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
自1931年9月至本月初,菲律宾华侨已捐献数十万美元;荷属东印度各地华侨在一年内捐献五十五万七千余元国币,另加毫银五万五千四百五十两,其间越南华侨每月寄马占山十五万元,以后不能每月寄出,就一次寄东北义勇军一百万元。
1日,国民政府主席及五院院长宣誓就职。
2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召开紧急会议,议决邀蒋介石返回南京,共商大计。日寇攻陷锦州。
6日,国民政府任命蒋光鼐为京沪卫戍司令长官,马超俊为南京市长,吴铁城为上海市长。
7日,美国国务卿史汀生声明:凡违反对华门户开放政策及条约原则者,均不承认。
12日,冯玉祥、孙科等在上海会议,决定组织中央政治会议特别委员会,次日,该委员会成立,于右任、冯玉祥等十三人为该委员会委员,负责处理紧要政务。
15日,国际联盟调查团正式成立。
18日,国民政府派颜惠庆为出席国际联盟代表。胡汉民电复蒋介石、汪精卫表示暂不北上。
18日,在天皇裕仁秘密指示下,上海日特务机关暗中收买日人经营三友实业社毛巾厂暴徒,打死日本僧人,复又于20日派人捣毁三友实业社毛巾厂,日本侨民以此为借口,举行大会,请日本政府派军来华,发动侵华战争。裕仁借此转移国际视线,并企图以此迫使西方各国承认其对中国东北之侵略。
21日,蒋介石自杭州入南京。
28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推汪精卫为行政院长,罗文干、孔祥熙分任外交、财政二部部长。
本日晚,“一二八”上海抗战开始。
29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推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张学良为军事委员会委员,叶楚伧为中央政治会议秘书长。
30日,国民政府宣布迁洛阳办公。
31日,上海之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张人杰等二十六人集会决定特设中央委员驻沪办事处,以应付国难,推孙科、李宗仁、陈铭枢、顾孟余、孔祥熙、吴铁城、薛笃弼为常务委员。
本月末爆发的上海中日战争,是裕仁天皇以威胁欧美在上海之利益,来转移其视线,迫其承认日对中国东北之侵占而发动。为此他授意木户侯爵,召开“十一人俱乐部”会议,决定于上海再开战端。本月10日,板垣打电报给上海特务机关长田中隆吉,要他具体筹划上海战争。田中接电后,即派其情妇满人东珠(川岛芳子),具体制造中国流氓打死日本僧人(朝鲜人)事件,从而于本月26日,向上海市长吴铁城提出四条件,主要是:取缔抗日运动;解散救国会;封闭《民国日报》报馆等,限四十八小时内答复,否则就“自由行动”。上海市长吴铁城,秉承蒋介石旨意,于本月28日下午完全答应该条件,并立即实施。裕仁见此计不成,便又生计,一定要打上海战争。本月28日晚,日本舰队司令官盐泽又发出护侨通牒,要十九路军退出闸北,由日军进驻。当日11时25分,上海市府收到通牒。而11时10分日军即已开始袭击闸北通天庵车站,对十九路军翁照垣部和宪兵第六团开火。蒋光鼐十九路军自发抗战,对日军进行猛烈还击。“一二八抗战”爆发。
上海战事裕仁本不欲真打,只是要“教训”一下欧美各国,使其屈服,但因主战派坚持打下去,上海抗战便愈演愈烈。此时张治中鉴于上海抗战中只有十九路军孤军作战,深感不安,便劝蒋介石派军支援十九路军,参加上海抗战。蒋即派张治中率第五军两个师参加上海抗战。
2月:
本月中旬,蒋介石命第五军听从蒋光鼐指挥。第五军即刻接替十九路军由江湾北端,经庙行镇,沿温藻浜至吴淞西线防地,并以一部在师子林炮台、川沙口、浏河口、七丫口担任沿江警戒。十九路军在江湾以南地区担任防务。张治中并发表《告全国将士书》,表示“抱必死决心,以救国家”。
战争至为残烈。
自本月始的五个月内,全世界各地华侨捐助一二八抗战款项为四百十七万九千大洋(银元),其中美洲华侨捐献二百三十二万六千元,蔡廷锴司令部的收款帐一千零六十八万元中,华侨捐款为四分之三,加上贪污、克扣实际捐款远不止于此数。
1日,蒋介石于徐州召开军事会议,商讨对日全盘作战计划。
3日,马来亚、菲律宾、泰国、缅甸、越南、日本之华侨组成了华侨义勇队第一总队,回国参加上海抗战,编入十九路军第六十一师。其他如缅甸华侨反日救总会,先后派出一百三十八人回国抗日。八年抗战中回国参加抗战之华侨数以万计,很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6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成立。日军侵占哈尔滨。
12日,蒋介石、汪精卫、冯玉祥于洛阳举行重要会议。国民政府任命宋子文为中央银行总裁。国民党上海市特别党部宣传部规定严禁宣传共产主义办法两条:焚毁禁书;出版书刊先交党郡审查。
16日,国民政府、行政院、军事委员会通电全国,准备长期抗战。
18日,日本政府声称将成立“满洲国”。
23日,中国外交部为此向日本政府提出严重抗议。
