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45300000001

第1章 一条短信

天气已经进入11月份了,一场阴雨使中原市的天气变得奇冷,凄风冷雨拍打着路旁的梧桐树,光秃秃的树干没有一点生机。叶怡芳刚刚离开单位,走在回家的路上,因为心情失落,步履很沉重,走走停停。从单位到家,原本半个小时的路程,已经足足走了一个多小时,天黑了,还没有到家。

叶怡芳手里拎着一个沉甸甸的大袋子,里面装着在单位的全部家当:一摞子发表过的作品的报纸和杂志、一个笔筒和一个简易书架。她虽然不甘心这样离开工作9年的《女性月刊》杂志社,但这是很无奈的选择,她所在的单位中原报刊社因为亏损,入不敷出,刚刚宣布倒闭。报刊社全体员工放假,等待分流,每月发600元基本生活费。

《女性月刊》曾经走过辉煌的历程,是国内公开发行的社会综合类月刊,主要读者群对准城市中坚女性消费群体,是中原市比较具有发展潜力的女性刊物,发行量曾经达20万份。叶怡芳是《女性月刊》的执行主编,杂志的创办人之一,为此洒下了无数的心血和汗水,和杂志有着深厚的感情。

9年前,叶怡芳因为经常在《女性月刊》上发表文章,被杂志社邀请去泰山开笔会。泰山笔会开的成功,来自全国各地的作者畅所欲言。叶怡芳在会上发了言,给社长姜珊留下很好的印象。笔会结束后,她便被聘请到杂志社供职。

刚到杂志社工作时,叶怡芳满脑子里都是文学梦,认为到了杂志社,就可以天天与文字打交道了,那一定是一件很惬意很快乐的事,也会一步步接近文学的殿堂。然而,异乡他地铺就的不是一条坦途,杂志刚刚创办,工作辛苦且工资低,只有4个人,工作量大,常常加班加点工作。饿了,泡方便面;困了,趴在桌子上打个盹。杂志出来了,又要忙发行,一个人一肩多职,既是编辑,又是发行员、广告员。人整个忙得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很辛苦。虽然,她也打过退堂鼓,想回家,可开弓没有回头箭,一定坚持下来。她是个比较有毅力的女子,认为活着有目标就会累,冲向目标奔跑就会更累,可人的一生中,总该有梦想引领自己。因为文学梦的牵引,她坚持下来了,经过9年的辛苦努力,终于有了一份蒸蒸日上的事业。

可如今,传统纸媒遭受新媒体冲击,杂志遭受重创,渐渐走下坡路,发行量严重下降,频临倒闭。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原本坚强的叶怡芳不知所措,不知以后的路该怎么走?表面上看,30岁的她是一个柔弱女子,身材苗条,穿着白碎花的青色上衣,白色皮鞋。一年四季,白色和青色永远是她身上的流行色。她肤色白皙,标准的瓜子脸,一双美丽的大眼睛,一颦一笑都充满魅力,给人的初次印象,不是钢一般的坚强,美丽质朴中透着些羞涩,但在其柔弱的外表下隐藏的却是一颗坚强的心。“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老子的这句话,道破了水的柔弱秀美与坚韧顽强的两重性,而用水的这两个特点来形容她的性格是再贴切不过了。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发行量和广告收入继续下跌的时候,她心急如焚,总想力挽狂澜,每天像个拼命三郎,满负荷高强度地工作,但最终力不从心,眼睁睁地看着心爱的杂志淡出市场。

叶怡芳一路走一路想,越想越痛心。这时,她看见了一盏明亮的灯,不由自主地朝着有灯光的方向走去,以为靠近这灯盏,就会温暖一些,可是,那冷冷的惨白的灯光让人感受不到温暖,反而觉得远方更加的黑暗。倍感孤独的她特别渴望一种安慰和温暖,于是,便给丈夫徐超打电话,可是还未等拨通,又挂了。看来她心里很矛盾,迟疑不决,似有难言之隐。

