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
2日,英国公使阿礼国,为使英商到台湾内地自由购买樟脑,向清政府总理衙门提出《修约节略》,要求修改洋商不准进入未通商地区的规定。此为后来安平惨案之契机。
7日,直隶“枭匪”平定。
9日,永定河堤工合龙。
12日,清廷命吴棠为四川总督,以马新贻为闽浙总督;李瀚章调浙江巡抚;丁日昌为江苏巡抚。
16日,因东捻被消灭,清廷赏李鸿章、曾国藩等世职,复曾国荃顶戴。
17日,清廷命左宗棠督师入晋;命库克吉泰、乔松年、刘典督办陕西军务。一个月后,复因左宗棠由晋省追击捻军(为太平军收编之捻军)入直隶境,命左宗棠总统直隶各路清军。
19日,命杨占鳌代理甘肃提督,接办西路军务。
太平天国遵王赖文光,在扬州被害,写有自述一篇,将天国失败之责,归咎于李秀成不听军令,擅攻上海。其次英王陈玉成未能接受他西取荆襄,北连张、苗以固天京之策,自取灭亡,累及国本。
25日,捻军首领李允等,于盱眙率众投降清军,同治(西太后掌实权)下诏诛杀之,余众遣散。命朱凤标协办大学士。
31日,以锡纶为新疆布伦托海帮办大臣。
2月:
5日,张宗禹率太平军西路军北上定州,保定戒严。官文、左宗棠均罢职留任。
6日,西藏达赖奏请宽免东登工布死罪(因叛乱)。清廷允之。
命贾桢等设团防总局。
7日,太平军梁王张宗禹部威震京师,清廷谕令天津洋枪练军各队,赴河间与山东清军联合防剿;命恭亲王会同神机营各王、大臣办理京师巡防。
16日,清廷命英翰率军入卫京畿。
3月:
8日,梁王张宗禹率太平军西路军进抵直隶满城县(距易州七十余里,为北京西面要冲,可经过卢沟桥,进取北京),内应亦已扮作商民。进入北京。清廷大惊,北京城戒严。此时太平军东路军已经失败,清廷立即调全国劲旅齐集直隶地区,以左宗棠、李鸿章、都兴阿为钦差大臣,由恭亲王奕节制各路钦差与统兵大臣、各省督抚,分路围攻西路军,西路军仍以战马采取运动战,势如暴风,风驰电掣,纵横于直隶、河南、山东三省平原。
28日,清廷派刘岳昭为云贵总督,岑毓英为云南巡抚。
本月,太平军西路军乘追兵疲惫,于河南封丘、滑县,大败湘、淮军,并斩杀清军陈振邦等。
4月:
7日,庶吉士(翰林院最低层办事员,考评后升任翰林院编修、检讨与各部主事,亦可优选出任县令。)散馆(学习期满),仍试诗赋。
同日,梁王西路军于山东省东昌府南一带,渡过运河而东。李鸿章则疏浚张秋镇至临清之运河,引黄河水注入运河,以为防线,继于沧州引运河水入减河,通于海,并于沙河北岸筑墙防守,使西路军困于黄河以北、减河以南、运河以东、马颊河以西地区。
15日,清廷命沈桂芬为军机大臣,命朱凤标为大学士。
本月,台湾发生教案。在台湾传教的教士们,依恃不平等条约与清政府对列强的屈膝妥协,在城乡包揽词讼,霸占良田,鱼肉乡里,残害乡民,恶贯满盈,城乡人民恨之入骨。台湾凤山县城内,因多次发生幼儿失踪事件,民间广泛流传洋教士诱骗幼儿割胸挖眼配药惨事,激起巨大民愤。本月11日,民众将凤山教堂烧毁。24日,又将横行乡里之教民高清风殴毙。正当此时,一县差指称有人在教堂废墟中,发现人骨,民众又拥至县衙告状。县官到场查勘,果见白骨,民众对传闻益加相信,遂焚烧凤山县各地教堂。至9月,捕捉英国教士高长,围困英国牧师马雅各于教堂内,后被英国商人武装救走。教案发生后,知县凌定国向英国驻安平领事吉必勋交涉,要求交出马雅各等人严办。吉必勋被迫,带马雅各等到县衙交涉,途中遭民众攻击。
本月,免直隶安州等地涝区欠赋。
5月:
4日,继1月份提出允英商到台湾自由购买樟脑的《修约节略》后,英国又提出禁止台湾官府包揽樟脑贸易条款。
13日,永定河决口。
17日,赐洪钧等一百七十人进士及第、出身、同出身。
本月,清廷免四川各土司三年租赋。
