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世造人神话与龙有关,被称之为龙文化。龙在古代被想象为一种有灵性的神物,在《说文解字》中被称之为“鳞虫之长”,而在各种神话故事中龙都被描绘为居住在水底王宫的龙王,是一种具有人类属性的统治某些自然现象的神灵。它有亲属和儿孙,有虾兵蟹将,统管风雨雷电、江河湖海,它凶狠威猛,带来狂风暴雨、电闪雷鸣,主要掌管自然界与水有关的事物。
中国创世造人神话为什么与龙相关?古人为什么会相信自己是龙的传人?龙为什么会成为后来帝王的权力和神性的象征?本节我们来讨论中国龙——这一与古老创世造人神话有关的文化的起源。
龙文化与创世和第7天
中国创世造人神话中的神是一种称作龙的神灵,但创世与造人是由不同的神龙完成的。开天辟地的神是一个叫盘古的龙,据说开始是一团鸡蛋形的混沌;而造人的神灵则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女娲女神单独创造的,另一种说法是女娲与伏羲两人生育的,女娲和伏羲在古代图画卷中的形象都是人形龙尾的神灵(详见第2章)。在女娲一人造人的神话中,虽然是单性创造,但造人时用到了男性周期的第7天或7天,于是就有了农历元月初7的“人日”节。所以,这两种造人的神话虽然不一样,但都是以两性生育为模式的。造人神话或传说不仅与龙有关,而且也与第7天有关,虽然在虚构神话时充分考虑到了女性生育的事实,但在确定祭奠造人节日的时候,依然侧重男性生殖的观点,所以,造人神话和“人日”节也是崇7观念的表现,是男性崇拜的一种表达。龙与崇7文化结合是中国创世造人神话或起源传说的特色。这些神话使古代的人相信,中国人是龙的传人,是龙的后代。所以,直观地来说,龙文化也是生殖崇拜、男性崇拜文化的一种形式。
黄河上游与美索不达米亚直线距离相距5000公里以上,为什么都会在创世造人神话中都刻意用到7天,这种一致性说明了什么?我们在后面一章有专门的讨论。
龙与蛇
一些作者认为,龙是蛇神化了的形象。龙与蛇的关联首先在于龙的身体采用了蛇的身体形状和特点。从郭沫若到近年的许多学者都认为,龙的客观参照是蛇,是由蛇神化演变而来的图腾。蛇是生殖崇拜文化的一种标志性图像,因而,龙也是具有生殖崇拜含义的图腾。
从前面第二章第二节中我们可以看到,传说中的盘古是一条龙,天空中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地上的山脉、河流、田野和草木都是盘古龙的身体所演化。同样,伏羲与女娲等三皇五帝的形象也都是人首蛇(龙)身,伏羲与女娲图像的尾部都还是蛇尾,而不是后来的神龙所有的鱼尾巴,但他们的身上有的绘有龙的脚爪,表明了它们具有了龙的形象特征,且多是凌空悬立或飞舞,所以已经不再是普通的蛇,而是具有超自然特性的神龙。伏羲与女娲的龙(或蛇)尾部大都是交合在一起,也表明了图像所表达的生殖崇拜的含义。因此,龙与蛇的图腾形象含义相似,都有明显的生殖崇拜含义。前面已经讨论过生殖现象与创世神话的关联,所以,龙与创世造人神话的关联也自然可以成立。
除了身体形状和生殖崇拜的含义以外,龙的特性和其他方面的形象又与蛇有很大的区别。龙的形象除象蛇一样的圆柱状身体以外,还包含有其他动物的成分。龙的头部形状介于狮子和鳄鱼之间,还有鹰的爪子,以及鱼鳞那样的盔甲和尾巴等。因此,龙的形象是蛇和其他动物形象的合成。龙显得比蛇更为强大和可怕。那么,古人为什么把作为祖先或生殖崇拜的图腾变得如此恐怖呢?为什么要赋予龙这些莫名其妙的形象特征呢?