那一年,叶怡芳和徐超结婚一年多,儿子才8个月大,徐超的鞋业公司成立不到半年,正是创业阶段,每天很忙。他希望她结束在省城的漂泊,走许多女人走过的路,相夫教子,一心持家。可视文学如生命的她,不原意自己的文学梦沉寂破灭,同时也认为一个女人要活得自尊自强自立,不能依附于一个男人,不肯回去。他生气,不理解,更不能原谅,但又阻止不了,只好随她。就这样,夫妻多年两地分居。她到省城9年了,他因为生气,很少来看望。她独自一人品尝一年又一年的孤独,有一年的中秋节,这个万家团圆的日子,她却在办公室待了一夜,因为住室和办公室一样冷清,一样没有暖意,还不如在办公室编稿写稿。还有一年的小年,她一个人跑到一个小饭馆里,和服务员一起过年,算是找到一点慰藉。多少次,她带着疲惫和委屈回家,希望徐超给予安慰她说:“我也去省城,和你一起在异乡共担岁月风雨,给你一个温暖的家。”可是她失望了,他总是用冷冷的目光看着她,说一些讥讽和奚落的话:“辞职回家吧,专职做个家庭主妇,我挣钱养活你。”两人最终因为缺乏理解和沟通,感情越来越生分。

此时,叶怡芳心想,如果把自己失业待岗的苦衷说给徐超,肯定他还会说那句不爱听的话。算了,还是不说为好,不然会自讨没趣。因为有着这样的顾虑,叶怡芳最终放弃给徐超打这个电话。

这时,叶怡芳的脑海里又浮现出一个人来,他叫李志明,一个貌似平常,但坚忍、沉稳、睿智,多年来给予她许多关心、鼓励和帮助的男人。记得3年前,她刚提拔当主编的时候,很兴奋给他打电话:“我提拔为主编了,以后我会更加努力,使杂志再上新台阶。”

“祝贺你!独当一面了,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要多保重!”李志明很欣慰地说。

“我会的,这些年,如果没有你的帮助和鼓励,我恐怕走不到今天。”

那时,叶怡芳的世界五彩斑斓,辛苦着、快乐着。

而如今,悲喜两重天。叶怡芳从事业的巅峰坠入痛苦的深渊,感到四周虽然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两旁是红红绿绿的霓虹灯,自己也明明身处闹市,被这个热闹的世界包裹着,可心却如处荒野,刮着凄冷的风,一种无依无助的感觉紧紧攫住她的心。失意的她想起了李志明,想起了他说过的一句话:“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你在哪里,我都会为你祝福和祈祷!”想到这,她心里好受多了,寂寞的夜空也变得多情而暧昧,好像看到他那熟悉的身影正从深远的夜空走来,一点一点驱赶身边的孤独。

多年了,这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像雨中的伞,生命中的丛林,心灵歇脚的驿站,收藏心事的寓所,储蓄感情的行囊,当迷茫停滞彷徨的时候,当泪水滂沱不能自抑的时候,当身处闹市备感孤独的时候,这种情感都伴随她一路晴空。于是,叶怡芳给李志明发了一个短信:“我非常需要你的安慰,带我走吧,去过一种我想要的生活。”此时的她感到自己倦了累了,想在他那里靠岸,而忘了彼此都是有家庭的人。

下乡扶贫

发了短信,叶怡芳不禁想起9年前那个难忘的岁月。那一年,她刚到杂志社工作不久,抽到沙县沙岗乡扶贫。从省城到沙岗乡有500里,路坑坑洼洼,很难走,颠簸一路,坐了一夜的车,直到第二天上午才赶到乡政府。

正当叶怡芳背着大包小包的行李,有气无力地走到乡政府大门口时,迎面碰到一个人。这个人中等身材,眉目和善,相貌朴实,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看到他,就会让人想起泥土般的厚重。只见他鞋上、裤子上带着泥,好像刚从田地里回来。他看到一个年轻女孩吃力地背着行李,便热情地走上前说:“你好!我帮你拿提包吧。”说着,便接过她手中的行李包。

叶怡芳很感激地说:“谢谢您!我是《女性月刊》杂志社的记者叶怡芳,被单位派到这里扶贫,请问您认识李志明乡长吗?”

