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47000000049

第49章 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及内容

一、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

邓小平同志1978年12月13日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有一段体现现代法治精神的名言:“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一思想,形成了十一届五中全会有关民主与法制的指导思想: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1980年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以法治国”。1985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转发关于“一五”普法规划的通知中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国”。1986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论及政治体制改革时指出:“要通过改革,处理好法治与人治的关系。”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使法学界进一步解放了思想,转变了观念,从“左”的束缚中解放了出来。

1996年的第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战略目标写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不仅将“法制国家”改为“法治国家”,还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提出,将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的目标明确规定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认为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并对依法治国的内涵作了全面的阐述,实现了我国成立以后近20年来人治与法治大讨论的历史性总结。1999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第三个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标志着党和国家的治国方略实现了符合时代精神的历史性转变。

二、依法治国的内容

(一)依法治国的“依”与“治”

(1)依法治国之所“依”,是指治国的依据或者社会控制中至上性的权威力量。理想的法治模式是把法律当作治理国家过程中超乎于其他一切支配性力量的最高依据。法律是治国的一种“依据”而非“工具”。

(2)法治所依据的是价值优良的法而非价值中立的甚至具有负面价值的法。良法是法治的第一要义。一个完备而完善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大厦的基石。因为法治强调民主、人权、正义的价值理念,弘扬法的文明价值和正义精神,绝对地排斥“恶法亦法”的观念。法律优良的实质含义在于将符合法治理想的种种理性化因素注入实在法规则与制度之中,发挥法作为正义与善良载体的独特功能,体现客观规律与主观期待的统一性。

(3)要发展一套详细的规则来保证单个法律规范之间、规范群之间以及部门法乃至法律体系整体具有协调、设计完善的冲突解决机制,如违宪审查制度,区域法律冲突处理机制,“民间法”与“正式法”,地方、单位的“准法律”与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协调机制等,以实现法治之法的形式科学化。

(4)依法治国之所“治”,是治理、统治或控制、约束。从动态上讲,是指对整个国家的管束和统治。不仅国家法律创制活动和法律的施行本身是合乎法律规则与程序的,而且一切行政行为过程及管理国家的其他活动也都严守法律设置的标准,整个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处理都符合法的应然精神与价值。从静态看,则是依法治国所要达到的最佳结果、状态或秩序,即个体与个体的权利及义务关系以及个体与群体的互相作用和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达到良性互动、合理定位的状态。人民权利受到平等的且最大限度的保障,人的价值最受重视、人的尊严备受关怀,从而形成美好的社会关系。

(二)法治的三个满足条件

(1)法律应被一切社会关系的参加者一视同仁地予以服从,而不得存在法外之人、治外之例。法律的内在信服力和外在压迫性不仅为主体所认识与发现,而且获得毫无例外地认同并内化为自觉意识的核心要素。法治的关键在于理性地依法办事与普遍地遵守法律,树立起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至高无上的权威与尊严。因为法律权威的形成与服从本来就包含了依法办事这一内涵,而且更为广泛与准确,符合依法治国的本意与初衷。

(2)社会力量中的强势力量即从权利中受让渡而来的公共权力同样被法律机制所覆盖并演进成依法制约权力的法治制度。法治之治即是通过法律的权力之制。这是由法治的本质和权力的属性所决定的。法治所奉行的是法的统治而非人的统治,是要对人的统治权力加以规制。

(3)国家和社会重大事项争议交由一个独立地行使职权的司法机关加以裁判。依法治国不仅要求对被治者的行为由一个独立的司法系统进行专门的法律评价,而且要求实现全面的司法正义。司法正义是法治运作的基本要求,法治的正义理念和价值最终必然体现于司法过程和司法结果。

(三)依法治国的其他内容

(1)人民主权。即建立起以人民权力至上为核心的民主共和制政体,民主立国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是法治与人治得以区别的制度基础。

(2)人权保障。即无论是法治之法的创立与运行,还是法治方略及其构建的目标与理想,都应以人权保障为着眼点。人权是法治的起点与归宿,必须贯彻于法治的始终。

(3)律师自由。将依法自由地为当事人提供免受任何法外限制、免于任何法外顾忌的法律服务当作法治制度的一个方面,法律的大门对贫富平等地开放,是维持法治的主要条件。总体而言,可以简单地将法治之治归纳为通过依法治理的实践演进而达到法治国家或法治社会的理性秩序状态。

(4)在当代中国,对法制的含义一般表述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关键,执法必严是要求,违法必究是保障。这些表述通俗地概括了依法办事的逻辑含义,是我国法治的一个重要形式原则,但并不是全部。依法治国基本原则中的形式、原则、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实现依法治国,它对广大公民、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政党、武装力量均普遍适用。一方面它保护公民合法权利和利益并防止他们对权利的滥用;另一方面它也维护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并防止它们滥用权力。

总之,依法治国,就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摆正自己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通过推进依法治国,切实保障人民的主人翁地位和各项权益,保证人民对政府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支持。

同类推荐
  • 国际关系实用手册

    国际关系实用手册

    《国际关系实用手册》根据教科书的内容编写成许多条目,学习这些条目有利于记忆,而且每个条目的编写都参照了有关的读本和参考书,内容上简明扼要而又完整,解决了学生在复习时找不到重点或掌握不了要领的困难。说得确切一点,这本手册是专供考生使用的名副其实的复习资料。当然,如果要想了解国际关系历史发展的全貌,还需要读国际关系史的教科书,只知道词条的内容是不能系统化的。两者结合起来会使复习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记在脑子里的东西也会更加牢固。
  •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