从龙的特性来看,按照《说文解字》中的描述:“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这是古人对龙的特征的认识和描写。它直接的意思是:龙是所有动物之首脑,能隐身也能现身,能变细也能变粗,能变短也能变长,春分以后出现,到秋分时潜入水中。这样的描述说明,古人把龙看作类似于动物、有特定的活动季节和范围的生灵。但其形状诡异,且具有上天入地的非凡特性。因此,龙不仅在形象上与蛇有差异,而且其特性也与蛇有很大的差异,龙不仅包含了普通动物的属性特点,还具有蛇所没有的超凡的特性,或者说神性。从“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这样的特征描写来看,古人认为它是一种神(秘)之物,它的形体可以有较为随意的变化,并且它是一种统管所有动物的神灵,是“鳞虫之长”。这样的描述已经超出了生殖崇拜文化所要说明的内容,是强调说明了龙的超凡特性。因此,龙与蛇的不同,不仅表现在外形特征上,而且更多地体现在龙具有的非凡特性上。
再则,龙的活动季节和活动范围也与蛇不同。龙的活动季节在夏半年,春分以后出现,秋分后消失,活动的季节性十分明显。龙的活动范围主要是空中,而不是地面,虽然它也可以出入水体。从这样受时空范围限制的情况来看,龙又象是一种具体的事物或现象,它受到季节的限制,而不完全是超自然的神灵。这样实际的局限性又说明,龙的整体形象和特性似乎是以某种其他客观事物或现象为参照的,而不仅仅是参照了蛇,蛇只是龙身体形状的参照,蛇只是比其他用作形象参照的动物多了一层生殖崇拜的含义,而无法解释为什么要把龙描绘成具有其他多种动物形象和特性的神灵,以及龙的活动季节会受到比蛇更多限制和活动空间的明显不同。
从活动季节来看,龙的活动季节比蛇短。蛇的冬眠结束的时间是惊蛰(阳历3月4日~7日中的一天,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早于春分(阳历3月19日~22日中的一天,视太阳运行到黄经0°春分点的时候)约半月,黄淮流域,蛇冬眠至少要在“立冬”(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太阳黄经225°)之后,长江流域要在小雪(11月22日23日,视太阳到达黄经240°时)以后,日均温降至10度以下,晚于龙活动结束的时间秋分(9月22日~24日)达两个月左右。龙只有半年的活动时间,远比蛇的活动时间短。如果龙的特性是单纯来自于蛇,那么,作为神物的龙应该比蛇的活动受到季节的限制要小,至少是一样,而不应该比蛇的活动季节更短。因此,龙的这一特性说明,龙的客观参照对象原型不是蛇。
从活动范围来看,龙是在空中和水中活动,龙的图腾上一般绘有祥云,表示在空中活动,也具有明显的亲水特性。《说文解字》中是“秋分而潜渊”,《说苑》中有“昔日白龙下清冷之渊化为鱼”的记载,《长安谣》中有“东海大鱼化为龙”和民间流传的鲤鱼跳过龙门,一些古画上的神龙身上有鱼鳍,这些都说明龙与鱼、龙与水的关系。对于生活在黄河中上游内陆的先民来说,所见的大部分蛇应该是在陆上活动,但所有关于龙的描写都没有提到龙在地上游动或行走的情形。因此,这样的活动范围也与蛇的活动范围和特性明显不一。所以,龙的客观参考原型可能只是身体形态上与蛇相近,在生殖崇拜含义上与蛇一致,而其他的所有特征则完全与蛇不一样。那么,龙的客观参考对象到底是什么呢?
与其他动物相比较而言,龙的超凡特性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没有翅膀能在空中飞舞。没有翅膀而能在空中飞舞的特性,对古代的人们来说,显然是神物的属性;二是龙的形状和大小可以较随意地变化,使其看起来捉摸不定而显得格外神秘;三是龙的形象是由多种动物的形象组成的。在古代,龙这种靠想象而拼凑起来的形象往往是超自然特性的表示,如太阳神,雷神,有翅膀的马等。四是龙有巨大、可怕的威力和能力,能带来风雨雷电等。这些特性,即使用所有那些表示龙的形象的动物所具有的特性加起来来表示,也是不够充分的。由此看来,在古人眼中,龙是具有超凡特性的神物,而决不只是蛇能够代替的。
那么,对古人来说,龙具有这些超乎寻常特性和形象的观念究竟来自于什么客观事物呢?它为什么会有远比任何动物都更非凡的特性呢?既然龙是蛇的神化、为什么采用狮子和鳄鱼那样的头型?就生殖崇拜来说,蛇的头形已经是够丑陋够恐怖了,为什么不采用蛇头,还要采用更凶猛和恐怖的狮子或鳄鱼的头部造型,以及鹰爪这样代表飞翔和力量的造型?另一方面,龙是生殖崇拜的表达,生育在各种中外文化中历来被认为是喜事,为什么会变成恐怖和威力的图腾和图形?为什么会成为皇权的象征?这些疑问是关于龙的来源的根本问题,这些问题使得龙的解释需要有一个更全面和完整的答案。
龙的来源
龙是什么?龙的超凡特性来源于什么?