一听这话,这个人微笑着说:“我就是,欢迎你的到来,乡里正准备派车去接你呢,想不到你竟然自己坐班车来了,路上一定很辛苦,走吧,先到办公室坐坐,休息休息,中午在食堂吃完饭,再去村里。”初次见面,彼此之间留下很好的第一印象。

这次来沙岗扶贫的共有5个年轻人,来自不同的单位,组成扶贫工作队,主要帮助当地群众发展林果业,引领群众脱贫致富,叶怡芳是唯一的女孩。李志明觉得一个年轻女孩吃住不方便,特意照顾,安排她到离乡政府最近的沙湾村工作。从此以后,她便与村民们一起劳作,一起生活,植树、收割麦子、打场,样样都干。李志明也在沙湾等几个地方包村驻队,几乎每天都来这里。天长日久,她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

李志明大学毕业后,被省委组织部选定为定向培养的优秀大学毕业生,下到基层锻炼。沙岗乡年年遭受风沙灾害,老百姓饱受风沙之苦,致富无门,许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致使土地荒芜,沙土蔓延。几任领导来这里镀镀金,就离开了,没有人愿意来这里工作,而他却迎难而上,没有犹豫,接到通知的当天就来这里报到了。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李志明上任后首先发出了“大力发展林果业,使沙土地变成良田,引导群众走脱贫致富之路”的号召,并身先士卒,每天天不亮就到村里,和村民一起同甘共苦,奋战一线。忙的时候,就在沙丘上支起帐篷,一连多天不回家。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这里几乎每片沙丘上都种上了楝树、石榴树、梨树、苹果树。如今,27岁的李志明已经在这里工作好几年了,妻子黄霞和6岁的女儿朵朵在沙县县城居住。

这里种植比较多的是楝树。叶怡芳对楝树有着特殊的感情,因为她的家乡叫楝树镇,也种植着大片大片的楝树,小时候的她经常到林子里玩耍,几乎每个枝条上都挂着自己儿时的梦幻。只是那时候年少,对楝树的性能特性了解不多。于是,劳作之余,她不解地问李志明:“为什么要种这么多楝树?”

李志明如数家珍地说:“沙地适宜楝树生长,萌芽力和耐寒力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也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在酸性、中性及盐碱土均可顽强地生长。楝树使用价值高,全身上下都是宝,其花可以提取芳香油;其根、茎果可以提取川楝素,能打掉蛔虫和钩虫;其叶、皮、花、果能制土农药,杀死害虫;其木材抗虫蛀,是很好的建筑材料。南北朝时的贾思勰《齐民要素》上说‘以楝子于增地耕熟作垄种之,其长甚疾,5年后可作大椽’。种植苦楝,可以帮助群众尽快地走上致富之路。”他像农林果专家一样,讲了很多,让叶怡芳耳目一新。

沙岗乡植树造林工作搞的好,漫山遍野都是绿。叶怡芳敬佩之余,写了一篇新闻通讯《绿色梦想》,发表在省级报纸上,引起各方关注,不断有人来这里参观学习,李志明也成了新闻人物。随着交往的增多,她对李志明敬重的同时,产生一种异样的感觉,他棱角分明的脸庞总是给她一种力量和坚毅。但出于一个女性的矜持,她只能将这份好感埋藏心中。

而李志明对叶怡芳也有着同样的感觉。一次,沙县组织先进乡镇有关人员,沿黄河考察如何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绿化苗木,构建“绿色银行”等。他们两个和乡里20多人一起去考察。途径壶口瀑布时,看到黄河水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与壮观。大家心情很好,拍了一些照片,还一起照了一张合影。

晚上住在窑洞,叶怡芳睡不着,走出门外散步。夜晚凉风习习,黄土高原的夜色笼罩着神秘和美好,给了她激情和灵感。于是,她回到屋,将一天的所见所闻写成散文。这时,李志明路过她的住处,看到她正在伏案写作,不知不觉站在窗外看了许久。她由于专心写作,竟没有发现他的到来。那一刻,她的敬业与刻苦再一次让他怦然心动。

最初,李志明以为叶怡芳是从大城市来的,一定不适应乡下生活,特意给她安排了小灶,让在乡里招待所吃住,可她坚持吃住在村里,主动要求住在房东许大娘家。许大娘的丈夫去世了,儿子当兵了,膝下只有17岁的女儿东妹。东妹高中毕业后,本来想外出打工,可不忍心母亲一人在家,就留在家里。东妹天真浪漫,充满憧憬,喜欢读叶怡芳写的诗歌,常常请教。她总是认真指教,不厌其烦。如果想改善生活了,她还和东妹去土坡上挖荠菜、摘红薯叶,包出的荠菜饺子,不仅味美,营养也极丰富。她把红薯叶和面搅拌在一起,蒸出的菜面团也很有味道。邻居小村,是个憨厚的小伙子,经常给她们打野斑鸠吃。

