是宜,也就是说,君子走的始终是一条适宜的正路。而小人则一心看重私利,在一己私利驱使下很容易走上邪路。孔子还在《论语·季氏》中对君子进行了总的论述,他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孔子的话是说君子言行中各个方面的总的原则。

后世儒家对君子做了更多的规范和要求,比如君子有四不:第一、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第二、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第三、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第四、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

由此可见,所谓君子者,权重者不媚,势盛者不附之,倾城者不奉之,貌恶者不讳之,强者不畏之,弱者不欺之,从善者友之,好恶者弃之,长则尊之,幼则庇之,为民者安其居,为官者司其职,穷不失义,达不离道,此君子行事之准。正如孟子所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什么是传统文化意义上的小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小人是中国儒家定义君子的“反义词”。小人识见浅狭,人格卑鄙,儒家经典中多有斥之。如《论语·子路》:“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子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朱子语类》卷七十:“君子小人只是箇正不正。”

恶奴型小人,依仗主子的声名欺侮别人,主子失势后却对主子本人恶眼相报,甚至平日在对主子低眉顺眼之时也不断窥测着掀翻和吞没主子的各种可能,这便是恶奴了,而恶奴则是很典型的一种小人。

乞丐型小人,其心理的基点,在于以自秽、自弱为手段,点滴而快速地完成着对他人财物的占有。乞丐型小人的心目中没有明确的所有权概念,他们认为世间的一切都不是自己的,又都是自己的,只要舍得牺牲自己的人格形象来获得人们的怜悯,不是自己的东西也有可能转换成自己的东西。他们的脚永远踩踏在转换所有权的滑轮上,获得前,语调诚恳得让人流泪,获得后,立即翻脸不认人。

流氓型小人,凡小人无不带有流氓气,当恶奴型小人终于被最后一位主子所驱逐,当乞丐型小人终于有一天不愿再扮可怜相,当这些小人完全失去社会定位,失去哪怕是假装的价值原则的时候,他们便成为对社会秩序最放肆、又最无逻辑的骚扰者,这便是流氓型小人。

文痞型小人,这种小人获得一种文化载体或文化面具,“看到服饰齐整一点的行人就丢石子、泼脏水、瞎起哄。”

那么,小人的特点是什么呢?小人喜欢造谣生事,挑拨离间,拍马奉承,阳奉阴违,随势而依,小人喜欢踩着别鲜血前进,喜欢落井下石,喜欢找替死鬼。

其实要防小人也不难,只要先调整自己的心态,能做到谨守正道、不为物转、凡事忍让、谦冲致和的话,小人自然无法接近你。

同类推荐
  • 魔鬼的脚(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魔鬼的脚(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在世界文学宝库中,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系列,是侦探小说的顶级经典名著,是侦探小说中一座不可逾越的文学丰碑。神秘、刺激、曲折、惊恐的故事情节,神奇、智慧、缜密、正义的“神探”形象,使许多读者从喜欢福尔摩斯开始到喜欢侦探小说,使许多作者从喜欢福尔摩斯到走上了侦探小说的创作之路。以至于文学中的名侦探福尔摩斯,与动漫中的米老鼠和宗教故事中的圣诞老人一起,成了世界知名的“三大名人”。这就是文学经典的魅力,这就是文学经典的力量。
  • 发明创造与发现

    发明创造与发现

    在现代生活中,发明创造与发现无处不在。本书通过一个个精彩的讲解,呈现了古今中外发明发现的历程,将读者带进知识的殿堂。
  • 亲近自然

    亲近自然

    您有多久没带孩子亲近自然呢?有多久没有去仔细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了呢?本书搜集了有关大自然的心声的故事,让你的孩子在家里,便可走进自然,了解自然,从书中感受自然的神奇,同时亦可培养孩子关爱自然的情感。放飞孩子的思绪,让孩子亲近自然、探究自然。
  • 古墓大冒险(科学大探险)

    古墓大冒险(科学大探险)

    乐乐淘是一个爱冒险的小男孩,他与好朋友小猴一起在一片阴森恐怖的大森林里,开始了新的冒险之旅。森林中是否有女鬼,又是否真的有一座古墓?他们决定去一探究竟。故事中,乐乐淘随身携带的背包可以从中取出任何想要的东西,解决在旅途中遇到的问题;而飞毯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可以根据需要变化,可以变成雪橇、潜艇、轮船等等。在刘书畅编写的《古墓大冒险》这个故事中,所有的动物都是拟人化的,它们像人类一样生动、可爱。《古墓大冒险》这本书通过乐乐淘、小猴冒险途中的所见所闻,为我们介绍了悬棺,金刚墙,古墓迷影、奇异壁画……
  • 天边的故事