综合上面龙与蛇的特性的比较和讨论,可以把龙概括为这样一种“神”物,它的体型很可能与蛇相似,它与蛇的生殖崇拜图腾有密切的关联,还具有其他多种动物的属性特征,这些动物的特点在于暴力、恐怖和诡异,具有空中飞舞、出入水域、带来风雨雷电,以及变化莫测等特点。
在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发达、资讯日益丰富的今天,找到龙的形象和龙的神性的来源也变得容易了。当我们观看龙卷风——这种含有“龙”字的神秘的自然现象的新闻报道、照片或录像,以及阅读和倾听那些经历和目睹龙卷风的人们的诉说时,龙这一“神”物的客观参照物的形象会立刻生动地浮现出来,这些客观真实的情景,使你对龙所有的疑问茅塞顿开。
是一组龙卷风的照片,可使我们对“龙”的形象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和了解。我们再来看一组报道。
中广网2010年7月27日消息:
今天早上8:30前后,深圳西南部电闪雷鸣、骤雨疾落,此时的天气雷达显示在深圳湾附近有强对流云团旺盛地发展,并缓慢向东北方向移动,深圳南山、福田出现短时强降水和雷雨大风。
深圳市国家气候观象台27日上午9点前后检测到在深圳湾西南部临近香港一侧海面上,出现了“水龙卷”自然奇观,整个过程长达十多分钟,这是深圳市气象部门首次直接记录到龙卷风这一罕见的天气现象。
据新华网转载《扬子晚报》2007年9月7日的报道:
9月6日傍晚,江苏高邮湖上空出现“龙吸水”奇观:两条巨大的水柱,一白一黑,冲天而起,水天相连,就像两条巨龙在湖面摇摆,两条“巨龙”又合成一条高达千米的黑龙,在湖面“盘旋”。据悉,“龙吸水”在当地已有40年没出现过,水龙呈黑色是因为卷起了湖底泥沙。
昨天傍晚5:45左右,众多高邮市民看到了他们一生中难见的场面。发生“龙吸水”的区域大约在高邮湖御码头向北一两千米的湖中央,由于“龙吸水”发生前后气候变化剧烈,风雨大作,当时“有幸”目睹这一“奇观”的市民在深感“场面壮观”的同时,都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感。
我们再来看一些亲历者近距离的感受和描述。
在高邮市委宣传部供职的黄先生是少有的几个近距离完整目睹“龙吸水”奇观的人之一。昨天下午4点多钟,黄先生一行6人,坐着一条小木船,在湖上拍摄风光片,6人中有2个小孩。当日风和日丽,湖上也是风平浪静。可到了5:30,忽然刮过一阵大风,天空随即乌云密布。又过了几分钟下起雨来,这时湖面西北角出现了两条因为大风而形成的水带,“不好,可能要刮龙卷风!”老黄忽然产生一种预感,因为就在7月上旬,附近刚刚刮过龙卷风。“赶紧靠岸,快划!”老黄几乎喊着“命令”船老大。
仅仅一分钟后,两条风带合二为一,在距离黄先生两三千米的地方朝小船飘过来,“当时的场面非常紧张,两个小孩当场就哭了,幸亏我离岸边并不远,很快就靠了岸。”老黄告诉记者,5:40,自己看到了生平第一次,也是终生难忘的震撼场面:两条巨大的水柱,一白一黑,冲天而起,水天相连,就像两条桀骜不驯的巨龙一样,在湖面左右摇摆!
大约一两分钟后,两条“巨龙”又“合并”成一条更为“巨大”的黑龙,在湖面缓慢地“盘旋”,巨大的水柱呈“S”型,接近水面的部分为爆炸状,就像一朵巨型“蘑菇云”。而水柱的中间部分较窄,上部又变宽,好似漏斗一般。据黄先生估计,“黑龙”的长度在1500米到1800米。“盘旋”了近10分钟后,“黑龙”消失,紧接着就是强降雨,天空也变得灰暗起来,天地间混沌一片。“这个时候,我们又看到了‘奇景’:不远处一轮红日,彩霞满天,和‘龙吸水’同时存在。大约20分钟后,雨变小了,天空也亮了一些。”
发生龙卷风时,幸亏当时高邮湖上船只不多,而且基本上都在岸边活动。但令目击者害怕的是,离水柱不远处有一条大船,所幸这条船动力比较强劲,发现险情后,全速行驶,时间不长就靠了岸。据他向附近船民了解,没有发生翻船事故。
龙吸水:龙卷风的别名。龙卷风,因为与古代神话里从波涛中窜出、腾云驾雾的东海蛟龙很相象而得名,它还有不少的别名,如“龙吸水”、“龙摆尾”、“倒挂龙”等等。
……
“我还是七八岁的时候在湖上见过‘龙吸水’的,最起码有40多年没有看见了。”今年50多岁的渔民老赵当时正在岸边,他告诉记者,自己过去还是听长辈说起过“龙吸水”,听说龙王爷“发怒”才这样的,小时候见过的现在印象也不深了。赵老汉说,“黑龙”起来的时候,他注意了一下,湖面的水位少说也下降了五六厘米,都被卷上天了。之后下的暴雨就是被卷上天的水又落了下来,大雨变小后,湖面的水位又基本上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另据央视国际报道和新浪网记载的江苏省昆山市阳澄湖上的龙卷风:
2007年7月14日下午4时30分,昆山市的阳澄湖上空开始形成黑压压的乌云,而后,有目击者突然听见水面“砰”的一声。“当时听见像高压电线爆炸一样一声巨响,然后下面水就旋转了,当时还没有形成水柱,然后从这边转过去,接着那个水柱就上天,大概有千米高。”