24日,美国国务卿史汀生重申对华坚持门户开放政策。
3月:
本月初,中国军队浏河口防军因增援他处而减少,日军在上海之总兵力此时已增至十余万人,乘机攻取浏河口,浏河告急。蒋未及时派大军增援,只有宋希濂旅车运一个营抵达浏河,抵挡不住,浏河失陷,十九路军退守待援。
1日,中国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在洛阳召开。
本月上旬,由国联调停,中日双方停战。
5日,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通过《国难期间临时党务工作纲要》并决议以洛阳为行都,以长安为西京。
6日,该全会闭幕,并发表宣言,称决以实力收复东北失地。
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议决,任命蒋介石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一二八”抗战停战。
9日,日本政府炮制之伪满洲国,在长春成立,清废帝溥仪任伪“满洲国”执政,其弟溥杰亦堕落为汉奸。
10日,国民党中常会通过《巩固国防长期抗日案》。
12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不承认伪“满洲国”。
14日,国联李顿调查团迟迟抵达上海,中国派顾维钧加入该团。新加坡同德书报社特设救伤训练班,训练医护人员回国服役,学员达二百余人,此间,菲律宾竟有七百余名青年,受华侨影响也要到中国参加抗日战争。
17日,国民政府公布《国难会议组织大纲》。
18日,蒋介石就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参谋总长职。蒋以此被称为蒋委员长。次日,中、日停战会议在沪举行。
21日,中央统计局发表东北损失概计,官方财产损失计达一百七十亿元。
27日,李顿调查团抵南京。
30日,蒋介石宴请李顿调查团,恳切陈述中国政府拥护国际公约及世界人道正义之诚意。国民政府特派陈济棠为广州绥靖公署主任,李宗仁为南宁绥靖公署主任。
4月:
1日,复兴社成立,社长为蒋介石本人。此组织,誓死效忠社长蒋介石,如果违言,则受极刑。蒋利用此组织,监视军政各级官员和国人之活动,有谁反对或不忠于蒋介石本人,就予以处治。因此,于本年2月下旬,就有人迎风而上,写了一本《三民主义之法西斯化》,投其所好,蒋以此书名太刺目,将其改成《三民主义之复兴运动》发行之,此后蒋介石在几年之内,先后建成中统与军统特务机关。
国民政府对国际联盟李顿调查团提出调查意见书。
7日,国难会议在洛阳开幕,汪精卫致词,主张一面抵抗,一面交涉。与会者采纳此议。会议至12日闭幕。
9日,李顿调查团抵北平。
19日,国民政府特任何应钦为赣、粤、闽边区“剿匪”总司令。
21日,李顿调查团抵沈阳。
5月:
1日,何应钦抵南昌,制定对中央红军围攻计划。
2日,国联李顿调查团写出第一次报告书。
3日,国民政府公布《西京(西安)筹备委员会组织条例》;国联李顿调查团抵长春,访晤汉奸执政溥仪。
5日,中、日上海停战协定成立。
6日,上海日军开始撤退。
16日,上海市府接受闸北。
10日,伍朝枢辞司法院长职,由居正继任。
2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由蒋介石兼豫、鄂、皖“剿匪”总司令,对工农红军进行第四次“围剿”。
22日,国民党当局军事委员会调第十九路军赴闽,参加围攻中央红军战役。
31日,国民政府行政院任命蒋光鼐为福建绥靖公署主任;上海日本陆军全部撤退。
6月:
9日,蒋介石赴庐山召集豫、鄂、皖、赣、湘五省“剿共”会议,宣布“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并决定先对鄂、豫、皖红军进行三路“围剿”,并以飞机撒传单,劝诱红军官兵投降。蒋亲自指挥。右路军司令官为李济深兼,副司令官王均。下分三个纵队。第一纵指挥官为徐廷遥;第二纵队为曾万钟;第三纵队为梁冠英。中路军司令官为蒋介石本人,副司令官刘峙。下辖六个纵队。各纵队长依次为:张钫、陈继承、马鸿逵、张印湘、上官云相、卫立煌。左路军司令官为何成浚,副司令官为徐源泉。下辖四个纵队。各纵队长依次为:万耀煌、萧之楚、张振汉、刘培绪。另外还有长江上游“剿匪”总指挥王陵基,下辖两个路,另两个旅一个支队。
左路军进攻洪湖地区贺龙部红军(红二军)和孔荷宠第十六军。总计二十四个师。中、右路军,进攻鄂、豫、皖红四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之总指挥为徐向前,初期采用游击战使蒋之军队疲于奔命,获得胜利。但后来张国焘改变原来战略:主动打进攻战。蒋则筑堡修路,稳扎稳打,步步进逼,将红四方面军打败。张国焘不得已西撤陕南、川北重建根据地。国民政府武汉之威胁解除。
贺龙红二军团,亦撤至湘川黔三省交界处,并于此建立新的根据地,又称新苏区,坚持一年之久。蒋介石第四次“围剿”之第一阶段结束。至下年(1933年)1月,开始第二阶段,以主力围攻中央苏区。
13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由洛阳返南京。
