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
9日,汪伪政府对英、美宣战;日本政府与汪伪“政府”亦共同宣言“废除”日本在华治外法权,“交还租界”。
11日,中美新约在华盛顿签字;中英新约在重庆签字。在新约搁浅时期,日本和汪伪发表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声明(假声明),蒋介石为赶在汪伪之前,便签订中美、中英新约。
12日,国民政府明令宣布:中美、中英新约成立。但英国仍拒绝交回香港。
15日,全国实施限制物价办法。
24日,14日至本日,罗斯福、邱吉尔于摩洛哥卡萨布兰加会议,决定轴心国(德意日)须无条件投降。
本月,中国驻印军编成。总指挥为史迪威;参谋长为柏德诺;新编第一军军长郑洞国。10月,总指挥改由索尔登担任;副总指挥为郑洞国。下辖新编第一军、新六军(廖耀湘为军长)、中美混合突击旅团等。
2月:
本月上旬,中日进行鄂西会战,会战持续至本年的夏季。
5日,罗斯福之代表美国空军总司令安诺德、邱吉尔之代表狄尔元帅抵重庆,向蒋介石报告卡萨布兰加会议详情,并商讨有关中国战区军事。
11日,参谋总长何应钦上将飞抵印度,检阅远征军。
12日,滇西日寇分兵进犯怒江。
16日,驻美军事代表团长熊式辉离美返国。
同日,增援日寇登陆广州。
17日,国民政府公布所得税。
18日,蒋介石电令全国厉行行政三联制。宋美龄在美国参院发表演说,备受欢迎。宋氏于此演说中用中文说出“美国”之名,并说明中文之“美国”为美丽国家之意。其演说要点为:(一)中国正在为全人类而战。世界对日本武力的估计过高。(二)现在流行之意见,认为以击败希特勒为主,击败日本为次,是不对的,应尽快彻底击溃日本,以免后患。(三)中国独自抗战四年,今已在瓜达康纳尔的胜利中得到成果。(四)盟军应改变偏重欧洲的偏见。宋讲完后,全场起立欢呼,达数分钟之久,并欢送宋氏步出国会。《纽约时报》立即全文刊载其讲演,并评论说在宋氏讲演中,鼓掌欢呼声不断,证明中国第一夫人,已感化了无数美国人士,使其倾心于中国。罗斯福也发表评述文章云:“由此演说可知蒋夫人不但因为是蒋委员长的夫人,而亦是由于她本人有其伟大性格和卓越劳绩,作为人民的代表,受到举世的尊敬和重视”。此外,宋美龄还于美国众议院、纽约市政厅、纽约麦迪逊广场发表了振奋人心的演说。更向美国全国,作了广播演说,大大提高了中国人的形象,一阵中国风吹遍了全美。此后,美国对中国的友好气氛大为增加。蒋介石的形象自然也借此提升。但这一切,实为中国人民的浴血抗战所致。
在宋美龄与罗斯福会谈中,罗斯福表述如下方案:琉球群岛、东三省、台湾应归还中国;香港主权应归还中国,但可划为自由港;朝鲜独立,可由中美两国共同担保。宋美龄7月份返抵重庆。
22日,中国外交部长宋子文抵华盛顿。
23日,法国维琪政权宣布废除在华治外法权。
24日,中国外交部抗议法国维琪政权纵容日寇侵占广州湾,并声明广州湾租借条约失效。
25日,强渡怒江之日寇被击败而退却。
26日,蒋介石以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名义播告泰国军民应奋起抗日,自救救世。
本月,美军于瓜达康纳尔取得大捷。4月,日本海军战败。6月,退入绝对国防圈。
3月:
1日,国防最高委员会议决:设置新疆监察使署,派罗家伦为监察使。
10日,蒋介石所著《中国之命运》正式发表。该书,主要是宣传民族独立、三民主义和反共思想,以及礼义廉耻之新生活运动。中共对之进行批驳,抨击其传布封建主义与法西斯主义。美国驻华第十四航空队正式成立,仍由陈纳德指挥;中国在美受训第一批学生毕业。
13日,日本首相东条英机抵达南京,与汪精卫会议。
15日,重庆至宝鸡直达公路通车。
16日至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推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
19日,国防最高委员会议决:英国如放弃香港,中国可以自动将香港与九龙作为自由港,但不能为此作为交还香港条件。
22日,宋美龄在芝加哥讲演,呼吁建立战后永久和平。
29日,三民主义青年团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蒋介石以兼团长身份亲临主持,至4月12日闭幕。
4月:
10日,重庆、昆明间无线电传真开放。
11日,国产双座滑翔机在蓉(成都)试飞成功。
14日,宋美龄于纽约提出中美英苏四国成立战后世界委员会主张。
15日,“中美合作所”特务机关成立(美国人为教官),大特务头子戴笠主持其事。
20日,国民政府经济部与教育部在重庆召开工业建设计划会议。
22日,中国外交部长宋子文访问加拿大。