水龙卷风发生时,湖面上形成了近千米的水柱,湖面的一些杂物和竹子一同被卷起,而水柱边向上盘旋边向东南方向缓慢移动,场面甚是壮观。
目击者说,下午四点半,昆山市的阳澄湖上空形成乌云,而后水面“砰”的一声,下面水开始旋转,逐渐形成水柱冲上天。
江苏省昆山市境内发生了一场十分罕见的“水龙卷风”,持续了近20分钟的水龙卷风形成了强大气流,将阳澄湖湖水卷起近千米高,记者有幸拍到了这个“水龙卷风”。
目击者说,五分钟过后,当时有闪电2、3次左右,龙卷风结束之后他开车过去看时,发现公路上一点点雨都没有。整个水龙卷风过程持续了近20分钟后才渐渐平息。
海上龙卷风也时有报道,如中新网2008年8月30日报道:
8月29日,在三亚南山景区海边上,出现“龙吸水”奇观。该奇观持续十分钟,现场引来众多游人观看。“龙吸水”其实是发生在水面上的龙卷风。
有来自内地的报道。中央电视台2007年9月5日新闻30分报道:
9月3日下午4点,云南江川县境内的星云湖上出现了一个连接水面和乌云的柱体在水面上移动。这种被当地群众称为“龙吸水”的奇观,其实是龙卷风发生在水面时产生的景象,它的上端与雷雨云相接,下端直接延伸到水面,由于龙卷风中心气压极低,湖水被吸入涡旋的底部,并随即变为绕轴心向上的涡流,一边旋转,一边向前移动。整个“龙吸水”过程持续了大约2分钟。
龙吸水龙卷风的别名,也可叫“龙摆尾”、“倒挂龙”等。
我国海拔最高的青海湖也有龙卷风的报道,新华网西宁2004年9月11日电:
(记者吕雪莉)气象专家在此间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9日青海湖出现的被当地群众称为“龙吸水”的奇观,实际上是一种叫做“水龙卷”的龙卷风。
据目击者说,9日上午10点40分,在青海湖湖面上方一块巨大的乌云下沿出现了一个突起,并逐渐向下延伸,在距水面一半距离时,正下方湖面突然激起巨大的水柱,浪花飞溅,并形成了一道黑色的雾气伸向空中。两股云雾在空中汇合,由细变粗,由淡变浓,形成一个连接湖水与乌云的柱体,景象十分壮观。大约10分钟后,柱体逐渐消失。间隔约七八分钟后,在不同位置,又出现了两次相同的情景。大约11点10分,整个过程结束,天空乌云逐渐散去。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内陆咸水湖,也是中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这一天很多在青海湖南岸的游客和当地群众都看到了这一奇观,并为之惊叹。青海湖渔场老职工张玉录回忆说,他曾于上世纪70年代见过这种现象,但近20多年来未见到过。
从上述这些报道可知,龙卷风在民间就称为“龙”,不论在江苏、云南,还是在青藏高原,对龙卷风都有相同的称谓。从这一称谓来看,龙,显然是指龙卷风,吸水是指龙的活动。“龙吸水”的主语是“龙”,“龙吸水”是民间对形成于水面上的龙卷风现象的解释。因此,“龙”明确无误地就是指龙卷风。
从报道中的那些目击者的叙述来看,人们对水龙卷风现象用“龙吸水”的概念表达至少已经有40年以上的时间了,即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前,在人们还没有受到现代信息和传媒影响以前,甚至像云南和青海这样的偏僻地区,人们还不知道北京紫禁城里的院墙上雕刻有九条龙、龙代表皇权和祖宗的情况下,人们就已经用龙这一名字来称呼龙卷风这种自然现象了。这说明民间一直就是这样称呼龙卷风。
龙卷风的形状为圆柱状,它的大小在短时间内可以有较大尺度的变化,变粗或变细。它旋转的圆柱体在风速较低,特别是水龙卷,在水面没有吸起大量水的时候,其气柱是洁净透明的,只有在吸起大量水时,它的圆柱形才会明显显示出来。陆龙卷由于卷起的大量泥沙,其透明度较差,而外观形象非常清楚(见a,美国的陆地龙卷风)。这种形态特征的描写与《说文解字》中描写的“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的特征完全吻合。这种形态变化上的神秘性也很可能是龙卷风被古人神化的一个原因,是蛇和其他动物所没有的。
龙卷风的活动季节和与水之间的密切关系也与古人的描述完全一致。龙卷风形成在夏半年,在我国主要是夏季,它会带来狂风暴雨,而水龙卷可以被人们看到它从水面升腾而起,其中多数也会在水面消失。这样的情况会使古人以为龙潜居于水下,从水中出来,又回到水中去了。对照《说文解字》描述龙“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的特征,龙卷风的活动范围和时间与之完全符合。这种出水等天、凌空飞舞的形象特点也增加了龙卷风的神秘性。