6月:
12日,回众再攻破甘肃、庆阳、宁州。
14日,清廷命都兴阿为钦差大臣,会同左宗棠、李鸿章合力对捻军围攻,并调遣春喜、陈国瑞、张曜、宋庆四军。命崇厚帮办军务。
22日,清廷创设长江水师。置岳州、汉阳、湖口、瓜州四镇总兵官。
7月:
14日,发生直隶献县教案。
清军哨长王得胜于本日运输火药时,马匹倒毙,派直隶献县天主教徒四辆车代运。法国教士徐傅理则于当晚将王得胜之子捉走,因之发生争斗。教徒们即集合三千人,手持洋枪威胁官府。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崇厚媚外,反而惩办受害人哨官王万三与哨长王得胜。
崇厚(1826~1893),蒙古族,姓完颜,举人出身。曾任驻俄公使。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协助恭亲王奕与英、法等谈判签订了中国与英法俄美四国之《北京条约》。后升北洋通商大臣。
28日,《蒲安臣条约》签订。该条约又称《中美天津条约续增条约》,由美国国务卿西华得在华盛顿和清政府代表、前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签订。共八条。其主要内容是:两国人民可自由往来居住,不得禁止;两国可以互派留学生,往来游学,并指定地点设立学校;两国侨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之权利。这个表面平等的条约,实则为掠卖华工到美国合法化。
本月,清廷免湖南晃州被扰欠赋。
8月:
16日,太平军梁王张宗禹部被困,全军覆没。
本年7月,李鸿章又于马颊河西北岸筑长墙,复自临邑、陵县连接墙、壕至恩县、德州境内,与马颊河圩寨接连。至8月份阴雨连绵,马颊河西北岸,已筑长墙数百里,西路军无法越过,遂被困于山东黄河、徒骇河、运河之间狭小地区,以致兵败,全军覆没。张宗禹(?~1868)安徽省毫州人,为张洛行族侄,随张参加捻军,与太平军联合后,被封为梁王。1866年10月,奉命率西路军进军陕西,联合回民义军。1867年,东返援救遵王东路军。1868年,所部被消灭于鲁西北,张宗禹投水自杀。
17日,李云麟撤职查办,清廷命明瑶为布伦托海办事大臣。浙江海塘工竣。
22日,发生扬州教案。
先于6月份,扬州官绅为驱逐洋教集会,并提出驱逐洋教口号,当地民众,激于义愤,热烈响应,纷纷以各种方法攻击教堂,如投掷砖瓦到教堂中等,借以赶走传教士。但传教士们却坚持不走。此间正是府学考试之际,各地考生汇集扬州,积极参加驱逐洋教活动。至本日,扬州民众与众考生冲进英国基督教教堂,捣毁陈设烧毁教堂,继拆毁教士戴德生住所,殴伤英国教士。戴逃往镇江。事件发生后,上海英国领事麦华陀率兵舰到镇江。
27日,以消灭西捻张宗禹,清廷加李鸿章、左宗棠太子太保衔;李鸿章以湖广总督协办大学士;丁宝桢、英翰、崇厚一并加太子少保衔。
29日,黄河决口河南省荥泽县。
9月:
4日,沁河决口武陟县。
6日,调曾国藩为直隶总督;命马新贻为两江总督;以英桂为闽浙总督;命开缺(免职)兵部侍郎彭玉麟赴苏皖会筹长江水师。
8日,英国兵舰抵扬州,向扬州官员提出惩办“人犯”、赔款、保护传教士各种权利等。时曾国藩已卸任两江总督,尚未交接,未及办理此案。
9日,朝廷命苏鲁豫皖各属修圩寨,设乡团自防。
11日,实授曾璧光贵州巡抚。
14日,抚恤荥阳、郑州地区灾民。
16日,御史德泰因奏请修理圆庭,并代递内务府库守贵祥所拟筹款章程,被革职。该章程,请于京外各地按户、按亩、按村,鳞次上捐。对此,恭亲王奕,特别请旨切责德泰为丧心病狂,即行革职,贵祥发往黑龙江为奴。知其事者,谓此由安德海授意德泰等人为之。
本日,永定河决口。