28日,新疆盛世才向蒋介石报告:苏联领事正式声明:苏联驻哈密陆、空军及飞机制造厂和其他厂矿机械,一律撤回苏联。
29日,工业建设计划会议闭幕,通过《战后工业建设纲领》。
5月:
3日,宋美龄再访白宫,与罗斯福商谈反攻缅甸,加强中国战区空军及中印空运等问题。
5日,国民政府公布《立宪各级民意机关成立步骤》。
18日,中国外交部抗议法国维琪政府违反国际公约,将在华各地法租界交与南京伪政府,并特别声明:取消法国在华一切特权。
22日,斯大林宣布第三国际解散,美国答应对苏联进行援助。蒋命胡宗南进攻陕甘宁边区,命韩德勤进攻苏北新四军根据地。但苏北韩德勤被俘,陕甘宁边区之进攻亦未得手。遂又终止内战。数月后(10月份),中共《解放日报》发表反对内战、反对独裁之社论,抨击蒋介石独裁专制,破坏抗战。
25日,罗斯福将加强中国战区空军及准备发动反攻缅甸计划,面交中国外交部长宋子文。
27日,中国空军少将林伟成参加盟国空袭西西里敌军行动。
29日,国民党中常会临时会议决定修改《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民政府主席因故不能视事时,由行政院长代理之。
6月:
本年2月开始之鄂西会战,于本月上旬结束。日军发动此次会战,是为夺取洞庭湖谷仓地区,打击鄂西中国军队,打通长江上游交通,窥伺重庆,和大批掠夺中国船只。国民政府军委会以第六战区为主力,以交通阻塞法和井田式战壕法,与日寇持久作战,消耗敌人。4月,日寇第十一军以其第十三、四十、五十八师团,配合二百八十余架飞机,大举进犯,至本月7日,恢复战前态势,鄂西会战结束,敌未达目的。
此役,中国军队伤亡七干九百六十五人。日寇损失未详。
会战中,中国空军四个大队及美国第十四航空队,共一百六十五架飞机协助第六战区作战,共击落敌机四十一架,炸伤敌机六架,破坏敌机场五处,毁日寇工事、阵地六处,炸伤敌舰艇二十三艘。
1日,国民政府发行本年胜利公债三十亿元。
4日,国民政府准许人民自由买卖黄金,废止原来各种有关取缔法令。
10日,中、美、英、苏先后批准《同盟国战后救济复兴协定草案》。
16日,宋美龄在加拿大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演说。
30日,国民政府公布《惩治贪污条例》。麦克阿瑟就任西南太平洋盟军统帅。
7月:
3日,国民政府任命图布升吉尔格勒代理内蒙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委员长。
8日,王稼祥于《解放日报》发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文章,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并为许多人接受。
9日,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令:中央干部学校校长由团长(蒋介石)自兼,派蒋经国为教育长。盟军在西西里登陆。
24日,中国外交部长宋子文抵伦敦访英。
25日,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去职,其法西斯党解散。
28日,宋子文在英发表演说,希望重开陆海通华路线输送物资,以利于中国之反攻。
8月:
1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逝世。中常会临时会议议决由蒋介石代理国民政府主席,仍兼行政院长等职。
同日,国民政府与法国维琪政府绝交。
11日,中国飞机有限公司在美国加州成立。
13日,外交部长宋子文由英国抵华盛顿。
17日,罗斯福、邱吉尔于魁北克举行会议,商讨欧亚战略,罗斯福提议战后以中美英苏四国为中心,设立国际和平机构,邱吉尔表示同意。
18日,加拿大发起援华百万基金运动。
22日,宋子文抵达魁北克,参加罗、邱会议。
24日,罗斯福、邱吉尔发表魁北克联合宣言,提出加强对日作战,并对中国抗日作出有效援助。
26日,东南亚盟军总司令部成立,蒙巴顿出任总司令。
27日,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正式承认北非之法国民族解放委员会(戴高乐领导下之组织)。
9月:
3日,盟军于意大利半岛登陆。
本日至6日,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鲁中军区主力部队,于沂水沿岸葛庄地区歼日军第五十九师团之第四十三大队三百余人;俘日军三十一人,毙伤伪军千余人,俘伪军三百六十七人。