民间对龙卷风的“倒挂龙”的称谓,与民间的“神龙见首不见尾”说法吻合,因为如果认为“龙吸水”是头朝下、尾在上的话,龙尾“伸入”云层,是看不见的。龙的图腾上周围大多绘有祥云,表示龙在天空活动,有些龙下方也绘有水面,表示它的活动位置。所以,神龙的(文字和图腾)形象的参考原形就是龙卷风。
龙卷风的分布范围足够大,从沿海到内地,从水面到陆地,从海面到高原都有,它活动足以被人看到和知晓。龙卷风出现频率也适中,足以被人了解,但又能保持它的神秘性。根据国内网络报道的统计,近7、8年内国内龙卷风的报道就有几十起,平均每年至少有3以上。如从2010年的5月到9月,网上报道的国内龙卷风就有6起以上:5月15日傍晚黑龙江绥化发生龙卷风;6月3日15时许,黑龙江绥化密山市裴德镇、密山镇、太平乡等地区遭遇龙卷风袭击;6月21日下午4点左右广州市发生龙卷风;7月27日早上8:30前后,在深圳湾西南部临近香港一侧海面上,出现了“水龙卷”自然奇观;9月1日,青藏高原的青海湖出现龙卷风;9月4日7时许,位于黄河中游的内陆城市河南洛阳市发生了一起龙卷风。这样的频度足以使古人有机会遇见或通过传闻了解到龙卷风现象。
综上所述,龙卷风的形态、活动范围和季节等特征都与古代文字描述的“龙”和龙图腾的特征完全吻合。
龙的特性与龙卷风
龙卷风这一客观参照对象的确定,为我们深入分析龙的形象特征的来源提供了依据,反过来,通过深入细致的对照也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地确认龙有与龙卷风的关系。
龙的形象特点是威猛凶狠,是由各种猛兽的形象拼凑而成的。除了龙的蛇形身体以外,其主要的特征是在龙头和龙爪。龙的身体形状特征很明确是像蛇或巨蟒,身上有时有鳞片保护;头部是用鳄鱼和狮子的形象拼凑,有些头上还有水牛角,嘴边有水中生物的“龙须”,爪子是鹰爪和虎爪拼凑的。这些形象拼凑虽然是不确定的,但各种拼凑的意图都在于突出表现和反映龙的狂暴、恐怖和力量。这些特征也正是龙卷风带给人的印象。
龙的凶猛形象和特性来自龙卷风的巨大破坏力和它带来的恐怖景象。龙卷风的形象是活动的,古人把龙卷风当作一种有灵性的怪异动物或神物,拟人化地用各种凶猛的动物形象来表现它。龙卷风有巨大破坏力和杀伤力,它的破坏力和所造成的强烈的恐怖景象,使人们对它的印象深刻,因此,人们描绘出来的龙的形象必然是可怕的。此外,龙卷风的外形变化无常,除了龙卷风中部圆柱状这一基本形态特征以外,它的底部和顶部的形状是不固定的,它的整个尺寸的大小和可见程度(透明度)都是随时变化的。由于龙卷风会卷吸起大量的水和物体,因此,人们常把它看作头朝下的活动形态。而龙卷风近地面部分的形状变化不定,所以,人们把龙的“头部”想象成不同的凶猛动物,并经常绘有水中动物有的软须。这样的形象代表了人们对于龙卷风来源和特性的认识。
从下面几个实例,我们可以了解一些龙卷风的破坏力,并理解古人为何把龙描绘成如此凶神恶煞。
2010年夏秋季节位于黄河中游内陆城市河南洛阳发生了一起龙卷风,具体报道如下文:
9月4日,洛阳市孟津县送庄镇十里村的村民在314省道孟扣路越过一棵被刮倒的大树。当日7时许,河南省洛阳市遭遇数十年不遇的特大风雹、暴风灾害,龙卷风夹杂着暴雨和冰雹自西向东经过,洛阳市新安县和孟津县沿黄河的15个乡(镇)受灾严重,多个乡镇通讯、电力中断,因房屋倒塌死亡1人;部分干线公路因树木倒伏路面而断行,3处漫水桥坍塌;即将收获的秋作物大量倒伏,预计全市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9亿元以上。(新华社发)
2007年07月04日,《扬子晚报》报道:“江苏安徽遭龙卷风袭击12人死亡近百人受伤”
卡车被“刮”进路边河塘昨日下午4:40左右,高邮市天山镇神居山村和菱塘回族乡佟桥村突遭龙卷风袭击。目击者介绍,当时耳边响起的呼啸声十分吓人,风力起码在十级以上,雷阵雨下得也一阵紧似一阵,不久就听见“轰隆轰隆”的房屋倒塌声和“啪啪”的大树折断声。不少村民家里的猪舍和禽圈被刮倒,牲畜家禽发出一阵阵惊恐的叫声到处乱跳乱飞。
“事后才知道是龙卷风,当时那阵大风简直太吓人了,路边停着的一辆大卡车硬生生地被刮进了路边的河塘,幸亏里面没有人,否则就惨了!”天山镇政府办公室郝主任回忆起当时的情况还心有余悸。目击者告诉记者,过了一段时间后,骤雨停歇,直到傍晚5:15左右,催命狂风才停了下来,而此时神居山和佟桥两个村的景象早已惨不忍睹,满眼都是断壁残垣,耳朵里听见的是痛苦的呻吟声。
再看一个来自广东的实例:
本报湛江讯(记者关家玉通讯员林明聪、王裕摄影报道)昨天早上8时10分左右,吴川市振文镇宁屋小学以及该镇水口渡、低垌、奇艳等三个行政村突遭一股强大的龙卷风袭击,造成正在教室内的宁屋小学19名师生和1名群众共20人受伤。
此外,强大的龙卷风同时还造成低垌的两个小学17间课室损毁,学校围墙1700米坍塌;上述三村庄62间房屋也不同程度损毁,530多亩香蕉等农作物受灾;6000多米的供电、邮电线路被损坏。