其间,叶怡芳劳作之余,开始长篇报告文学《人在旅途》的创作,主要写李志明这几年为改变荒山面貌而努力工作的故事。由于白天下地,采访只能是断断续续地进行,写稿的时间也只能在晚上。乡下条件比较苦,夏天,没有空调,只好坐在院子里写稿,不停地遭受蚊虫的袭击;冬天,没有暖气,手脚常常冻得发麻发僵。就这样,经过几个月的辛苦,20万字的稿子终于脱手。当她把稿子交给李志明的时候,他的眼里充满着无限的感激。后来这篇报告文学陆陆续续发表在当地新闻媒体上,李志明的事迹再一次打动人心,成了新闻人物。

李志明也很热爱文学,有着深厚的文学造诣。以后的日子,他经常和叶怡芳在一起谈论文学创作,共同的爱好使他们有了越来越多的话题,由于相互欣赏,说不出的情愫在彼此心里生长。存有一份念想,也是一种美丽,乡下枯燥的日子开始变得流光溢彩。

日子过得好快,一年的扶贫工作很快就要结束了。叶怡芳就要离开沙岗了。李志明送她,一程又一程。走在乡村的路上,此时,楝树林和果园里虽然没有花开的芳香,也没有丰硕的果实,但依然让她深深地眷恋着,久久不忍心离去。

叶怡芳说:“我很留恋这片土地,真的不想走。”

李志明也很难舍地说:“怡芳,你很美丽、善良、有才华,自从见到你的第一眼,我就再也忘不了,可是,这里不属于你,你有更广阔的天地,也会有更好的发展,我们一起努力,在工作上更上一层楼,往前走吧,把美好的记忆永存心底,回去后,记得常把你发表的文章寄给我看。”

叶怡芳使劲地点了点头说:“我会的,我一定不会忘记沙岗,因为这里种植了我的希望和梦想。”说着,便忍不住流出泪水。此时,她有很多的话想说却说不出来,那种被各种外部因素所压抑的依恋之情是多么地强烈灼人!是呀,在人生旅途上有许多这样的萍水相逢、转瞬即逝而又经久难忘的恋情,面对着生活中的遗憾和不尽的怅惘而无可奈何。他们都有家庭,不能越雷池半步,唯有将彼此之间的欣赏、友情和朴实的愿望,在心中定格成一道永远的美丽的风景线。

同类推荐
  • 三十里桃花流水(布谷鸟原创小说系列)

    三十里桃花流水(布谷鸟原创小说系列)

    《布谷鸟·原创小说系列:三十里桃花流水》我社2013年重点开发项目“布谷鸟·原创小说系列”图书之一。该书虽然还是写传统的爱情小说,但是发生在愚昧落后的小山村里的爱情小说;交织着动人的神话传说和民间传说,并夹杂着具有地方文化特色人文风情的爱情小说;在被封建愚昧落后的传统思想残害,深度反映农村现实的的至真至纯爱情小说,我想是值得每一个想了解生活、热爱小说的读者看的。
  • 大码头(长篇历史传奇小说)

    大码头(长篇历史传奇小说)

    新津三渡水码头跑滩匠侯宝斋卧薪尝胆,多年苦心经营,雄霸一方,成为了名震川西的总舵把子。在清末民初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中,侯宝斋临危受命,率十万同志军血战清军,最终被内奸残害,革命失败。《大码头》宏阔地展示不了袍哥社会的恩怨情仇、大码头的辉煌与悲壮,以及四川革命运动的兴起、发展,于大背景中刻画了众多性格鲜明的小人物形象。正是他们的悲欢离合、爱恨纠葛,交织成一幅色彩浓郁、震撼人心的悲壮画卷。
  • 捡回的忧伤

    捡回的忧伤

    《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百部小小说名家出版工程,旨在打造文体,推崇作家,推出精品。集结杨晓敏、许行、聂鑫森、孙方友、孙春平、刘国芳、谢志强、陈毓、周海亮、海飞、曾颖等当代小小说最华丽的作家阵容和最具经典意味的力作新作,由100名小小说名家一人一册单行本(共100册)组成,兼容不同年龄不同区域不同流派不同内容不同风格,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个小小说的系统出版工程,是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认识社会人生、充实人文精神,提升文化素养,增强写作能力的最佳读本。
  • 风云准噶尔1:西域桃源

