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上海因橡皮股票投机买卖骗局而引起的一次金融风潮。
1903年,英国商人麦边在上海设立以经营橡胶园、采掘石油和煤,以及采伐木材等业务为名的兰格志(橡胶产地名)拓植公司。该公司是个并无业务的空头公司。1908年~1909年间,世界橡胶价格大涨,该公司乘机大做公告,捏造经营事实,以及每季发放股息、股票可向银行押款等谎言,骗取社会信誉,抬高该公司所发股票的市场价格。其他外商洋行群起效尤,纷纷组织新的橡胶公司,广募股份,暗中拉抬股票价格,造成橡胶股票持续上涨的假象。
在众多外商有组织的联合操纵下,各橡胶公司的股票价格扶摇直上。中国的那些崇洋而贪婪的商人、买办、官僚、地主等竞相争购橡胶股票。到1910年3月底,兰格志公司股票价格竟被抬到超过票面价值27到28倍。其他成立不久的橡胶公司的股票,其市价也都超过票面面值的十几倍或五六倍。
1910年7月,幕后操纵的外商已趁高价将橡皮股票脱手,潜离上海,远走外洋。这时,上海外商银行宣布停止接受股票抵押,并开始追索以前所做橡胶股票抵押放款。顿时,橡皮股票价格暴跌,股票有卖无买,随即成为废纸。
至此,参与投机和卷人橡胶股票抵押款的上海金融业行庄,或者周转不灵,或者受累倒闭,金融市场发生极大恐慌。著名的正元、谦余、兆康三家钱庄首先宣告倒闭。紧接着,其他几家钱庄也陷入困境。上述钱庄所出庄票有很大部分已经流入外国投机家和外商银行手中。于是,外商银行出面要求清政府负责清偿债务,否则他们就停止同中国钱庄的资金通融。
为了避免更大的金融危机,清政府被迫派上海道蔡乃煌向外商银行商量借款。1910年8月4日,双方订立《维持上海市面借款》合同,由汇丰、麦加利等9家外商银行向清政府借款规银350万两。外商银行所持的上述三家倒闭钱庄的庄票,共值139.9万两,由借款中扣除。因此,清政府实际借到的不足211万两规银。除此之外,外商银行还根据借款合同的苛刻条件,汇集前后倒闭钱庄的未付庄票六七十万两,也要求清政府援上述“三庄”成例代为清偿。
1910年10月7日,外商银行又突然宣布拒绝收受21家钱庄的庄票。第二天,经营国内汇兑有重要地位的源丰润票号已无法维持,被迫倒闭。这家票号在全国各地有分号17处,倒闭之后所亏欠的公私款项共达2000余万银两,其影响不仅上海一地,更波及于外埠和别省。清政府无可奈何之下,又派两江总督张人骏再向上海外商银行商借《维持江南市面借款》。
1910年12月11日,汇丰、东方汇理和德华三家银行答应借款给清政府。随后,清政府向上述三家银行借贷规银共300万两,年息7厘,期限6年,并以江苏盐厘担保。
据估计,通过这次橡皮股票风潮,外国“冒险家”们从中国掠走资金达几千万两规银。此次股票风潮延续时间之长,影响面之广,是中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