该校校长宁华福向记者介绍说,早上8时10分,他与多名教师正在三楼的会议室开会。当时正下大暴雨,突然,一股强大的龙卷风正旋转着向学校袭来。教师们还未来得及反应过来,整幢楼已噼啪作响,玻璃如雨花般飞溅……
宁屋自然村的宁荣彪说,他当时正在学校三楼,看见一条巨大的“柱子”夹着树叶、杂物卷过来,并伴着鸣响,他意识遇到了龙卷风。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就看见一头水牛被龙卷风卷了起来,卷起4米多高后才掉了下来。好在水牛掉到了松软的湿地上,才安然无恙。
6年级宁华仔当时正在教室外面,他被龙卷风吹得摇摇晃晃,眼看身体不支就要被风卷了起来的时候,幸亏三年级的一名学生用力死死抱住他,把他拉了回来……
这样的破坏力和恐怖感是任何动物不可能造成的,这几例龙卷风灾害已经足以解答龙可怕的外形来源的问题。见过或遭遇到这样的龙卷风袭击的人,还有可能会把“神龙”描绘成温和可爱的宠物吗?由此可见,采用狮子或鳄鱼这类恐怖头像来描绘龙的形象,用鹰的爪子表现其凌空飞舞和巨大的卷吸力的特点,尽量显示其狂暴和凶悍的特性,是古人对龙卷风特点神性化理解和表现的最佳方法。对古人来说,即使采用这些最凶猛的动物图像来表示龙卷风的特性还是远远不够的,龙卷风的威力和特征,在古人看来只能把它们当作神力和神性来解释,即神的力量和特性。
龙卷风的恐怖感也更来自于它巨大的破坏力。龙卷风中心强劲的气流和低压能掀起屋顶、卷起瓦砾、甚至是一头成年的牛或整辆货车,几乎每年都会有人丧生于龙卷风的袭击。龙卷风真正的致命原因也来自龙卷风卷起的瓦砾、玻璃和杂物。在巨大风力的推动下,碎片和泥沙会变成致命的子弹。沙粒会钻进皮肤深处,眼窝和耳朵里会布满灰尘。一块被风卷起高速飞舞的玻璃或金属片,能切断人的手脚;遭受了猛烈龙卷风的人,可能会在砂砾的冲击下,体无完肤悲惨地丧生。面对这样强大的破坏力和杀伤力,古代竹木结构的建筑根本无法抵挡。生活在简陋居住设施条件下的人们,怎么能不闻风丧胆、视其为可怕的神灵呢?相对于凶猛的野兽来说,龙卷风更神秘、更恐怖、更具有破坏力。
龙卷风特性和活动也使古人相信它是一种有灵性的神物。龙卷风在空中有会变化和移动的圆柱形身体,但又无法确切地触摸到它;它没有翅膀而能在空中飞舞,犹如人们想象中的神灵;它居无定所,来去无常,这些都使人觉得它犹如神灵。如果把龙卷风当作一种有灵性的动物来看,那么,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它更强大的动物了。龙卷风的破坏力、恐怖感和神秘感都可以使它变成古人眼中无可替代的最凶猛的最具有力量的神物。所以,他们依照龙卷风的特性,尽可能地把各种最凶猛、力量最大的动物的特征往龙身上拼凑,有的龙甚至还绘上了牛角来说明龙卷风的力量。几乎所有代表恐怖和力量的动物特征部位都被用到了龙的身上。龙因此就被赋予了各种凶猛动物的特性,龙卷风就变成了一种具有超自然属性的动物——神龙,成为了它的图腾形象。神龙的特性使它具有了其他动物不可能具备的特点:
(1)龙有恐怖的外貌和巨大的威力,这种恐怖感和威力是用鳄鱼和狮子头型以及巨蟒的身体等结合起来综合表示的,这种表现意图其对象只能是龙卷风那样恐怖和威力巨大的现象。蛇只是有点可怕和丑陋,无法代表力量或威力,龙所具有的恐怖和威力是蛇不可能具有的,蛇只用来表达生殖崇拜含义,它不需要有这些代表凶猛和力量的动物形象,生殖崇拜与暴力和恐怖没有关系。龙卷风与蛇比较,只能是龙卷风更需要象狮子和鳄鱼那样的头形来特别强调其自身特性,龙卷风的威力和带来的恐怖景象也需要比蛇更强大而可怕的动物形象来表示。
(2)龙有巨大的身躯,能在空中飞舞和翻腾。这一形态和活动特征通过龙图腾的凌空悬立的形态和其周围的祥云来表现,也通过飞禽、鹰的爪子来表现。对龙这样的描绘与龙卷风悬立空中,扭摆不定的形象一致。龙卷风凌空舞动的特点加强了龙作为神物的要素,为龙的神性提供了更多的依据。所以,龙的神性化的形态特征也与龙卷风的特征相符。另一方面,没有龙在地面游动的任何描述,所以,龙的活动范围也与陆上和水中的动物都不一致。
(3)龙有亲水和呼风唤雨的特点,被描绘成潜居于水底、有司水降雨职能的神物。一些龙被描绘为有鱼鳞、鱼鳍和鱼尾,有水中生物的明显特征,并有类似蛟龙出水那样的成语词汇表现龙的亲水特点。这些对龙的亲水特点的描绘也与龙卷风的特点相一致。一些水龙卷风在形成时有从水中腾跃而起的情景,视觉上水龙卷往往是从水面骤然升腾而起的,吸起并带走大量的水甚至鱼和其他水中生物,并把这些鱼和水生物带到远处再从天而降。这可以使人们误以为龙卷风是来自水底的神物,掌管水里各种生物。另一方面,龙卷风都与狂风暴雨联系在一起。不论是水龙卷或陆龙卷,它总是伴随着云雨雷电和湿热的空气一起出现,因此,这使先民们认为龙是司水的神物。而所有这些特征在蛇身上是没有的,即使是生活在水中的水蛇,它们也只是普通的水中生物,远不足以被想象成管理水域或司降水的神物。