    “本书为2013年6月经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修订后的最新版团章。团十七大一致同意在团章中对共青团的奋斗目标进行调整和充实,对现阶段共青团基本任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团的建设基本要求的内容进行充实。大会认为,与总纲部分的修改相衔接,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对团的工作和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对团章部分条文作适当修改十分必要。”
  • 普京八年

    普京八年

    普京执政八年。是俄罗斯对外政策逐渐成熟、地缘战略日臻明晰的阶段,也是俄罗斯对世界政治和国际格局影响不断增强的时期,因而这段时期的俄罗斯外交意义重大。影响深远。2000年初,普京面临的国际环境相当恶劣,科索沃战争使俄罗斯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关系降至冰点。围绕美国企图部署全国导弹防御系统和退出苏美《反弹道导弹条约》问题的外交斗争进一步加剧了俄美紧张关系.而在第二次车臣战争等问题上的分歧也更加恶化了俄欧关系;美国的渗透加剧了独联体地缘政治多元化,俄罗斯在其传统势力范围的领导地位遭到严重的侵蚀;俄罗斯在“第三世界”的传统盟友因为此前俄罗斯奉行的“自动放弃”政策而疏远离弃……
  •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研究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研究

    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新要求。这是党中央从全局出发,针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新形势、新任务顺势而为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针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出的新的重大课题,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
  •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它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并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被赋予时代特质,是取得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的重要保证。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培养和提高社会成员的政治认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个人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长远性、全局性及战略性的根本任务。"
热门推荐
  • 拭剑

    拭剑

    得天脉绝症而遭弃,被隐世神医所拾为摆脱天脉诅咒从此非人非魔,一朝得道天地风云变人不容我我便是魔,魔亦不容我便提剑试问天下头颅有几许
  • 秦陨

    秦陨

    先秦诸子儒家、道家、法家、兵家、阴阳家、墨家、名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战国七雄秦、楚、韩、赵、魏、韩、齐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角穿越到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见证不一样的战国亦或者这就是历史的真相呢
  • 深山惊魂

    深山惊魂

    一个至死未解之谜,数千年后,“它”还能解开那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秘密吗?为何一副棺材里面两具尸体?是什么原因导致主仆翻脸,生死相对?到底当年“它”的死是否与那件事有关?千年的封墓,为何里面却出现现代人的东西?到底是谁的?那幽深的黑窟窿里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秘密,使得几拨人甚至几代人都深陷其中?谜团的源头究竟在哪里?残暴的守墓兽、千年树妖、离奇的诅咒、恐怖的死亡、......《深山惊魂》希望大家喜欢!
  • 樱花之恋穿越千年

    樱花之恋穿越千年

    火灾毁灭了一切,冰冷了心。三个心怀仇恨的女孩,经历了爱恨情仇。以为幸福终于来了,但是,一只手将她们推向死亡的终点线,可是奇迹发生了。。。
  • 湮灭太虚

    湮灭太虚

    神秘的属性师,他们背后有着奇妙的属性之光,翻手间,星辰解体,空间混乱,控制着异界的秘密,他们到底是怎样一个职业?让我们跟随主角的步伐来探索这个神秘属性师背后的秘密吧。
  • 两世宠妃

    两世宠妃

    前世,她曾是宠冠六宫的齐贵妃,一朝被废为庶人后,连蝼蚁不如,原以为能够帮助家族荣耀,谁知到头来却换得灭门之灾。重来一世,被迫入宫,她不再争,不再抢,低着头做人,只愿当一个不受人待见的冷妃,虽不能光耀门楣,但至少可保得全家周全。谁知道这点小小的要求,皇帝都不让她如愿。罢了,既然造化弄人,福祸躲不过,这一世,她誓要护得全家平安,面对着前世设计于她的人,她定要先下手为强!
  • 屌丝变男神

    屌丝变男神

    苏桐重生回到18岁。带着十余年的记忆,把青春重走的同时踏上另一条更加坎坷却更加多彩的道路。一路上小心翼翼,把能争取的全部紧握在手,最终成为一个大明星。
  • 改革大师:王安石

    改革大师:王安石

    改革家王安石,锐意富强,勇于冲破旧俗樊篱,指引新路,政治家王安石,特立独行,别于流俗腐儒,务实精进,文学家王安石,笔力冷峻深刻,文坛领袖名至实归!《中国古代文臣谋士:改革大师(王安石)》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情迷重生杀手

    情迷重生杀手

    在没死之前我是一个秘密杀手,可是被人损害,不知道怎么重生了,天哪!这是老天给我的机会呀…哼,小人给我等着……在这之前我得先去找一个算账,可是这个人万万没想到我居然重生了,换了一张新的面孔……不自不觉我居然爱上了她,还把第一次给他了………
  • 蜜宠成殇:三少的萌情小宠物

    蜜宠成殇:三少的萌情小宠物

    他说他什么也不缺,就缺一个真心实意爱他的女人。她说她什么都没有,只有一颗真诚的心。于是,爱情成立。为了他,她斗公爹,斗小叔,斗前任,斗准新娘,结果斗不过病魔的突袭。是老天嫉妒她太幸福?还是有人嫉妒她太滋润?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