6日,国民党五届十一中全会开幕。期间,通过《关于实施宪政总报告之决议案》、《文化运动纲领草案》、《战后社会救济政策》等议案;通过修正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民政府主席为陆海空军大元帅。并通过《对党务报告之决议案》、《战后工业建设纲领》、《确定战后奖励外资发展实业方针》、《加强管制物价方案》等案。决议战后一年内召开国民大会,颁布宪法。
13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一致选举蒋介石为国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院长,孙科、居正、戴传贤、于右任分任立法、司法、考试、监察各院院长。又通过《危害国家案》,要中共严守1937年9月22日之四项诺言。
17日,印度新任驻华专员梅农抵重庆。
18日,第三届国民参政会第二次大会在重庆开幕。
28日,国民政府公布《社会救济法》。
本月,日寇退入绝对国防圈,在太平洋上由胜转败,失去制海、制空权。
10月:
1日,川湘公路通车。
5日,行政院决议派蒋廷黻为出席联合国善后救济会议代表。
10日,中共中央推行全党整风进入第三阶段,重点总结其党的历史经验与教训,使党内思想进一步统一化。
本月上旬至中旬,晋绥抗日根据地军民于山西兴县以南甄家庄歼日军第六十九师团第八十五大队七百余人、伪军百余人。
本月中旬,东南亚盟军总司令蒙巴顿上将抵重庆。蒋介石接见蒙巴顿,并邀请何应钦、史迪威、陈纳德共同讨论对日军事问题。
19日,英、美、苏三国外长在莫斯科举行会议,讨论欧洲战后问题。会议中美国国务卿赫尔再次提出中美英苏四强宣言问题,苏联外长莫洛托夫不同意中国为四强之一,只同意三强宣言,赫尔则坚决反对排除中国,并声明:如不发表四强宣言,美国则离席而去,不再参加此次会议。苏联外长为此,不得不同意中国为四强之一。
24日,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第十六团,于韩略村歼日寇华北战地参观团近百人,其中有少将旅团长一人,联队长六人。
29日,汪精卫与日本签订《中日同盟协定》。
30日,中美英苏四国共同发表《普遍安全宣言》,由傅秉常、赫尔、艾登、莫洛托夫在莫斯科签字,主要是维持战后世界之和平与安全。
11月:
1日,罗斯福电邀蒋介石参加本月下旬之开罗会议。中国驻印远征军开入缅北,护修雷多公路。
日军为策应缅北作战和太平洋战争,并鼓舞士气,发动了常德会战。日军参战部队为第十一军(横山勇)。中国军队以第六战区为主,由九战区协助,实行守势作战。主要经过虎渡河西岸地区战斗、暖水街南北战斗,石门附近战斗、津澧附近战斗、澧水南岸和慈利附近战斗、常德外围及其核心战斗、攻势转移及追击战斗、江北策应战斗。至12月26日,战役结束,恢复原阵地。此役日寇伤亡官兵四万余人;联队长以下军官死数十员。中国军队阵亡三个师长(许国璋、彭士量、孙明瑾),伤亡官兵五万余人,第五十七师大部殉国。
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撤销西安、桂林两处办公厅。
4日,中美空军成立混合大队,陈纳德兼任队长。
5日,英国特派魏亚特中将为驻中国战区统帅部特任军事代表。
10日,多国联合善后救济会议在美国开幕。
12日,中国宪政协进会成立,召开第一次大会。
14日,中国远征军反攻缅北,缅北会战开始。
16日,行政院限明年内,各县依法成立县参议会。
18日,蒋介石偕宋美龄及王宠惠、商震、林蔚、周至柔、董显光等由重庆启程赴开罗,参加与罗斯福、邱吉尔之三巨头会议。
同日,中国访英团由王世杰率领,飞印度转英国访问(12月3日抵伦敦)。
23日,蒋介石与罗斯福、邱吉尔举行会议;斯大林因不愿和蒋介石见面,未参加开罗会议。
26日,开罗会议结束,三巨头签署《开罗宣言》,但要于德黑兰会议后才能公布。其重要内容为:(一)三大国此次作战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并剥夺其自前次世界大战中在太平洋上所夺取之所有岛屿。(二)日本窃夺中国之领土如东北四省、台湾、彭湖等地须归还中国。(三)在相当时期,予朝鲜以独立地位。
28日,罗斯福、邱吉尔与斯大林在伊朗之德黑兰会议。此次会议中,英美答应对德国开辟第二战场。美、英把重点放在了欧洲,中国之战略地位开始下降。
12月1日,德黑兰会议结束。
自本月开始,美国空军不断于中国空军基地起飞轰炸日本本土。裕仁和日本政府为之惶恐不安,决心立即将中国大西南空军基地消灭,并想迅速灭亡中国,以救太平洋战争之败局。
12月:
3日,中、美、英《开罗宣言》于重庆、华盛顿、伦敦同时公布。中国访英团抵伦敦。
17日,美国政府公布《废止限制华人入境律法案》。
23日,美国艾森豪威尔将军任盟国欧洲远征军总司令。
本年,中共中央常委议定毛泽东为最后决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