14日,国立编译馆成立。
17日,国民政府行政院与外交部抗议日本承认伪“满洲国”,并分别发表宣言,不承认伪满。上海日本海军陆战队全部自上海撤退。
19日,蒋介石决定“剿共”方针为:七分政治,三分军事。
20日,财政部长宋子文谴责伪满强夺东三省关税。
24日,国民政府公布《大赦条例》。
28日,蒋介石抵汉口,成立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国联李顿调查团自东北赴日本。
7月:
7日,宋子文召集银行业会议,讨论废两改元。
19日,日寇进犯热河。
20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通过《保障言论自由法》十二条。国联李顿调查团再赴北平,起草调查报告书。
25日,国民政府交通部宣言,封锁东北邮政。
27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议决设立惩戒委员会,审议政务官惩戒案件。
30日,国民政府公布《县长任用法》。
8月:
2日,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颁布《自新悔过条例》。
5日,青海省府主席马麒病逝,以民政厅厅长魏玉堂代理之。
6日,汪精卫辞行政院长职,并通电斥责张学良以筹款相要挟,丧失东北领土,盼张学良亦辞职,以谢国人。
8日,美国国务卿史汀生重行宣布不承认日本武力行动所造成之东北情势。
10日,国民政府公布《县参议会组织法》、《县参议会选举法》、《市参议会组织法》、《市参议会选举法》。
16日,国民政府准张学良辞北平绥靖主任。
17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议决撤销北平绥靖公署,改置军事委员会分会,蒋介石兼任委员长。
21日,日军猛攻热河,在南岭与中国军队激战。
23日,中国外交部令驻日公使蒋作宾抗议日寇侵略热河。
25日,国民党中常会决议行政院副院长宋子文代理院长职务,仍促汪精卫复任行政院长。
31日,蒋介石颁发《被匪各县田赋减免办法》。
9月:
1日,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成立。
东北抗日义勇军奋起抗日,进攻沈阳,袭击抚顺,攻击长春。
3日,国联李顿调查团报告书在北京签字。该报告书系对日本武装侵略东北之实际状况之较详细调查,证实日寇确实对中国东北进行了武力侵略。
5日,李顿调查团离华返欧。
7日,察热义勇军组织军事委员会指挥部,联合抗日,民团纷起响应。
15日,日本政府正式承认伪“满洲”国。
16日,中国外交部为此向日本政府提出严重抗议,并照会九国公约签字国及国际联盟,请作有效处置。
20日,豫、鄂、皖红军向西撤退。
23日,国民政府财政部宣布对东北关税实行封闭。
24日,蒋介石下令严禁湘、鄂、赣、苏、皖、豫、浙、闽各省种植鸦片。吉、黑抗日义勇军联攻哈尔滨,日伪大为震动。
10月:
1月,苏炳文于满洲里就任东北救国军总司令。
2日,李顿调查报告书在日内瓦、南京、东京同时发表。
3日,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罗文干对李顿调查报告书发表宣言。
8日,《康藏协定》签字,双方纠纷和平解决。
15日,陈独秀于上海被捕。四川各将领举行遂宁会议,弭兵休战。
18日,国民政府派颜惠庆、顾维钧、郭春祺代表中国出席国际联盟特别代表大会。
21日,徐向前部红军向豫、陕边区转移。
22日,江精卫出国赴欧洲养病。
11月:
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国际设计委员会成立。
5日,汉口举行豫、鄂、皖、苏、浙、赣、湘七省公路会议,拟定修筑十一条大干线。
9日,内政部规定《禁止蓄奴养婢办法》。
17日,国民党中常会决议:中央党部、国民政府、各院部会定于12月1日由洛阳迁返南京。
25日,徐向前部红军抵达川北。
29日,国民政府明令12月1日还都南京。行政院调蒋光鼐为福建省政府主席。
12月:
1日,国民政府自洛阳迁回南京,并举行迁都典礼。
3日,侨务委员会通过《侨民教育实施纲要》。
12日,中苏恢复邦交。
15日至22日,国民党四届三中全会在南京召开。通过决议:(一)于民国二十四年3月24日召开国民大会;(二)集中国力挽救危亡;(三)《整理本党实施方案》。
28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议:设立西京市(西安),该市直隶行政院。
30日,行政院通令禁烟。
第四次对中央红军之围剿令下达。此次仍由蒋介石亲自指挥。
本年:钢铁产量二万吨,生铁五十四万八千余吨。全国纱厂一百二十八家,其中华商八十四家,华商纱锭二百七十三万余枚。外商纱锭二百十七万三千余枚。成通纱厂(济南)、东亚毛呢纺织公司(天津)、广西银行(桂林,一千五百万元资本)、统原商储蓄银行(上海,二千万元资本)、云南嵩镇银行(昆明,一千万元资本)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