20日,命两江总督马新贻兼办通商事务大臣。
23日,延安“土匪”扈章投降清军。
10月:
4日,清廷命左宗棠兼顾山西军务;命金顺专办援陕军务。
12日,清廷免皖、苏、鲁、豫、鄂被扰地区积年欠赋。
本月,英国商人必其林勾结奸商,于通商港口梧楼港,将在内地购得之樟脑私运出口,被官厂哨丁截留,其货船因风暴而沉没。为此,必其林向英国驻台湾领事吉必勋报告。吉必勋多次照会台湾官府,要求官府赔偿被截留之樟脑,清政府则照会英国公使阿礼国,指出不准进入内地购办樟脑,是为了防止滋生意外事端,希望谅解。同时派兴泉永道曾宪德赴台查办该事。至11月,曾宪德抵台湾府,调查此案案卷。
25日,肃州回众进攻敦煌,被清军击退。清廷谕伊勒屯筹办巴里坤屯田。
11月:
1日,清廷命延煦出关,查办奉天展边事宜。
3日,清军自回众手中收复陕西晋宁等地。
本月,免浙江横浦等场欠收灶课(灶课即盐税)。
9日,麦华陀率兵舰四艘驶抵南京城下,提出最后通牒。至26日,曾国藩与新任两江总督马新贻,完全接受英方要求,并答允将扬州知府等官员撤职,还于教堂前建立保护传教碑。
17日,回众进攻陕西泾州灵台,被清军击退。
21日,英国公使阿礼国派军舰两艘,自香港抵安平海面,为凤山教案(见本年4月份记事)和樟脑事件(见本年10月末记事)索赔。清政府于11月24日派道员曾宪德与英领事吉必勋商谈解决办法。但英领事吉必勋并无诚意,多方推诿,次日,英舰炮击安平城,并登陆杀伤清军兵士,清军火药库被毁,潮湖水师被扣,清副将江国珍与弁兵多人中弹阵亡,血染平安。数日后,英领事吉必勋向当地绅商索要白银四万,作为息战条件。至1869年1月,清政府照会英国公使,抗议英国领事挑起事端,攻占中国防地,打死武职官兵多人之不法行为。闽浙总督英桂,亦向英国公使交涉。英国公使阿礼国,承认吉必勋行为不当,答允将其解职。又至1869年底,清政府派员与英国水师提督谈判,并签订条约,答应赔偿凤山英国教堂损失,抚恤被打死之教士家属,严惩“凶手”,并将县官革职,县差猫角,则流放泉州。继之同意取消台湾官方对樟脑之专卖权。
25日,文麟抵哈密,传谕兴办当地屯田。
26日,穆图善收复河州;清廷赈济南武定水灾。
28日,命李鸿藻仍值弘德殿及军机处。
30日,以防守科布多之功,加土尔扈特郡王凌札栋鲁布亲王衔。
本月,陕北农民义军董福祥进攻绥德,复窥榆林。清军金顺迎击之。清军刘松山继攻破义军据点甚众,并追击义军至清边。接连击败义军。董福祥率众投降清军,有众号称十万。此后此处清军得以专力对付回民反抗。
12月:
9日,贵州苗民攻破贵州兴义县城,旋为清军收复。
14日,清廷援川军收复麻哈。
27日,回众攻鄂尔多斯等旗,继攻陕北榆林。清廷命定安等截击该部回众。
本年,龚自珍《定盒文集》正式刊印问世。该文集,系龚氏死后,由传抄本刊印,共分上、中、下和续集四卷。龚氏死后,先有魏源编纂之《定盒文录》传世,后有文集抄本传世,因借阅者太多,特于本年刊印。该文集,系统提出君民共治、合理分配土地、学习西洋奇技、变法自强、天下平等的新主张,震撼人心。他与魏源,均为晚清光绪年间维新运动的先驱与启蒙者。
龚氏是今文经派,其思想之中心内容,是变法。他认为:自古以来,法无不变,风气无不移易。故其变法思想,有如暗夜闪电,对晚清青年影响极大。梁启超谓:“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光绪间,所谓新学家者,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一时期。初读《定盦文集》,如受电然。”
《定盒文集》,以后于宣统元年、二年,又有再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