    风云准噶尔1:西域桃源

    本书以新疆地方史为经线,以众多人物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活动情节为纬线,勾勒新疆历史演变及现状。小说着眼于晚清以来的风云故事,侧重于鸦片战争以后,同治之乱以前,其中北疆以平准噶尔贵族叛乱为典型;南疆以平和卓、张格尔之乱为样板;咸丰年以中国矿工反抗沙俄霸占我金矿为平台,充分展现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英雄业绩的方方面面。本书通过对主人公延孝先、黄双杏的塑造,讴歌人世间难得的一对恩爱夫妻,作为效仿的楷模。跳出常见的经反复折腾甚至打打杀杀最终才恩爱的塑造形象之旧窠。并让他们担当故事发展衔接的线索人物。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三十六计)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三十六计)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热门推荐
  • 洞玄灵宝本相运度劫期经

    洞玄灵宝本相运度劫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侠古传奇

    侠古传奇

    暂无,以后补充。。。。。。。。。。。。。。。。。。。。。。。。。。。。。。
  • 待花开,等你归

    待花开,等你归

    一枚玉佩,串起两个世界的悲欢离合……她是二十一世纪的普通中学生;他是身处水深火热,在宫中备受欺凌、忍辱负重的皇子。相遇,造就了太多,也舍弃了太多……“我从来不相信天命,也不相信命运,我相信只要凭着自己的努力也许就可以改变自己一生的命运!”
  • 飘(下)

    飘(下)

    《飘》是一部有关战争的小说,但作者玛格丽特没有把着眼点放在战场上。除了亚特兰大失陷前五角场上躺满伤病员那悲壮的一幕外,其他战争场景并没有花费作者过多的笔墨。作为第一部从南方女性角度来叙述美国内战的小说,玛格丽特着重描写了留在后方家里的妇女饱受战乱之苦的体验和感受。
  • 东方幻想乡的世界

    东方幻想乡的世界

    被流放的冥王。。。打街机而死的少年。。。在异度时空中。。灵魂融为一。。。在东方幻想乡的世界里。。。一同迎接。。神王的报复。。
  • 灵魂遇到

    灵魂遇到

    本书已在起点上以新名《灵魂与灵魄》重新上出了,大家见谅。《灵魂》,一本介绍那些我们因为经久没有注意而开始慢慢忘记的记忆。不意淫,不11,不图名,不图利,但是希望每位读者能从此书中有所收获,明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战斗雪花笔记
  • 每天一堂方法课

    每天一堂方法课

    绞尽脑汁找借口,不如千方百计找方法,只为卓越找方法,不为平庸找借口。解决问题的利器,提升业绩的关键。从全新的角度,将方法的具体内涵和外延分解开来,通过“每天一课”的形式向读者详细解说,让读者真切地体会到方法的价值与意义,学会培养正确的工作方法,使自己在公司里脱颖而出。
  • 三教九流智慧谋略全书

    三教九流智慧谋略全书

    巴里翁医生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妻子贤惠,孩于可爱,可他家的女仆奥尔茄不明不白地死了。他为了搀除自身的嫌疑,凭着高明的医术,很快弄清了奥尔茄的死因:她的肠子里有一种像针一样的细芒刺,是肠穿孔而死的。巴里翁向前来破案的梅格雷警长说明了这个问题。梅格雷见多识广,他想到这种细芒刺是产在马来西亚的赫布里底群岛的,当地的土人,常常用它来报复那些奴役他们的殖民者的。他问:“你参加过殖民军吗?”“没有,我家庭中没有一个人到过殖民地。”“那你们家中可曾食用外来的食品?”“我妻子是个烹任能手,一切饮食都可自己制作,从不购买现成食品。”
  • 爱你笨蛋

    爱你笨蛋

    一个是二元、三元and现实中的BOSS大神。一个是二元、三元and现实中的呆萌迟钝小透明。一次新手村的相遇。。。大神跟上了小透明。
  • 神医鬼王

    神医鬼王

    她,是穿越鬼医,穿越而来,居然悲催的在生孩子。他,是叱咤风云的王爷。遇到她,他原本的计划全部都被大乱。盛世风云,红颜天下,二选其一,奈何……【情节虚构,请勿模仿】