综上所述,龙的形象及其特征的所有方面都能在龙卷风现象上找到对应的答案,龙卷风具备了所有被神化为龙的要素,它在无边的天空中飞舞,有可怕的威力和破坏力,带来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的恐怖景象;它看得见,却摸不着,它与神秘的天气现象有关,它也与重要的降水现象有关,与人的生命财产的安全有关,这些在古人看来都是超自然因素或现象,可以使龙卷风与神性联系起来,所以,龙卷风是最好的被神化的自然现象或对象。在现代科学发展起来以前,在人类知识还不能解释龙卷风的自然现象以前,古人怎么可能不被龙卷风强大而神秘的力量所震慑呢?龙卷风怎么可能不为古人所畏惧而膜拜呢?所以,龙的形象是古人对龙卷风最佳的表现方式。
龙卷风“神力”的来源
龙卷风有极大的破坏力,是一种非常恐怖的短期天气现象。龙卷风一般形成于湿热的水面或陆地,是一个小范围的强烈旋转向上的低气压涡旋。
龙卷风的恐怖一方面来源于它造成的天气现象和情景,它的上部连接着大片低沉的乌云,造成天地昏暗的景象,并伴随着有暴雨和雷电,而底部圆柱附近则是强烈的旋转向上的狂风,接近垂直向上的圆柱扭动着以每小时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的速度变换方向地向前移动,这种景象是使人感到不寒而栗的。另一方面来自龙卷风的巨大杀伤力和破坏力。龙卷风中心的风力往往在12级以上,所到之处飞沙走石,卷起巨大的物体,包括人和动物,并破坏建筑和其他设施。即使是在现代工业化时代,仍然难以抵挡龙卷风的灾难,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人死于龙卷风。这种改变环境氛围的力量和杀伤力破坏力是造成恐怖感的原因。
龙卷风的能量
龙卷风的能量来自湿热空气向上运动时水汽的潜热释放。龙卷风是具有类似台风那样结构的小尺度的强烈低压气旋,它的能量来源和机理与台风基本一致,是一种强烈旋转的小尺度的大气涡旋。在夏半年湿热天气条件下,由于局部地区的湿热不平衡,湿热空气的强烈对流上升而形成。空气上升的动力来自空气中水汽的潜热。在上升过程中,空气中的水汽由于气温下降(平均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6度)冷却而凝结成水或冰晶,在凝结的过程中释放出水汽的潜热,潜热使上升的气团不断增温而膨胀,因此加速上升。气团的加速上升,造成中心近地面的气压降低,从而导致周围的湿热空气向低压中心辐合,形成水平方向的强风,由于辐合气流的风向切变和地球偏向力的影响,辐合气流变成螺旋式的强风(一般在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成顺时针方向旋转),旋转跟进上升。上升至一定高度后,空气中的水汽潜热耗尽,上升动能不足,因旋转而发散成为云层。如此循环不断,形成一个物质和能量高速循环“代谢”的风暴中心。龙卷风的形状因此与它的结构有关,龙卷风的下部是空气吸入部,呈喇叭口状,中部是接近直立的扭摆的圆柱状,顶部是漏斗状,与云层相连。
由于龙卷风的动力机制的原因,龙卷风只能出现在高温高湿地方和季节,只能形成于夏半年的水面或湿热地区,这样的特性与古代《说文解字》中描述的龙“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的活动季节完全吻合。
龙与生殖崇拜和创世神话
为什么龙会与生殖崇拜和创世神话发生关联?龙卷风与生殖崇拜发生关联的直接原因是其属性特点,一是可能因为它的圆柱状外形特点,二是因为其与云雨天气现象相关,以及与龙卷风的卷吸物中有鱼类这样的女性生殖器标志有关。我国古代鱼的图形被认为是女阴的象征。①龙卷风的形状特征可以被直接联系到男性生殖器,也有可能它首先被想象为蛇类的神灵,然后再与生殖崇拜发生联系。阴阳相合滋生万物是中国生殖崇拜文化核心观念;加上龙卷风与云雨现象并存。所以,在古代原始生殖崇拜的文化氛围中,龙卷风这一奇特的天气现象完全可能成为生殖崇拜和起源之谜神性化解释的答案。
女娲(龙)造人采用第7天这一时间,也说明龙的形象与男性崇拜有关。古代的创世神话大多是以自然生殖现象为参考的,龙卷风既然与男性器崇拜有关,那么龙就自然成为了创世造人的主角——神龙。这就是为什么始祖三皇五帝都被描绘成人首蛇(龙)身的形象原因,也是始祖女娲与伏羲两条龙的造型都被描绘为双尾相交的原因。所以,在中国生殖崇拜文化同样也是创世神话的文化基础和背景,中国的神龙创世造人神话也是一种以人类生殖现象为参照的解释起源问题的神话,它与上帝7天创世造人的神话一样,同样突出了男性动态周期的第7天的属性特征。并且,神龙——龙卷风这一自然现象的外形更加强调了男性生殖的含义,龙也具有更强烈的生殖崇拜色彩和生动的神话形象。龙的这种神话形象,使盘古龙具有了开天辟地的创世力量;而女娲(龙),即使是独自造人,也具有了两性生殖的含义。
龙成为始祖的理由
没有人愿意接受龙那样的恐怖形象作为祖先,龙为什么是这种模样并被描绘成始祖?