    天边的故事

    放暑假啦!白沙果、阿笨和马兰花三个孩子乘坐热气球旅行,不料遇到台风,把他们吹到了天边,这里住着上帝以前的仆人老瓜头和他的孙子卡卡,在老瓜头的指点下,卡卡带着馋嘴鸭和沙皮狗来到新朋友面前。天边的一切都新鲜美好:西红柿长成了参天大树;苍蝇和蜜蜂是姐妹:狼和羊是朋友;漂亮的玻璃鱼在清澈的水里游来游去。但天边也不是一切都美好,有邪恶的魔鬼二尺牙和野山猫,他们给美味的草莓施了魔法,经不住诱惑的孩子们,吃了魔鬼草莓以后变成三个小魔鬼……
热门推荐
  • 重生制霸娱乐圈:男神,帐下听令

    重生制霸娱乐圈:男神,帐下听令

    [本文女扮男装,酸甜宠文+甜腻无虐,双强一对一]她本是运筹帷幄的一品将军,忠心为国却死无葬身之处。意外穿越,重生现代,一切从头开始。驾临娱乐王座,她是女性眼里的全民男神;执掌黑暗势力,她是身世神秘的暗中黑手;一掷千金,她是商人求之不得的小财神;身怀武学,她是某人心中的傲娇宝贝。小包子满面愁容的对着某男问:“为什么隔壁姐姐说非妈咪不嫁?”某男:“.....她疯了。”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武炼至强

    武炼至强

    这里有毁天灭地的远古异兽,这里有焚山沸海的奇异火焰;有强到令人窒息的恐怖存在,也有各个家族的厮杀纷争。这是一个元力弥漫的世界,少年,武技,神秘小塔!妖兽,精血,远古一族!一切的一切都将在这里展现.....
  • 今奇古怪

    今奇古怪

    这个世界真如表面上那么简单吗?古代那么多记录妖魔鬼怪的书籍都是杜撰的?咱们的现代都市中还有这些看似荒诞的事物吗?一个平凡学生因躺枪而误入奇幻之旅,他会谱写怎样的现世奇闻呢?欢迎来到,气的世界。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善良的牧师

    善良的牧师

    当所有的人都在为一个游戏议论的时候,所有的工作都会朝游戏扩展,作为全球唯一一款虚拟网游《暗黑议会》理所当然的成为了这样的存在,不管是咖啡厅还是餐馆,如果没有《暗黑议会》的边幅,就等于out了,要想临时工?面试问题:你在《暗黑议会》了解哪些?当有客人和你谈起游戏中的某件事你又知道多少?什么?你什么都不知道?对不起,我们这里需要对暗黑议会有足够了解的人才能担任。在原工作被辞退后,林凡作为一名仅仅初中毕业的差等生,再也找不到任何工作,只得再次进入那款被他放弃了的游戏当中。
  • 九天世尊

    九天世尊

    九州大陆,自遥远的黑暗时代起便万族林立,战乱不休。各大宗门、世家望族如天上繁星尽皆绽放,强大修士、异族神魔如大漠之沙数不胜数。九州大陆流传着一个传说,据说在遥远的黑暗时代之前,九州大陆之上为九天圣域,九州大陆之下为九狱冥渊。一个福缘深厚的平凡少年不甘命运的折辱,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一件疑似来自失落的九天圣域的残器,从此走上了一条有我无敌,战绝天下的路。我辈修士,何惧一战。我辈修士,何惧一死。若世间最强的便是世尊,我便要做万世至尊。
  • 大毗卢遮那佛说要略念诵经

    大毗卢遮那佛说要略念诵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最好的成长,是走遍万水千山:写给那些在外打拼的人们

    最好的成长,是走遍万水千山:写给那些在外打拼的人们

    本书以一个异乡打拼者的心路成长历程为视角,全面展现了主人公如何在追求幸福的旅程中走走停停、跌跌撞撞,那些在人生旅途中的各种际遇与心情,相信会打动每一个感同身受的读者。希望这些故事与感悟能够让你在苦涩的日子里活出最精彩的自己。
  • 愿与你一生不弃

    愿与你一生不弃

    这一刻萧然猩红双眼眼睛泪水流了下来,看着眼前较小柔弱带有坚强的小女人,生气的嘶吼到为什么当初不告诉我,为什么选择一走了之,你有想过这样的后果吗。我差一点就失去了你知不知道女子含着泪微笑的道,因为爱你。《因为爱你所以离开》《因为爱你即使被抛弃也会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