综合上述对神龙图腾特征和龙卷风特征的分析,龙成为始祖的原因可能有三个方面:(1)龙与生殖崇拜文化的关联,(2)龙亲水的特征,(3)龙的威力。
龙与生殖崇拜有关是龙被当作中国人始祖的主要原因。古人对世界起源的解释都与两性生殖有关,认为万物都有灵性,都是通过两性生殖的途径而来的,创世神话因此都是以自然界的两性生殖现象为参照。在这样一种以生殖崇拜为背景的创世观影响下,龙卷风的圆柱状形状也会使其与男性生殖器或蛇的形状关联起来,与生殖挂上钩,使龙卷风具备了成为始祖的必要条件。司马贞《史记·补三皇本纪》:“炎帝神农氏,姜姓,母曰女登,为少典妃,感神龙首而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因以为姓。”《太平御览》卷七八引《帝王世纪》:“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氏之女名登,为少典妃,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这两段文字均说明,少典帝的妃子女登感应“神龙首”怀孕,生下“人身牛首”的神农炎帝,所以神龙即是男性生殖力的标志。
龙的亲水性也可能使龙与生殖崇拜发生关联。在生殖崇拜观念中雨滴经常与精液挂勾,因此,龙卷风带来降水很可能是龙卷风与男性崇拜关联的另一个原因。另一方面,水龙卷经常带来从水面卷吸起来的水中生物,包括鱼,而鱼的侧视图是中华先民早期生殖崇拜女性崇拜的象征,对应地,龙因此更有可能成为男性生殖力的象征。
龙卷风经常形成于水面,龙因此被认为是居住于水中和管理水体的神物。对于以农业为主的先民们来说,管理降水和江河水的神灵是极为重要的,是赋予他们粮食和生机的神灵,龙自然就可能被尊为最重要的神灵。炎帝神农氏又称神龙氏,这也说明了农人与龙的密切联系。龙既然司降水,带来生机和食物,就可能会被先民们视作能庇护后代的祖宗,伏羲和炎帝都是因为改进农业生产技术而有了成为先祖的荣耀。龙卷风的巨大力量也是龙成为先祖形象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论是要创世和开天辟地,还是炼石补天,或是开荒治水,没有力量怎么可能?只有龙卷风才具有这么巨大的力量,这也是龙成为始祖或者说先祖三皇五帝们被描写为人首蛇(龙)身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在以依靠暴力专权的时代,力量也是统治者所希望拥有的。所以,尽管龙(卷风)形象是多么凶猛和丑陋,由于它的这些神秘特性,最终还是被先民们视作了祖宗。
从方法上来看,拟人化的创作方法贯穿在所有创作中,古人采用了他们所熟悉的动物来表示龙卷风形态和特征,这些动物的特性组合起来,就形成了龙的超自然特性——他们认为的神性。并且,人们用拟人化的方法构想了龙的居所——海底龙宫,以及龙的社会环境,龙王因此有了它的家族和虾兵蟹将等配角。龙王家族不但管理海洋,而且,龙王的子孙们管理大小江河,龙氏家族便有了人类那样的家族和血脉关系。人类社会的现实就这样映射到了龙的神话中。
正是古人对龙卷风的属性的推测和描述,使龙卷风这一自然现象变成了神物。在古代人们没有足够的知识和资讯的情况下,只能把龙卷风描述和推测成了有灵性的生物,并把推测想象出来的属性当成了真实。因此,事物的因果关系就出现了颠倒。龙就变成了风雨雷电这些客观事物和天气现象的原因和动力,龙成了主管水和降雨的神灵。在天气干旱或是在遭遇洪水灾害的时候,人们就把龙王当作可以求助的神灵来祈拜。
综上所述,由于龙的属性特征与生殖崇拜有关,又具有亲水的特性和巨大的威力,它就成为了中国创世传说的主角,并演化成为先民们传说中的祖先。所以,龙是男性崇拜的图腾,是男性文化的一种典型产物。
龙的形象也被后来的皇权所利用,龙的特性成为了王权和皇权力量、权力和恐怖的象征,用来震吓民众、标志和巩固自己的地位,即所谓帝王为真龙天子,龙于是也顺利成章地成为了皇权的象征。在封建专制的野蛮时代,帝王们需要这样神秘的威力来神化自己,作为人生特权和威严的化身。
从龙卷风到龙文化
龙的概念和形象来自客观的自然现象,龙是古人对龙卷风这一奇特自然现象的神化了的概念和形象。认为先有龙的概念、图腾及神话,再有龙卷风的名称,这样的观点与先有神灵、再有现实世界一样,是十分荒唐的。
任何想象和创造都是有现实依据的。如果颠倒过来,认为先有龙的名称,再把龙的名称用于龙卷风,在逻辑上就会出现两个基本问题,第一,龙的概念是从哪儿来的?如果龙的形象特征仅仅是来自于地面的一些动物,那么,龙的图腾和龙的神话所描述的一些重要的特征又是从哪儿来的,如龙空中飞舞和扭动的特征从哪儿来的?为什么要给龙安上鹰爪?为什么认为龙居住于水底?龙为什么要结合那么多动物的恐怖外貌?其二,如果龙是人们凭空想象出来的,这与意识来源于客观这一基本知识不符,也与我们前面章节讨论的神话内容来源的基本事实不符。没有龙卷风这一客观现实,人们哪来龙这样一种明确的概念?所以,认为先有龙的概念和图腾,再用龙的概念去命名龙卷风,这样的观念是十分荒唐的。
从客观实际来说,不论是龙卷风、狮子、鳄鱼和蛇等,所有这些现象和动物都是客观存在,是在人类文明出现以前就存在的自然现象和动物,它们在龙的图腾和概念被创造出来以前就已经存在了。古人用蛇、狮子等动物的形象来描绘龙卷风的这一神秘的现象,从而创作出各种龙的图腾形象,再由龙图腾形成了新的相对图腾而言的龙的概念,这才是一条符合客观实际和人的认知规律的龙的概念的形成过程。而不可能是人们先创造了龙的概念和图形,然后再有了龙卷风和这些动物。
综上所述,中国龙这一神灵也来自客观自然现象,是对龙卷风现象进行神化和拟人化创造加工的结果,是一种类似与7天创世造人神话、基于男性崇拜和生殖崇拜对起源问题的神话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